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華人大媽有1500多乾兒子 美國總統都喊她"娘"

京港台:2023-9-27 11:26| 來源:洛杉磯消費指南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加州華人大媽有1500多乾兒子 美國總統都喊她"娘"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朋友們,大家聽說過張瑪珠博士嗎?

  這可是一位相當傳奇的加州女子。

  美國首位華裔女醫生

  1889年,張瑪珠(Margaret Chung)出生在加州聖巴巴拉。

  父母是淘金熱時期來的移民,她是家裡11個娃中的老大。

  身為大姐,弟妹的半個「媽」,瑪珠花費了很多時間照顧他們,外加看護患有肺結核的母親。

  與此同時,還得在餐館打工養家。

  但她天資聰穎,別的娃還在玩泥巴,她已開始拿香蕉皮練手,並用針線「對它們進行手術」。

  還萌生了將來去中國行醫的想法。

  在華人遭受拒絕和排斥的時代,她很早就意識到,如果要實現自己的夢想,需要為自己開闢一條獨特的道路。

  家境貧寒,她直到17歲才完成八年級。為了能上學,她在夏天的晚上挨家挨戶推銷報紙,並因此贏得獎學金競賽大獎。

  靠著《洛杉磯時報》提供的獎學金,妹子在南加大讀完預科進入醫學院。

  她是班裡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的非白人。

  作為難得一見的女醫科生,上學時她身穿著西裝,並稱自己為「邁克」。

  救死扶傷的夢想似乎即將成真。

  只可惜,那會兒正趕上《排華法案》。

  畢業后,成績優異的瑪珠申請前往中國行醫,沒想委員會因她不是白人而3度拒絕了她。

  堅毅的她,並沒因此放棄成為一名醫生。

  先是從外科護士做起,隨後在芝加哥婦女醫院擔任實習生和住院醫。

  她的導師,美國醫學女性協會聯合創始人伯莎·范胡森博士的使命是幫助培訓其他女醫生,因此她將像張醫生這樣的人稱為她的「外科女兒」之一。

  後來父親去世,29歲的她回到家鄉。作為急診醫生,在洛杉磯的一家鐵路醫院治療工業事故的受害者。

  例如,為金屬碎片戳入眼睛的工人進行整形手術。

  這是一個男性主導的工作環境,女性很少,更不用說華裔女性了。

  但作為一名醫生,她很受歡迎。

  當時正值好萊塢和美國電影業騰飛之際,她開設了一家私人整形診所,為演員和音樂家服務。

  很快,憑藉高超醫術在娛樂圈出名,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醫生,還買了自己的房子。

  美國甜心瑪麗·畢克馥是她的第一批客戶之一。

  但她的目標並不在此。

  身為華人,她特別想幫助中國女性患者。

  1922年,張醫生搬到舊金山,並在唐人街開設了第一批西醫診所。

  然而,許多居民對西醫持懷疑態度。

  對一個穿著男裝的年輕單身女醫生,人們更加懷疑。

  許多唐人街居民將她視為「外人」,有傳言稱她是女同性戀。

  她沒有氣餒。

  張醫生的為人,很快獲得了社區的認可和信任。

  在實現職業穩定后,她的執業範圍擴大到包括該市的社會精英階層,人們被她的獨特氣質所吸引。

  在舊金山受邀出席的晚宴上,政客和名人在二戰期間與普通士兵混在一起,她也因此打開新世界,決心為侵華戰爭中受難的人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張媽媽」和她的養子們

  除了開創華人女子行醫的先河,她在歷史上還推動了很多事情。

  1930年到40年期間,張因代表中國和美國的愛國活動而聲名鵲起。

  從未結婚的她,有一千多個「乾兒子」。

  42歲的華人女醫師,和年輕的伯克利學生、橄欖球運動員一起吃飯、露營、打獵,聽著是不是很神奇?

  不得不說,張醫生真是個人魅力非凡。

  每個周日,她都會為軍人舉辦晚宴,招待人數多達300人。

  她熱情地招待這些孩子,與他們通信,激勵孩子們反抗日本侵略中國。

  因為其中大多數是白人大兵,這些娃還被張媽媽昵稱為自己的「金髮私生子」。

  她的努力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將她描繪成抗戰盟友中美團結的代表。

  很少有平民愛國者能再次達到張博士所享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她收養的一些著名的軍人兒子包括美國眾議員梅爾文·馬斯、美國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 羅納德·里根總統等等。

  名聲在外的張女士,還為飛虎隊招募了最初的200名美軍飛行員。

  她的此舉,為中美做出極大貢獻。

  1945年,她獲得國民政府頒發的榮譽國民勳章。

  她還是女性平等權利的熱心支持者,遊說通過一項允許女性加入軍隊和海軍預備役的法案。

  1959年1月5日,她因卵巢癌去世,享年69歲。

  葬禮有數百人參加,護柩者包括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指揮家安德烈·科斯特拉內茨和舊金山市長喬治·克里斯托弗。

  《舊金山紀事報》的頭版訃告將她描述為「數千名二戰退伍軍人和演藝界名人的『媽媽』,她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遊走於中美文化間,跨越階級界限,超越了傳統的性別規範。

  這位奇女子,用自己的行動打破重重障礙,贏得社會的尊重。

  真是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一生啊。

 

        更多史海鉤沉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23: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