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億歲 韋伯發現最古老黑洞 解釋了一道難題

京港台:2024-1-24 05:20| 來源:中時新聞網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130億歲 韋伯發現最古老黑洞 解釋了一道難題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發現有史以來所觀測到最古老的黑洞,距今有130億年的歷史,僅約在大爆炸后4年億年誕生,而且他比吞噬物質的速度比預期還要快,這樣現象為天文學家開了一扇窗,為大型黑洞的如何增長的理論提供了一些關鍵資訊。

  據《天文學》(Astronomy)19日報道,天文學家在大熊座 (Ursa Major)的星系GN-z11中,發現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黑洞,其質量約為太陽的數百萬倍。它位於該星系(Galaxy)的中心,於大約130億年前,即大爆炸后4億年,開始吞噬物質。

  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發現了黑洞發光的吸積盤的跡象,這一發現突顯了天文學中一個最大的未解之謎,即第一個黑洞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目前這一次的觀測結果已於上周三(17)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

  GN-z11是最早形成的星系之一,它比我們的銀河系小。劍橋大學的研究主持人馬約里諾(Roberto Maiolino)表示「非常早期的星系富含大量氣體,所以它們對黑洞來說簡直就像是自助餐?」因此,有足夠的食物來養活一個不斷增長的超大質量黑洞。

  但是,黑洞吞噬的速度是有限的,被稱為愛丁頓光度又稱愛丁頓極限(Eddington limit)。如果黑洞嘗試更快地吞噬物質,那麼吸積盤會加熱到形成高能粒子的強風。如此一來,黑洞將會吹走自己的吸積盤(上面的物質)然後吞噬不到新的物質,限制自己的增長。

  這樣的「強風」還會在黑洞之外產生深遠的影響,會使星系內的星際氣體升溫,變得太溫暖而無法凝聚形成恆星,從而抑制了星系內的恆星形成。

  不過在某些情況下,黑洞可以超越愛丁頓極限,又不失去吸積盤。這被稱為超艾丁頓吸積(super-Eddington accretion),這似乎正是在GN-z11中正在發生的事情。

  那個古老的黑洞正以5倍的愛丁頓極限吞噬物質,這可能讓天文學家確認了一一種大型黑洞增長的理論:它們可以暫時超越愛丁頓極限,經歷短暫的超艾丁頓吸積階段后,然後再次冷靜下來。

  

  在遙遠星系中心看到的不斷增長的黑洞或類星體的美術圖。(NASA/JPL-加州理工學院)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21: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