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偷逃稅屢禁不止,原因無外乎這些....

京港台:2023-9-18 08:56| 來源:北京商報 | 我來說幾句

明星偷逃稅屢禁不止,原因無外乎這些....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9月16日,稅務部門曝光四起涉稅違法違規案件,形成警示:明星藝人也好,網紅主播也罷,無論你是誰,屬於哪一種經營主體,稅務無小事,必須知法守法,千萬別存僥倖心理。

  關於此次處罰,核心事實就是「袁冰妍及其關聯企業偷逃稅」。

  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此前,袁冰妍被稅務部門提示提醒、督促整改、約談警示后,「仍整改不徹底」,最終被查被罰。

  近年來,藝人偷逃稅被查波及範圍之廣、金額之大,頻頻刷新大眾的認知。但本次具體到袁冰妍,仍值得深度剖析。

  提醒約談在前,被查處罰在後,足以見得其知錯不改。明星稅務問題之所以屢禁不止,在於像袁冰妍一樣動歪腦筋、存在僥倖心理的大有人在。

  明星網紅偷逃稅,背後的暗黑土壤著實不少。外在因素,天價片酬、資本操控、市場「失靈」都在列其中,內在原因則可以統一歸為心存僥倖、貪念不止、自作聰明。

  袁冰妍一類的人為了逃脫法律的圍欄,不惜絞盡腦汁鋌而走險。

  比如,設置陰陽合同,「陽合同」報給稅務局,「陰合同」私下籤署,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從而達到少繳稅的目的。

  早在范冰冰、鄭爽等人被查時,這種手法就已進入大眾視野。

  如今,因為過於明顯,主觀故意性極大,且隨著稅收監管的完善,採用這種方式偷漏稅的風險和難度都過高,逐漸被拆分合同取代。

  涉稅意義上的「拆分合同」往往指,一份合同中含有兩種稅率,同時存在不同的項目,會按照較高原則計稅。

  如果一拆為二分別計稅,稅率較低的項目可執行低稅率。不過,拆分過程中,如果將稅率高的項目「過多」併入稅率低的項目,則超越了「合理避稅」的情形,構成違法。

  除了在合同上動手腳,創建關聯公司轉換收入性質也是慣用手法。

  演員鄧倫和曾經的「帶貨一姐」薇婭,二人都是通過虛構一些並不存在的業務,把個人勞務報酬轉換為個人獨資企業的經營所得。

  由於企業稅率和個人所得稅稅率相差較大,再加上國家對於小微企業還有各種稅收優惠政策,這種偷梁換柱實質構成了欺詐。

  法律範圍內的合理避稅無可厚非,但明星網紅佔用大量公共資源,以各種名目手段「左手倒右手」,從而偷稅漏稅逃稅,於法難容。

  在2018年范冰冰事件之前,有些明星藝人以及其團隊的法律意識淡薄,不少人會覺得請專業人士就是來省稅的,對法律政策一知半解。

  此後,針對個別隱瞞高收入未如實申報納稅的人員,國家稅務稽查部門執法檢查不斷加碼。大量「漏網之魚」被揪出,震懾作用明顯。再加上全社會對高收入人群依法納稅敏感度升高,存在僥倖心理企圖瞞天過海的人將無處遁形。

  即便如此,但依然有人認為查不出來,所有的違法收入就都是自己的。在守法與違法之間的利益、風險比較中,選擇了後者。

  接連曝光的涉稅違法案件正是傳遞了強烈的信號,稅收強監管是常態性的更是無差別的,針對違法行為,以「零容忍」的態度,一旦逃稅,必受嚴懲。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0 20: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