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戰役」在紐約打響:得華人者得天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正月初四(2月13日),湯姆·索齊(Tom Suozzi)在紐約第三國會選區的競選中戰勝了共和黨候選人馬齊·皮利普(Mazi Pilip),將重返國會。該選區包括長島納蘇縣(Nassau County)部分地區和皇後區東部,是華人相對聚集的地區。這篇文章記錄了索齊是如何在競選中爭取華人選民的。
相關報道:深度 I 湯姆·索齊紐約州大勝,對11月選舉意味著什麼?
最近一段時間,紐約州長島和皇後區東北部一帶的居民有口福了。一個義大利裔美國人和他的團隊幾乎每周都在不同的亞洲餐廳請社區居民吃飯。每一次,他都會用幾句中文跟人們打招呼問候,然後告訴人們他在移民、安全、教育和稅賦等問題上的看法和主張。
他是曾在這一片當過6年國會議員的民主黨人索齊,2022年他沒有參與連任競選,但「接力棒」卻不慎掉在了地上,後來演變成了一場以驅逐和刑事調查收場的鬧劇。
現在,一場「特殊選舉」在紐約拉開帷幕,他決定親自出馬收復失地,而這一次,中餐廳成了他接近選民的「主戰場」。
他對記者說:「如果最後我獲勝了,那一定是華人選民的功勞。」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事情還要從四年前說起。
糟糕的騙局
2020年,一個32歲的巴西裔小夥子桑托斯(George Santos)因在美國大選前後傑出的 「投名狀」 表現,得到了共和黨人的肯定。兩年後,他成功贏得了紐約第三選區的國會眾議員席位,為國會 「翻紅」 立下一功。
他是一名高中畢業生,既沒有他簡歷上的大學學歷也沒有他自稱的猶太人血統。但他為了贏得白領中產眾多且有大量猶太人居住的紐約州國會第三選區的選票,幾乎完全生造出一份簡歷來。
上任不到兩個月,他就被《紐約時報》等媒體曝光了種種謊言和劣跡——除了學歷造假、履歷造假之外,他還隱瞞了自己在巴西的刑事犯罪經歷,第一次宣布參選國會議員后還曾參與過導致多人受害的龐氏集資騙局……原來支持他的共和黨人都看不下去了,紛紛與之切割,要求他辭職。但他一直拒絕辭職,稱關於他人生故事的造假,都是對自己簡歷「無害的修飾」。直到2023年12月1日,眾議院經投票將他從國會驅逐了出去。
所以,現在全美國最富裕的一個國會選區空缺了,一場「特殊選舉」於2024年2月13日開始現場投票,決出一個新的代表,來收拾桑托斯留下的爛攤子。
蘇醒的華裔
共和黨目前在眾議院以219 比212的微弱優勢控制著多數席位,這意味著他們在任何黨派法案上只能損失三票。而長島上的「搖擺」局面讓這一票顯得舉足輕重。共和黨候選人皮利普和民主黨候選人索齊展開了激烈的角逐,電視上、網路上、加油站、高速路上……競選廣告滿天飛。
這一選區登記選民總數約為57萬人,其中華裔選民約有4.4萬人。傳統上說,華裔選民的投票率很低,參政意識不強,所以也總是「小透明」。但最近這些年來,這一帶的華人居民,尤其是中產居民逐漸增多,聲音也漸漸在擴大。去年劉巧怡、顏偉華等華裔社區領袖亮相參選長島納蘇縣議員,一舉「炸」出了大量「隱身」的華裔選民,讓人們看到華人政治力量的崛起。劉巧怡成功當選第四選區議員,成為長島首位華人縣議員;顏偉華雖然以40%的得票率惜敗,但也在第十選區獲得了7千多張選票,成績亮眼。
這一次國會特殊選舉的第三選區,覆蓋了劉巧怡和顏偉華參選的縣議會選區,這兩人都選擇為索齊背書,支持他當選,理由就是他重視華裔群體,知道華人的訴求是什麼,也有解決問題的詳細方案。還有老牌華裔民選官員,包括國會眾議員孟昭文、州眾議員李榮恩、市議員黃敏儀、李琳達和庄文怡等也都現身為索齊拉票。
他們都跟索齊一起出現在了那些中餐館里。
美食的魔力
2024年1月28日這天上午,索齊和一眾支持他的民選官員和社區領袖一起來到了位於貝賽的新東湖海鮮城,宴請了大約兩百多位居民。索齊一桌一桌地跟人們打招呼,敬茶、聊天,品嘗粵式點心,然後站在椅子上大聲陳述自己解決目前各種問題的主張。
他也跟餐廳的經理、服務員寒暄,學著用筷子夾菜,用中文說「請投我一票」。
「不管是不是做秀吧,」一位華裔居民評價說:「但看得出來他是很努力地在貼近華人社區。」
在數輪宴請過後,索齊向《餐飲家》記者講述了他的美食體驗和心得。請人吃飯不僅僅是吃飯,也是全方位了解彼此訴求和文化的過程。
關於最喜歡的菜品,他說:
「我最喜歡的粵菜排前三的是:蝦餃、腸粉和蒸排骨。」
關於中餐廳和義大利餐廳乃至美式餐廳的異同,他說:
「菜品、餐具、裝潢自然都是不同的,但中餐廳和傳統義大利餐廳的就餐氛圍卻非常相似,讓我感覺到親切和熟悉——親友團聚一桌,互相分享食物,那種感覺非常好。這與傳統的各吃各的美式餐廳倒很不一樣。」
關於對華裔群體的認識,他說:
「我覺得華人的家庭觀念很重,這與我們義大利人相似,我們也通常擁有兄弟姐妹眾多的大家庭。華人勤奮、聰明,努力工作,特別尊重老人,也特別重視教育。實際上最近這些年大量華人搬入長島,就是沖著這裡的好學區來的。其實各族裔居民在這裡面臨的問題和關心的話題大體相似,但華人對教育問題尤其關注。」
關於華人關心的移民政策和安全等問題,他說:
「我是一個來解決問題的中間派,我不是來站隊喊口號的。我自己就是來自於移民家庭,因為二戰中的立場和黑幫等原因,義大利移民在幾十年前也是飽受歧視,我父親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哈佛,卻被人呵斥滾回去——所以我對其他族裔新移民遭受的歧視感同身受。同時我也相信法律,我認為所有人都應該依照法律來做事,依法解決問題,而不是無原則站隊。所以我會儘力在國會拉攏兩邊的人,出台具體的可實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