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個很多中國人想問卻不敢問的問題……

京港台:2022-4-28 03:43| 來源:海邊的西塞羅 | 評論( 26 )  | 我來說幾句

聊一個很多中國人想問卻不敢問的問題……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各位好,最近因為比較忙,好久沒寫《小西來信》這個欄目了,但今早看到一個讀者和我的交流,讓我感覺我必須回復一下,因為它是一個叫我叔叔的小讀者的煩惱。

  原交流比較散,我把她的問題整理了一下,寫在下面:

  小西叔叔,您好,我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經常看你的文章,感覺你寫的又有趣又正能量,最近遇到點很委屈的事情,很想聽聽你的意見,有時間可以回一下嗎?

  我覺得我媽媽啥都不會,還特愛管我學習。比如上次數學考試,我考了94分,只錯了三道題,她硬要給我講,其中有一道題老師後來已經講過了,我也會了,可是媽媽卻非要按照她認為對的那個思路去講。我說她講的不對,她還不承認、訓我,最後鬧到給我們數學老師打電話,老師說我是對的,她才勉強認了賬。

  可是類似的事情很多,我發現我讓她承認自己錯了總是特別難。

  小西叔叔,我想問問你,攤上這樣一個「不靠譜」的媽媽該怎麼辦?我該怎樣說服我媽媽  承認錯誤呢?

  她也是你的讀者,我說的她不聽,你說了她能相信。所以我很想讓你寫一篇文章幫我說說她,讓我媽媽信任一點我,讓她能在知道自己錯了的時候對我認錯,別讓我這麼委屈。可以嗎?

  紫羅蘭

  以下是我的回復:

  你好,紫羅蘭。感謝你的來信,很感謝你和你媽媽都能常看我的文章,這篇文字為你和你的母親而寫。

  我覺得可能真是童言無忌,你問了一個我們很多中國成年人都想過,卻不敢問出口的千古難題:

  作為子女,我怎樣才能讓父母承認自己錯了?

  相信我,今天,你在做題的時候第一次遭遇了這個問題,以後,會有更多的機會,讓你常常想起這個問題,並苦惱這件事。

  但等你長大了以後,就不會直接這麼問別人了,因為這個問題用中文說出來,讓人本能的就覺得那麼的「不妥」,好像在冒犯誰。

  但這真的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它真實存在。

  所以,這篇文章會比較長,有些知識我不確定一個五年級小學生是否會喜歡讀,所以我建議你和你的母親一起互幫互助的把此文看完——就像你們攜手走過一段旅程一樣,我希望再共同走過這段路走過之後,你們能互相理解。

  首先,我勸你消消氣,不要感覺太難過。

  如你的來信所言,在那道數學題上,你是對的,你媽媽明明錯了,卻死不承認,這確實會讓任何人都感到委屈。但往好處想,你媽媽應該還是愛你的。正因為愛你,所以才會在找老師求證之後「勉強認錯」,因為她真的希望你下一次這道題能做對。

  可是,你要知道,在你未來的人生路上,你會遭遇到很多很多比你媽媽對你還凶的人,他們可能是你在學校的老師,你在工作單位的領導,你所居住小區的居委會,或者你去辦手續時遭遇一個莫名其妙的「有關部門」。

  他們會像你媽媽一樣執拗,對於一個明明是他們有錯的問題死不認錯。而到時候不會有一個「數學老師」,能為你主持公道,——亦或者,更糟糕,這個「老師」本身,也被那位「媽媽」管著,愣是告訴你,媽媽說2+2等於5是對的,你說等於4就是錯的。

  

  而這些人可不會像你媽媽一樣愛你,這意味著他們會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而死不認錯,哪怕看著你因為這個錯誤被同學排擠、前程盡毀、被開除工作,或者凍著餓著,基本生活需求無法解決,也不會鬆口。

  請問,到時候你該怎麼辦?你豈不是會更委屈?

  所以,你不妨把跟媽媽的這次爭執,看做自己長大、走向社會的一次歷——想在我們這個社會當中生存,一個必備生存技巧,就是忍耐委屈,並在這些委屈的夾縫中,艱難的活下去。

  

  紫羅蘭,歡迎你長大,歡迎你開始認識這個成人社會。

  而我該怎樣給你解釋「媽媽」們明知自己錯了也必須堅持己見的原因呢?

  你一定讀過《西遊記》里的三打白骨精吧。

  如果沒看過,或者只看過電視劇、或動漫版的。我推薦你去讀一讀原著或者我的這篇解析《三打白骨精,一場詭譎的中式「權力的遊戲」》。

  

  在這篇解析當中,我提到了一個問題:很多人往往誤以為「三打白骨精」中孫悟空和唐僧爭的是「對錯」——悟空打殺的那幾個人,到底是妖精?還是凡人?

  但實際上,在原著小說中,不是這樣的。唐僧和悟空開始爭的也許是「對錯」,但吵著吵著就變成了在爭「權威」。這時候,唐僧就算知道悟空是對的,他也不可能認錯了,因為認錯會危及到他身為「師父」的領導地位,如果這一次承認他看走了眼,你悟空有火眼金睛,那以後取經路上再遇到有人上來送飯,是不是妖精,豈不都得那猴頭說了算?唐僧的地位往哪裡擺?所以唐僧必須爭這個「人妖判別權」,哪怕他知道自己看的其實不如悟空准。

  

  你看《西遊記》寫的就很明白,後來唐僧與孫悟空重新相認,兩個人居然都沒有再提當初打的到底是人是妖的問題。這事兒黑不提白不提就這麼過去了。

  為什麼?因為這其實已經是唐僧作為「師父」能做到的底線了,真要他分清是非、誠懇認錯。那這師父還是師父,徒弟還是徒弟嗎?豈不是要倫常顛倒?這經也就沒法取了。

  在你媽媽輔導你功課這事兒上,道理也是一樣的。在來信中,你對你媽媽的評價已經是「不靠譜」、「輔導不了我」了。這說明你至少在「輔導功課」這事兒上,對她的權威已經很不認同了。如果這一次她隨了你的心愿,明確的、懇切的向你道歉。她會害怕以後她再也無法輔導你學習。

  而作為一個關心你成長的母親,這是她不可忍受的。所以她只能做到「勉強認錯」,因為她害怕失去她對你本已岌岌可危的權威。

  唐僧必須取經,所以白骨精是人是妖分不清。你媽媽想既繼續輔導你學習,所以她沒法向你誠懇認錯。她其實也很為難。

  韓寒說:「小朋友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其實,更確切的說:「小孩子才論是非,大人只爭權威。」至少在我們這裡,從《西遊記》開始,便從來如此。

  

   但從來如此,便對么?

  當然不對,否則你就不會感到委屈,你媽媽也不會覺得為難了。

  如果你回頭看《西遊記》,會發現唐僧一行之所以要遭那麼多罪,才能取到經,主要是自己折騰自己的結果。

  因為唐僧和悟空等人的關係就很彆扭,悟空的任務是「保唐僧向西天取經」,也就是說,他和唐僧之間本來應該是保鏢與被保護人之間的關係。

  那麼按現代社會的行為邏輯,悟空在從五行山下出來以後,應該跟唐僧簽一個「保鏢契約」,明確一下雙方的權責。這樣後來很多麻煩就省了——經你負責取,怎麼打妖精的事兒我說了算,權責分明,有啥矛盾可鬧呢?

  可是很奇怪,悟空被放出來以後,卻偏偏認了唐僧做了「師父」。這其實很荒唐。在原著中,這一路上唐僧其實屁本事都沒教給過孫悟空——孫悟空不僅能耐比唐僧大,連參禪佛法、人生哲理什麼的也比唐僧看的通透(畢竟活了一千多歲了)。那唐僧有什麼資格當悟空的「師父」呢?

  其實,唐僧這個「師父」二字,邏輯重音是落在那個「父」上的。

  悟空叫唐僧「師父」,唐僧叫悟空「徒兒」。兩個人就結成了一種如父如子的「擬血緣」關係。悟空在這一路上要把唐僧當成爹一樣孝順,唐僧則可是把悟空當做兒子一般使喚。

  但這樣一締結關係,問題就來了,就像你和你母親遭遇的——中國的傳統倫理中,爹媽是不能有過錯,也不能向兒女直接道歉的。這個事兒就彆扭在這兒。

  所以唐僧與悟空締結的,是一套很低效、很耽誤事兒的「擬血緣」關係。

  但就是這種彆扭而低效的「擬血緣」關係,咱中國人還的特別喜歡用。

  你去看其他四大名著,會發現都是一樣的。

  《三國》里劉關張起事之前,先要「桃園三結義」。

  《水滸》里一百單八將「聚義」之後,第一件事兒也是一起結拜、排座次,大家共叫宋江一聲「公明哥哥」。

  《紅樓夢》倒是沒有這種橋段,可是你想想,整個賈家,榮寧二府,那就是一個無比龐大的真血緣組織么。

  是的,在古典時代的中國,只要想湊一堆人,一起干某件事,就一定要結成一種血緣或「擬血緣」關係。這樣大家才能依靠最熟悉的家族倫理、排長幼、分上下、明尊卑,進行管理。

  但這種關係時時刻刻都在惹麻煩。在《三國演義》里劉備為了給他二弟關羽報仇「遺恨失吞吳」,破壞了諸葛亮的大計。

  

  在《紅樓夢》里,賈探春要整頓家務,趙姨娘是怎麼來撒潑的?——我是你媽!我生了你,你居然敢尋我的不是?!

  而探春的回答,那就更有意思了——她不是說:娘,你和舅舅這事兒做的太不對,你要支持我搞事業。而是直接不認趙姨娘當媽了:我媽?我媽是王夫人!我舅舅?我舅舅是王子騰!

  

  你看,在中國,要想跟爹媽講道理,先得斷絕母女關係。想想夠奇葩的吧?

  至於《水滸傳》就不說了,「大哥」宋江那些做法,說多了都是氣。

  

  每當看到看到《水滸》里號稱很叛逆的「好漢」們大喊:「公明哥哥但有一句話,小弟水裡火里不回頭。」的時候,我就在想:憑什麼啊?!這幫好漢們上梁山圖的啥?圖的不就是個天高皇帝遠,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快意恩仇、活個自在么?

  可就因為叫了宋江一聲「大哥」,以後就得全為這黑廝馬首是瞻,他說啥是啥?

  那眾好漢大結義之後這個人身自由度,好像還不如當年在山下當時大宋順民吧?

  這算不算打著「哥哥」的旗號,行PUA之實呢?宋江,你是不是在拿你兄弟們的血,染紅自己的頂上纓?

  

  所以至少在古典時代,我們中國人的人際相處模式,其實是非常單一、簡陋甚至原始的。我們只會用血緣、或者「擬血緣」的方式去構建、思考彼此的關係,這不僅造成了組織上的低效,也讓居下位者時常不得不忍受有理無處辯的委屈、甚至剝削。

  可是這種問題,古典時代的中國人是從來不想的,一聲「師父」、一聲「大哥」、一聲「爹媽」、一聲「君父」、就屏蔽了一切講道理的可能性。

  我們喜歡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喜歡說「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從之」、甚至喜歡說「家醜不可(實則是不許)外揚」。

  到頭來,血緣或擬血緣關係,實則成為了「為父為兄為君」者一把可以不講道理的保護傘。但凡什麼講不通的道理,一躲到了這種關係內部,用家庭倫理一比喻,就講通。一切就必須圍繞維護君父兄的權威來運轉。

  因為我們的文化相信,如果父母、兄長、長輩的權威得不到維護,家國就會亂、隊伍就會散、最終所有人利益受損,大大的不好,要不得。

  

  所以本質上講,支撐這種關係體系的,既不是忠孝、也不是禮義、更不是道德,而是只是一種恐懼——一種對失序的恐懼。因為我們不能理解在血緣或擬血緣關係之外,還有什麼方式能協調人與人的關係,並完成社會的組織和運轉?

  但其實是有的。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曾經指出:國家(歐洲國家)形成的第一步,就是野蠻時代依照家庭倫理構建起來的氏族體系被打破,大量的子女不再認同家長式的族長那種不容置疑的權威,並重新構建一套新的協作體系——也就是國家。

  這個洞見是深刻的,在這位革命導師眼中。國家不是家庭倫理的延伸,而是家庭倫理的反制。如果只把家的倫理套用於整個社會,那麼人類就只能不斷重複塑造一些原始而野蠻的父系氏族公社的翻版。人類歷史上,正是因為有大量子女不再願意按照服侍家長、維護家長權威的方式去參與公共生活,才會嘗試「私奔」、「移居」到新的地方,建立新的契約,並按照這種契約重新共同生活。

  

  所以我們看到在希臘羅馬神話傳說當中,大量存在著兒女反對甚至殺死父親,英雄跨越海洋、在新土地上建立新國家的故事。

  這些故事提示並啟發了人類,在父權制遺留下來倫理模式之外,人與人之間還可以用另一種構建關係的模式,是能讓彼此都更加舒服的關係模式。

  在這個模式當中,家長、君王、上級並不是說一不二、永遠不能認錯、權威必須維護的「上」,而子女、臣民、下級也並不是必須低眉順眼、「號泣而從之」的「下」。人和人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彼此的交往應該遵循的是公共契約與自然法。

  近代文明史已經證明,這種模式能讓所有人都活的更加舒服。所以我們看到,自古典時代以來,這種新的社會模式,就在一點一點的侵蝕傳統父權社會留下來的家庭式倫理的地盤——

  在古羅馬時代,每個公民在家庭之外是彼此平等的,羅馬人最唾棄的就是一個「如父如兄」的君王,但在家庭內部,卻有著類似暴君的獨裁權,甚至可以處死自己犯錯的子女。

  而到了近代,歐洲紳士守則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須和善的對待自己的妻子與兒女,一個對妻子家暴或者強行干涉子女婚姻的人,會在社會中遭到一致的嘲笑,沒準還會被莎士比亞、大仲馬、巴爾扎克這樣的人寫成段子,加到自己的戲劇、小說里,批判一番。

  

  而到了現代,幾乎所有文明國家的法律已經明確的保護了子女的自由權,父母在家庭中也不再是子女的「君王」,虐待子女、強迫子女的人會被舉報,受到法律的制裁。

  這背後的趨勢是什麼?就是父權時代遺留下來的那種家庭倫理在隨著文明的進步一步步萎縮。甚至家庭本身,也不應再按照原始父系氏族所依賴的那套父權倫理去構建了,因為我們已經學會用一種更新、人與人之間更平等的模式,去構建彼此的關係——平等的關係,契約的關係,去威權化的關係。

  但是,我們得承認,這種新的平等、自由關係的構建模式,它的鋪開是需要的時間的。至少在我們的社會中,很多人依然按著舊思維的慣性在生活。

  比如我們中國古代社會,其實與前述的現代社會邏輯是反著來的——當歐洲,按照恩格斯所言,在打碎家庭,瓦解氏族邏輯的時候,我們卻在強化它,並把它泛用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君要當臣的父,官要當民的父母,宋江要當一百單八將的大哥,唐僧要當悟空是師父。這裡的父母、大哥,強調的都不是撫養和善待義務,而是不容置疑的權威。

  中國人家庭倫理與統治甚至奴役結構其實是同構的。當了你的「爹」,就幾乎意味著有了可以奴役你的權力。

  所以「我是你爹」才成了一個漢文化圈裡最能聽懂的罵人話。中國人把「美爹」「俄爹」這種辭彙翻譯到外網上,很多老外都聽不懂——這咋就算罵人了呢?

  

  而這種原始的思維邏輯,很遺憾,即便在現代,依然沒有被徹底掃除。

  紫羅蘭,你在來信當中,對你媽媽犯了錯還不肯向你認錯而感到委屈。但你要理解她。因為在她(或者說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當中,我們所受到的教育、被安排的工作、遭遇到的那些上司、領導,其實都是這個樣子的——他們不是你爹,但勝似你爹,不是你媽,但自稱你媽。他們下達了指令,要你必須執行。他們明明自己犯了錯,卻非要你檢討。這種家長式的風氣,其實瀰漫在我們這個社會當中的每一個角落。

  每個中國人,都是頭上在頂著一堆「爹」生活。想讓這些重壓下的父母還保持好心情,回到家中對自己的子女做到知錯就認、平等相待,這太難了。

  

  所以,紫羅蘭,你要體諒你媽媽。我相信她儘力了。

  相比於古代社會家長的說一不二、甚至可以隨意罰跪、打殺自己的子女,你媽媽已經進步太多了。

  而相對於她在社會上遭遇那些不是爹媽、勝似爹媽的人強加給她的委屈,她給你的委屈已經很少了。

  而且試想,如果她給你從小營造的是一個特別自由、特別平等,子女錯了子女認錯,父母錯了父母認錯的家庭環境。讓你從不受這種「不得不低頭」的委屈。等到將來,當你走上社會,面對那些不是你爹、勝似你爹的上級,你還怎麼承受的了他們給你帶來的委屈呢?畢竟你未來將面對的這個世界,就是爭權威不是分對錯的。

  是的,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中國父母的無奈——

  一方面,我們很希望不要把讓人痛苦的「家長作風」施加給孩子,我們這一代人都是受現代教育長大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受委屈的成長、養成獨立、健全、平等、自由的現代公民人格呢?

  可是另一方面,社會的毒打,又讓我們知道這種理想中的健全人格,是不適應當下這個社會的。這個社會中吃香的永遠還是那些既肯捏著鼻子給別人裝孫子,又能享受給別人當爺爺的人。2+2等於幾?老大哥說等於幾就等於幾。

  一個追求平等關係、不懼權威,太執著於分對錯是非的孩子,在家庭里也許父母能遷就。可到了社會上,他們怎麼經受風雨的吹打?

  所以這是一個難以調和的二律背反,當代中國的父母們,真的很。

  我能想到的辦法,只能是雙向遷就——

  當我們為人子女時,當遭遇父母的家長作風,強行要你們做某件事,請你們理解他們、體量他們,他們就是在這樣一個社會當中被塑造出來的。他們給你的這些作風,與社會給他們的相比,其實已經弱化、溫柔了許多。請把對父母的遷就,當成一種對社會的適應。

  而當我們為人父母時,我們又應該給孩子一個平等、民主的氛圍,有錯就認、盡量尊重孩子意見,讓他們自由的成長。這樣做的目的是告訴孩子,這樣的生活方式才是文明的,所有人最終都能舒服的。

  但同時我們也要警告孩子:很遺憾,我們的現實社會還不是那麼完美。今天,我可以不做那個對你專斷、強橫的家長,但明天,總有人會試圖去扮演這個角色。請到時能夠忍耐、生存,並把它看作一種非正常的屈辱,努力讓這種風氣,在這個世上儘早消失。

  

  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解答了:

  紫羅蘭,請你體諒、寬容你的媽媽,她在這個社會中掙扎求生,不容易。

  紫羅蘭媽媽,請你更呵護、尊重你的女兒,她有了自己獨立的人格與主見,要珍惜。

  畢竟,與那些硬造出來的擬血緣不同,你們真的是一家人,你們之間的這場衝突,不過孩子未來將遭遇的更多更兇險的類似遭遇的一場預演——

  願她們這一代的人生路,能走的安然無恙,而又心懷光明,知道自己該向何方。

  最後的最後,紫羅蘭,給你提個小要求,我希望你下次來信時不必叫我小西叔叔,直接叫小西就好。

  這倒不是介意你把我叫老了(老實說我確實是大叔了Image)。而是我覺得我們的人際關係中,倫理哏已經講的太多了,什麼叔叔、阿姨、大哥、小弟、老張、小李、慈父、母親……

  是的,這種「擬血緣」稱呼看似很親熱,但實則已經把尊卑、上下、權威暗喻了其中,叫久了就真的當真了。

  但實際上,這個世上,真正愛我們的人太少。想假這些稱呼PUA我們、忽悠我們、強令我們的人太多。

  相比之下,我從小更喜歡的就是《哈利·波特》里的那套稱呼體系——從哈利他們和你歲數差不多時、進學校的第一天起,老師對他們的稱呼就是「波特先生」「格蘭傑小姐」「韋斯萊先生」。

  我覺得的看似很冷、很「裝」的這些稱呼的背後,有一種尊重、平等與獨立。

  所以,紫羅蘭小姐,這就是我對你的答覆,願你和你的媽媽都喜歡。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2-4-30 00: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