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倉模式還是擴張太快?揭秘每日優鮮的敗局疑雲

京港台:2022-8-5 13:12| 來源:北京青年報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前置倉模式還是擴張太快?揭秘每日優鮮的敗局疑雲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8月5日,每日優鮮收於0.17美元,漲41.67%。此前,每日優鮮盤前一度漲超160%。這一幕很眼熟。早在瑞幸咖啡退市前,其股價在美股的線性表現堪比心電圖。而每日優鮮是否會步瑞幸咖啡的後塵,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其公告「拋棄」自己創造的前置倉模式,則讓很多人不禁發問:「難道改變很多人消費模式的前置倉,也只是一個空想的故事嗎?」

  頻頻更換的法定代表人 忙於「闢謠」的每日優鮮

  8月1日,有消息稱每日優鮮發布資金斷裂,無法正常經營的公告。每日優鮮官微罕見發聲,稱網路流傳的《關於每日優鮮資金斷鏈無法經營的通知》是虛假消息,大家不要上當受騙。隨後,每日優鮮創始人徐正通過朋友圈做出相似回應。他表示,公司正積極解決超市業務的用戶、員工、供應商應付問題,其他業務保持正常運營。

  北京青年報記者8月4日了解到,天眼查App顯示,每日優鮮(澄邁)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由馬蕾變更為孫玉英。每日優鮮(澄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21年5月份,註冊資本500萬人民幣,由北京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而就在半個月之前的7月18日,北京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曾斌變更為孫玉英,並由孫玉英擔任執行董事、經理。此外,每日優鮮聯合創始人曾斌、徐正退出該公司主要人員行列。

  也正是由於這一變化,到每日優鮮辦公地討要欠款的供貨商多了起來。創始人徐正也被傳已經到了香港,隨後又被每日優鮮的工作人員闢謠稱,徐正和每日優鮮的高管們都還在北京。

  此事剛過去十天,7月28日,每日優鮮又被曝出「公司就地解散」。雖然每日優鮮方面只承認是優化員工,否認公司就地解散,但是人去大樓的新辦公地以及數百人到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讓這家參保人數為1076人的公司,所謂的「優化員工」顯得過於輕描淡寫。相關部門甚至為每日優鮮公司的前員工們開闢了專門的提交材料通道。

  而供貨商的處境更為艱難一些。想要錢,找不到公司負責人,能採取的辦法只有訴訟。但是一些已經拿到判決書的供貨商也因為找不到每日優鮮的人,拿著勝訴的判決書仍舊沒有收到欠款。

  在一個約有500人的每日優鮮經銷商維權群中,有約190家每日優鮮的供貨商自發登記的欠款總金額已經約為2.5億元。

  而消費者也被此次風波波及。7月28日下午,每日優鮮平台上已經無法完成購物。而這一情況截至發稿時仍未得到解決。很多購買了每日優鮮購物卡的消費者也無法與平台取得聯繫,更不要說退款了。

  2億元壓倒及時配送生鮮電商第一股?

  在每日優鮮看來,自己落到如今公司大規模裁員、供貨商堵門討債的情況,完全是因為此前談好的2億元注資沒有到位。

  在爆雷后的次日,也就是7月29日,每日優鮮發布公告稱,山西東輝集團戰略投資沒有交割,公司不得不做出對其業務戰略進行重大調整的決定,以實現可持續性經營。而按照此前的公告,山西東輝集團計劃向每日優鮮進行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

  雖然2億元確實是一筆救命錢,但對比其拖欠的供貨商貨款來,這筆錢貌似還不足以填補每日優鮮的「大窟窿」。

  而每日優鮮的「重大調整決定」包括暫時關閉其前置倉業務的極速達服務和優化員工。而根據其公布的數據,前置倉業務佔到了公司凈收入的85%。

  「前置倉」可以說是每日優鮮為生鮮電商帶來的新玩法,解決了生鮮配送面臨的「最後一公里」難題,這樣讓每日優鮮在生鮮電商的賽道中脫穎而出,從2014年成立至今,吸引了11輪的融資。最高峰時期,每日優鮮業務覆蓋約20個城市,擁有約5000個前置倉。而每日優鮮也靠此於去年6月登陸每股,成了及時配送生鮮電商第一股。

  如今,前置倉的「發明者」倒下之前做的最大的決定就是關停這一業務。這也再次引發了為「前置倉模式是否能走通」的爭議。

  投入過大,前置倉模式已被部分商家放棄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所謂前置倉模式是將供應商送來的商品先送入平台所在城市大倉,再用冷藏車送往各個前置倉(小型倉儲配送中心),用戶的訂單會被系統分配到最近的前置倉,再由該倉負責揀貨、打包,並配送至門店3公里範圍內的消費者手中,配送時間多在30分鐘至1小時之間。

  這個模式的投入是不言而喻的,不僅是商品,前置倉場地租金、相關設備、甚至配送人員以及倉庫工作人員的花銷都要企業來承擔。一家冷庫設備供貨商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僅一地大倉冷庫建造的花費就要近400萬元。

  有消息稱,每日優鮮在此之前已經燒光了130億元。不過,該數字並沒有獲得每日優鮮的認可。根據其披露的財報,其2018年至2020年分別凈虧損22.32億元、29.09億元、16.49億元,2021財年預計虧損37.37億元。

  事實上,每日優鮮的「30分鐘極速達」對消費者來說非常有優勢,生鮮品類的新鮮度更有保障,而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更是讓部分消費者對這一類及時配送的生鮮電商產生了依賴。但是方便的同時帶來的是高昂的費用。每日優鮮的財報顯示,每一單履約費用高達20元,但用戶支付的運費僅5到6元,部分時候還是免費配送,顯然無法覆蓋成本。

  據東北證券研報數據,前置倉模式的履約費用是傳統中心倉電商的3倍,平台型電商的2倍,社區團購的6倍。

  也早有企業拋棄了這一模式。盒馬CEO侯毅曾直言前置倉是偽命題。他否定前置倉的理由有三點,分別是客單價上不去、損耗率下不來、毛利率難保證。2021年,盒馬正式關閉了所有的前置倉業務,取而代之的是倉對店的方式,以店為倉儲、分揀以及配送中心。

  也有商家靠前置倉盈利,每日優鮮「倒下」被指擴張過快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每日優鮮「倒下」也並不代表前置倉模式一定走不通。一位長期關注生鮮電商的行業人士表示,每日優鮮公司自身在經營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在收入佔比達85%的前置倉業務虧損嚴重的情況下,每日優鮮不是集中精力專註經營這一主業,而是將有限的資金、團隊和技術能力分散在前置倉、智慧菜場、無人零售和零售雲四大業務板塊中,還收購相關企業,這很難不出現經營危機。

  此外,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盤子過大,發展過快,忽視了企業管理問題,公司文化難以形成,導致了部分地區部分業務各自為戰,部分公司決策難以在所有區域推廣。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曝露出來的問題也無法很好地解決。在此前的通報中,每日優鮮次日達事業部被查出存在可疑交易,這導致其修正的2021年前三季度的凈收入相對此前的數據減少了6.77億元。這顯然是企業自身的管理問題。

  而經過疫情的消費者對生鮮電商的依賴還在增加。艾瑞諮詢一份報告預計,2025年中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6.8萬億元,受疫情影響,生鮮電商加速發展,預計2023年生鮮電商行業規模將超萬億,多種模式並存的格局仍將持續。

  事實上,也不是所有的及時配送生鮮電商都在賠錢。今年2月,同樣在每股上市的的叮咚買菜發布財報稱,該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為27.7%,相比上個季度提升了9.5個百分點。上海地區於12月份實現整體盈利,整個長三角地區於該季度實現UE翻正,整體虧損率得到大幅優化,提效成果顯著。

  針對於毛利不高的核心問題,一些生鮮電商正在發力「產地直采」模式,特別是稀缺的「時鮮貨」,從產地直接送到用戶手上,平台可以減少庫存壓力,實現輕量化運營,消費者也樂於為「稀有」「新鮮」付出略高的價格。

  而近兩年來,前置倉的政策利好也不少,2021年7月,商務部等印發《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提出,菜市場、前置倉成為需要優先配齊的基本保障類業態。

  如今,前置倉的踐行者還有叮咚買菜、美團買菜、朴朴超市等,這一為生鮮電商和消費者生活方式帶來改變的模式,遠沒有因為每日優鮮的「放棄」而停止。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2-8-5 14: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