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阿富汗探險 與塔利班合影 是小眾旅遊還是作死?

京港台:2025-7-1 00:33| 來源:有槽

去阿富汗探險 與塔利班合影 是小眾旅遊還是作死?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喀布爾的街頭,塵土飛揚,烤羊肉串的香氣與汽車喇叭的刺耳聲交織成一幅混亂的圖景。伊拉里·戈麥斯(Illary Gomez),一位法裔秘魯籍背包客,站在一輛搖搖欲墜的計程車旁,眯眼打量著遠處一隊持槍的塔利班士兵。她的英國男友詹姆斯·利迪亞德(James Liddiard)正忙著用手機拍下一堵布滿彈孔的牆壁。

  最終,他們大膽走上前去,與那幫拿著AK47的塔利班士兵合影。

  這不是好萊塢的冒險片,而是2025年的阿富汗——一個從戰火中掙扎出來的國家,如今卻以「旅遊新時尚」為噱頭,吸引著全球冒險者。

  美聯社6月29日報道,遊客們開始乘坐飛機、摩托車、露營車甚至騎自行車探索阿富汗,個人遊客和旅行團逐漸進入這個直到最近還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

  阿富汗旅遊逐漸以小眾方式成為時尚。「這五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下次去阿富汗旅行,」很多網紅在Tiktok,在小紅書滔滔不絕地傾訴他們的冒險經歷。

  「阿富汗 20 年來從未如此安全過」,一些遊客站在 20 多年前巴米揚大佛被毀后留下的巨大裂縫旁拍照,說道。

  塔利班政府也樂觀其成,他們三年多前奪取政權,雖然尚未得到任何其他國家的正式承認,但非常歡迎各國遊客。

  「阿富汗人民熱情好客,歡迎來自其他國家的遊客,」塔利班旅遊部副部長庫德拉圖拉·賈馬爾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旅遊業會給我們國家帶來諸多好處。」

  2021年8月,當美軍倉皇撤離喀布爾,塔利班重新掌權時,全球都在猜測這個政權將如何治理一個滿目瘡痍的國家。出人意料的是,塔利班不僅沒有關閉國門,反而積極推動旅遊業,試圖通過遊客的鏡頭重塑國家形象。

  

  有華人在阿富汗做起了民宿生意

  2024年,阿富汗接待了近9000名外國遊客,2025年前三個月遊客人數已接近3000人。雖然與熱門旅遊國家相比,這只是「涓涓細流」,但對一個戰後國家來說,已是不小的成就。

  為了吸引遊客,塔利班簡化了簽證流程,從迪拜和伊斯坦布爾飛往喀布爾的航班每周數班,甚至成立了一所旅遊培訓學院(僅限男性),培養導遊和酒店從業人員。

  甚至,塔利班本身也成為旅遊賣點。

  在阿富汗旅遊的眾多體驗中,與塔利班士兵合影無疑是最具吸引力的行為。

  遊客不僅滿足於參觀班達米爾湖的湛藍湖水或巴米揚大佛的殘跡,還熱衷於與全副武裝的塔利班成員合影,甚至模仿他們的姿勢,扛著借來的步槍,擺出「硬漢」造型。這些照片在社交媒體上迅速走紅,成為一種新興的「戰地旅遊文化」,其中尤其以中國女性遊客酷愛類似合影。

  

  一位小紅書博主分享了她的11天阿富汗行程,總花費僅1688元人民幣,堪稱「窮游天花板」。她寫道:「站在馬扎里沙里夫的藍色清真寺前,感覺時間都凝固了。塔利班士兵就在旁邊巡邏,我鼓起勇氣問能不能合影,他們居然點頭了,還擺了個酷酷的pose!」

  她與一位滿臉鬍子的士兵站在一起,她笑得燦爛,士兵面無表情,手裡的槍在陽光下閃著寒光。」

  

  但無論是小紅書還是其他社交平台,很多人認為這種所謂「小眾」旅遊是用姓名換流量,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阿富汗目前都不是一個安全的旅遊目的地,而且缺乏最基本的旅遊配套設施。

  一位小紅書博主抱怨:「除了喀布爾的Kabul Grand Hotel,其他地方的酒店簡直是災難。馬扎里沙里夫的旅館髒得讓我寧願連夜坐車回喀布爾,也不願多住一晚。」

  Kabul Grand Hotel,原名Serena Hotel,是阿富汗唯一的五星級酒店,但設施陳舊,泳池和健身房不對女性開放,服務遠不及國際標準。其他城市的住宿條件更是一言難盡,停電、缺水是常態,衛生狀況堪憂。

  遊客需在每個城市向塔利班辦公室登記,部分地區還需申請旅行許可證。一位小紅書博主介紹了申請流程:需要護照、簽證、介紹信及當地嚮導的身份證複印件,費用每省1000阿富汗尼(約14美元)。她吐槽:「這些手續就像在玩解謎遊戲,少了哪一步都可能被拒之門外。」

  而且所謂的「嚮導」往往只是個擺設,遊客花錢請人提供身份證複印件就能繞過要求。

  更令人擔憂的是塔利班對女性的態度。

  雖然外國女性遊客相對受到寬鬆對待(只需戴頭巾,無需蒙面),但她們仍會面臨異樣的目光和行動限制。

  用戶@SoloWandere在X上寫道:「在阿富汗做女遊客,感覺像在走鋼絲。塔利班士兵對你笑臉相迎,但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不會因為穿錯衣服被攔下來。」

  對塔利班官員來說,談論女性遊客的待遇尤其敏感。賈馬爾拒絕就此發表評論,只是表示歡迎男性和女性訪客。 他說:「那些尊重我們法律和傳統的人已經來了,並且可以繼續來。」

  除了女性的待遇堪憂外,拿命換流量並不是講笑。雖然塔利班歡迎遊客,但伊斯蘭國分支仍在阿富汗活動,安全隱患從未徹底消失。

  

  被毀壞的巴米揚大佛依然是旅遊熱點

  2024年5月,巴米揚發生了一起針對遊客的襲擊,當時一個旅遊團巴米揚市場購物時遭到槍擊。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持機槍向基督教遊客及其什葉派同伴開槍,這場攻擊造成3名西班牙人和3名阿富汗人死亡。

  事後伊斯蘭發表聲明,稱「無論身處何處,我們的敵人都將被懲處」。

  對於遊客來說,塔利班的槍或許已經是擺件,但這個國家掌握槍杆子的並不僅是塔利班。

        更多其它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03: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