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都不住的房子,上海市區高管搶著要?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在滬郊鄉村,每年花費不貴的租金,就能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小別墅,推門是水岸稻田,屋后是花園菜地,冬天壁爐取暖,夏天林間吹風,時而放煙花、燃篝火,不僅隨來隨住,還能把房子改造裝潢成任何你想要的模樣……
這樣的生活並不是「夢幻」。在奉賢區奉城鎮洪西村有個「樂田SOHO社區」,企業與鄉村合力,通過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在村裡打造融合居住生活、商務辦公、生態科技等多功能的租賃式新型社區農場,讓城裡人在鄉村擁有「第二個家」。
「鄉村一幢房 實現城裡人的田園夢」
日前,記者來到奉城鎮洪西村「樂田soho社區」,只見一幢幢里黑瓦白牆搭配木樑紅磚樣式的鄉村風情精緻別墅散落在稻田樹木的掩映之中,平整的鄉間小道包裹著劃分整齊的共享菜園,裡面種植的時令蔬菜青翠欲滴,充滿生機。除鄉墅外,社區還配套有市民家庭農場、企業有機農園、鄉村俱樂部、體育運動俱樂部、自然學校、青苗研學社等,以此營造田園社區氛圍。
樂田soho社區,小屋前是整齊的共享農場 沈思怡/攝
「樂田soho社區」的經營主體「樂田市民農場」(簡稱樂田),是一家專註在滬郊打造共享農場十多年的機構。據創始人潘濤介紹,最早,該項目是想讓住在市區公寓里的人們在郊區擁有一塊花園農場,在周末等閑暇時間親近鄉土。但近些年,他逐漸發現,都市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已不止局限於有限的「城五農二」。「談不上是情懷,更多是『缺啥補啥』的心態。我們大部分會員是中年人,在城市中讀書工作了大半輩子,其實有些厭倦了城市的繁華。在還完小孩的『債』,工作也能實現彈性自由后,他們對回歸自然的慾望愈加強烈了。」潘濤說。
因而,為了讓都市人與鄉村的連接在「一塊地」的基礎上延伸至「一套房」,2021年,樂田在奉城鎮洪西村打造了首個「樂田SOHO社區」,通過與村委會合作,流轉出19棟閑置農民宅基房,打造成擁有獨立門戶、私家菜園花園和理想戶外公共空間的鄉墅,以20年為固定期限對外租賃,宣傳標語就是:讓城裡人在鄉村有個家。
租住在樂田soho社區內的居民,將破舊宅基房裝點成精緻鄉墅 沈思怡/攝
潘濤介紹,樂田社區內每套鄉墅套內面積從50平米到180平米不等,租賃者可以自費對宅基房進行翻建修整,在保證房屋整體結構風貌不動的大前提下,最大化diy成自己想要的模樣。「市場反應供不應求,房源不到一周就被搶購完全,目前已有20位客戶入住,大多都是來自上海市區甚至海外的企業高管。」
採訪當日恰逢寒潮,記者注意到,稻田深處,一幢小屋煙囪里冒出輕煙。推開木門,繞過紅磚砌就的庭院矮牆,透過花園裡的落地玻璃門往裡瞧,暖黃色的燈光映襯著歐式原木風的裝潢,壁爐燒得正旺。那時,房主林文迪正盤腿坐在小屋閣樓的榻榻米墊子上遠程辦公。
林文迪在田園樹林里的獨棟鄉墅 (受訪者提供)
林文迪今年40多歲,來自上海長寧,供職於楊浦某外企。她告訴記者,雖從小在繁華的市中心長大,但她十分嚮往鄉村生活。去年,她以每年兩萬多元的租金,在社區里租下了這棟宅基面積近100平米的民房,並對其進行翻新改建。如今,在無需去公司打卡的靈活上班時間段里,她都會住到村裡。
「村裡的生活節奏比市區舒緩太多,特別安靜,我在村裡能夠很快靜下心來,工作也更專註。這裡風景很好,我喜歡在田野間散步放空,看蔬菜莊稼長得茂盛,非常治癒。過節時還能跟朋友們在院子里盡情放煙花點篝火,這在市區是完全不可能有的體驗。」林文迪說。
林文迪的家,有著原木鄉村風的室內裝潢(受訪者提供)
「破舊「空心村」迎來華麗轉身」
難以想象的是,一年以前,林溫迪這套帶花園庭院、屋頂露台的獨棟鄉村別墅,還曾是破壁殘垣、屋頂漏風的破舊農民房。事實上,2021年,當潘濤首次來到洪西村考察時,如今樂田soho社區所在的村民小組有著高達86%的宅基房空置率,房屋狀況也很糟糕,周邊雜草叢生,鄉間小路坑窪不平,與「美麗鄉村」相去甚遠。但這反而合他心意。
「洪西村的鄉村肌理很好,我們選的這塊宅基小組三面環河,竹林樹木覆蓋面積大,宅基房被大片的稻田菜地隔開,私密性高。在交通上,洪西村毗鄰團青公路,S3高速開通后,距浦東張江僅約30分鐘車程。」一眼相中后,潘濤很快就與洪西村委會與奉城鎮相關部門達成了合作。
正在改建中的老宅基房 (受訪者提供)
「空心村」迎來「新客人」,在洪西村黨支部書記周雪原看來,這是雙贏的局面——於企業而言,越被棄置的鄉村,意味著越大的改造空間和發揮想象的自主權;於鄉村而言,伴隨老一輩原住民去世、後代陸續進城生活,如何有效處理空置率逐日走高的宅基房更是基層治理難題。「沒人住的房子缺少修繕,經年累月破舊不堪,影響鄉村風貌;即便出租給外來打工人員,其流動性大,人員管理與環境整治都是挑戰。」
樂田soho社區入駐后,鄉村風貌變化對比 沈思怡/攝
「樂田社區」的進駐讓困局得以扭轉。周雪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首先是土地增值,農村集體經濟收益提升。樂田承包了村裡約270畝的土地,每年租金為1700元/畝,相較村集體原先流轉給農業合作社1250元/畝的價格,每年收益增加了10多萬。
其次是宅基增值,百姓受益。對於配合項目開發的19套宅基房,村裡給到農民的流轉費為每天每平方0.6元,經測算,大約是農民原先自行招租價格的2到3倍。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那些已流轉到村裡的宅基房,儘管村裡給到企業、與企業給到客戶的租金都是每天每平方0.6元,但客戶需自費對房屋進行翻修改造裝潢。另根據四方簽署的協議,20年租賃合同到期后,客戶還需無償將房屋歸還給村民。「相當於客戶不僅給村民支付租金,還免費給他們修繕房子。」周雪原說。
租住在樂田soho社區內的居民,用心裝點破舊宅基房 沈思怡/攝
最後是帶動就業,促進村民增收。目前,「樂田社區」的共享菜園僱用近10位洪西村村民,年薪約在4到5萬元左右。如今,社區二期建設也正在推進,完成後預計為村裡提供約100個工作機會。周雪原還提到,除定居的租客,樂田社區會不定期舉辦露營採摘、親子研學、承接俱樂部團建等業務,這些不斷湧入洪西村的遊客,也給村民的農副產品帶來銷路,實現增收。
「新老村民共建共享,重塑鄉村肌理」
除了實打實、看得見的收益,從城裡來的新村民,也在潛移默化中浸潤重塑著鄉村肌理。
靠近樂田soho社區入口處有棟看似不起眼的尖頂的建築,進門卻別有洞天,最內是成熟全套的健身器材,中間是可供會議洽談的商務空間,最外側是遊戲觀影等居民共享空間。據潘濤介紹,這套房子本是村裡廢棄的養豬場,如今被改建為樂田鄉村俱樂部,除自用外,很多社區居民會把他們工作生意上的客戶邀請來這商談。「我們soho社區的居民基本都是高學歷、高收入的社會群體,他們把工作與人脈帶到鄉村,實則是另一種形式的商業資源導入,也是活化鄉村的潛力。」
用廢棄豬圈改造的樂田soho社區共享商務空間 沈思怡/攝
在潘濤設想中,人們在城市中心、寫字樓里能做的所有事,在鄉村也同樣能夠完成。換言之,不同於將鄉村打造成面向更廣大客群的民宿群,成為走馬觀花的「樣板間」,潘濤更希望建立起「城裡人願意住、住得久、帶進人」的新鄉村商務居住社區生態。如今,除了商務空間,樂田soho社區還有醫療護理點、兒童樂園和自然學校等板塊,社區二期建成后還將植入更豐富的商業業態,「城市社區該有的,我們都要有。」
晚霞中的樂田soho社區 (受訪者提供)
另一方面,新項目團隊、新村民與鄉村、原住民之間,也並非是兩個毫無交涉、相對獨立的群體。住進鄉村的城裡人同樣在嘗試融入這片全新的鄉土,積極參與新鄉村的共治共建共享。
例如,由於老宅基建造時間較久且空置率高,污水處理系統等設施遲遲沒有升級改裝。樂田入駐后,團隊聯合社區居民對當地做了一些現代化改造,引進了德國的污水處理設備,基本滿足農場區域的污水處理需求,改善生態環境。又如,樂田還將社區中部分空間共享為洪西村「為老志願服務點」,在重陽、中秋等節慶日為村民們帶去表演活動及其他福利。另外,樂田soho社區還自發組建了新鄉民理事會,共同協商社區治理中的疑難雜症。
村民共享樂田soho社區改造成果 (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