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債務重組蹊蹺叫停 原二把手夏海鈞去年被控制

京港台:2023-9-26 19:19| 來源:搜狐財經 | 評論( 3 )  | 我來說幾句

恆大債務重組蹊蹺叫停 原二把手夏海鈞去年被控制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恆大的危機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

  9月24日晚,恆大發布《境外債務重組更新消息》稱,鑒於附屬公司恆大地產集團正在被立案調查,集團目前的情況無法滿足新票據的發行資格。

  而在此前的9月22日,恆大宣布,因銷售情況不及預期,取消原定於近期舉行的有關建議重組的相關協議安排會議。蹊蹺的是,一個月前,恆大曾通過中期業績公告釋放公司銷售情況良好的信號。

  按照最初設想,中國恆大的境外重組方案最早將於今年10月1日生效,最遲不晚於今年12月15日。如今,在距離債權人會議召開咫尺之際臨時「喊停」,令恆大債務重能否如期落地存在更大不確定因素。

  受債務重組遇阻消息影響,9月25日,「恆大系」三家上市公司集體下跌。截至收盤,中國恆大跌超21%、恆大汽車跌超22%、恆大物業跌超14%。

  蹊蹺「喊停」債務重組會議

  在臨時「喊停」之前,恆大境外債務重組已一波三折。

  今年3月22日,中國恆大正式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涉及恆大發行的139.225億美元的美元高級擔保票據,景程有限公司發行並由天基控股有限公司擔保的52.26億美元的美元優先票據。

  針對不同類型債務及債權人,恆大方面分別安排三組、合計四份重組方案,核心內容是發行新債置換舊債,新債券年限4至12年、年息2%至7.5%;前三年不付息,第四年初開始付息、付本金的0.5%。

  為了吸引債權人儘快加入適用的重組支持協議,近半年恆大加快處理了一些令債權人擔心的問題,比如恆大汽車、恆大物業、中國恆大先後復牌,恢復交易;針對恆大物業被划走134億元事件,恆大方面多次披露調查結果,進行內控評估。

  今年8月14日,恆大汽車還宣布將獲中東資本5億美元的戰投的消息,儘管外界質疑戰投方是披著中東外衣的中國企業,但恆大汽車股價連續多日上漲。

  而恆大汽車引入戰投的消息,成了恆大多次延期債務重組會議的理由。8月16日,恆大以「讓債權人有時間考慮認購事項的影響」為由,將原定於8月22日、23日舉行的會議延期至8月28日。

  8月28日,恆大再次公告,將重組會議延期至9月25日和9月26日,理由為恆大協議安排債權人提出多項問題,以及給予債權人更多時間考慮近期發展(包括復牌及紐頓集團入股恆大汽車)產生的影響。

  如今,距離重組會議召開日期僅剩三天之時,恆大直接取消了會議,理由是「銷售情況不及預期,基於公司目前情況以及與顧問及債權人協商,公司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建議重組的條款以匹配其客觀情況和債權人訴求。」

  蹊蹺的是,一個月之前,恆大還在中期業績公告中表示,銷售業績是實現了同比較大幅度增長。據恆大透露,今年上半年累計實現合約銷售金額334.13億元,合約銷售面積511.5萬平方米;上半年累計銷售回款271億元。

  更何況當下,房地產企業普遍面臨銷售不及預期的情況,為何恆大債權人如此介意?

  近期恆大負面消息纏身

  其實,債權人支持企業重組方案的關鍵前提是,企業必須有恢復正常經營的能力。

  但在過去一個多月內,監管層正在密集處理恆大遺留的問題,導致恆大的發展前景生變。

  首先,8月16日,因恆大公告未將丁玉梅稱為許家印配偶,引發」許家印離婚」的傳言。當晚,恆大地產發布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恆大地產立案。

  而這成為恆大境外債務重組暫停的一個重要原因。恆大在9月24日公告中稱,因恆大地產正在被立案調查,集團目前的情況無法滿足新票據的發行資格。

  在恆大重組方案中,發新票據替換舊票據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若無法順利發行新票,對於恆大境外債務重組進展無疑是一項直接的打擊。

  另外,8月18日,恆大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此舉被外界解讀為利用重組方案向海外債權輸送利益。

  9月15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批複成立海港人壽,整體受讓恆大人壽產及負債。

  兩日後,據警方通報,恆大財富多人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而據財新網同一日報道,「恆大人壽原董事長、現中融人壽代行董事長之職的朱加麟也被帶走。」

  恆大人壽、恆大財富相繼「出事」,也意味著恆大徹底失去了金融板塊的「看門人」。

  不僅如此,「追責」已蔓延至恆大地產平台。財新網報道,「負責資金工作的恆大原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夏海鈞已於2022年中回到境內,並被相關部門控制起來。此後,恆大原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潘大榮亦被帶走。」

  目前,尚未有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被抓的消息。

  但在今年8月,騰訊新聞報道稱,「許家印每天都會到公司處理公司事務,但不可隨意見外人,若找他簽字需要經報備後會由工作人員轉交。」

  以上種種負面消息,都令恆大的發展前景充滿變數,更令恆大境外債權人心態發生變化。

  為何被密集「追責」?

  恆大已暴雷兩年,為何監管層於近期密集「追責」恆大系?從恆大財富被立案事件中可以窺探一二。

  恆大財富於2021年9月發生逾期兌付,引發廣大投資者到其總部維權。彼時,許家印曾承諾「我可以一無所有,但投資者不能。」

  但此後,事情超出了預期。恆大的財務情況遠比原本預計的要悲觀,導致恆大財富的兌付方案多次調整。截至2023年6月末,恆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由2022年底的143.1億元減少至133.8億元,其中未受限部分僅40.47億元。

  今年8月31日,恆大財富宣布,「因公司資產處置進度不及預期,未獲得資產處置資金,無法開展當月兌付。後續兌付安排公司將另行公告。」對比佳兆業旗下的錦恆財富,其在2021年11月爆發危機后,一直在保證兌付。

  遼寧奉天誠信律師事務所趙子寬律師對搜狐財經指出,刑罰是最嚴厲的一種法律制裁,實踐中介入較晚是正常的。「此前恆大財富雖然出現延兌,仍制訂、執行兌付方案,直到今年8月31日宣布停止兌付。公安機關在9月16日就發出公告,已對相關人員採取強制措施,說明是在停止兌付后第一時間就立案偵查。」

  換言之,理財產品暫停兌付,是恆大財富多人被抓的導火索。

  若將視角擴展到整個恆大系來看,其自爆發流動性危機后,一直強調「保交樓」是工作的重中之中。

  今年8月21日,恆大還在一份公告中透露,「目前各區域公司資金一般由政府共管及統籌,全力配合保交樓相關工作。」

  即便如此,去年恆大隻完成60萬套「保交樓」目標的一半。恆大地產遼寧公司微信公眾號透露在今年9月23日透露,「截止目前,恆大今年已交樓超24萬套。」對比來看,碧桂園公眾號消息,截至今年9月15日,其已累計交付房屋共38.1萬套,兩者相差十幾萬套。

  不僅如此,恆大資產處置進度也不理想,鮮少公布相關信息。恆大理財更是坦言,因資產處置不理想,導致無法兌付。

  種種困境之下,恆大將會如何收場?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0: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