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一手遮天,為何卻鬥不過年僅17歲的崇禎

京港台:2022-5-8 03:01| 來源:夜讀文史 | 我來說幾句

魏忠賢一手遮天,為何卻鬥不過年僅17歲的崇禎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明朝有個特點,在整個中國封建王朝中,明朝的皇權最集中,言官(文官)最無畏,外戚最無存在感。

  皇權最集中和外戚最弱,都是朱元璋的制度設計,比如取消丞相,設六部分解相權;比如皇妃只能來自平民,公主只能嫁給平民等等。這樣的制度設計,使皇帝不受相權制約,生殺予奪;外戚又無干政機會。

  外戚無力,皇帝最親近的只能是宦官了。面對烏渙渙又極無畏的言官集團,皇帝就只能依靠宦官來制衡。所以,宦官成了皇帝的臨時助手,既然是臨時助手,宦官的權力自然就沒有想象中那麼大。魏忠賢的跋扈,其實都是皇帝默許的。

  那麼我們說在唐朝,宦官集團為什麼可以隨意換皇帝呢?因為唐朝宦官有軍權,掌控最精銳的神策軍。唐朝宦官帶兵打仗很厲害,有軍功的不少,在神策軍中有威信。魏忠賢只能算個內臣,儘管也訓練了一批私軍,但也是在皇權的框架下。

  取消相權讓明朝皇帝政務特別的多,但後代皇帝並不都象朱元璋朱槺這麼能幹,有些皇帝還特別貪玩,政務應付不過來,就交給家奴宦官去做。但皇帝也可以把政務收回,宦官權力其實不過是皇權的延伸。

  所以,魏忠賢看似隻手遮天,他的全部權力都來自皇帝的信任。由於明朝太監無法象唐朝太監那樣掌握軍權,魏忠賢始終無法建立起自己穩固的權力體系。他的手下看上去張牙舞爪,他朝臣中的一些親信,什麼「五虎"、「五彪"、「十狗"、「四十孫"等等,其實都是投機客,有的連接近皇帝的機會都沒有。皇帝輕彈玉指,就作鳥獸散。

  一、魏忠賢的親信儘是投機客

  1、魏忠賢的權力來源

  唐朝宦官是掌握實權的,特別是兵權。唐朝宦官經常作為將軍帶兵到各地鎮壓叛亂。比如唐朝宦官楊思勖,曾四次平定雲貴地區和越南的叛亂,連戰連捷,戰功甚至超過伏波將軍馬援。他也被封為驃騎大將軍,軍權之大,是後世不可想象的。所以,唐朝宦官動不動就換皇帝,他們是有這個資格和能力的。

  至於明朝天啟年間北京的軍權,則掌握在英國公張維賢手中。張維賢先祖是朱棣重臣張玉,張維賢的公爵位是世襲的。英國公爵位極為尊貴,魏忠賢也奈何不得。而張維賢又和魏忠賢不對付。天啟死後,正是張維賢派兵把信王(崇楨)迎進宮的。可以說,只要張維賢站在皇權一邊,魏忠賢就幾無勝算。

  

  明初對宦官的制度性限制,亦達到歷史之最。宦官的活動範圍極為有限,別說謀反了。比如,明宣宗時,大宦官袁琦令阮巨隊出宮採買貨物,結果袁琦被車裂,阮巨隊被斬首。

  魏忠賢的官職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相當於皇帝的「秘書長",這是一個類似於皇帝助手的虛職,皇帝隨時可以收回。所謂秉筆太監,就是傳達皇帝「硃批"的。偽造硃批可不行,偽造會被砍頭的。

  魏忠賢的全部權力就來自於皇帝的硃筆所產生的權威,沒有任何根基。由於魏忠賢是天啟皇帝奶媽客氏的「對食",所以獲得天啟皇帝的寵信,他這個權力是「狐假虎威"的。

  還有,皇帝是東廠和錦衣衛的直接領導者,而這兩個機構又是互相監督的,東廠負責抓人,錦衣衛負責審訊。兩個機構都聽令於皇帝。儘管魏忠賢以東廠督主的身份可以調動錦衣衛指揮使,以作為懲治百官的鞭子。但只要願意,皇帝完全可以兩者分工的不同,調動綿衣衛來對付東廠。

  皇帝之所以重用魏忠賢,首先是因為倦於政事,天啟喜歡做木工活,魏忠賢就利用天啟做木工時拿著朝臣奏摺去求硃批。天啟正忙著呢,就不耐煩地叫魏忠賢「看著辦",這樣,一來二去,魏忠賢就獲得了「硃批"權,甚至可以假傳聖旨了。

  魏忠賢也成了天啟用來對付文官的工具,天啟樂於看閹黨和文官斗,以形成一種平衡。處於超然地位的皇帝,可以隨時利用一方打倒另外一方。

  所以,無論特務機構、軍權、文官或閹黨,俱在皇帝的掌控之中。皇帝隨時可以借一打一,利用無與倫比的宗法優勢。這得益於朱元璋無與倫比的制度設計。

  如此,在整個明朝,顛覆皇權的事從未發生。包括嚴嵩、王振和張居正等,沒一個敢打皇權的主意。

  2、魏忠賢的親信為何最先倒戈?

  魏忠賢的親信看上去十分駭人,文有「五虎",武有「五彪",另有「十狗"、「十孩"、「四十孫"等等。但這些人都是投機客。這些人是因為畏懼而投靠魏忠賢的,而不是因為魏忠賢的人格或威望。而畏懼的源頭,是皇權,是魏忠賢因受寵所獲得的皇權,而並非魏忠賢本身。

  所以,朝野拚命巴結魏忠賢。但一旦皇帝有變,首先起來攻擊和怠慢魏忠賢的,卻是閹黨的人,魏忠賢也無可奈何。

  為什麼首先站出來攻擊魏忠賢的是閹黨的人呢?因為他們認準魏忠賢代表過去,崇禎代表未來,他們現在要拚命巴結崇禎了。這就是閹黨集團的投機性——一切圍繞皇權而動。

  首先是閹黨的主要成員兵部尚書霍維華,跳出來公開頂撞魏忠賢,此時正是天啟病危欽定崇禎之時。霍維華的頂撞,顯然是做給崇禎看的。史書有「維華…慮有後患,欲先貳於忠賢"之句。

  魏忠賢除了對霍維華髮發脾氣外,也沒更多辦法。

  之後,魏忠賢的頭號親信崔呈秀遭到攻擊,攻擊聲浪逐漸升級。崔呈秀是魏忠賢養子,官拜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有意思的是,攻擊崔呈秀的全是閹黨成員。可見,這時候,閹黨成員開始拋棄魏忠賢,爭著向崇禎表忠心了。

  

  崔呈秀離職回家,魏忠賢感受到了絲絲涼意。接著,從東林黨到閹黨,都把目標直接對準了魏忠賢,攻擊的內容越來越肆無忌憚。魏忠賢已成喪家之犬了,這時候每個人都能感覺到魏忠賢時日無多。

  其實,天啟病危后,閹黨內部的裂隙就開始出現。我們以魏忠賢的頭號親信崔呈秀為例。我們說,魏忠賢謀反的最好機會是在天啟病危時。魏忠賢顯然清楚,天啟一死他日子大概率會不好過。他也想主導自己的命運,不是沒想到謀反的可能。但謀反的企圖,都被崔呈秀阻止了。

  據《國榷》載:天啟崩,召信王(即崇禎)入,諭後事。魏忠賢有異志,私語都督田爾耕,唯唯。崔呈秀不答,詰之曰:「恐外有義兵。"

  魏忠賢想趁信王登基前謀反,被崔呈秀阻止。可見,連他的第一親信都在尋找退路,不敢對信王下手。畢竟,謀反的代價實在太大了,沒人願跟魏忠賢一起沉沒。

  我們知道,魏忠賢得志時,除了少部分東林黨,從中央到地方,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但魏忠賢倒台時,崇禎處理的魏忠賢親信總共才262人,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這262人中,只有文官不過百人,在烏渙渙的文官隊伍中只不過九牛一毛。大部分都是宮女、太監、錦衣衛等。

  那麼,魏忠賢的親信都到哪裡去了呢?都被崇禎放過了。崇禎為什麼放過?因為崇禎剛剛即位,魏忠賢的親信們立馬向崇楨表忠心,紛紛打魏忠賢的小報告。站隊站得即時,轉眼成了崇禎同盟軍。崇禎龍顏大悅,自然不追究他們了。

  可見,靠恐嚇和武力收集來的同盟軍,天性具備投機的本質。這也是閹黨集團為什麼如此脆弱的原因。

  二、崇禎的迷惑戰術

  前面說過,魏忠賢不是沒有過謀反念頭。相反,他是動過多次謀反的心事的。

  一是想聯合客氏用宮外帶來的嬰兒假冒皇后之子繼位,但被皇后極力阻止。

  二是我前面說的,魏忠賢想聯繫田爾耕、崔呈秀搞政變除掉信王朱由檢,但被崔呈秀阻止。

  三是想引外藩福王入京繼位,但又被懿安皇后破壞,懿安皇后即時召入信王等。

  崇禎不是沒有意識到危險,他知道宮殿內外不乏魏忠賢耳目。據《三野朝紀》載,崇禎吃的東西全是外面帶來的,從不敢吃宮內的食物。晚上都不敢睡覺,每次都秉燭獨坐。一次,一太監攜劍過,崇禎讓太監把劍取下給他,作把玩狀,其實是留劍防身。然後,他命人從光祿寺取酒食收賣這些太監。

  

  另有一次,魏忠賢命人找來四個美女進獻給崇楨。崇禎立即搜遍全身,在這些女子身上搜出「迷魂香",觸之即迷魂魄。崇禎大驚,立即令人把這四個女子送回去。

  除了對自身安全的防範外,崇禎還做出一系列迷惑魏忠賢的動作。比如賜魏忠賢侄子免死鐵卷,不斷封賞閹黨,連死去多年的閹黨骨幹魏廣微都被封為太師。這樣一來,把魏忠賢都搞糊塗了。認為只要不搞對立,崇禎不會把自己怎麼樣。

  天啟帝死後,客氏就沒有再留在宮中的理由了。客氏辭職,崇禎准。魏忠賢也試探性辭職,崇楨不但不允,還不斷給魏忠賢賞賜。

  沒有客氏,魏忠賢在內宮少了關鍵羽翼。崇禎決定對宮內魏忠賢訓練的內操下手,所謂內操,即塗文輔率領的凈兵。崇禎完全可以一句話解散這些人,但為了不刺激魏忠賢,崇禎曰「內操軍士勞苦,著給假一月歸鄉省親,仍給月糧從優稿賞"。把這些人打發回家了。

  這樣,客氏走了,私訓的凈兵散了,魏忠賢惶惶然,決定進一步試探,請求退回崇禎登基時的恩賞。崇楨仍不允。

  魏忠賢什麼也做不了。想到天啟臨終前曾對崇禎交代「忠賢宜委用",認為自己生命可能沒有危險。於是重金賄賂原信王府管家徐應元,希望徐應元從旁說好話。崇禎默而不語。

  之後,魏忠賢頭號黨羽崔呈秀被彈劾,沒想到崇禎竟然准了。

  幾成光桿司令的魏忠賢此時才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了。

  其時,浙江嘉興貢生錢嘉征劾魏忠賢《十大罪》,召魏忠賢入,命當著魏忠賢的面念給他聽。魏忠賢滿頭大汗,不斷向崇禎請罪,並請求捐出全部家私給國家。

  崇幀把魏忠賢調離京城,打發到他鳳陽老家安置。待京城肅整完畢后,遂命人揖魏忠賢回,魏忠賢自盡於回京途中的旅館。

  可見,魏忠賢的歷史定位,其實類似於「張湯」之流,可以做打手,做皇權最強悍的守護者,但想窺伺皇權,在明朝是門都沒有。朱元璋的制度設計、崇禎高高在上的宗法地位,決定了魏忠賢只能做皇家的忠實奴僕,也決定了魏忠賢的權位如"無根的浮萍"。

  從天啟到崇禎,皇權不過換了一張皮而已,但魏忠賢無皮可依,連毛都不是。在大明,即使牛如「立皇帝"劉瑾、兩代帝師高拱,皇帝一句話,都得滾蛋。

  魏忠賢親信對他的敬畏,本質上是對皇權的敬畏。只要皇帝輕彈玉指,必作鳥獸散。天啟的懶政給魏忠賢鑽了空子,但崇禎是個勤政的皇帝。魏忠賢失去一切機會,留著又是對皇權的威脅,所以進入死局。

        更多史海鉤沉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2-5-8 03: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