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科技戰顯示出崩潰跡象,美國內部有大事發生

京港台:2022-12-1 06:57| 來源:戰忽智庫 | 評論( 48 )  | 我來說幾句

對華科技戰顯示出崩潰跡象,美國內部有大事發生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牆內官媒旗下自媒體戰忽智庫文章:據《參考消息》報道,日前,一名美國半導體行業專家對香港《亞洲時報》說,「美國政府的管理者完全不了解半導體行業如何運作」。一個「完全不懂半導體行業如何運作」的政府,居然對國內相關行業和盟友瞎指揮。按照《亞洲時報》的說法就是:美國的對華科技戰顯示出崩潰的跡象。

  美國用於在晶元領域上孤立中國的資源,除了美國晶元製造商外,也就是韓國、日本與荷蘭等幾個晶元及生產設備供應大國。但問題在於,美國需要盟友以犧牲自身利益為代價,對中國實施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措施,那些盟友和企業是否能夠承受得了這樣的損失、或者說願不願意做出這樣無謂且巨大的犧牲?就是個大問題。

  中國不但是日韓兩國晶元的主要出口市場,同時更是兩國工業生產原材料的主要供應國。如果與中國脫鉤,導致市場被關閉和原材料供應被切斷,日韓兩國根本就承受不起這樣的代價。所以,日韓在加入美國所謂「晶元聯盟」問題上,一直都在猶豫不決。這讓美國費盡心思所建立起來的這個「晶元聯盟」,基本就剩下一個空構架。

  另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光刻機生產巨頭的荷蘭阿斯麥公司,近期也拒絕美國的施壓,不願意中斷對華出口相關高科技設備。阿斯麥公司做出這樣正確的決定,也獲得了荷蘭政府的支持。按照荷蘭政府官員的說法,該國不願意失去中國這個巨大市場,更重要的是,荷蘭工業生產原材料約90%來自中國。這就意味著,美國出台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法案,現在就只能是自己陪自己玩了。

  上述種種因素表明,美國挑起的對華科技戰,實際上已經宣告「崩潰」了。美國前總統川普任期內對中國發起的包括貿易戰、科技戰在內的一系列挑釁政策,最終卻都以失敗而告終。對此,拜登政府顯然已感受到其前任失敗後果的苦澀滋味,不過,拜登上台之後,雖說不敢對中國發起新的貿易戰,但卻撿起著其前任對華科技戰的「接力棒」,繼續在科技領域上變本加厲對中國發起挑釁。

  事實證明,在失去盟友支持的背景下,拜登想要憑藉美國的一己之力對中國發起挑釁,基本已沒有獲勝的可能性存在。不過,從美國日前宣布禁止多家中國科技企業產品在美銷售的舉措來看,拜登政府似乎有種不撞南牆心不死的架勢。其中因素除了拜登當局不甘心承認失敗之外,更重要的是,美國內部存在的多重危機,迫使他不得不通過繼續對中國發起自殘式挑釁,企圖以此來轉移國內的輿論關注焦點,作為其政治減壓的一種手段。

  別看近期拜登政府在國際舞台上擺出一副「世界領導者」的姿態,但在國內所面臨的巨大麻煩,卻又讓他不得不放下身段向國內一些行業工會「求饒」。據觀察者網報道,隨著美國最大鐵路工會拒絕白宮促成的臨時協議,美國鐵路大罷工危機眼看就要爆發。對此,拜登本人日前用「哀求」的語氣,呼籲工會不要舉行罷工運動,因為鐵路大罷工將摧毀美國經濟。同時,他還「哀求」國會立即通過立法,以避免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鐵路全國停運。

  由於全美鐵路系統承擔著美國30%的貨運量,一旦因罷工爆發而癱瘓,將會導致美國商業和工業生產付出巨大代價。為此,全美400多個商業團體日前要求白宮和國會介入這一僵局,要求立法滿足工會的加薪要求,以便達成一項臨時協議,阻止大罷工的發生。不過,白宮促成的這個勞資雙方臨時協議,不但被全美最大的鐵路工會和其他3個工會否決,同時,參議院民主黨二號人物德賓日前表示,他們不大可能會進行干預。

  顯然,某些國會政客出於維護鐵路運營商的利益,拒絕干預此次鐵路罷工危機,而多家鐵路工會拒絕接受白宮促成的臨時協議,這讓美國鐵路大罷工運動似乎已無法避免。屆時,因罷工而導致的嚴重後果,不只是大量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還關係到美國商業和企業生產利益。而各方拒不妥協的態度,讓拜登這個「中間人」不得不公開出面向糾紛的相關方「求饒」。

  其實,美國所面臨的危機,何止只有鐵路罷工危機這一項。俄烏衝突、通貨膨脹,經濟衰退政治分裂和種族衝突等等問題的存在,直接把拜登這個美國總統架在火上烤。在這一背景下,拜登政府試圖通過挑起對華科技戰來緩解自身政治壓力,無奈盟友的不給力,導致其對華科技戰行將崩潰,真可謂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2-12-2 19: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