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花錢時千萬別心痛,這是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告訴你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原創:人神共奮的職場心理

  當你擁有一樣東西之後,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高於你沒有擁有它時。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理查德•塞勒教授的「稟賦效應」理論

  1/6、今年的諾獎發給了行為經濟學

  擁有時的快樂,和失去它的痛苦,哪一個更大?

  「怕麻煩」是一種什麼心態?

  為什麼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這幾個看似風馬牛不及的問題,其實背後都隱藏著同一種心理效應————稟賦效應。

  這個理論就是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查德•塞勒教授(Richard Thaler)率先提出的。

  想要理解今天介紹的「稟賦效應」,先得了解「行為經濟學」中,另一個更基本的概念——「損失厭惡」。

  

  2/6、損失厭惡:寧原得不到,也不願失去

  假如你工作非常努力,天天晚上加班,為了鼓勵你,領導特意打報告,為你爭取加薪。

  然而到了年終,辛苦了一年的你,卻一無所獲。

  你一定非常失望。

  事實上,你什麼都沒有失去什麼啊!努力工作卻得不加薪的大有人在,為什麼別人沒有你那麼失望呢?為什麼經過一場想像中的「得而復失」后,你的心情比什麼都沒有發生時還要糟糕呢?

  經濟學家是這樣解釋的:假設你今天早上出門上班時的「心情滿意值」是100,忽然,你撿到一個大皮夾子,裡面有100元錢,「心情滿意值」迅速上升50%,達到150。

  可是樂極生悲,你遲到了,扣工資100元,「心情滿意值」下降50%,變成75。

  一得一失,錢沒有任何變化,但「心情滿意值」卻從100變成75。

  有人會說,這個計算有問題,為什麼「心情滿意值」不是加減某一個值呢,如果那樣算,「得而復失」就沒有任何變化了。

  這就問到點子上了。

  好比同樣是撿到100元,一個百萬富翁和一個乞丐的感覺完全不同,我們擁有的東西是我們價值判斷的起點。所以「心情滿意值」的變化不是加減某一個值,而是乘除一個比例。

  就像我們拿1萬元炒股,虧損10%,再盈利10%,就變成了9900(反過來也是一樣),憑空少了100元。

  上面的例子證明了「投資決策心理」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損失厭惡」:

  得到一樣東西的快樂,通常小於失去一樣東西的痛苦,所以我們不喜歡冒險,寧願放棄得到的快樂去維持現狀,也不願承受失去的痛苦。

  

  人生就是這樣悲慘:你擁有一段戀情的快樂,一定小於失戀的痛苦;得到一個孩子的快樂,一定小於失去這個孩子的痛苦……

  扯遠了。我們剛才說,「損失厭惡」的前提是「擁有一樣東西之後害怕失去的感覺」,它暗含著一個假設,你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的價值判斷,常常是非理性的。

  理查德•塞勒的「稟賦效應」,就證明了這個假設。

  3/6、敝帚自珍的「稟賦效應」

  假如你同時有兩份工作機會,別的條件都一樣,唯一的不同是一份工作薪水高1000元,另一份每年多五天年假。

  你覺得兩份工作都可以接受,用經濟學術語來說,1000元薪水和5天年假的效用相等。

  其中一家先打電話通知你,你欣然接受,開始憧憬跳槽后的生活。過了一會兒,另一家也打電話給你。此時,你十有八九會拒絕。

  雖然幾分鐘前,你還覺得兩者沒有區別,但當你接受了第一份工作后,你已經擁有的1000元薪水的效用就增加了,大於你沒有得到的5天年假。

  理查德•塞勒教授說,這就是「稟賦效應」:當你擁有一樣東西之後,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高於你沒有擁有它時。

  「稟賦效應」是「損失厭惡」心理造成的,因為「失去這1000元薪水」的痛苦,大於「得到1000元」(等同於五天年假)的開心。

  

  (旁邊的中國學生開始插話,這算什麼理論,中國人一千多年前就把它總結成一個成語:敝帚自珍。)

  如果你不理解「不想改變現狀」是出於「稟賦效應」的非理性行為,而只是理解成「怕麻煩」,那麼,當對方為了爭取你,再給你加一天年假時,你很可能還是會拒絕。

  把這個例子變化一下,當面對薪水漲幅大於30%的工作機會時,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跳槽;但如果只有10%的漲幅,你通常會好好考慮一下「跳槽成本」。

  可出於「稟賦效應」,我們會高估目前工作的價值,從而誇大「跳槽成本」。

  不過,有人提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當我從自己的錢包里拿出500元錢,買一雙標價500元的鞋時,為什麼我對這自己擁有的這5張鈔票沒有產生「稟賦效應」呢,為什麼賣家沒有對他的鞋產生「稟賦效應」呢?

  

  5/6、為什麼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理查德•塞勒是這麼解釋的:因為你知道,錢是用來花出去的,商家也清楚,商品是用來賣掉的,所以不會產生「稟賦效應」。

  反過來說:當你對錢產生擁有感時,你就不能理性地面對「花錢」這件事。

  窮人的錢是用來維持生計的,所以窮人常常對錢有「擁有感」,就產生了「稟賦效應」——花100元錢的痛苦大於得到100元商品的快樂;喜歡的東西沒貨了,竟然如釋重負地鬆一口氣。

  而富人相反,他們的錢是用來「錢生錢」的,不停地進進出出,不能不會有「稟賦效應」的心理負擔。

  錢這個東西,一旦停止流動,就會迅速貶值。所以這個世界往往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用一句老話說:錢只有被用掉了,你才擁有了它的真實價值。

  

  6/6、屁股決定腦袋」的非理性判斷

  「稟賦效應」還讓我們做出了很多「屁股決定腦袋」的非理性判斷。

  你是否曾經認為某某某能力不如你,但升職加薪總是快你一步,因為「那個人會拍馬屁」?

  你是否為領導用了別人的方案,而讓你一周的努力付諸東流而生氣,你認為你的方案明顯比別人的好,領導是眼瞎了嗎?

  當我們處於「賣家」的角色時,我們是否高估了自己的作用?當我們牌「買家」的角色時,我們是否過於吝嗇?

  知道「稟賦效應」的存在,你的判斷應該會更客觀一點,心態應該會更成熟一點吧。

  (「科學決策心理」系列第五篇)

  「科學決策心理」系列

  100個不會選擇的人,99個不知道這個簡單的道理(系列之一)

  過程重要,還是結果更重要 | 好決策從何而來?(系列之二)

  因為不會做選擇,你吃的虧還不夠多嗎?(系列之三)

  一個誤導了無數人的錯誤理念——我要更自信(系列之四)

  諾貝爾經濟學獎

  

143

主題

989

帖子

203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37
沙發
飛龍之雲 發表於 2017-10-16 06:27 | 只看該作者
錢只有被用掉了,你才擁有了它的真實價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241

帖子

575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5
3
風在吼 發表於 2017-10-18 06:05 | 只看該作者
知道「稟賦效應」的存在,你的判斷應該會更客觀一點,心態應該會更成熟一點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3: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