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重組迎來關鍵三天,碧桂園能否贏得喘息之機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碧桂園的債主們,即將迎來最為關鍵的三天。
8月23日上午至8月25日晚間,碧桂園將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就8月18日披露的「16碧園05」債券重組方案進行投票。根據募集條款,方案需要獲得過半的未償還持有人同意才能通過。
此前的8月7日,碧桂園兩隻境外美元債票息未能按時支付,揭開了碧桂園本輪流動性危機的窘境。隨後的8月12日,碧桂園系11隻境內債券將於8月14日開市起停牌,公司近期擬就債券兌付安排事項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
8月18日晚間,碧桂園向「16碧園05」的持有人們公布了一份重組方案。「16碧園05」原本將於9月2日整體到期,當前餘額仍有39.04億元,票面利率5.65%,這是目前碧桂園存續最大規模的一筆境內債券。
據界面新聞,根據重組方案,碧桂園將對發行的「16碧園05」本金展期三年,每個賬戶先付10萬,到期償付利息。
具體方案為:債券本金展期三年,首付6%(到期后的第1、2、3個月分別支付2%的本金),第12個月支付10%的本金;第24個月支付15%的本金、30個月支付25%本金、第36個月支付剩餘44%的本金。
這意味著,債券持有人前期得到的兌付比例有限,其中本金的近七成是在第三年即2026年才能拿到。
展期方案中,碧桂園還提供了增信措施,以福建龍岩,山東海陽,江蘇沭陽、淮安、興化項目公司的股權進行質押。
此次投票的關鍵意義,不僅將決定「16碧園05」如何兌付重組,還將為碧桂園其他境內外債券重組提供借鑒參考。
如重組方案獲得通過,碧桂園近七成債券本金都將延遲到三年後支付,這將大幅減輕碧桂園的債務兌付壓力,贏得寶貴的喘息時機。
此次停牌的境內債券餘額約157.02億元,意味著108億元的兌付壓力在三年後才會到來,這將為公司經營以及宏觀支持政策落地提供空間。
據第一財經報道,「16碧園05」的債權人有100多名,大多都已收到展期方案。知情人士稱,「目前的通過率還可以,仍有少數債權人在溝通之中。」
不過,據財新報道,亦有幾家私募持有人聯合提出「全額兌付本息」的方案。顯示重組方案仍在博弈當中,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8月18日,有碧桂園內部人士向作者表示,今年下半年要交付40多萬套房,明後年還有約40萬套待交付,「目前,賬戶上的資金,可以保障基本交樓。」
有市場聲音認為,碧桂園此次重組方案的效率較高。不同於恆大,其從2021年12月第一筆境外債務違約,到2023年3月首次公布債務重組方案,跨度長達16個月。
此外,當前方案更貼合公司經營實際和市場環境狀況。否則一再違約延期對投資者信心是更大的打擊。
作者據wind梳理,截至2023年8月23日,境內房地產債券違約總額已經達到2352.88億元,涉及210隻債券,40家發行主體。展期已經成為部分民營地產債券的常態,一些一年或者一年半的展期方案,到期后二次、甚至三次違約、繼續展期的案例屢見不鮮。
政策層面,暖風頻吹。
8月15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針對碧桂園事件的影響,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目前房地產市場總體處於調整階段,部分房企經營遇到一定困難,特別是一些龍頭房企債務風險有所暴露,影響市場預期。但要看到這些問題是階段性的,隨著市場調整機制逐步發揮作用,房地產市場政策調整優化,房企風險有望逐步得到化解。
付凌暉表示,近期,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密集發聲,表示要支持和更好滿足剛性、改善性住房需求。部分二三線城市也在出台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各地房地產政策調整優化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隨著經濟恢復向好,居民收入增加,房地產市場優化政策顯效,居民住房消費和房企投資意願有望逐步改善。
以碧桂園為例,公司管理層在對市場反思時提到,公司「對三四線及更低線城市投資比例過大、負債率壓降速度不夠等潛在風險的認識不夠深刻、化解行動不夠及時有力。」如果三四線城市銷售能有所回暖,其現金流緊張狀況將大幅改善。
8月18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市場信心」答記者問,並專門就債券市場發聲,將「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繼續抓好資本市場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保持房企股債融資渠道總體穩定,支持正常經營房企合理融資需求。堅持「一企一策」,穩妥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碧桂園能否獲得寶貴的喘息時機?答案即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