時隔30年,英國外相重返馬島,米萊敢怒不敢言?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眾所周知,英國和阿根廷之間存在領土爭端。
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英國則稱其為「福克蘭群島」,圍繞這座島嶼的主權爭奪,英國與阿根廷一直沒有間斷過。
而在歷史上,在阿根廷建國之前,馬島的歸屬問題其實主要圍繞於英國和西班牙兩國之間,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但誰也奈何不了對方,因此馬島由兩國共管。
1774年,英國由於經濟原因,撤出了馬島,但並沒有放棄對馬島的所有權。
英國人走後,西班牙人還沒走,所以名義上馬島還是英西分而治之,但實際上等於是西班牙人的地盤了。
而到了19世紀初,大半個歐洲捲入拿破崙戰爭,西班牙被法國佔領,在馬島的西班牙駐軍也因此失去了後勤支持,最終也選擇了撤離,此時的馬島,幾乎沒有任何歐洲殖民者了。
但在1816年,曾為西班牙殖民地的阿根廷,正式獨立成為一個國家,並以繼承西班牙殖民地為依據,宣稱擁有馬島的主權。
英國沒有承認,並於1833年再次出兵馬島,但軍力的差距,阿根廷無法與英國人叫板。
之後在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又爆發了一場戰爭,阿根廷在馬島戰爭中以慘敗告終,這也成為許多阿根廷人心中永遠的痛。
時至今日,儘管英國和阿根廷仍在馬島主權問題上各執一詞,但馬島實際上已經被英國牢牢掌控。
如今,隨著阿根廷新總統米萊的上台,馬島主權問題又重新被提及。
早在競選之時,米萊就強硬的表態馬島主權屬於阿根廷,並且「不容談判」。
不過他上台之後,態度一度放緩,並展現出一副願意友好談判的姿態,向英國提議,用類似1997年香港回歸的方式,以談判的方式收回馬島主權。
當然,他這一想法很快就遭到英國首相蘇納克的回絕,蘇納克表示,英國對馬島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同時還派遣艦艇前往馬島周邊巡邏。
而在最近,重登政壇的卡梅倫,以英國外交大臣的身份,登上了馬島,這也是30年以來,英國外長首次訪問馬島。
卡梅倫在訪問馬島期間,參觀了當年馬島戰爭的戰場遺跡,並為陣亡英軍的墓碑前送上花圈案。
同時,卡梅倫還強硬表態,「只要島上居民還願意成為英國人,這裡就是英國大家庭重要的組成部分,島嶼的主權問題沒有任何討論的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卡梅倫在2013年擔任英國首相期間,曾在馬島發起了一場「公投」,由當地居民投票決定馬島的歸屬。
結果99.8%的票數選擇留在英國,這個結果也並不意外,因為馬島的居民大多數都是英國移民後裔,並且英國的經濟水平也大幅領先阿根廷,無論是身份上還是利益上,選擇留在英國都無可厚非。
當然,阿根廷並沒有承認這一次「公投」的結果。
但不管怎麼說,馬島「公投」,無疑是卡梅倫在任上的光輝政績,如今他對馬島的訪問,也更具政治意義,這極大刺激了阿根廷人的神經。
對此,阿根廷外長、地方官員紛紛表達了對卡梅倫、英國政府的不滿,不過米萊並沒有對此發聲。
目前,米萊面對國內一系列問題「焦頭爛額」,其主張的經濟改革寸步難行,如今阿根廷想奪回馬島,顯然難於登天,米萊難有硬氣的資本。
因此,馬島主權問題的「口水仗」,不是他需要優先處理的事項,他需要留下更多精力去處理國內的問題。
另一邊,英國同樣也問題重重,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局勢和政治壓力,蘇納克政府支持率低迷,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卡梅倫作為蘇納克政府要員,必然需要幫助蘇納克扭轉局勢。
此前卡梅倫曾試圖打「烏克蘭牌」來吸引眼球,其回歸政壇出訪的第一站,便是烏克蘭,不過如今烏克蘭在戰場上頹勢明顯,並且西方對於烏克蘭的援助也心生厭倦,烏克蘭牌難有成效。
在此背景下,卡梅倫將目光放到了馬島上,希望通過炒作馬島主權問題,彰顯英國的影響力,以挽救保守黨的形象,從這個角度上看,卡梅倫的馬島之行,本質上是一場個人外交秀。
不過如今米萊並沒有做出回應,馬島一切風平浪靜,這場外交秀能吸引多少關注度,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