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有四位皇后,她們都有哪些不同的命運?

京港台:2023-10-22 11:57| 來源:文史漫過今生 | 我來說幾句

順治帝有四位皇后,她們都有哪些不同的命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順治作為大清入關的第一位皇帝,其婚姻帶有濃厚的滿族早期婚姻的特點,這主要表現在他與四位皇后除夫妻意外的複雜關係上。這四位皇後分別是廢后博爾濟吉特氏、孝惠章皇后、孝康章皇后、孝獻皇后。下面具體來講一講這四位皇后的不同命運。

  

  第一位皇后是博爾濟吉特氏,她是孝庄的侄女,科爾沁蒙古親王吳克善的女兒。順治八年,14歲的順治帝在太和殿舉行了第一次大婚。但大婚之後帝后感情不和,僅兩年順治帝就提出了廢后重立的問題。他的理由是「生性妒忌,每見貌少妍者,即憎惡,欲置之於死」、「又好奢華,凡諸服御,莫不以珠玉綉綴飾」。

  其實這些理由都是託辭,促使順治帝要廢掉皇后的實質原因,根子還是出在多爾袞和孝庄身上。因為這個皇后是多爾袞執政時為他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與蒙古的關係,而孝庄也有心讓娘家人主持後宮。也就是說,這場婚姻是典型的政治婚姻,與順治帝的本人意願極不相符。

  

  儘管如此,但順治帝十分清楚,廢立皇后是朝中大事,不好輕舉妄動。他先投石問路,命大學士給他找出前代廢后的事例,以觀察朝臣的反應。

  果不其然,順治帝的廢后意向很快遭到了朝臣的反對,他們從封建倫理道德出發,認為皇后「母儀天下,關係甚重」,還搬出歷史上有名的賢君,如光武帝、宋仁宗、明宣宗,他們都因廢后而受到後世的指責。另一方面,朝臣也擔心入關不久,統治地位還不牢固,廢后之舉不是開國之君所為。

  

  順治帝年少性格急躁,他執意要做的事情別人很難阻擋,不過他也做出了讓步,他下令將皇后降為靜妃,改居側宮。後來博爾濟吉特氏返回了蒙古草原,並死在了娘家。

  廢后不久,朝中開始為順治帝擇立第二位皇后忙碌了。當時順治帝的後宮雖不乏嬪妃,但他認為沒有一個能配得上皇后的稱號。因此,他下旨在滿洲官民、蒙古王公、大臣以上女子中選擇皇后。候選人成千上萬,最後還是選定了科爾沁蒙古鎮國公綽爾濟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她是廢后靜妃的侄女。

  

  順治十一年六月十八日,順治帝在太和殿舉行了盛大的婚禮,迎娶了他的第二位皇后。可是,婚後不久,順治帝又開始挑剔新立的皇后,說他雖然「秉心淳樸」,然而卻「乏長才」。他讓禮部收回皇后的冊寶,停止對皇后應行的各種禮儀活動,也不準皇後到慈寧宮給孝庄請安。

  順治十三年八月,內大臣鄂和之女董鄂氏成為順治帝的妃子。他對這位年已十八歲的妃子十分滿意,稱讚她有「母儀之度,性孝敬,知大禮,不以貴自矜」。在順治帝看來,董鄂氏簡直就是絕代佳人,剛入宮順治帝就封她為賢妃,一個月後董鄂氏又一躍成為皇貴妃,在後宮中地位僅次於皇后。

  順治帝共有見於記載的后妃十八人,能使他為之傾倒的,僅皇貴妃董鄂氏一人。順治帝幾次想廢掉第二個皇后立她為為後,但因擔心若兩度廢后,會遭到朝臣更加激烈的反對,所以才沒有履行這一手續。

  

  實際上,董鄂氏在宮中無論權力還是待遇,都大大超過皇后。順治十四年,董鄂氏子生一子,其子僅三月便夭折,順治帝為安慰董鄂氏,追封這個連名字都沒來得及起的孩子為和碩榮親王。兩年後,董鄂氏本人也病逝。鍾情的順治帝為此痛不欲生,親自為她守靈,又傳諭輟朝五天,命親王以下、四品以上官員和公主、王妃以下命婦,齊集景運門內外為董鄂氏哭靈。

  接著,順治帝追封董鄂氏為「孝獻庄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並在停靈的承乾宮舉行了隆重的追封禮。為了寄託哀思,他命大學士金之俊為董鄂氏作傳,又親自動筆,撰寫《孝獻皇後行狀》。這樣,董鄂氏便成了順治帝的第三位皇后。

  

  第四位皇后是康熙帝的生母佟佳氏,順治帝在世時是沒有名號的庶妃,康熙帝登基后尊為皇太后,康熙二年逝世,年24歲。后累加謚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溫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佟佳氏本是漢軍八旗,康熙親政后,命抬入滿洲鑲黃旗,后家抬旗之制自此始。

        更多史海鉤沉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3: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