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富算什麼,捲款跑路才是大問題

京港台:2023-11-26 06:47| 來源:燕財局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炫富算什麼,捲款跑路才是大問題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中基協要求從業人員不得炫富。

  早上這條發布衝上熱搜,說的是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修訂自律規則,其中明確提到:

  「不得有奢靡炫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行為」。

  行業協會說的正兒八經,可總給人感覺怪怪的。

  亞洲社會歷來奉行所謂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你要是不想讓他們炫富、拜金、享樂,那你倒是把行業整體收入水平降到平均水平線啊!

  動輒年收入百萬起步,甚至有人兩年賺了將近1個億、偷稅就有3千多萬,你不讓他們炫富、拜金、享樂,那要這麼多錢幹啥?也沒看誰嫌多捐一點出來的。

  除了讓月薪幾千甚至上萬的被平均,實在想不出對普通人有啥正面影響。

  說到底炫富是道德層面的事兒,只要他/她賺的錢合法合規,別人除了犯紅眼病然後惱怒自己月薪三千花不完,法律上並不禁止。

  出台這種自律規定不但純屬此地無銀三百兩,也毫無實質作用,還不如明著提醒行業內部:賺錢可以,別惹事,風緊,悶頭髮大財得了。

  

  至於中基協提到的「極端個人主義」,按我理解應該是走投無路博高風險高回報、完蛋就跑路之類。

  其實吧,炫富連個屁都不算,捲款跑路才是超級大問題。

  11月14號,一則「杭州30億私募造假跑路,引發百億FOF私募華軟新動力踩雷」的消息震驚金融圈,引發行業地震。

  什麼叫FOF?就是專門投資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s。

  包括TOF(投資基金的信託,Trust of Funds),聽起來繞口,其實道理賊簡單,FOF是拿一個基金的錢投另一個基金產品,TOF就是拿信託的錢投資基金產品。

  而這些又都叫資產管理,簡稱資管。

  為什麼這事兒會引起行業地震呢?

  主要就是在這種環環嵌套的路徑中,據報道從投前的估值表,到投后的業績全特么是造的假!

  最後,終端未回款爆雷,前面所有投資資金等同於全部踩雷,踩雷的還都是知名選手。

  一些信託公司被傳說踩雷,為此,被網傳的百瑞信託還專門闢謠。

  

  根據報道,杭州這家造假私募前面的嵌套路徑大致有兩條:

  一條是,國企或信託投資人→華軟新動力私募公司→深圳匯盛私募→杭州瑜瑤私募公司→磐京投資。

  另一條是,國企投資人→信託公司→杭州瑜瑤→磐京投資。

  箭頭方向即代表資金流向,國企、信託公司等機構,用自有資金或募集的資金最終投到杭州余瑤和磐京公司。

  現在還不確定具體是哪些國企、信託公司和機構踩雷,但網傳有的踩雷規模在10億級,有的甚至在30億級。

  為什麼會傳出「私募跑路」事件?

  就是剛剛說過的,終端未回款爆雷了。有一家上市國企此前曾向杭州瑜瑤投資2.9億元,贖回時杭州瑜瑤未能兌付造成違約。

  

  而違約的誘因,是杭州余瑤和磐京公司的實控人毛某在11月月初被抓,原因目前不明,但老闆和高管被抓,無人協調資金導致資金鏈斷裂,從而引發後續各個環節全部爆雷。

  資料顯示,這個毛某還是個「慣犯」,從2019年開始毛某和他的磐京公司就多次被監管機構立案調查、處罰,涉嫌操縱過證券市場,涉嫌超比例增持減持未報告披露,最高一筆被罰款1500萬,之後又因違反私募基金管理辦法被罰款3萬。

  可以說,能把立案調查和處罰當家常便飯的,絕對是老油條,被發現了就認罰,沒被發現就賺到了。

  此事,監管震動,首先是監管方面要求各持牌機構自查。

  

  到了11月24號也就是昨天,證監會對決定立案調查,初步判斷,相關人員控制杭州瑜瑤、深圳匯盛等多家機構,多層嵌套投資,存在虛假宣傳、報送虛假信息、違規信披等情形,還可能涉嫌違法犯罪...

  證監會還透露,公安機關已經介入,控制涉案人員。這說明毛某被抓是實錘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面我在《一個時代過去了!》還講過最近發生的另一個案例,巧了,也是11月14號,深圳知名私募洛克資本老闆在工作群里發

  「我要走了,你們也走吧」,然後人間蒸發。

  據報道,這貨從香港去了日本,應該5月就在準備,9月才從美國回來,最近兩個月把國內的資產賣了,合計應該帶走了12億元,窟窿20億元。

  還真是蓄謀已久。

  兩個案例,暴雷的和跑路的都是上百億的大機構,十年以上行業老手,投資團隊履歷更是光鮮無比。

  但以往的行業頂流,咋就做了賊了呢?

  說到底,絕大多數時候,賺到大錢並不一定是自己足夠努力,而是趕上了風口。

  風口多,風口大,豬確實能飛起來。但是近幾年風口少了,風也小了,再瘦的豬也容易掉到地板上。

  暴利時代成為過去時,以往光鮮的業績變的平平無奇,乃至較大虧損。

  市場不好,大家都虧,很正常。

  就好比過慣了高光環繞、紅酒牛排,現在落到吃大鍋飯還無意中嘎了一隻蟑螂。

  但是總有人怕蟑螂不死,鋌而走險往嗓子里噴敵敵畏。結果,蟑螂死的不能再死,自己也陷入萬劫不復。

  賺錢效應降低,潮水退去,光環不再,有的人虧了就走「極端個人主義」——「挪」資金搏高回報但高風險的。

  結果就是虧的丁字褲都沒了。

  咋辦?要麼跑路,要麼背鍋。

  中基協現在發布不讓炫富的自律規定,頗有點像是出事了、監管拍桌子罵人了,就趕緊喊話讓行業中人低調行事、夾起尾巴做人。

  但是,早幹嘛去了?!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04: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