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論文被撤稿,"通訊作者"之一稱同事冒名投稿..

京港台:2023-3-18 19:13| 來源:紅星新聞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醫生論文被撤稿,"通訊作者"之一稱同事冒名投稿..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據澎湃新聞報道,3月10日,國際學術期刊《Medicine》發表的一份撤稿說明稱,該期刊第96卷第15期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和T2D受試者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病例對照和劑量反應分析》因涉嫌重複發表、 偽造作者身份、編造數據和偽造需要通訊作者許可的出版協議而被撤回。文章的通訊作者之一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周建博。

  據報道,該論文是於2017年4月發表在學術期刊《醫學》(Medicine)上的。

  在發表近6年後,上述論文為何被撤回?日前,該論文另一位署名「通訊作者」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長楊金奎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篇論文不僅不是他作為通訊作者投稿發表的,而且並非他本人寫作,與他「根本沒有關係」,通訊郵箱也是由其同事周建博偽造的。

  

  ↑資料配圖 據ICphoto

  3月14日,楊金奎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這次的撤稿是他本人向《Medicine》提供證據進行溝通后的結果,撤稿是由他本人進行推動的,而非對他本人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楊金奎說,他發現疑似被周建博冒名發表的文章不止前述這篇,早在去年,他已經向另一份國際學術雜誌《PeerJ》提供證據推動撤稿。

  紅星新聞記者檢索《PeerJ》官網發現,信息顯示,由於楊金奎的投訴和申訴,周建博要求撤回發表在《PeerJ》上的論文。此後,紅星新聞記者也致電周建博了解情況,周建博以工作勞累為由拒絕接受採訪。

  3月17日,同仁醫院一位工作人員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這樣的撤稿之後,醫院一定會跟進了解情況,同仁不會例外,但是學術不端這類事件的調查需要時間。

  「通訊作者」之一稱

  根據通訊郵箱發現投稿人為同事

  「如果我自己是通訊作者的話,這個文章必須是我自己發出去的,而不是學生或者是其他人員發出去。我是通訊作者,註冊就必須是通過我自己的郵箱註冊的,賬號我自己發,不允許別人動手,這是我的習慣。」楊金奎這樣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楊金奎,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學系主任;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及面上項目共7項。發表論文269篇,被引2505次。

  楊金奎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根據偽造的「楊金奎郵箱」進行搜索調查,發現該郵箱註冊手機號實為周建博本人所有。楊金奎認為,進行這篇有學術不端行為論文投稿的人實為周建博。

  在楊金奎為了撤稿向學術雜誌提供證據中,他這樣寫道:「(周建博)用自己的手機號碼編造了一個網易郵箱jinkuiyang@yeah.net。」

  楊金奎說,雖然該郵箱前綴為楊金奎的姓名拼音,但並非自己本人所有。

  此前,據澎湃新聞報道,公開資料顯示,涉事論文的通訊作者周建博與楊金奎在北京同仁醫院被列為同一技術團隊。3月14日晚,紅星新聞向周建博求證此事,他以工作疲憊為由拒絕了採訪。此後,紅星新聞記者多次撥打周建博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楊金奎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類似的問題論文投稿不止出現在《Medicine》上,還有《Horm Metab Res》和《PeerJ》。其中,學術雜誌《PeerJ》已於去年11月將楊金奎自己不知情、署名第一作者為周建博的問題論文撤稿。

  《PeerJ》官網顯示,由於楊金奎的投訴和申訴,周建博要求撤回發表在《PeerJ》上的論文。《PeerJ》官網信息還顯示,周建博已於去年最終同意撤回論文。

  3月18日,《PeerJ》的Binfield博士通過郵件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正如官網的撤稿說明顯示,(在楊金奎投訴之後),雜誌聯繫到了周建博,周建博博士要求撤稿。

  同樣,《Medicine》回復給楊金奎的郵件也顯示,源於楊金奎提供的證據、投訴和此前《PeerJ》的撤稿說明,將儘快撤稿。

  

  ↑《PeerJ》官網顯示,由於楊金奎的投訴和申訴,周建博要求撤回發表在《PeerJ》上的論文

  被冒名者不止一人?

  有同事稱對自己被署名一事也不知情

  楊金奎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去年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發文要求自查,他在查文章的時候,才發現這篇近期被媒體報道的發表在《Medicine》上的文章,同時的還有其他文章。

  「我之前從來沒有發現這些文章,是因為包括《Medicine》在內的這幾份學術雜誌,分數都是很低的。這樣低分的期刊,都不允許發在我們科室的會議記錄里,所以我看文獻的時候,這種低分的文章我都是屏蔽掉的,平時也看不著。」楊金奎說。

  楊金奎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所在大學的英文期刊《Current Medicine》創刊號邀請他寫了一篇文章,在醫管中心要求學術自查時,那篇文章已經登出來了,但他並沒有搜索到。意識到該刊作為新刊,可能不在他平常閱讀的文獻範圍里,楊金奎取消了文獻閱讀時的屏蔽設置,希望尋找到這篇在新刊上發表的文章,卻意外發現了很多根本不屬於他、卻署名於他的論文。

  「我(發現這些論文)當時很生氣,怎麼能偽造我的郵箱這樣發文章。」楊金奎說,自己隨後開始向所在醫院反映情況,並且開始了前述的與各學術雜誌溝通要求撤稿工作。

  同樣被冒名的作者不止楊金奎一人。

  楊金奎說,他之後發現,論文中其他被署名的作者大多也不知情。於是,他開始向雜誌反映論文存在的問題。

  前述的《PeerJ》官網信息顯示,同仁醫院的盧晶醫生對已經撤稿的那篇署名論文也並不知情。

  而此次被媒體報道的《Medicine》撤稿說明中,同仁醫院的朱曉蓉醫生也出現在論文署名中。朱曉蓉醫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她並未參與過其中的相關工作,因此對署名一事也並不知情。

  

  ↑資料配圖 據圖蟲創意

  醫院回應:

  會跟進了解,此類事件調查需要時間

  楊金奎向紅星新聞記者展示,他曾向周建博發過這樣一封郵件,指出論文中的問題。

  該郵件這樣寫道:「周建博:你用我的名義,用你自己的手機號碼編造了一個網易郵箱jinkuiyang@yeah.net,導致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發表文章,我無法確認文章的真實可靠性。今年市醫管中心要求自查中我才發現此類文章中的問題,其中一些文章還存在偽造數據和偽造倫理……PeerJ的Binfield博士多次給你寫信你都沒有回應。希望你認真對待,把問題解決在可控的範圍內,主動向雜誌社申請撤稿或至少主動向雜誌社提出把不知情的人的名字從文中刪除。否則我將採取進一步行動……」

  楊金奎發給周建博的郵件還提到自己在《PeerJ》雜誌的論文中發現的問題。郵件寫道:

  1. 偽造數據:我們並沒有開展過所謂的「北京糖尿病併發症調查」,你在文章中描述:數據來源於引用的文獻,即南法信鎮的一項糖尿病調查,總共調查2826例成年居民,其中發現394例2型糖尿病。你文章中的「1026例2型糖尿病」屬於偽造數據。

  2. 偽造倫理:你文中的「倫理編號2013.12.24」,格式不對,日期不對,屬於偽造。經核查,2013.12.24日沒有召開倫理會。且真實的倫理編號格式是TRECKY1234-56。

  3. 編造作者:我和盧晶都不知情,另一位作者我們根本不認識。編造作者、偽造數據、偽造倫理都屬於嚴重學術不端,而編造郵箱屬於違法侵權行為。

  3月17日,同仁醫院一位工作人員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這樣的撤稿之後,醫院一定會跟進了解情況,同仁不會例外,但是學術不端這類事件的調查需要時間。

  一位醫學界資深業內人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楊金奎被冒名發表論文這一情況中,涉及到的幾個投稿雜誌雖然在業內、學界認可度不夠高,但是仍可以豐富醫生的履歷,能在評級中使用,這或許是有人這樣做的一種動力。

  相關新聞>>>>>

  2021年6月3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同一天重掛兩份舊文件:《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和《醫學科研誠信和相關行為規範》。其中,《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首發於2019年10月9日,由科技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衛生健康委等20個國家機構共同發布(國科發監〔2019〕323號)。它具體界定科研失信行為,明確被調查人、所涉單位、上級主管部門等各方人員的職責分工,並明確科研失信行為的處理措施。

  《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第六條寫道:科研誠信案件被調查人是自然人的,由其被調查時所在單位負責調查。調查涉及被調查人在其他曾任職或求學單位實施的科研失信行為的,所涉單位應積極配合開展調查處理並將調查處理情況及時送被調查人所在單位。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3-3-18 21: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