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富二代們不願接班:有上進心的「死」得快?

京港台:2023-1-3 06:39| 來源:稜鏡 | 評論( 3 )  | 我來說幾句

溫州富二代們不願接班:有上進心的「死」得快?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作者 | 肖望編輯 | 楊布丁

  來源 | 稜鏡(ID:lengjing_qqfinance)

  「當老闆可比打工累多了。」在溫州市永嘉鞋服產業園的某鞋業門店內,陳希對作者感嘆。

  2014年,大學畢業后考公務員失利的陳希,「被迫」進入父親創辦20多年的皮鞋廠上班,開啟接班計劃。他表示,當老闆意味著全年無休,每天一睜眼,想的就是訂單的進度、幾百號工人的管理、貨款的收付等等。

  父親去應酬時總帶上陳希,想讓他多見見世面,同時做一些生意關係的交接。席間,陳希父親總是被各路好友艷羨:「你家孩子怎麼這麼懂事、能幹?我們家的就死活不願意接班。」

  溫州是中國民營企業之都,目前擁有民營市場主體120萬家,相當於每10個溫州人裡面就有1位老闆。2022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共有17家溫商企業上榜,溫州本地企業12家。

  溫州民營企業家們在上世紀90年代就因為敢想敢闖,早早積累起兩三代人都可能花不完的財富。但隨著改革開放走過40年,第一批民營企業家陸續到了花甲古稀之年,溫州民營經濟發展步入新老「接力」的交班期。現實的挑戰擺在面前:如陳希這樣願意接班的二代是同齡人中的另類。即便子女願意接班,他們又能否帶領父輩打下的基業穿越周期?

  溫州「富二代」們,正集體站在人生抉擇的十字路口。

  1

  被「騙」回家,全年無休

  丁滿是被「騙」回家接班的。

  父親創辦了一家啤酒設備廠,近30年打拚在行業中站穩腳跟,積累了穩定的大客戶。起初,丁滿完全沒有考慮過回家接班。大學畢業后,他順利成為某德國電氣企業的管培生,工作順風順水。公司在華業務不斷壯大,每年還會安排去德國學習交流的機會。丁滿有一位哥哥,但哥哥也無意接班,而是在老家折騰了一家精釀吧,用的就是自家的設備。

  每周和家人通話時,父親總不免在一旁長吁短嘆: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經營企業壓力很大。交給職業經理人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卻指望不上。

  百般糾結下,心疼父親的丁滿還是辭掉德企工作,回到溫州接班。看著父親喜笑顏開,丁滿才意識到,父親「賣慘」不過是苦肉計。「都是騙人的,他身體硬朗得很。」

  2020年,丁滿正式走到台前掌舵啤酒設備廠,閑不下來的父親則抽身去忙碌新的建築材料產業。

  接班后,丁滿也開始理解父親的安排。「父輩傾注了幾十年心血打下的產業,不可能說不做就不做。但凡子女能力不錯,不十分排斥接班,總還是希望子女能夠傳承衣缽。」丁滿表示。

  要是在外面混得不好,就得回家接班了——這是不少溫州「富二代」的心聲。作者了解到,不少二代畢業后都會先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或積累夠一定的閱歷和經驗,或不願受打工的窩囊氣,再回到家族企業任職。

  一旦接班當老闆,意味著要犧牲掉大部分的娛樂、休息和愛好。

  溫州製造業的慣例是工人每個月休一天,而陳希如今則是全年無休。周末早上不到八點半,他就已經趕到產業園的店面坐鎮,身後的展示廳被近千種款式的皮鞋鋪滿,供客戶挑選。「還是打工最輕鬆,只用做好自己手頭的活,不需要承受額外的壓力。」陳希表示。

  陳希慶幸自己青年時期得到一位恩師教導,保持了比較樸素的生活,儘管家庭財富足夠他買得起絕大部分自己想要的東西。

  他為數不多的奢侈消費,是給自己買過一塊20多萬元的勞力士,但現在也幾乎不戴。他還買過一個2萬元的LV背包,但沒多久就開始懊悔:「牛皮的成本不過200元,印花我們自己的機器都能做,我就覺得不值。」

  生產忙碌的時候,陳希和工人們一起搬材料。「沒覺得當老闆有什麼特別的,自家的生意肯定要自己上心。」

  2

  僅有10%的製造業二代接班

  幾乎每個溫州人都能隨口講出幾個身邊「富二代」不願接班的故事。

  比如,陳希家鄰居的兒子留學畢業後進入香港外資投行工作,薪資優渥,也更適應海外生活方式。父輩幾番催促接班無果,最終賣掉工廠,舉家遷往香港定居。

  而更多的二代早已習慣了「公子哥」的享樂生活,接班的操勞令他們難以承受。更重要的是,父輩和二代之間的處事方式、經營理念差異,更是一場權力的鬥爭。

  父輩經營一家汽配廠的李方對作者表示,他和父親對公司的經營理念南轅北轍。父親希望能維繫好大型汽車集團關係,奠定市場地位,多多參加展會拓展客戶。但李方看來,這樣的客戶訂單利潤率低,要求又高,應收賬款還多。現階段市場競爭激烈,不如放下身段,有什麼客戶就先做什麼,把錢拿在手裡最踏實。

  「理念不同,這樣我肯定不會接班。」李方表示。此外,他自認生性散漫,大學時就因為不願受約束選擇肄業,此後和朋友還研習過中醫、教練技術等。但作為獨生子女,如果他不接班,汽配廠要麼做到父親做不動,要麼轉賣掉。

  已經在家族企業任職的徐兵也表示十分痛苦。他告訴作者,溫州不少企業家在60歲、70歲依舊年富力強,在一線掌舵或實際掌權。創一代闖出一番事業,掌控欲很強,又往往認為二代生活在溫室中,缺少上一代人吃苦奮鬥的精神氣質,以至於自己什麼事都要操心。

  在工作中,家族企業缺少規範的公司治理架構,家庭生活和工作常常摻雜在一起。「明明是彙報工作,但可能因為對孩子教育上的理念不合,演變成對工作的全盤否定。面對家人,很多面對員工不會暴露的脆弱等負面情緒都會展露無遺。」

  徐兵告訴作者,父親最初通過家族多位親戚遊說他回家族企業上班。希望子女不要坐吃山空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實際交接中令他身心俱疲。徐兵的姐姐拒絕了父親給她分股份的提議,寧願在歐洲過著普通生活。如今,徐兵很是羨慕姐姐。

  服裝、鞋革、電氣、汽配和泵閥是溫州的五大傳統優勢產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全球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高皓在一次媒體訪談中介紹,調查顯示,父輩從事傳統製造業的家族,下一代接手並延續既有產業的比例約為10%。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20年在溫州的調研指出,傳統製造業由於生產環境相對艱苦、經營利潤微薄,還存在「老臣」山頭林立的問題,因此,溫州很多二代成員不願繼續從事艱苦的製造業,企業的長期發展和永續經營受到挑戰,這進一步降低了現存企業投入技術改造和升級轉型的意願及決心。

  越來越多的溫州年輕人包括「富二代」們,也更願意到上海、杭州等一線城市生活,而非留在溫州接班。

  2022年9月發布的《溫州市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指出,過去十年,溫州市常住人口總量增幅 4.94%, 遠低於浙江省平均水平(18.63%),與杭州(37.19%)等存在明顯差距。面對杭州、寧波等省內發展日趨強勁城市的競爭,溫州人口發展面臨不進則退的挑戰。

  一位溫州籍資深媒體人對作者表示,當下許多溫州「富二代」選擇在上海、杭州發展,從事金融投資、區塊鏈等更新潮的行業。杭州許多短視頻、直播帶貨MCN機構背後,都有溫州二代們的身影。

  3

  開著豪車去做公務員

  「一個號稱重商的城市,但相親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是公務員、醫生、事業編製。在很多父母眼裡,這才是正經工作。」溫州本地人士陳翔對作者感嘆。

  大多數溫州二代都有被父母催促考公務員的經歷。陳希稱,溫州開豪車上下班的公務員不少。「公務員的工資哪裡買得起,大都是不差錢的富二代。」

  據陳翔觀察,身邊的二代朋友們,如果考上公務員就去當公務員。如果考不上,就回去繼承家業。

  敢闖敢拼的溫商精神變了嗎?

  如今在成都一家高校潛心學術的溫商二代告訴作者,父母和他交流時提到,當初做生意都是因為家裡揭不開鍋,而他表達不願接班后,父母最終表示理解,並安慰他「一輩子啥也不幹也沒事兒」。

  向「千億規模,百億利潤」目標邁進的均瑤集團是溫商典型代表。均瑤集團總裁王均豪對作者稱,作為70后,自己見到白米飯兩眼放光。溫州地少人多,每個人只有「一口田」,沒辦法,就得走出去闖。90年代的溫州,家家戶戶都在創業,「都是因為那時候太窮了,被逼的」。

  初代溫商特別能吃苦,「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是溫商的真實寫照。王均豪表示,當時媒體說我們是農民膽大包天,我們出去闖的時候膽子確實大,但也精打細算,把握住商機。正因為溫州有了基數龐大的創業者群體,才從中逐步走出多家民企500強這樣的大企業。

  溫商們奮力打拚,為子女創造優渥的物質生活條件。但經商辦廠的艱辛,大多數人不願子女再嘗。

  李方告訴作者,上學時考試成績一般,但父母幾乎從不責備自己,母親最關心的是孩子有沒有吃飽穿暖。

  甚至有父輩堅決反對子女經商。徐兵的一位朋友,還比較有經商頭腦,但父母極力反對他接班,最後朋友考進國家電網,過上了閑適的生活,閑暇之餘做些小本投資過過癮。

  陳希的妻子楊洋家經營閥門廠20多年。畢業后楊洋去一家服裝公司上了一年班,如今婚後輔助陳希工作時略有力不從心,讓她對父母有些嗔怪。

  「從小到大,他們總說反正怎麼都不會餓到你,總給我留後路。」楊洋表示,以至於她在讀書和剛上班時都沒有太上心,工作時常遲到早退,心想隨便做做就行。如今楊洋開始體會到當老闆的責任感和不易。「這麼說有些』凡爾賽』,但愈發覺得,父母應該早給我一些壓力。」

  4

  有上進心的富二代「死」得快?

  年輕人不願接班,令溫州官方都有些著急。2019年起,溫州市委統戰部和市工商聯組織舉辦「青藍新學」班,為溫州企業培育二代接班人。

  王均豪的女兒也是學員之一。王均豪曾表示,並不一定非要家裡人都到公司,但家族企業的最高決策機構必須要有自己人。年輕人在大學學習專業后,從基層開始慢慢培養,在董事、股東的角色上發揮更好的作用。

  王均豪告訴作者,侄子和大女兒都已經進入公司。國際上第一代傳給第二代的成功率是30%,相信國內的成功率會超過這個比例。

  高皓則表示,中國民營企業傳承的成功率可能會更低。今天我們面臨大國博弈、轉型升級和企業傳承等多種考驗,甚至還有計劃生育政策,獨生子女使得家族企業在下一代接班人的選擇中受到現實條件制約。

  德勤在《2020中國家族企業白皮書》中指出,二代接班普遍面臨人脈不足、平衡與家族內部成員關係、以及企業管理經驗不足等難題。商業軟實力的培養,需要幼年開始的系統培養。

  丁滿、陳希等告訴作者,對於子女接班,父輩並未有清晰系統的路徑規劃,學習的專業與家族企業的產業關聯性也不大,管理知識大多是現補——丁滿就正在參加浙江大學的MBA課程學習。

  「溫商起步早,快速完成了資本積累。但在新世紀的前十年,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該往哪裡轉型。去炒房炒煤做民間借貸,後來就錯失了一些機遇。」在陳翔看來,傳統產業要實現轉型升級,必須有戰略眼光和長期投入。由於產業基礎和結構以傳統製造業為主,一些二代們還是沿襲父輩的關係網和經營模式。

  「站在財務保守的角度,不折騰,躺在父輩打下的金山上足以衣食無憂。而創新和研發都需要投入大量真金白銀,還不見得一定有回報。」一位如今定居上海的溫州二代稱,「有上進心的富二代『死』得快」。身邊有朋友做電商創業,公司倒閉時還有2億的庫存。

  不過,一位溫州媒體觀察人士對作者表示,「不折騰」其實是最好不要涉足和老本行無關的領域。二代們思路更開闊,他們走出去和杭州、上海的朋友圈交流信息、資源互換,能帶來老一輩沒有的開放合作機會。

  他介紹,不少溫州企業發展壯大或受產業政策調整,搬去其他地區。目前留在溫州的企業,一類是與本地經濟綁定牢固、紮根溫州的企業,另一類是對溫州有很深感情的企業。不過,隨著二代接班,一些人已經不具備父輩對溫州的濃厚感情,更容易被外地的優勢政策吸引。

  更多的溫商身影早已融入全球經濟。據溫州市統計,目前有70萬溫州人在全球131個國家、175萬溫州人在全國各地創業發展。

  在傳統產業之外,溫州也在打造新材料、智能製造、數字經濟、生命健康以及新能源為代表的萬億新興產業集群,加大在新興產業領域的招商引資力度。《溫州市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提出,圍繞產業鏈部署人才鏈,實施系列人才工程;引進和培育高端裝備、光電晶元、眼腦健康、信息安全等硬核科技人才;持續開展「溫商回歸」工作等,將溫州打造成人才數量、人才質量、人才生態優勢明顯的區域中心。

  高皓表示,從全球企業發展史來看,技術積累、人才積累和資本積累往往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全球隱形冠軍90%以上都是家族企業,大部分是發展了兩代人到五代人。一代人的時間太短了,核心能力和資源的積累較為有限。要給民營企業創造穩定的外部環境和預期。

  無論是否回家接班,相比父輩和常人而言,溫州的富二代們可以有更多生活的選擇,而這種選擇權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3-1-3 10: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