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停擺一月,2500萬種掙扎、自救與互助

京港台:2022-4-15 19:39| 來源:財經故事薈 | 評論( 12 )  | 我來說幾句

上海停擺一月,2500萬種掙扎、自救與互助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資料圖

  一向車水馬龍的繁華大上海,在過去一段時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靜止」狀態。

  在「非常態」下,2500萬人的生活狀態被迫推倒重來。

  此次,《財經故事薈》找到5位身處上海的年輕人,分享他們的生活境況。

  在封控的一個月里,他們不得不承受搶菜搶糧的緊張,疫情擴散的恐慌,幽閉在家的無聊等。

  不過,多洶湧的疫情,都掩蓋不了持續的煙火味兒和人情味兒。

  在封控的一個月里,陌生已久的鄰里關係重新活泛起來,一些人挺身而出,當團長挑起團購的重任,當志願者和鄰居輪換值班,等等。

  與此同時,京東、阿里、美團等一批互聯網企業調集全國力量,開始支援上海,他們的生活窘境因此緩解了嗎?

  我們試圖提供一些微小的切面,去回答上述問題。

  必須指出的是,每個家庭的生活狀態、人口結構、健康狀況,以及匹配的區域運力、疫情輕重、基層組織能力等大有不同,文中五個人的故事,不能代表上海2500萬人的生活全貌。

  我是團長,也是志願者,保障小區自給自足

  姜寧 浦東新區 兩口人 封控27天

  3月19號封控前一晚,姜寧抓緊採購了一大桶油,還有料酒、米、水果。她覺得這些足夠了,因為當時她得到的通知是小區封控48小時。

  但兩天過去了,小區並沒有解封,這個時候,姜寧依然沒著急,畢竟外賣還算暢通,她又陸續購進了5斤大米,36個雞蛋,還有豬肉、牛腱肉,她盤算了下,囤貨加外賣能吃2周左右。

  直到4月1號,老公突然說家裡快沒米了,她才開始有點慌。

  所幸,小區居民反應很快,「我們開玩笑說一群精英被關在家裡」,年輕人搜集信息的能力很強,很快社區團購被自發組織起來。

  

  社區自發組織團購

  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一方面團購量太多、志願者配送運力有限,有的貨物半夜才到,無人配送,「有一次團購大米,供應商早上10點出發一路送貨,到我們這裡已經夜裡11:30了」。

  另一方面,物資安全問題難以保障,「不知道上面是不是帶病毒」。還好,居委會及時和所有團長、志願者開會,明確了報備、消殺、配送等規則。

  「並不是每個小區都有這樣的管理能力,我們的居委書記是一個年輕人,組織能力非常好」,姜寧對他連連稱讚。

  姜寧和老公都加入了志願者團隊,有一個會繪畫的志願者,還幫忙畫了清晰的地形圖,分出區塊A、B、C….,將志願者逐個區塊精準分工到位。

  這套小區志願者自製的團購流程,很快走上正軌,效率也很高,一般當天團購,第二天就能到貨。

  姜寧也是一個團長,當團長並不簡單。

  首先,團長要具備火眼金睛,能夠辨別供應商資質,還得擅長討價還價。她的參考標尺是京東價格,如果高了就要砍價,「我會和他說,給我高價我沒法跟居民交代,弄得我好像中間賺差價了一樣。」

  總體來說,價格尚可接受,「比如30元一包蔬菜,性價比很高,還買過360個雞蛋大概400-500元,但每個地區不同,長寧區的朋友說60個雞蛋200元。不過,雞蛋品類很多,很難直接比較貴賤。」

  其次,團購起送量大,配送也有挑戰。比如10斤大米50份起,紙巾100箱起,這些要靠姜寧和老公用小推車拉到一個個單元樓分發。

  小區自發的團購如今是供應口糧的主要渠道,蔬菜水果、肉、大米等必需品基本能自給自足。

  期間,政府部門也發放過2次禮包,她也試過外賣平台,要麼搶不到要麼運力不足,所幸團購還算通暢。

  不過,並非所有家庭都有這樣的安全感,畢竟物資每天都在消耗。

  有的家庭人多口多,大米消耗快,但供應商的貨也緊缺,不能及時補貨;有的家庭缺油,但找不到合格的供應商;隔壁小區朋友家裡的寶寶口味挑剔,指定要喝某款光明牛奶,但起送量100多盒,一直沒能成團;也有街道因為安全風險禁止團購。

  伴隨著電商物流恢復,很多居民都滿懷希望下單,姜寧買了牛排、果汁等東西,但4月9號顯示延遲到4月12號到貨,4月12號又說延遲到4月14號,「失望是肯定的,不過,也沒辦法,我還是再等等」。

  如今,小區封控快1個月了,姜寧的心態如同過山車,從平靜到應戰狀態再回歸到平靜,現在物資供應整體上趨於穩定,「等待解封就好了。」

  解封后我要買個大冰箱,和志願者保安快遞喝下午茶

  趙雨潤 靜安區 獨居 封控半個月

  4月1號居家隔離前,趙雨潤採購了一堆速凍餛飩、水餃、鮮奶、金針菇和湯料。最難搶的是蔬菜,他只從家對面的超市,撿到了最後四棵西蘭花。

  不過,當時他很樂觀,甚至計劃著五一去哪兒玩。彼時,按照4月5日的解封計劃,只要熬個三四天就行了。

  他甚至略帶嫌棄的放棄了當時還能買到的常溫奶,「習慣喝鮮奶,常溫奶不太好喝」,不過後期,隨著封控天數遠超預期,他為當初的輕率悔恨不已。

  再說,2020年疫情萌發時,他也曾居家辦公了兩個月。他沒想到的是,這一次物流快遞竟然斷路,「我才意識到居家隔離,比居家辦公難熬多了」。

  4月5日,小區未按計劃解封,趙雨潤的焦慮感一下子上來了。幸運的是,他無意中趕上了京東搶購的時間差,在大家都在關注團購時,他6日在京東一連下了10單,包括20包蔥油餅、幾包灣仔碼頭水餃等「硬貨」。更驚喜的是,本來物流顯示4月13號才能到,結果4月8號就收到了其中兩單。

  

  從京東搶購的物資

  後來好多人再去京東下單,卻沒有享受到及時的配送。

  不過,整體而言,他的口糧還算充足,期間,政府發放過兩次禮包,有芹菜、萵筍、黃瓜、雞蛋、4小盒牛奶等,也在小區團購過蔬菜包,再加上之前囤的意麵、魔芋、運動飲品。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再不濟還有一堆代餐,所有東西能支撐一個月。」

  不過,他認為自身經歷,無法代表其他人的處境,「上海如此大的人口基數,一定有更困難的群體」。

  趙雨潤的一位閔行區朋友,就不如他這般幸運——從3月14號封控至今,一月有餘,最近才對接到超市供貨,之前只能靠庫存和政府禮包勉強苦撐,「一個上海,幾重摺疊空間」。

  這次經歷,也給像趙雨潤一樣重度依賴外賣的人敲了一記警鐘。2019年,他在外賣平台上累計下了380多單,生活全靠外賣,已經10多年沒買過冷凍食品了,這次解封后,他決定趕緊買個大冰箱,「沒囤貨沒有安全感」。

  不過,最近兩天,他感到城市的煙火氣開始恢復了,4月11日,上海發布三區分級差異化管理策略,若小區能進防範區,14天後無新增便可解封。「雖然恢復速度很緩慢,但這是個好苗頭」。

  而在陰雲籠罩中,鄰里關係的加深是難得的一抹暖意,平時好幾年才能見一次面的樓組長,如今每天敲門送抗原物品;群友互換麵粉、大米,組織團購衛生巾、廁紙等必需品,共患難的情意讓他感受到久違的溫暖。

  他和群友約好,解封后業主群不解散,當天要在花壇辦個下午茶,邀請京東小哥、保安、外賣員、志願者們參加,以表示感謝之意。

  習慣囤貨不缺糧,當團長凌晨四點送貨

  蘇荷 閔行區 六口人 封控23天

  聯繫到蘇荷的時候,她剛作為團長卸完一車團購物資。

  她所在的小區,從3月18號開始封控至今。3月底曾短暫解封5天,可以外出採購。經此一遭,她慶幸自己平時養成了囤貨習慣,「平時囤貨半個月,以後要囤一個月的量」。

  3月26號封控政策發布前,京東、盒馬、叮咚還能買貨,只是物流會慢個一兩天,但26日之後,除了在盒馬撿漏過零食,她在叮咚、京東就再沒買成任何一單。

  蘇荷猜測,可能是因為小區有十幾個陽性病例,社區站點被關閉了。

  但這不至於對她的家庭備糧造成太大影響,六口人的午餐,每日還能達到四菜一湯的配置,「囤貨足夠,心裡有底兒。」

  

  小區團購在4月4日才出爐,因為小區不少人最初判斷4月5日解封,直到口糧消耗殆盡,還不見解封跡象,才著急了起來。但蘇荷卻一直波瀾不驚,她知道5號不可能解封,「了解足夠多信息后,就能理性判斷了。」

  4月8日,蘇荷試著下單了不易過期的紙、米、面、油,顯示11日到貨,後來又延遲一周左右,朋友圈裡都在罵京東,但蘇荷從沒抱怨過,她表示了理解「我們這邊的街道除了幾個保供超市外,其他都屬於封控區,不可能給京東開放站點的。」

  蘇荷感受到,小區大多數人的物資都比較充足,「還有人在討論哪塊肉是否新鮮,說明東西不缺」。小區也有人在團購鴨脖、零食等「享受型」物資,保障生活水準不下降。

  但有些群體確實面臨困境,比如不會做飯的租客。她曾接到一個求助。求助者的弟弟住在某小區群租房裡,五六個快遞小哥擠在一起,只有一個電飯煲,家裡只剩一把麵條了。

  而這些租客往往不在業主群里,團購和互助信息都接收不到。

  心生憐憫的蘇荷找到那棟樓的鄰居,幫忙送了很多東西,才緩解了小夥子們的物資緊缺。

  最近幾天,小區團購需求越來越旺盛了,蘇荷加入的團購群,也從兩三個增加到十來個,很多老人、外國人都開始學著團購,運菜車24小時連軸轉。

  前天,蘇荷凌晨四點接到送貨電話時,司機嗓子都是啞的。

  到了上周五,她激動地發現能叫跑腿,花了118元的跑腿費買了很多水果、麵粉。

  不過,一些物品已經漲價了,前一天的西班牙豬排12斤800元,第二天就變成了990元,供應商說「物流太貴了,一天一個價」。

  一些為愛發電的部分團長,可能也要收傭金了,比如進價58元的豆製品套餐,隔壁小區賣到了68元。

  不過,這些困難於蘇荷而言,還沒有造成很大困擾,畢竟,不餓肚子是首要的。

  被樓長和志願者感動,我每天值班,和上海共渡難關

  徐良 楊浦區 兩口人 封控17天

  每天晚上八到十點,徐良都在單元樓下做志願者值班。

  封控至今,小區里每個單元樓從早六點到晚十點,都安排了志願者,確保接應物資、處理居民的應急訴求。

  昨天,在他值班的2個小時內,就接應了兩波分別來自政府和團購的物資。

  徐良的小區在3月28日封控。不過早在一周前,徐良就聽聞其他小區封控的消息,他預感到疫情可能會變嚴重,所以提早就採購了洗衣粉、面紙、挂面等物資。

  但顯然,他遠遠低估了形勢,最初他判斷頂多封控一周,而且政府肯定會救濟物資,所以囤貨並不多。

  直到4月4日,美團外賣、跑腿都停掉了,徐良才開始焦慮起來。但三天後,小區業主便開始自發團購。團到20斤大米后,徐良踏實了。

  4月8日,小區團購群越來越多,蔬菜、肉食、大米、餐巾紙等,一應俱全,「其實最緊缺的是蔥」,注重生活細節的徐良反饋,「江南的小蔥是我們做菜必備,但保質期又特別短」。

  特殊時期,小區業主也不再計較,比如團購的豬肉要平均分配,每個家庭的部位會不同,有的是腿肉,有的是夾心豬肉,有的是豬頭骨,「但沒人會挑剔,能吃就行」。

  上周末,徐良也當了一次團長,過程很是波折。

  他通過朋友的渠道,訂購了肉包和餛飩等套餐,一開始每套88元。但第二天,他得知這批物資臨時被政府徵用,送到更緊缺的小區了,結果套餐漲價到105元,業主表示沒問題。

  結果隔天一早,又有變數,只剩下了120元套餐,套餐新增了雞肉,徐良判斷鄰居們肯定需要,為避免再次商討耗費時間,他自行做主墊錢預定,所幸這一次終於到貨。

  而業主也沒有對套餐的頻繁變動提出異議。

  封控期間,徐良時常為了樓組長和志願者的熱心而動容。

  樓組長不拿工資,偶爾還受到部分鄰居的誤解,但一直沒有怨言,碰上不會用手機的老人,就敲門手動登記,確保不落下一個人

  「我是上海出生長大的,肯定對它有感情,希望它快點好起來。有機會做志願者,我很珍惜,和城市一起共渡難關。」

  讓徐良難受的是網路謠言和地域攻擊,他曾收到一個轉發視頻,打著疫情名號,但仔細一看是2010年的兩會發言,但這種煽動情緒的內容,卻很容易傳播。

  而讓徐良揪心的是,上海一些老齡化小區可能存在糧食供給不足的困境,但他無從驗證,也難以助力。不過,僅從他所處小區來看,最困難的時間已經熬過去了。

  封控后鐘點工走了,我學著燒飯,習慣以物易物

  張楠 閔行區 兩口人 封控一個月

  張楠和奶奶住在一起,疫情之前,家裡一直是請鐘點工阿姨燒飯,封控后,只能由張楠頂上了。

  3月14號封控前一天,張楠採購回大約一周的菜肉,因為兩個人消耗量不大,再加上那時外賣、快遞都能送,還有更早以前的囤貨,張楠並不擔心。

  

  感覺到事態嚴重是在4月1日,電商、外賣陸續停掉,政府和居委會發布了保供名單,最初張楠只記得一個華潤公司,每天會整點發布搶購鏈接,需要拼手速搶購。

  但後期,小區居民也陸續找到了其他渠道的中小供應商,自發組織起了團購,上午團購肉類,下午就團購蔬菜水果。

  如火如荼的團購固然讓人安心,但張楠也很心疼辛苦的小區志願者。

  期間,政府發放了三次禮包,這對張楠來說是錦上添花,但每次都是土豆、蘿蔔,「看到就反胃,這一個月,吃了這輩子最多的蘿蔔」。

  如今,她的囤貨列表裡,還有一個西蘭花、兩袋青菜、一大袋捲心菜、芹菜、3根白蘿蔔、2根黃瓜、若干菌菇、6個土豆、2根萵筍、數袋五花肉、豬瘦肉、四隻雞......

  唯一急需的就是平時愛吃的零食和無糖可樂。好在,小區群里開通了以物換物,她換到了一瓶雪碧和蜂蜜柚子茶。

  

  京東宣布物流開通后,張楠的第一反應是,終於可以吃到零食了。4月9日,她在京東直播間下單了巧克力、牛奶、油等商品,但到貨日每一天都在延期,張楠有點失望,但並沒有很大怨氣,「慢慢等就行了。」

  她也不太關註解封時間,「解封肯定要按動態數據來,如果現在給一個具體幾號能解封,都是虛的」。

  但奶奶不了解外面的情況,一直問為什麼不能出去,為什麼報紙送不到,愛吃的餅乾也沒有,張楠不知道怎麼解釋,只能一直寬慰老人家。

  張楠聲稱自己是一個樂天派。只在前幾天小區出現陽性病例時,她短暫焦慮了幾個小時,擔心病毒通過空氣傳染,但睡了一覺,第二天就放鬆了。「很多事我也控制不了,活著就要開開心心的。」

  和很多人一樣,在這次封控中,她也特彆強烈地感受到,鄰里關係的拉近。樓下有個獨居老太太,沒有手機沒法團購,但鄰居們都會幫著購買。

  整個小區里,還是年輕人居多,就算有老人,基本也有家人陪伴或鄰居幫忙,所以沒有出現特別糟糕的境況。

  (姜寧、蘇荷、徐良、張楠均為化名)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2-4-17 05: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