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島Ki-84「疾風」戰鬥機(二)

[複製鏈接]

78

主題

217

帖子

115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秋高馬肥 發表於 2018-9-18 09: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44年4月,疾風甲開始投產,陸續裝備日本陸航部隊,這些部隊同時也在使用預生產型的疾風。首支獲得量產型Ki-84配備的部隊是1944年3月在福生機場成立的飛行第22戰隊。該部隊由3個中隊構成,戰隊長便為Ki-84試飛項目的審查主任――岩橋讓三少佐。第22戰隊在成立后的同一個月便轉移到東京西南的相模機場。1944年8月24日,整個第22戰隊以30架預生產型疾風以及疾風甲的陣容飛抵中國大陸的漢口機場,隨即開始參加侵華日軍的各項軍事行動。
    疾風戰鬥機的第一次戰火洗禮發生在1944年8月28日。當天,第22戰隊和中美混合空軍團以及第23戰鬥機大隊(即著名的飛虎隊)的P-40N在岳陽上空交手。戰鬥結束后,岩橋讓三少佐提交了擊落一架P-40的戰報。
為了配合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的戰役,8月29日,第22戰隊飛抵衡陽;8月30日,Ki-84機群出現在長沙上空。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裡,疾風部隊在華中地區活躍異常,屢屢出擊支援日本陸軍的行動。第22戰隊進入中國戰場后,聲稱在與美國陸航第十四航空軍的戰鬥中擊落擊傷40架敵機。
不過,疾風部隊的戰事並非全然一帆風順,在這段時間內共有4名飛行員殞命中國。第22戰隊的最大損失發生在1944年9月21日凌晨,在對西安機場發動的一次掃射任務中,該部隊派出了4架疾風甲。西安機場上空,帶隊的岩橋讓三少佐在擊落一架P-47雷電戰鬥機后被地面防空火力擊中頭部,當場斃命墜機。這次戰鬥結束后,出擊的4架疾風甲只有一架因機械故障早早返航,其餘三架不是被擊落便是迫降損失。
      疾風戰鬥機誕生之後,在最初的試飛、訓練、成軍和參戰歷程中,岩橋讓三少佐均是當仁不讓的關鍵人物,他的早早殞命彷彿預示著疾風戰鬥機悲劇的開始。此後,第22戰隊的指揮權轉交到難波茂樹少佐手中。
      1944年10月2日,在中國進行了總共6個星期的戰鬥之後,第22戰隊帶著殘存的20架疾風撤回東京的相模機場,以重整軍備,接收新的Ki-84補充。
       縱觀第22戰隊初期在中國大陸的戰鬥,排除掉戰果統計中的虛報成分,該部隊在與中美兩國航空兵部隊的對抗中可謂勢均力敵,甚至略佔優勢,相對其他日軍航空兵部隊而言相當優秀。日本陸軍航空兵本部因而對疾風戰鬥機青睞有加,大力推動其生產。實際上,第22戰隊的成功建立在以下幾個基礎之上:
        1、 人員優勢。該部隊最初的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均來自疾風戰鬥機的試飛單位,水準百里挑一,能夠以豐富的經驗應對戰場上遭遇的困難與險情,將戰機的性能發揮至極致。
        2、 設備優勢。在中國戰場之上,第22戰隊裝備的疾風戰鬥機多數為預生產型,沒有出現疾風大規模生產之後質量下滑的癥狀,因此表現較為優秀。
        3、 時機優勢。駕駛雷電、野馬戰鬥機的盟軍飛行員們已經習慣於享受面對老舊的零式戰鬥機、隼式戰鬥機時的優勢,沒有料到中國戰場上還會有更先進的戰鬥機出現。可以說,他們是被疾風部隊打了個措手不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2: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