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給小區送幾千斤物資 上海租客:以為是騙子

京港台:2022-4-6 19:11| 來源:上觀新聞 | 我來說幾句

快遞員給小區送幾千斤物資 上海租客:以為是騙子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您好,我這邊建了一個幫買幫送,需要啥在群里說下,如已進群請忽略,若有打擾請諒解。」3月28日浦東封控第一天,我的手機彈出這樣一條微信,發消息的人是小區附近順豐網點的一名順豐小哥。

  什麼時候加的微信?是詐騙嗎?這是我收到信息的第一反應,畢竟警察叔叔說,任何陌生的二維碼和鏈接都要保持警惕。然而,被封控的焦慮感驅使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加入大群,很快,我的「第一反應」被接下來發生的事「啪啪打臉」。

  最近,許多義務幫小區居民送貨的物流配送員「火了」。作為一個被小哥「投喂」的親歷者,我知道,他們給小區帶來的變化,遠不止是餵飽飯這麼簡單。

  

  物流配送員義務幫小區居民送貨

  

  問我為啥焦慮?不是因為我是租戶,而是因為我是一個即將搬家的租戶,食物基本清倉。作為「決賽圈」選手,到3月下旬我依然出入自如,但「自由」的代價是缺乏豐富的隔離經驗,沒有預判未來的變數,所以臨時抱佛腳採買的物資,也只夠三四天的量。

  從3月24日開始,小區進行第一次48小時封控篩查,緊接著又一輪48小時封控,最後和浦東封控「無縫銜接」。隨著封控時間拉長,加上連續搶菜失敗,焦慮感不可控制地席捲而來。用長輩的話說,我們這代人,長在紅旗下,除了減肥,還真沒少口吃的。

  好吧,只能找居委了。可是居委在哪?我們這個小區在上海很典型,位於浦東繁華地段,周邊要素市場、金融機構和律所林立,雖然小區老舊,但因為承接了周邊溢出的居住需求,年輕人也不少。在小區里,像我這樣的租戶很多,平時忙於工作,有什麼事盡量自己解決,不麻煩居委和物業,總之就是抱著「隨時要走」的心態。對小區最熟悉的,也就是走出家門到進入地鐵站的那段500米小路。

  對我來說,小區和街坊鄰居是陌生的,平時來送取件的快遞小哥自然也沒什麼印象。「特殊時期,我們不額外收費,只是擔心大家以為我們是騙子。」剛進群,速遞員劉歡就發了這樣一條消息,也打消了很多群成員的顧慮。那時我才知道,因為擔心我們的物資不夠,劉歡和同事們決定義務幫忙,他們在手機里找到平時工作時加上的客戶微信,一個個發消息詢問,就靠著這僅有的連接,組建了一個多達100多人的對接群。

  「負責這個小區的快遞好幾年了,大家平時對自己都不錯,自然也希望能幫到大家。」劉歡的隊長湯志永告訴我。為了不影響配送,湯志永帶著劉歡、李斌、湯新國、姜浩珍、王國平這幾個成員,直接睡在了順豐速運源深分部大橋營業點。

  感動之餘,我當然希望能採訪到這群熱心小哥,並找到同事幫忙聯繫順豐速遞總部,希望能打消他們的顧慮。很快,同事給了反饋和小哥的聯繫電話。「能不能再等幾天?」收到公司通知的湯志永告訴我,這兩天得先把大家的吃飯問題解決好,建議把採訪緩一緩。這一等恐怕就是一周,於是我決定先在群里「旁觀」。

  

  跑腿代購,也不總是順利的,就好比我們這個採購群,可以說是幾經波折。

  在浦東全域封控第一天,小區居民都還沒什麼團購意識,提供需求各不相同,有要買紙巾的、買牛奶的、買雞蛋的、買水果的、買菜肉的。

  湯志永搞了個微信接龍,按序採購,很快就排到了30多號。我隱隱擔憂起來,私信他問:這一天能送多少單?「一個人差不多5單,很多店關門了,找齊物資要跑好幾家店。」他馬上回復。

  「這速度,啥時候能輪上啊。」我又焦慮起來,顯然很多成員和我有著一樣的心情,輪番@小哥諮詢送達時間。那時大橋網點還在營業,速遞員的行程精確到小時,早晨到中午抓緊送快遞,中午到半夜幫忙採購、運貨。但即便是這麼緊密的安排,依然滿足不了小區幾百號人的物資需求。

  小哥們迅速想到對策:「送貨路上看到『錢大媽』還開著,大家願意集體採購嗎?我們把庫存貨品清單發到群里,每人提需求,我們重新接龍。」新一輪接龍開始了,迅速排到了一百多號,可是每人的需求依然不同,要的數量也不一樣,到了半夜,六個小哥開始統計時才發現,「幾個小時也算不完」。

  「不好意思各位,我們也是第一次做跑腿採購,統計量太大了,恐怕做不完,要不大家幫忙想想對策,看看怎麼弄比較好?」湯志永在群里道歉。很快,留言刷屏了,有的出謀劃策「索性搞個套餐團購吧」,更多的是在安慰小哥「不用道歉,能幫忙我們很感激了」。

  小哥們接受了友鄰的建議,和「錢大媽」店主的溝通之後,在群里發布了五類套餐。這次有秩序多了,大家紛紛響應,接龍又排到了一百多號,順利下單。

  

  微信截圖

  到了群收款環節,我發現,每一戶人家的應收款項都不同,分別對應著自己訂的套餐種類和數量。群里好幾個和我一樣的「電子產品盲」開始感慨,「也太智能了吧」。

  「是大家教得好。」湯志永在群里回復。原來,一位友鄰擔心他們沒有經驗,特地加了微信,手把手教基礎辦公技能,比如怎麼用在線編輯文檔,怎麼統計數據,怎麼把群收款對應到個人……不過,這個好心人卻很是低調,在大家的一片讚揚聲里,始終沒有露面。

  

  微信截圖

  

  那麼,小哥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是什麼呢?顯然不只是那100包大米,幾十盒雞蛋,幾十箱牛奶,還有幾千斤的蔬菜和肉。

  或許是,在小哥分揀完物資送到小區門口時,許多人主動站出來,為那些被封在樓里無法出門的鄰居運送物資,他們說這是「舉手之勞」。在此之前,我們彼此沒有微信,大多數人不知道居委在哪裡,甚至不知道有沒有業委會。

  或許是,更多可愛的鄰居出現了。群里活躍的「XX(注,小區名稱)加各種群機器人」,是小區里的一位姑娘,她整日出沒在小區各個「採購野生群」里,把有需要的鄰居拉進群。住在小區高層的鄰居化身「情報人員」,站在窗邊分享著小區動態:菜來了,大白來了,大白走了……門口開便利店的阿姨,也主動收集大家需要的物資,一戶戶上門送。在此之前,我們在路上遇到甚至都不會打招呼。

  

  或許是,在面對一些焦急的,甚至提供訂製需求的鄰居時,總有人站出來紓解情緒,替小哥解圍,許多人主動要求給小哥跑腿費。一位在附近德必園區開公司的友鄰也留下了湯志永的聯繫方式:「等疫情結束,我要把公司的快遞供應換成順豐的,感謝你們!」

  

  

  微信截圖

  隔離初期,我諮詢了一位有20天封控經驗的朋友:「心態上會有什麼變化?」「大概就是從焦慮期過渡到平靜期吧,而且你會發現團購越來越多。」她回復。

  的確,在順豐小哥建立的採購群里,越來越多友鄰開始分享團購鏈接,群規模從100多人迅速擴張到300多人。小哥們也從「主力採購」變成了「採購方之一」,對於已經奔波一周、幾乎累竭的他們來說,這或許是好事。

  這時,我有些愧疚,為了最初的質疑,也因為在整個過程中,我好像沒有幫上太大的忙。在審視這個社區時,我好像也在審視自己:是不是我過於看重「租客」身份,主動拉開了與社區的距離?我能夠做到如此真誠且熱忱地幫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最寶貴的時間嗎?我能不能對生活里各種「小哥們」,給予更多善意?如果都沒有,下一分鐘能不能做些改變?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我已經搬離了這個老小區,它只會成為我人生中的一個短暫駐點。我想,也許友鄰和我一樣,當疫情過去,我們依然相信這個採購群,這個小區是「blingbling」的,不是因為它有光,而是因為大家的珍惜熱愛才發光。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2-4-6 20: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