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家的農村見聞

作者:東方邪  於 2011-5-11 00: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回國記錄|已有48評論

這裡是網友評論第2頁,點擊查看原文

發表評論 評論 (48 個評論)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05
itute: 本來我國的大好江山,就這樣被g.c-d毀掉了
恢復起來很難。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06
尖兒媽: 鬱悶啊!
是有些鬱悶,我回去本來是秋天,可是天空總是灰沉沉的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06
小由: 國在山河破。
有些地方,環境污染真的嚴重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07
解濱: 看到這樣的局面,真的很難過。 祖國的山和水,怎麼被糟蹋成這個樣子了?
現在還在繼續糟蹋。現在為了GDP和官員自己的升遷,根本不管環境的事。 整個民族,環境意識非常淡。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08
alexchi33: Check and balance, 民主的制度就是有這樣功能,雖然辦事的效率沒共產制度快,至少惡霸不會多,山河不會破。
本想將來去中國退休的,看到這個樣子,恐怕要另覓別 ...
回來恐怕不會太習慣的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08
穿鞋的蜻蜓: 頂,貝殼村說良心話的人,十個指頭能數得過來.
呵呵,何必理會那些空口白牙說假話的人呢。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09
xqw63: 現在理解農村為什麼要生兒子了,而且要多生
是,凡是都有原因的。 農村的事情,很典型的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11
邁阿密房事: 真正的「實話實說」,頂一個!
呵呵,謝謝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12
黑山老貓: 比較無奈. 國在山河破, 城深官員多.
這是一個金錢至上,暮氣沉沉的時代。 發展是以毀壞為基礎。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13
xoyuanfen: 太黑了!
是比較黑。 有些東西,在基層,非常的明目張膽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13
trunkzhao: 我就特奇怪,那左派回國,遇到的都是鶯歌燕舞,一片歡騰,不論鄉村。就是那農民也有了錢,能坐飛機出國旅遊了,看病不花錢了。可這右派回國,看到的都是民不聊生 ...
都有道理,看你是切入點是什麼地方。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14
light12:                  

寫得好!!!!!!!
   謝謝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14
笑臉書生: 真實!
偶回國,只吃疏菜,大魚大肉給友人吃!就是這樣,吃小蔥辦豆府還拉肚子,又添一條,不吃涼辦菜
我盡量自己做著吃。
回復 東方邪 2011-5-11 23:14
yulinw:    喜歡老邪說真話~~俺老家的河水也變得墨黑兒墨黑兒的了~~
是,沒有水,也就沒有靈氣。
回復 黑山老貓 2011-5-11 23:19
東方邪: 這是一個金錢至上,暮氣沉沉的時代。 發展是以毀壞為基礎。
我對農村不是很了解.  老邪都是第一手的經歷. 頂.
回復 xqw63 2011-5-12 00:17
東方邪: 是,凡是都有原因的。 農村的事情,很典型的
未來中國男女比例失衡,文化國情如此啊
回復 bjca11 2011-5-12 07:53
社會、歷史的確非常有意思,現實社會中的「有識之士」,總是想竭盡全力地改變社會,而這個社會,無論怎樣被改變,最終還是輪迴。如果從1921年GCD成立算起,從當初消滅剝削,到今天的到處都是剝削的新中國,總共也不到100年。所不同的是,一百年前的剝削者,坐著馬車,手裡拿著鞭子,驅使被剝削的人為他們工作;而今天的剝削者,坐的是飛機和汽車,手裡的鞭子也被權力所取代。
回復 nokisnokil 2011-5-12 09:13
其實樓上某位的評論說得很好,有人看到歌舞昇平,有人看到烏煙瘴氣。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各自的切入點不同,或者說著重點不同。也許綜合起來看,才有可能了解到全貌。
回復 小由 2011-5-13 01:04
東方邪: 有些地方,環境污染真的嚴重
長江中下游經濟發達地區,很難再找到真正的一條清亮的小河了。
回復 Lanlan888 2011-5-13 01:15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31 03:0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