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 削權要觸動利益「再深的水 我們也得蹚」

京港台:2023-10-27 21:46| 來源:新周刊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李克強 削權要觸動利益「再深的水 我們也得蹚」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再深的水我們也得蹚

  「現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但再深的水我們也得蹚,因為別無選擇,它關乎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答記者問。

  

  2016年7月5日-6日,李克強飛赴安徽、湖南、湖北察看防汛,為了民生蹚深水。(圖/中國政府網)

  穩就業,保民生

  「我們推出的規模性政策叫作紓困和激發市場活力,它注重的是穩就業、保民生,主要不是依賴上基建項目。」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答記者問。

  

  2016年4月26日,正在四川考察的李克強26日上午走進成都市益民菜市東苑店,看「菜籃子」供應,詢問肉價、菜價漲跌,於市場末梢中了解物價情況。(圖/@新華視點)

  削權要觸動利益,

  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

  「簡政放權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權是要觸動利益的,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

  —— 2015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答記者提問。

  

  2015年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答記者提問。(圖/中國網)

  長江、黃河不會倒流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都會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長江、黃河不會倒流。只要是有利於擴大高水平開放的事情,我們都願意積極去做。中國對外開放40多年了,發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於世界。這是個機遇的大門,我們決不會也決不能把它關上。」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會後,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20年1月27日,李克強赴武漢考察指導疫情防控工作,代表黨中央、國務院慰問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圖/中國政府網)

  開放對各國如同空氣對人一樣,須臾不可離

  「關起門來搞發展行不通,那就回到了農耕時代。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對外開放,這不會也不可能改變。我們會繼續擴大與世界的合作,自主出台更多擴大開放措施。開放對各國如同空氣對人一樣,須臾不可離,否則就窒息了。」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答記者問。

  

  2015年7月,李克強訪問法國,與法國總理合影。(圖/中國政府網)

  地方政府要當「鐵公雞」

  「我們的地方政府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分錢也不能花,該給市場主體的錢一分都不能少。」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會上,李克強答記者問。

  

  2022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會上,李克強答記者問。(圖/新華社)

  避免起重腳,揚起塵土迷了後人的路

  「錢是可以生錢的,用之於民的錢可以創造新的財富,涵養稅源,使財政可持續。我們一定要穩住當前的經濟,穩定前行,但也要避免起重腳,揚起塵土迷了後人的路。」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答記者問。

  

  2022年1月27日,李克強在塵土中聽取甘肅防沙治沙工作彙報。(圖/新華社)

  人在做、天在看,

  權在用、雲在看

  「政府的權力清單要上網,權力的運行也要上網,要留下痕迹,這樣可以減少自由裁量的空間。人們不是常說『人在做、天在看』嗎?現在是雲計算的時代,我們要讓『權在用、雲在看』。行使權力不能打小算盤。」

  ——2016年3月16日,李克強會見採訪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問題。

  

  2016年3月16日,李克強會見採訪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問題。(圖/央廣網)

  基礎打牢可觸類旁通,

  行行都可以寫出精彩

  「我想對青年學生說幾句話,不管你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有什麼樣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創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所謂樹高千尺,營養還在根部。我們把基礎打牢了,才能觸類旁通,行行都可以寫出精彩。」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會後,李克強答記者問。

  

  2016年4月15日,李克強在北大和學生合影。(圖/@新華視點)

  讓群眾像掃二維碼一樣清清楚楚,

  一覽無餘

  「涉及到公眾利益的措施、財政預算收支情況等,都應該加大公開的力度,讓群眾像掃二維碼一樣清清楚楚、一覽無餘。」

  ——2016年3月16日,李克強會見採訪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問題。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李克強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央視新聞公眾號)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雙創』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全面、可及性強的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在這方面,也要靠結構性改革。政府不唱『獨角戲』,鼓勵社會資本、外商投資一起干。」

  ——2015年9月9日至11日,在新領軍者年會(第九屆「夏季達沃斯論壇」)的特别致辭中,李克強提到要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此後,他在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國務院常務會議、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等場合中頻繁闡釋這一關鍵詞。

  

  2016年10月12日,李克強來到深圳灣創業廣場,參觀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相關主題展示,用「愛」的手勢為聽障創業團隊加油。(圖/@新華視點)

  有權不可任性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這一概念。李克強談到「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力度」時說,各級政府都要建立簡政放權、轉變職能的有力推進機制,給企業鬆綁,為創業提供便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圖/新華網)

  沒有就業,

  那就只是9億張吃飯的口

  「中國有9億勞動力,沒有就業那就只是9億張吃飯的口,有了就業就是9億雙可以創造巨大財富的手。」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22年8月16日至17日,李克強來到深圳考察人民就業、創業情況。(圖/央視新聞聯播截圖)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決不能因為家境、區域不同,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機會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21年4月19日,李克強在四川考察時來到廣元沙河鎮小學,了解辦學條件、教師待遇等情況。(圖/中國政府網)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也應是「道德經濟」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應是『道德經濟』。」李克強強調道,「中華民族5000年文化的積累,雖然其中也有糟粕、更遭受過破壞,但其主體和精華仍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

  ——2015年2月9日,李克強在中南海紫光閣與130餘位參事、館員及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舉行座談,暢聊市場經濟與傳統文化,認為在當今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更要深入研究、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

  

  2014年11月,李克強來到浙江大學考察文化工作。他強調,無論是創新還是創業,都必須要有堅實的知識和文化底蘊作基石。(圖/中國政府網)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9 17: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