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臣名將】法比天大——西漢良臣張釋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6-9-26 2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邸 新 文史天地

  中華五千年,名臣良臣燦若星河。但如包公等都只是「民間演義」,與史實相差甚遠,甚至是南轅北轍。這些「虛構故事」寄託著百姓對良臣的期盼。兩千年前有一位良臣,沒有留下任何「民間演義」,卻在浩瀚星空閃耀著獨一無二的光芒。他就是西漢初年的名臣張釋之。

  低開高走

  張釋之,字季,河南堵陽人氏(今河南省方城縣)。張釋之仕途的第一站擔任騎郎(職責是守衛皇宮、宮門值班與接待官員),而且這個官職並非因為張釋之德才兼備才讓他任職的,而是張家頗有財資(西漢初年規定,家資殷實的子弟也可憑藉財產規模做官)。騎郎並非肥差,加之張釋之不屑像周圍同事那樣利用接待官員的機會賺取「灰色收入」,正直的他鄙夷這種「生財之道」,所以不僅沒有「賺錢」,反而常常要靠大哥張仲貼補家用,維持全家人的生活。而且由於毫無「背景」,儘管張釋之勤勤懇懇、能力出眾,可是竟然整整10年沒有升遷,仍然是騎郎,「無所知名」(《史記·張釋之列傳》)。美玉深陷泥淖,空有濟世才華卻不得施展,張釋之心灰意冷,他經常向張仲訴苦:「做官這麼長時間還要靠您資助救濟,使兄長空耗家財,又不能建功立業,讓人不快!」萌生退意的他準備辭官,告別這段讓他煩悶至極的官場生涯。

  

  ▲張釋之

  張釋之正準備「欲自免歸」《史記·張釋之列傳》)之時,他卻否極泰來。漢文帝的重臣袁盎聽聞張釋之為官清廉,能力出眾,於是親自對張釋之進行了「調查摸底」。袁盎被張釋之的才德與能力深深折服。當然,也知道了張釋之要辭官的消息。不想讓朝廷失去棟樑之才的袁盎便向漢文帝力薦張釋之。漢文帝也很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賢能之士」可以讓朝廷重臣如此器重?自己十分信任袁盎,他的極力推薦自然不會錯,但也不能過於盲從,於是下詔任命張釋之暫時擔任謁者(負責參議朝政與起草傳達詔命),以便進一步「考核」。  幾天後,漢文帝單獨召見張釋之,準備對這位「新晉員工」進行「面試考察」以此驗證他的才學,漢文帝令張釋之對天下之事暢所欲言。於是張釋之開始縱論古今治國理政的成敗得失,詳述利國利民的大政方針。漢文帝聽到張釋之的見解后非常滿意,但是他並沒有將喜悅之情顯露出來。為了增加難度,漢文帝在張釋之闡述完畢后說道:「不要高談闊論說那些老生常談的套話,多說說符合國家實際狀況的事情,多講講利國利民之道,以便儘快實施,取得實效。」張釋之便以秦亡漢興為例,述說國家政策應以民生為重,富民方能安國,要依法治國但切勿嚴刑峻法使百姓膽寒。張釋之的娓娓道來,一語中的令漢文帝頻頻點頭稱是,再也無法掩飾喜悅與喜愛之情,只覺與張釋之相見恨晚,興奮之情溢於言表的漢文帝立刻下詔,擢升張釋之擔任謁者僕射(謁者的總負責人),不久又提拔他為公車令(參議國事並負責保衛皇宮司馬門)。命運之神終於向張釋之展露了迷人的笑容,抑鬱十載的「張騎郎」鯉魚躍龍門得到皇帝的賞識。張釋之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轉身,即將在舞台中央盡情施展才華!

  法令如山

  張釋之擔任公車令幾天之後就收到一份「大禮」,這份「禮物」不僅考驗著張釋之是否堅守秉公執法的原則,甚至可能令他的仕途乃至命運都急轉直下。事情的起因源自太子劉啟(後來的漢景帝)與親弟弟梁王劉武。一天,兄弟倆同坐一輛車入宮看望漢文帝及祖母薄太后,車輛行至司馬門時太子和梁王卻沒有下車(西漢法規:司馬門直通宮殿,所以上至皇親下至官員駕車來到司馬門前一律下車步行,違者嚴懲)。守門小吏和皇家衛兵怎敢阻擋太子和梁王。車輛大搖大擺地穿過司馬門。下屬將此事立刻報告給張釋之,身為公車令,負責司馬門安全警戒,又怎麼能容忍太子和梁王公開踐踏律法!正氣凜然的張釋之絲毫不顧忌惹惱未來皇帝會影響日後的仕途,甚至身家性命也可能受到威脅,便義無反顧地帶領幾個正直的部下追了上去,將太子與梁王的車攔截下來,禁止他們進宮。張釋之穩住兩人之後立刻上殿面見漢文帝,彈劾太子與梁王行至司馬門卻不下車已經犯下了「不敬之罪」。正和漢文帝在一起的薄太后聞聽寶貝孫子光天化日之下踐踏法律、蔑視綱紀十分尷尬。孝順的漢文帝擔心母親難過生氣,繼而影響身體健康便立刻摘掉皇冠,跪地謝罪,並向母親解釋說:「您千萬不要生氣,是我管教不嚴,教子無方!」薄太后看著眼前長跪不起、誠惶誠恐的兒子;殿下站著浩然正氣、寸步不讓的張釋之。一時五味雜陳,不想把事情鬧得過大的薄太后立刻親書一道「赦免令」交給使臣,命令他前去司馬門免去太子和梁王的罪過,兄弟二人才得以恢復自由,入宮拜謁。張釋之圓滿完成了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維護法紀的千鈞重任。  公車令敢於糾劾儲君與皇子的過錯,真正踐行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理念,一代明君漢文帝慶幸自己能擁有這樣一位剛直不阿、不畏權貴的諍臣,「司馬門事件」不久之後漢文帝就提拔張釋之擔任廷尉(九卿之一,掌管刑獄,審判大案要案的最高司法官員)。漢文帝的任命指向性非常明確,就是希望張釋之一身正氣以輔佐君主;秉公辦事以捍衛律法。張釋之沒有辜負皇帝對他的信任。朝堂上,他指點江山完善法律法規;工作中,他一絲不苟維護綱紀權威。漢文帝也在與張釋之的互動中受益匪淺。「釋之所言,文帝稱善」,「文帝由是重釋之」(《史記》張釋之列傳)。張釋之不僅成為漢文帝治理國家的左膀右臂,更成為他不可或缺的良師益友。

  法比天大

  張釋之升任廷尉之職后更加兢兢業業、秉公執法。漢文帝對這位良臣也更加倚重,不僅繼續讓他參與重大國策的制定和貫徹,還利用各種機會向他請教治國之道。君臣之間的良性互動使得「政通人和」之風從未央宮吹向長安城繼而逐漸影響全國。然而再和諧的關係也會偶有齟齬,信奉公正執法的張釋之就曾和「任性的老闆」發生過激烈交鋒。  一天,漢文帝外出視察,「專車」走在中渭橋上之時,一個路人突然從橋下走出來,迎面撞上了漢文帝的「專車」。車夫和御馬何曾有過這種經歷,全都被嚇得不輕,致使「專車」不停搖晃,車內的漢文帝也被嚇出一身冷汗。平民百姓竟然膽敢驚嚇皇帝!漢文帝盛怒之下命令直屬衛隊將想要逃跑的「肇事者」當場擒獲,交予廷尉嚴懲。  張釋之認為此案必有內情。因為他深信普通百姓不會冒抄家滅族的危險去以身試法犯下「驚駕大罪」,於是他沒有盲目治罪,反而讓「欽犯」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以便分析斷案。「欽犯」說道:「我是長安郊區人,今天要去長安辦理要事,剛走到中渭橋就聽說皇上將要路過,此處禁止百姓通行。於是我就躲在橋下,過了很久我以為皇上已經離開這裡,就從橋下出來,沒想到恰巧碰到皇帝的御駕,我十分害怕,深恐皇帝責罰,又著急去辦事,就想立刻離開。」張釋之經過仔細調查,發現此人供述句句屬實,於是以「無意衝撞御駕罪」判處繳納罰金。  張釋之將案件審判結果呈報漢文帝,漢文帝勃然大怒,咆哮道:「此人衝撞朕的座駕,致使車夫和御馬受到驚嚇,朕亦惶恐不已,幸虧車夫機智沉穩,御馬馴練有素才沒出事,假如稍有差池,朕豈不是會受重傷,後果簡直不堪設想。而你身為廷尉竟讓此等罪大惡極之人繳納罰金就將案件終結,你太讓朕失望了!」  張釋之面對皇帝的指責正氣凜然地說道:「法律,是天子與天下百姓共同所有,天子與萬民自然也要共同遵守。臣依法宣判,此人只應繳納罰金。如果因為陛下個人原因就要從嚴從重懲處,法律豈不要失信於民?法律威信不在,如何指望百姓遵紀守法?陛下既然將案件交給臣處置,臣身為陛下的最高執法者就應該公正執法,確保法律公平正義,為天下執法者樹立標準。倘若臣偏私不公,那麼天下的執法者執法之時就會憑藉個人感情不知輕重地隨意判決,百姓就會不知所措繼而無法生活,這樣豈不是要天下大亂?願陛下警醒。」漢文帝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張釋之義正嚴辭的話語使他漸漸醒悟。高高在上的皇帝低下了不可一世的「龍頭」。自知理虧的漢文帝誠懇地對張釋之說道:「你的判決結果是對的,這樣做非常正確!」  張釋之用鏗鏘的話語,耿介的個性維護了法律公平公正的底線。帝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皇帝權威向法律權威低頭的情況。法律的神聖尊嚴得以閃耀光輝,張釋之可謂居功至偉。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不久之後發生的一件盜竊案不僅轟動全國,更將漢文帝與張釋之推向了「劍拔弩張」的地步。法律權威也再次面臨皇帝權威的踐踏。事情的起因是盜賊潛入供奉漢高祖劉邦靈位的宗廟將作為供品用的玉環偷走。由於事涉「先帝」,不敢有絲毫怠慢的各級官員面對「天字第一號盜竊案」全力以赴,不久就將案件破獲,人贓俱獲。漢文帝怒氣衝天,立即詔令張釋之從速從重治罪,「張釋之依據盜竊宗廟器物罪」的律法,判處罪犯死刑,屍首棄市(即曝屍於外,禁止家屬收屍斂葬,起警示威懾目的)。張釋之將審理結果向漢文帝彙報,漢文帝怒不可遏,聲嘶力竭地喊道:「罪犯如此大逆不道!竟敢進入宗廟偷盜先皇的供品!簡直是罪惡滔天!朕之所以交給你審判是希望你可以將罪犯及其三族(父母和妻子三家所有親屬)盡皆處死,以儆效尤,而你卻依法只將盜賊處死!如此結案,不僅無法體現朕敬奉先帝之意,甚至要朕背負不孝之名,你還有何臉面將這樣的審判結果向朕彙報?」張釋之看到漢文帝臉色鐵青,聽到漢文帝聲音嘶啞,便知道皇上真的是怒火中燒,自己這次「攤上大事了」。但是耿直的張廷尉寧折不彎。自己可以因此事丟官罷職,甚至下獄坐牢,但是法律的神聖性不能受到絲毫污損。張釋之摘去頭上帽冠,一邊磕頭一邊說道:「依法判決,處死棄市對偷盜宗廟器物之人而言已經是最重的懲罰,即使罪名相同然而也要視犯罪的危害程度來區分輕重。如今罪犯因為偷盜宗廟器物便要被誅滅三族。法律豈不變成擺設,日後陛下將如何依法治國!天下官員誰還會依法辦事。」漢文帝看著額頭流血的廷尉,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他揮手令張釋之退下。但張釋之有理有力的話語卻再次在漢文帝耳邊迴響,就如同汩汩清泉將心頭的暴戾之火逐漸熄滅。幾天後,漢文帝向母親薄太后彙報此事,他公開表示尊重張釋之的判決,認為這樣結案合理合法。  張釋之一次次公開忤逆皇帝意願,反而使皇帝每次都默認了錯誤。文官武將不僅愈加尊敬張釋之,更是將他奉為學習楷模,紛紛以效仿張釋之為榮,受張釋之影響,全國官場良性循環不斷。普通百姓亦受益良多,冤假錯案與不公執法的數量明顯下降。人們感念張釋之的恩德,傳頌著張釋之的事迹。「張廷尉由此天下稱之」(《史記》張釋之列傳)。得到皇帝、群臣、黎民發自內心讚頌的張釋之終成天下名臣。

  良臣遺風

  張釋之不僅是一位剛直不阿的良臣,更是一位胸懷廣闊的長者。當時有一位叫王生的,以精通「黃老學說」聞名。漢文帝便經常請王生為文武百官講解「黃老學說」。  一天,又是一次「集體學習」。王生來到未央宮后沒有馬上授課,卻指名道姓將張釋之叫到面前傲慢地說道:「我襪子上的綁帶鬆了,你把我的襪子重新綁好。」(秦漢法規,任何人來到宮殿都要脫鞋)。但是王生的襪子綁帶並沒有松,張釋之面對他的無理要求毫無慍色,跪在王生面前畢恭畢敬將綁腿重新綁好。百官都認為王生故意倚老賣老欺辱張釋之。第二天,一位很尊敬王生的官員對他說道:「張釋之公正廉明,是朝廷良臣和國家柱石,您為什麼讓他為您綁襪子,當眾侮辱張廷尉?」誰知王生的回答讓那位官員吃驚不已。他說:「我當然知道張廷尉是位賢德君子。但是我現在年紀大了,又沒有官職,實在沒有可以幫助到張廷尉之處,所以我就故意侮辱他,讓他當眾為我綁好襪子綁腿,這樣所有人都會認為張釋之尊老敬賢、心胸寬廣,自然會更加尊重張釋之,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不出王生所料,此事之後朝臣們更加尊敬、佩服張釋之。  不久,漢文帝駕崩,太子劉啟登基,即為漢景帝。「司馬門事件」后,漢景帝十分痛恨張釋之,但為了顯示新皇帝胸懷廣闊,仍舊重用張釋之,而心底坦蕩的張釋之見漢景帝「不計前嫌」,更加盡心竭力,全心全意協助漢景帝治理國家,可謂鞠躬盡瘁。然而僅僅一年後漢景帝就撕下了偽善的面具,一紙詔書免去張釋之廷尉之職,勒令他即刻前往淮南國擔任淮南王的相國。張釋之也知道了這是漢景帝的報復。他懷著十分悲傷的心情南下任職。由於淮南國事物紛繁複雜,加之擔心會遭到進一步打擊報復。皓髮雪須、惶惶不安的張釋之一病不起,不久即溘然長逝。一代良臣星隕淮南。  張釋之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張摯也曾因才德俱佳入朝為官,但是不久也被漢景帝免職。原因是張摯頗有乃父遺風,忠正耿直。可是漢景帝時代政治環境發生根本逆轉,漢景帝不再鼓勵勸諫,眾官員不再以法為重。張摯的美好品格反而被視為「異類」。《史記》稱其「不能取容當世」。他被免職后心灰意冷而且又與「主流觀念」格格不入,所以終其一生再也沒有踏足官場。  張釋之畢生努力實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比天大」的真理。他宛如一支閃耀千古的光明火種,將永遠光芒四射,照亮後人前進之路;溫暖後人方寸之心。他不僅被史籍讚頌,為後世景仰,也必將萬古流芳於中華民族。

  版權所有:文史天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1: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