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難以用經濟手段懲罰台灣?

京港台:2022-8-15 23:11|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 評論( 12 )  | 我來說幾句

為何中國難以用經濟手段懲罰台灣?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為了報復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中國在這個民主自治的島嶼周圍舉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並暫停了海峽兩岸的部分貿易往來。

  分析人士稱,雖然軍演導致了一些航運中斷,但並未影響台灣或中國港口的海上交通。而貿易禁令的主要令人矚目之處是其未針對的領域:台灣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半導體產業,那是中國製造商的關鍵供應商。

  中國政府實施的禁令包括禁止向台灣出口天然砂,禁止從台灣進口所有柑橘類水果和兩種魚,這些禁令對這個位於中國南部沿海、中國稱之為領土的島嶼幾乎沒有構成生存威脅。

  「中國大陸對柑橘的限制沒有太影響我們,」台灣南部一家水果出口商經理許曼說,這家出口商運往東亞的產品是一種柚子,主要市場是日本。「我們不怎麼依賴中國市場的。」

  中國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但北京方面懲罰台灣經濟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這是因為中國可能採取的最極端措施——比如禁止半導體進口或對台灣港口進行全面的封鎖——肯定會給自身經濟帶來不良後果。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的政治專家鍾偉倫說,儘管北京針對佩洛西的訪問進行了種種「發泄」,但中國與台灣的關係也許會在兩三個月內恢復正常。

  「中國對台灣實施懲罰性經濟措施和制裁會害人害己,」他說。

  傳遞信息

  上周宣布的貿易禁令再次提醒台灣出口商,在地緣政治高度緊張時期與中國做生意存在風險。此前的已經將台灣的菠蘿、蓮霧和石斑魚等產品列為目標。

  儘管如此,對於一個經濟規模與瑞士大致相當、擁有先進位造業基礎的經濟體來說,中國的新一輪措施不太可能給它帶來特別大的痛苦。

  「(禁令)釋放的政治訊息比經濟影響要大,」曾在台灣政府擔任貿易談判代表的焦鈞說。

  儘管台灣進口的礫石和沙子中約有90%來自中國,但其中的大部分是人造的。據台灣礦務局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僅占天然砂進口11%左右。

  中國上周禁止進口的兩種台灣魚類——冰鮮白帶魚和凍竹莢魚——總值約為2200萬美元,不到今年早些時候禁止進口的台灣石斑魚貿易額的一半。這兩種魚也不太依賴中國市場。

  據台灣農業委員會的數據,就台灣價值5億美元的柑橘產業而言,其對中國的出口僅佔台灣農業出口總額的1.1%。人們普遍認為的一個理論是,北京之所以選擇柑橘種植者,是因為大多數柑橘園在台灣南部,執政的民進黨在那裡勢力強大,北京的憤怒長期以來一直針對的是民進黨。

  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里世界問題中心的台灣問題專家善學(Thomas J. Shattuck)表示,中國未來的禁令可能會更有針對性地懲罰民進黨據點縣的產業。他還說,中國對反對黨——國民黨控制的縣的報復可能會減少,「以試圖影響台灣的地方選舉,甚至是全島範圍的選舉。」

  更廣泛的制裁

  柑橘和魚類的進口禁令是中國今年加速制裁台灣食品行業的一部分。據記者查閱的官方海關數據,截至上周,中國海關已暫停了3000多家獲准向中國出口的台灣食品生產商中約三分之二的出口許可證。幾家出口商在接受採訪時說,許多許可證是今年6月下旬被暫停的。

  但這些出口商中並不是每家都很擔心。

  受中國進口限制影響的台北嘉德糕餅有限公司稱,它從未向中國市場發送過任何產品。另一家位於新北市的黃源興糕餅公司說,公司向中國出口產品——包括標誌性產品五仁酥餅——的許可證最近被暫停。但對中國的出口本來在公司利潤中就只佔一小部分,一名工作人員說,而且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該佔比一直在下降。

  在海鮮行業,台灣水產工業同業公會的84家公司中,已有一半的出口許可證自今年7月以來被中國暫停,該組織的秘書長吳姿容說。她還表示,這些公司中有許多家在大陸申請許可證,只是因為它們想在未來某個時候在那裡擴展業務。

  「這並不意味它們依賴中國大陸的市場,」吳女士說。

  校正壓力

  中國不禁止從台灣進口製造業產品,尤其是半導體產品的決定與「高度選擇性」的經濟報復戰略相符,台灣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的賴潤瑤說。

  「到目前為止,中國迫脅措施的性質似乎是象徵性的,」賴潤瑤說。

  半導體是智能手機、汽車和其他現代生活離不開的東西,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正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僅台積電一家就生產了世界上大約90%的最先進半導體產品,並將其銷往中國和西方。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分析人士善學說,中國政府在未來的危機或經濟報復回合中把半導體行業「排除在外」,原因很簡單: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需要台灣的半導體產品。

  「如果北京真的相信它能靠軍事壓力而不是入侵來迫使台灣與大陸實現統一的話,一個強大、健康的台灣半導體產業將在最終『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起推動經濟的作用,」他說。

  海上選項

  上周,隨著中國軍隊進行了為期四天的模擬對台封鎖演習,中國在經濟上對台灣施壓的局限性已顯露出來。

  新加坡一家追蹤集裝箱運輸行業數據的公司Linerlytica的分析師陳華朱(音)說,雖然中國的部分軍演是在國際航運的一條重要水路——台灣海峽進行的,但軍演並沒有中斷船隻進入台灣或中國南部的港口。他還說,只是在海峽完全被封鎖、港口出入受到限制或港口運營因勞動力或設備短缺受阻礙,才會出現港口擁堵問題。

  「這些情況目前都沒有發生,」他說。

  上周,因中國軍隊的「展示雄風」活動而選擇避開台灣海峽的船隻會面臨12至18小時的行程延誤,這通常被視為可控的不便,國際航運協會Bimco的首席航運分析師尼爾斯·拉斯穆森 說。

  如果北京未來加劇緊張局勢,那將意味著,中國政府願意將自身的經濟,以及中國與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的貿易以及關係置於風險之中,拉斯穆森在他位於哥本哈根附近的辦公室接受電話採訪時說。

  「很難想象他們會做出那樣的決定,」他補充道。 「但話說回來,我也沒想到俄羅斯會入侵烏克蘭。」

        更多台灣熱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2-8-16 16: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