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居民存款大增12.7萬億創新高!釋放什麼信號

京港台:2023-1-11 07:15| 來源:綜合媒體 | 評論( 13 )  | 我來說幾句

中國居民存款大增12.7萬億創新高!釋放什麼信號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新聞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北京商報

  商家、供應商、策略師與宏觀經濟學家想知道,中國居民的過量儲蓄在2023年將如何被釋放。

  中國人民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0月,全年居民存款餘額增加12.7萬億,創歷史新高;考慮到貸款餘額,凈存款增加9.3萬億,近乎於過去十年居民凈存款增加的總額。 民生證券估算,2022年前三季度居民超額儲蓄或在4.8萬億,全年超額儲蓄規模將觸及7.4萬億。

  巨量的「超額儲蓄」被市場寄予提振消費的厚望。2020年的消費大幅下滑的「預防性儲蓄」和2022年的投資性支出下滑為超額儲蓄的主要來源,前者為消費潛力釋放的主要動力。而未來能有多少轉換為消費,取決於一系列因素,包括儲蓄的分佈情況、居民未來的收入預期。

  華西證券認為,居民對經濟的預期改善需要時間,預防性儲蓄通常存在「慣性」。居民預期的修復在一定程度上會滯後於收入的改善。因此,居民預防性儲蓄或將按照「前低后高」的節奏緩慢釋放。

  超額儲蓄的釋放同時影響資產定價與資產表現。一旦激活居民風險偏好,超額儲蓄便將從存款儲蓄流向權益類市場。 若再進一步,場外資金能否轉為2023年市場的彈藥,後者將仰賴於市場的風險偏好,經濟和政策預期,與行業景氣度等因素。

  招商證券認為,理論上2023年居民除了購房以外的消費和投資的增加額為1.63萬億。其中,約有8000億將會用於投資(股票和基金),8000億左右用於消費的增長。 天風宏觀宏觀首席分析師宋雪濤預測,逾1萬億規模的資金或將於今年重新配置入資本市場。

  風險偏好收斂為消費潛力釋放的關鍵

  

  2022年1-11月,居民部門新增存款14.9萬億,算上過去5年12月居民新增存款均值1.4萬億,2022年全年居民部門新增存款或超過16萬億,大幅高於往年水平(2019、2020、2021年分別為9.7萬億、11.3萬億和9.9萬億)。

  民生宏觀團隊認為,疫情壓制消費,地產壓抑居民擴表,理財凈值化引致居民進一步重構資產配置,為2022年超額儲蓄的原因。

  2022年居民消費支出大幅縮減,社零同比快速下降,2022年11月社零累計同比僅為-0.09%,大幅低於正常水平;作為中國居民最主要的資產配置選擇,2022年地產鏈趨冷,導致2022年居民地產大幅減配,居民存款規模快速走高;疫情擾動之下,2022年財政擴張力度極大,此類轉移支付增多私人部門二次分配收入。

  此外,2022年年末居民大規模贖回理財產品,理財資金轉化為居民部門存款,由此在年末推高了居民存款規模。

  「風險厭惡是居民部門的行為邏輯。」該宏觀團隊稱,居民超額儲蓄的真正形成機制在於居民風險偏好收縮。

  根據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和居民存款,民生證券估計,2022年前三季度,居民超額儲蓄或在4.8萬億,全年超額儲蓄規模或在7.4萬億。

  宋雪濤則預計居民部門超額儲蓄規模或在6萬億左右。從存款結構上看,超額儲蓄主要體現為定期存款,存款同時或主要集中於高收入群體。

  宋雪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中國居民的「超額儲蓄」主要有兩個來源:

  一是疫情期間居民部門通過減少消費支出累積的超額儲蓄規模(5000-13000億元左右),這部分「超額儲蓄」可被視為「預防性儲蓄」,也是未來能轉變為消費的主要部分,對應社零1.1—2.9個百分點;

  二是房企爆雷和理財投資收益下行造成居民部門減少了購房和理財等投資性支出,這部分大致對應了「定期存款」的上升,也是2022年超額儲蓄的主要來源。

  宋雪濤說,這些「定期存款」是今年資本市場(理財、基金、權益、固收)和房地產市場的場外資金。「但錢多並非為市場漲跌的決定因素。」其稱,風險資產的流動性會隨著市場風險偏好的變化而變化,賺錢時錢會流入,虧錢時錢會流出。

  「上述場外資金能否轉為今年市場的彈藥,取決於市場的風險偏好。」其表示,後者和經濟預期、政策預期、行業景氣度、市場的賺錢效應有關。

  消費方面,宋雪濤補充,從儲蓄率的結構看,目前國內超額儲蓄或主要集中於高收入群體,而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端明顯承壓且缺乏財政轉移收入來源,2022年儲蓄率不升反降,由此將拉低超額儲蓄對消費的支持力度。

  此外,若明年財政政策支持消費以發放消費券為主,居民收入修復主要靠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則必需消費的修復更樂觀,可選消費修復或較緩慢;若明年財政加大對居民的轉移支付,或資本市場的賺錢效應能帶動居民財產性收入提高,則可選消費將有更好表現。

  華西證券預測超額儲蓄約有3.3 萬億,是未來向超額消費轉移的「主力軍」。 但是在節奏上, 3.3 萬億元的超額儲蓄向超額消費的轉化需要時間,或將需要 3-4 年時間完成向消費轉化,對應2023年超額儲蓄中將有 8000-11000 億元左右流向消費,規模約佔 2021 年社零總規模的1.8-2.5%。

  民生宏觀團隊指出,2023年居民超額儲蓄能否釋放,關鍵在於居民能否走出壓抑的風險偏好收斂狀態。即決定居民超額儲蓄能否釋放的關鍵變數在於全社會風險偏好能否被有效激活,而非取決於簡單的消費場景是否有所修復。

  招商證券分析師表示,2021年10月是本輪居民存款儲蓄率和凈儲蓄增速的上行起點,主要源於地產調控政策下融資需求弱、疫情影響、貨幣政策寬鬆。但其稱,2023年後高增的儲蓄率有望見頂,目前正來到一個關鍵性的拐點。因明年政策著力擴大內需,預計GDP增速回升至4.5%-5%,居民預期得到改善,同時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居民消費將逐漸恢復。

  約1萬億資金將流入風險資產

  

  「數值」需轉換成明確的資金流向,才更具意義。

  由於超額儲蓄是2022年中國居民風險偏好收縮的一個側影,也代表未來或有的資產定價驅動力,它與「近期銀行存款利率普遍下降」帶來的一個直接問題是:資金將在多大程度上移至與影響權益市場。

  因去年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大幅調整后,風險出清,今年超額儲蓄會有一部分隨著權益市場賺錢效應的恢復,流入至股票、基金和理財產品。

  宋雪濤表示,2022年定期存款多增約5萬億,其中受房地產市場下滑的多增部分約3.7萬億,剩餘部分大致對應因投資收益下降和理財贖回而多增的儲蓄,規模超1萬億,這部分資金在今年可能重新配置到資本市場。

  在招商證券分析師看來,在存款儲蓄率加速下行的階段,理論最佳投資選擇應該是偏股基金,但由於居民過去兩年持有體驗不好,增持基金的規模可能會相對比較有限。招商證券預計2023年居民存款儲蓄通過基金和股票直接流入A股的規模為約8000億。

  「本輪存款儲蓄率即將見頂,居民會將部分超額儲蓄轉換為股票市場增量資金。」招商證券分析師指出, 儘管規模難以推動A股形成大規模牛市,但至少可以支撐A股震蕩上行,形成結構牛市,看好高端製造、醫療醫藥、新能源、自主可控和軍工裝備等板塊。

  與此同時,該機構分析師認為,2023年限額以上居民零售增速有望回升至5.7%,較2022年回升4.4個百分點,預計2023年居民限額以上商品消費增加8900億元。在消費方面,可選消費、出行相關消費、娛樂消費增速有望明顯回升。

  其中,增速較快的是化妝品、飲料、煙酒、日用品、金銀珠寶。其次是家電,傢具和裝修建材,其消費需求的回升還有待於地產銷售的改善。

  板塊與行情之外,超額存款同樣引出兩個宏觀問題,即消費將如何拉動國內經濟增長;超額存款又將如何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計,疫情后經濟重啟推動經濟活動復甦和消費反彈,尤其是在2023 年二季度,疫情期間累計的超額儲蓄將得以釋放,中小企業服務業活動的復甦有助於帶動就業和居民收入提升,這兩者均有助於支撐2023年實際消費同比增長6.6%。

  但汪濤稱,因中國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政府消費刺激或收入補貼,且之前長期的出行限制對就業、收入和消費者信心的產生了持續影響,本輪消費反彈力度將較為溫和。

  「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本質為預期和信心問題。」宋雪濤解釋,超額存款的來源並非收入增加,而是居民對未來收入與投資缺乏信心,從而縮減消費與投資。居民對未來的預期越樂觀、對發展越有信心,就會把超額儲蓄轉變成消費和投資,同時貨幣的信用創造機制也會暢通,貨幣政策也會越有效。

  他補充,超額儲蓄和貨幣政策有效性不是彼此抑制的關係,二者同源。改善好社會心理預期,提振好發展信心,超額儲蓄和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漲麻了!人民幣兩日暴漲1300點,傳遞哪些信號?

  進入2023年後,人民幣匯率漲勢迅猛。

  1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續大幅調升超600基點,重返6.8關口上方。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收復6.8關口后,持續拉升后回到6.7時代。三大人民幣匯率報價指數均創下2022年8月以來新高。

  中間價兩日上漲1300基點

  1月10日,央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23年1月1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7611元,前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8265元,單日調升654基點。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創2022年8月15日以來最高水平,升幅為2022年12月2日以來最大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2022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在內,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已經連續7個交易日呈現升值走勢,最近的兩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過1300基點。

  而時隔近5個月,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在1月9日雙雙收復6.8關口,單日漲幅分別達到674個基點、385個基點。1月10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由漲轉跌。其中,在岸人民幣對美元上一交易日收6.7712,日內開盤價為6.7650。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同樣重返6.8上方,日內開盤價為6.7800。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10日17時55分,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6.7765,日內升值幅度為0.08%;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6.7875,日內升值幅度為0.11%。2023年以來,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漲幅為2.52%,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漲幅達到1.93%。

  2022年11月以來,人民幣匯率開啟新一輪升值走勢,引起廣泛討論。談及人民幣近期呈現迅猛走勢的原因,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提到,2022年末人民幣匯率持續回升,是前期利空集中釋放、匯率充分調整之後,美聯儲緊縮預期緩解、全球風險偏好改善以及國內優化防疫、穩增長政策加碼等多方因素影響的結果。

  「但進入2023年後,匯市開門紅驅動力在內而不在外。」管濤解釋道,其一是經曆元旦假期,國內經濟社會活動加速正常化,優化疫情防控措施以來,國內經濟逐步重啟,進一步改善了中國經濟復甦前景,提振了市場信心;其二,近期境內外做多人民幣資產的熱情高漲,境內外市場機構紛紛大幅調高對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值;其三是市場預期改善觸發了企業結匯盤,新年伊始,利好頻傳、預期改善,導致國內企業結匯盤蜂擁而出,進一步推高了境內人民幣匯率。

  仲量聯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跨境資本流入持續增長,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這些都說明了國際金融市場和全球投資者對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長期向好和政策面質效齊升充滿信心,對優化調整疫情防控各項措施有序實施充滿信心,對國際收支狀況和外匯市場韌性充滿信心,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加速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充滿信心,對中國能提供持續的、穩健的、安全的、長期的投資機會充滿信心。

  

  做好匯率風險評估與控制

  人民幣匯率漲勢迅猛,卻是有人歡喜有人愁。雙刃劍的走勢下,人民幣匯率升值對外貿企業的影響各有不同。

  龐溟分析道,人民幣匯率上漲,對航空等美元負債比重較高的行業來說有望帶來較為可觀的匯兌收益;對某些以美元計價進口原材料敞口較大的行業來說,也能降低部分進口購置成本。但是,人民幣匯率如果出現超出合理均衡水平的、過快的上漲,會使企業在使用美元資金和匯兌轉化的過程中面臨匯率風險。特別地,有可能會給出口型外貿企業帶來較大壓力,給宏觀經濟回穩復甦以及進出口貿易穩規模、優結構帶來一定的挑戰和不確定性。

  近三年來,在疫情交織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加劇,外貿企業展業面臨匯兌困境。一外貿從業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進出口貿易企業使用外匯交易,在購匯、結匯環節存在時間差異,當人民幣匯率短期內發生較大波動時,會對企業收入造成直接影響。尤其是中小規模企業的資金需求量大,可能會面臨匯兌成本更高、抗風險能力弱的困境。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2022年以來,針對人民幣匯率的波動走勢,外匯監管部門出台相關政策,要求幫助外貿企業最大限度規避匯率風險、減少匯兌損益。例如,浙江省政府出台的《關於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支持小微企業匯率避險增信服務的實施意見》,以擔保增信方式,替代企業交納保證金,或佔用其在銀行綜合授信額度的形式,全額免收擔保費。

  外貿企業們應該怎麼做?龐溟認為,對於企業尤其是外幣收入比重較大、外幣負債較多的企業而言,應積極適應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彈性和幅度加大的新常態,牢固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的理念,加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在日常經營活動和財務決策過程中做好匯率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基於「保值」而非「增值」的匯率風險管理原則,合理審慎交易,適度套保匯率敞口和控制貨幣錯配。合理安排資產負債幣種結構,主動利用衍生工具等金融機構提供的匯率避險服務,避免偏離風險中性的炒匯行為,堅持穩健經營並保持正常生產經營。

  結合當下人民幣匯率走勢,龐溟建議,在人民幣匯率上漲周期,出口型外貿企業可以考慮採用期權或遠期鎖匯等衍生產品管理匯率風險,也可以考慮通過以人民幣作為結算方式來規避匯率風險。

  管濤強調,不論人民幣匯率還是股票等其他資產價格走勢,每時每刻都同時受到多種因素、漲跌兩股力量的影響,只是不同時期、不同因素在發揮主要影響作用。市場參與者和投資者切忌線性單邊思維,更要避免追漲殺跌。

  「對於外貿企業而言,最重要的並不是預判人民幣匯率走勢,而是重視對匯率風險的管理,靈活運用匯率避險工具主動管理風險以及使用多元化的結算幣種等。例如通過使用本地計價結算,將進口、出口做匹配,進行自然對沖。」管濤如是說道。

  

  總體有望溫和走強

  

  縱觀2022年全年人民幣匯率走勢,穩健、韌性強始終是人民幣的主要標籤。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也公開表示,2022年底以來,人民幣匯率大幅反彈,境外資本流入持續增長,充分反映了國際金融市場堅定看好我國經濟發展,對物價等經濟基本面充滿信心。

  郭樹清表示,中長期看,人民幣匯率會保持雙向波動,但總體上將持續走強。考慮到當前海外通脹仍將高位運行,容易通過生產、流通等多個環節向我國傳導,對此要保持高度警惕。

  對於人民幣後續走勢,管濤指出,新年第一周人民幣走強,為全年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創造了有利條件。匯率漲多了會跌,跌多了也會漲,2023年人民幣匯率漲跌不取決於美元強弱和中美利差,而取決於中國經濟基本面。隨著防疫政策和房地產調控措施優化,經濟加速重啟,國內外普遍看好中國經濟復甦前景,也看好人民幣資產投資價值。這是2023年人民幣匯率走勢逆轉的有利條件。但要鞏固和發展這一勢頭,還需要持續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在龐溟看來,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匯率彈性、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的規則性、透明度將繼續提高,全年總體趨勢有望保持穩步回升、溫和走強並逐步向中長期均衡價值水平和合理區間趨近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3-1-12 17: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