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果以色列是我們,敢把入韓薩德的雷達搶回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24 03: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鳳凰網軍事頻道

  1969年12月26日,以色列軍隊派出一支精銳的傘兵突擊隊潛入埃及境內,將埃軍當時最先進的P-12雷達搶了回來,一舉扭轉了以色列空軍在戰爭中的不利局面。這是二戰後世界特種作戰歷史上最為經典的戰例之一。今天我們回顧這次行動,梳理以軍面對的難題和破解之法,供關注特種作戰的讀者參考。

  一個小人物的大貢獻

  

  以軍當時面對的情況是非常不利的。最初,以空軍對埃及進行空中突擊的時候,埃軍幾乎完全沒有抵抗之力。7月20日,以空軍第一波打擊就讓埃及的國土防空預警雷達網全部癱瘓。隨後,以空軍放心大膽地對埃及境內縱深的高價值目標進行空襲。埃及的應很快,僅一個多月後,以空軍發現勢頭不對了。戰機一進入埃及境內,就會被埃軍發現,遭到防空部隊的打擊。技藝高超的以色列飛行員採取低空進入,仍然逃不出埃軍的視線,而以軍所有的電子干擾也統統無效。以軍情報部門分析判定,埃及人一定擁有了蘇制P-12雷達,並且只有一台。但最大的難題,沒有人知道這台雷達到底部署在哪裡。

  在隨後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以軍一直沒有發現那台埃及雷達的真正位置,當以空軍情報部門幾乎已經要放棄的時候,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登場了。這個人叫拉米,中士軍銜,擔任航拍偵察膠捲的判讀員。由於年紀輕、軍銜低,重要的膠捲是不會交給拉米的,12月23日凌晨,上級把一張對薩法加港的航拍膠捲交給拉米,那只是一次例行性航拍,而且薩法加港也不是重點地區。

  應該說拉米是個判讀天才,他的視線逐漸聚焦在照片上的幾座帳篷。其實,那幾座帳篷與當地牧民的帳篷別無二致,但在這幾座帳篷旁邊,有一處陰影。拉米認為,那就是以軍要找的雷達陣地。判讀小組組長耶希埃爾中尉同意拉米的意見,他當即向以色列空軍的情報部長和作戰部長彙報了情況。空軍司令部則立即下達命令:命令攻擊機部隊於上午10時轟炸這處可疑目標。命令發出的時候,還不到早上8點。

  獲悉攻擊命令下達,立下頭功的拉米突發奇想:從照片上看,埃軍雷達陣地設置十分隱蔽,但防守的兵力極為有限,附近也沒有駐紮警衛部隊和防空兵部隊,能不能發動一次奇襲,把那台先進的P-12雷達搶回來!這比炸毀這台雷達對以色列的好處大得多,當然,難度也大得多。但此時距離攻擊機出發只有2個小時了。

  在接下來短短的不到2小時的時間裡,拉米和耶希埃爾中尉竟然連續說服了空軍作戰部聯合作戰處長和作戰部長,並將一份簡要的情況彙報送到了空軍司令莫蒂•霍德手中。司令連續下達了兩條命令:攻擊機部隊停止起飛;作戰部擬定搶回P-12雷達的特種行動計劃。

  金主編點評:拉米能夠在看似用處不大的照片上發現埃軍雷達,源自這位中士的盡職和判讀業務的精通。更值得關注的是,一名一線判讀員的發現,空軍能夠在三四個小時內據此作出反應;當這名士兵提出新奇大膽的想法后,又能夠在兩個小時內通過兩級判斷遞送到空軍司令的手中,我們從中更應該看到的是以色列軍隊在長期戰爭中錘鍊出的開明和高效。

  優中選優組建突擊分隊

  

  此時,行動面臨的三個難題是:派誰去干?怎麼干?用什麼飛機干?

  時任以色列軍隊總參謀長的巴列夫聽取了空軍的彙報后,有些猶豫。他知道繳獲埃軍P-12雷達對以軍的意義,但又對行動能否成功沒有把握。空降兵司令艾坦堅決要求實施這個行動。

  艾坦首先解決人的問題。經過嚴密的篩選,第35空降旅第50「納哈爾」空降營營長齊敦中校被選中,授命直接負責行動指揮。在突擊隊員的選擇上,艾坦與巴列夫產生了分歧。艾坦拒絕了巴列夫「必須使用特種部隊」的命令,堅決要求讓自己的傘兵干,從「納哈爾」空降營里選拔突擊隊員。於是,將要完成這次經典特戰行動的並不是以色列特種部隊,而是精銳的傘兵。

  艾坦協調了空軍作戰部長、空軍直升機飛行員,共同參與突擊隊員的選拔。考慮到這次任務不是普通的敵後破襲,而是要把一台雷達及其配套裝備進行拆卸分解,這需要執行任務的隊員必須有機械維修的基礎,否則到了任務現場,面對一台台設備車輛和錯綜複雜的電纜,突擊隊將無從下手。

  直升機飛行員提出了一個意見:蘇制雷達個大笨重,要在直升機旋翼產生的氣流下把這麼個大傢伙吊起來,絕對是個體力活。因此,突擊隊員必須選擇高大有力的。

  齊敦營長考慮更多的是敵後的敵情顧慮。如果對埃軍警衛部隊的兵力超出預計,或是友鄰部隊趕來增援,這次行動將是一場惡戰。因此突擊隊員必須選擇有實戰經驗的老兵,戰鬥技能必須過硬。

  能考慮到的都考慮了,開出的這一系列條件近乎苛刻,可是在精銳的第50「納哈爾」空降營,這些條件幾乎沒篩下去幾個,突擊分隊就是在這樣優中選優的情況下進行的。

  金主編點評:此次行動的用人方面,有三點可供參考:行動由空降兵司令直接牽頭籌劃,便於協調行動準備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重視突擊隊長的人選;儘管沒有使用特種部隊,但突擊隊員的選拔標準考慮全面,在突擊隊員選拔中聽取了共同行動的空軍直升機飛行員的建議。

  精雕細琢的行動計劃

  

  在選拔突擊隊的同時,由空降兵、空軍作戰部長、空軍直升機專家組成的指揮小組開始著手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

  首先是估算埃軍的兵力。從航空照片上看,雷達站本身沒有警衛力量和防空設施,估計連同雷達操作員在內,雷達站的兵力不超過40人。這讓以色列人既驚喜,又困惑。應該是為了隱蔽,警衛部隊和防空設施會破壞雷達站的偽裝,也許在埃及人看來,最安全的就是不被發現。指揮小組擴大視野,發現在雷達站北10公里和東面7公里處,都發現了埃軍的營地,其中東面營地的力量較強,有14輛載有高炮和大口徑機槍的車輛,兵力約50人。

  還要確定行動所用的交通工具。這個雷達站距離蘇伊士灣海岸10公里,離西奈海岸的阿布羅迪斯有70公里,直升機是最佳的交通工具。當時以軍裝備使用的是「超黃蜂」中型直升機,但當時以色列人掌握的情報是——P-12雷達及兩台設備車大約有15噸重,即便拆解后,仍有約7噸的重量需要吊運,因此用「超黃蜂」吊P-12雷達有些勉為其難。當時,以色列剛好從美國拿到了綽號「超級種馬」的CH-53重型直升機。為了搞清CH-53的吊運重量,指揮小組專門諮詢了以軍CH-53直升機中隊的隊長,得到的答案是:3噸,可能更多些。這個重量還是滿足不了需求,指揮小組決定:把需運回的部分再度拆解,用兩架CH-53吊運。

  指揮小組準備以3架「超黃蜂」搭載突擊分隊突襲雷達站,消滅雷達站守衛力量后,將雷達拆解,用兩架CH-53直升機吊回以色列;主攻分隊行動的同時,再以兩支小規模的傘兵分隊,分別在雷達站附近和雷達站以北60公里進行攻擊,用以牽制埃及軍隊,使其不能判明以軍真正的攻擊意圖,掩護主攻分隊吊運雷達。這個方案報給艾坦后,兩個牽制性進攻被艾坦取消,將牽制埃軍兵力的行動改由空軍攻擊機部隊完成,理由是盡量減少中間環節,力爭讓任務部隊儘可能快、儘可能安全地脫身。

  金主編點評:這次行動其實是兩個行動的疊加,一是由空降兵完成敵後破襲,二是由空軍直升機部隊完成惡劣條件下的吊裝運輸,因此傘兵考慮的是如何確保獲取完整的P-12,而空軍考慮的是怎麼能把這部雷達運回來。作為行動總負責人,艾坦准將對計劃的修改減小了突擊隊的風險,實戰中突擊分隊無一傷亡也得益於此,使用攻擊機對地打擊同樣迷惑了埃及軍隊。

  模擬實戰的戰前訓練

  

  幾乎在每次重要的作戰行動前,以色列特種部隊都要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進行反覆模擬訓練,這一次也不例外。在一座設置與目標地形相似的雷達站前,突擊小組反覆進行進攻演練,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消滅全部守軍,確保P-12的安全。

  這次的突擊分隊專門設有一個拆卸組。在突擊組演練進攻的同時,拆卸組也在加緊訓練。以色列雖然沒有P-12雷達,但是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軍曾繳獲了一些蘇制雷達,拆卸組選了一台與P-12相近的P-10雷達進行拆解演練。儘管拆卸組的隊員都有機械維修專長,但畢竟是雷達專業的門外漢,於是指揮組專門從雷達部隊請來了熟悉蘇制雷達的教員,指導傘兵們操作——從哪裡進行拆解、哪些部件需要運回,哪些是精密儀器需要特別保護……指揮小組還特別安排了一名攝像師,記錄下拆解的過程,供日後技術人員組裝P-12時參考。

  直升機分隊主要訓練兩個內容——一是如何把笨重的雷達部件吊到直升機上,再就是實際操作中CH-53直升機吊運的極限到底是多少。指揮小組專門請來了以軍內部一位直升機吊運方面的專家,他針對雷達部件的特點,專門設計了一套直升機弔掛的解決辦法,並制定了完整的操作流程,讓負責裝卸的突擊隊員們反覆練習。CH-53的實際吊運極限也令指揮小組滿意,戰前實驗中,CH-53吊起了重達4噸的雷達車。

  金主編點評:行動前,建造一個與作戰目標環境相似的場所供突擊部隊演練,是以色列特種作戰的秘訣之一,這種演練突出了一點:無限接近實戰。為此,在場景的建造中,軍方會依據掌握的情報,搭建1比1的目標建築。儘管每個突擊隊員的戰鬥素養都十分優秀,但經過實際場景的演練后,他們在行動中會表現得更為果斷和準確。在這個戰例中,人們更多地關注突擊分隊,而很少被關注的直升機吊運,其實也是一大難點。從文中可以看出,以軍總能在需要解決的細節問題上,找到相應的專家協助解決,這也是以軍久歷實戰、善於總結的結果。此外,回顧這段戰前訓練不能脫離時間的限制,從總參謀長指示制定行動計劃到行動開始,只有短短60個小時!

  一次完美的特種作戰

  

  攻擊行動定在12月26日。總參謀長巴列夫為突擊分隊作了講話。面對待命出征的傘兵們,巴列夫要求行動要儘可能快、儘可能隱蔽。行動開始,三架「超黃蜂」直升機搭載突擊分隊出發,低空進入埃及境內,直撲雷達站。與此同時,擔任佯攻的空軍攻擊機編隊起飛,對雷達站以北60公里的埃軍陣地發動空襲,干擾埃軍判斷。

  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在沙漠中找到這個雷達陣地是非常困難的,但飛行員還是憑著過硬的技術,降落在了預定地點。突擊分隊按照預先計劃,掩護小組搶佔有利地形,布設地雷,準備阻擊增援的埃及軍隊;齊敦營長帶領其他3個小組,在夜暗的掩蔽下靠近了雷達陣地。他們發現,這個雷達陣地由一座放置雷達的沙坑、幾座帳篷和一個地堡組成。齊敦營長調整部署,命令尖兵首先解決掉兩名哨兵,隨後3個小組同時分別向地堡和帳篷發動突擊。

  隨後的戰鬥應該說乏善可陳。埃及哨兵像綿羊一樣被突擊隊員解決掉,隨後,一串串手榴彈準確地飛進了埃及人的敵堡和帳篷。三分鐘之後,戰鬥結束了。以軍驚奇地發現,雷達站的埃軍總共只有9個人,其中被以軍擊斃2人,俘虜4人。

  控制了雷達站,就輪到拆卸組幹活了。拆卸組也沒遇到什麼難題,除了P-12非常結實,損壞了一些拆卸工具外,其他與演練的沒什麼不同。一個小時后,這台讓以色列空軍吃盡了苦頭的P-12雷達被拆解完畢。

  2點43分,齊敦營長向後方呼叫吊運組的CH - 53。按照事先吊運專家設計的程序,傘兵們很快將雷達部件吊在直升機上。經吊運專家檢查后,CH – 53開始緩緩上升。第1架直升機拉起來后,飛行員瞥了一眼儀錶,心頭一驚:這架CH – 53吊運的重量居然達到了4.1噸!

  行動至此,應該算順利結束。雷達被吊起,突擊分隊無一傷亡,後方指揮部的高級軍官們擊掌相慶。但就在此時,實戰行動中唯一的意外發生了。第1架CH – 53在飛臨蘇伊士灣時發生了故障,紅色的報警燈不斷閃爍——太沉了,直升機吊不動了。如果這時飛行員拋下雷達,儘快迫降,可以將墜機的危險大大降低。然而英雄的飛行員不甘心讓戰友們冒著生命危險搶來的雷達就此墜入水底,他通過電台向焦急詢問的巴列夫總參謀長答話:「我努力飛回去。」

  終於,這架CH – 53在海邊成功迫降。這時,感人的一幕出現了。第二架CH – 53在完成卸裝后,趕到了第一架迫降的地點,準備將雷達部件運回去。明明知道CH – 53吊運這個重量非常危險,但第二架直升機的飛行員沒有一點猶豫。當直升機拉起后,機身出現劇烈的抖動,飛行員就是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將雷達運回了以軍基地。

  「雄雞」行動勝利完成。以軍根據對P-12雷達的研究,掌握了反制手段,再度掌握了空襲的主動權。「雄雞」成為以色列特種作戰的一次經典範例,據說後來參加烏干達恩德培機場解救人質行動的特種分隊在出發前,專門聽取了「雄雞」行動指揮官齊敦的報告。

  金主編點評:「雄雞」行動中,沙漠地形險些讓突擊分隊丟失目標,據三個突擊分隊的小組長事後回憶,他們坐在飛往目標的直升機里時,沒有一個人對行動有把握。第一架CH-53的迫降也證明了這一點,其實吊運4.1噸的載荷不至於使CH-53墜機,由於吊裝時的疏忽,雷達上的一扇通氣門彈開,導致直升機飛行不穩,以致險些墜機。可以說,即使是先計劃地再周密,也無法保證特戰行動一定成功。可見在特種作戰行動中,制定計劃要大膽,戰前訓練要周密,實施行動要堅決,但指揮員不能完全把寶押在特戰行動上,應留有備份手段。

0

主題

709

帖子

279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93
沙發
jetfighter 發表於 2017-2-24 21:12 | 只看該作者
想搶薩德,無論是攻擊方還是防守方,今天的東亞態勢都與當年的以埃態勢毫無可比性,因而也根本做不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6: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