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沾滿病毒和血跡的死人衫:香港在鯨吞,我們在買單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16-8-27 23:22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每個姑娘來說,拆開快遞的快感,絲毫不亞於一次睡前撩撥,心如小鹿懟牆,浮想聯翩。

  撕開重重包裹,看到這件復古風的花連衣裙,Monica抿了抿嘴一笑,今年冬季約會又多了一份保障。

  也許她從未想過,全中國每天有10000人和自己一樣,從網上購買年代超過30年的舊衣服,也就是「Vintage - 古著」。

  更沒想到,自己這件衣服來自火葬場。

  

  

  時至今日,西風東漸愈演愈烈,年輕人的穿衣選擇早已不局限於結實耐穿的運動裝。

  大陸古著市場早已發展為一個龐大的金礦,僅某網購平台上就有店鋪15981家,熱門店鋪一家月銷量就達7000件,整個平台月銷量輕鬆突破10萬件。

  全年銷售額輕鬆上億:

  

  

  

  消費群體中,以北上廣深一線城市90後為主,僅僅北京就佔據全國市場30%。

  相較動輒上萬的高消費群體,城市中產更偏好2000元以下價位的古著,購買渠道以線上為主。

  原因無他,方便、性價比高。

  遙望縣城青年們,新古著愛好者牢牢佔據中國審美鄙視鏈上游,不落窠臼。

  

  遺憾的是,看似熱鬧的中國古著市場,同體系完整、監管完備的國外市場完全不同。

  

  表面滿載腔調的古著,卻是全世界最危險的衣服。

  半個月前,深圳海關查貨549噸走私舊衣服,相當於全中國半年舊衣回收量,價值人民幣1100萬。

  看似龐大的數字下,背後的價格廉價到驚人——

  每公斤衣服20元。

  

  廉價背後是駭人的真心,舊衣中,絕大多數來自國外太平間、垃圾廢品收購站,攜帶大量細菌、傳染源,收購成本卻幾乎為零——

  俗稱「洋垃圾」。

  經過分揀、打包和簡單清理,廢舊衣服經東莞、廣州、深圳等地進入大陸市場,成為中國年輕人追捧的二手古著服裝:

  

  早年間,「洋垃圾」就已出現。

  在廣東批發市場,9成新的舊毛衣,批發單價2.5元,零售單價10元,連生產一隻袖子的成本都不夠。

  

  近年來,真正促使「洋垃圾」勇攀新高峰、迎來第二春的幕後推手——

  是網際網路。

  通過圖片包裝、文字描述、買流量刷單作假,簡單翻新的衣服,能以每件數十到上千元的價格,在網購平台上出售。

  

  更有「洋垃圾」被掛在店鋪中打上「古著孤品」「二手奢侈品」的標籤,價格動輒上千,還不忘標註:

  鎮店之寶,僅此一件,概不退換。

  

  相比線下渠道,利潤猛增100倍,微微一笑很簡單。

  

  

  理論上,我國「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早已將「舊服裝」列入其中,國外「洋垃圾」無法找到縫隙滲入大陸。

  而進口洋垃圾並轉賣至大陸最重要的中轉地,卻是:

  香港。

  

  

  

  自1849年開阜至今,香港從漁村一躍成為全球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全市GDP高達3224.29億美元,人均GDP是大陸的5.3倍。身為亞洲第一金融中心,全球自由經濟之都,香港堪稱各國資本進入中國內陸的快車道——

  內地企業尋求投資的聖地。

  

  

  

  除金融產業,香港文化產業更一度同美國齊名。

  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香港電影,上世紀後期一直是華人文化的終極代表,周星馳、周潤發、成龍、劉德華、梁朝偉,大波icon更是票房質量的雙重保障——

  全球矚目,再給寶萊塢一百年也難追香港成就:

  

  影視歌三棲王中王張國榮更是粉絲收割機,當今大韓國民一姐宋慧喬也是他的小女粉。

  

  在港式文化主導一切的年代,一碗雲吞面、一杯茶走,無疑是新中產對高端生活的嚮往。

  時至今日,香港文化、經濟各方面依然領先大陸,相比慵懶的台灣城市,更像是華人發達城市的標桿——

  「東方之珠」稱號實至名歸。

  

  頗為諷刺的是,支撐東方之珠的重要輸出品卻是:

  「洋垃圾」。

  同港式文化、資本一起,三者交相輝映。

  

  多數人只看到香港的文化、資本影響,卻從未了解香港「洋垃圾」產業背後的鏈條。

  

  

  早在2009年,就有大陸媒體曝出一港商借協助處理垃圾的環保名義,從美、日、韓等發達國家收購廢舊衣物。

  通過香港轉入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不經消毒,再轉賣至全國各地,每年銷量超過1億件。幫外國省去高昂的垃圾處理開支同時,從國內謀取幾十倍暴利,動輒百萬——

  震驚全國。

  

  

  儘管大陸方面一直打擊,但單方打擊效果一直不如人意。

  根據美國環保團體Basel Action Network(BAN)統計,僅美國一方每日輸入香港的電子垃圾就超過1000噸。

  而所有「洋垃圾」每年進口總量竟高達300萬噸,主要堆放地就在新界:

  

  

  同樣據該團體追蹤,香港已是全球最大電子垃圾集散地。

  

  這還不算,東南亞舊衣服、醫療垃圾最重要的中轉站同樣在港:

  

  身為金融、文化中心,當地並無工業基礎設施處理龐大的「洋垃圾」,港商自然將所有「貨物」傾銷內地,榨取十數倍暴利。

  近年來,「洋垃圾」已榮登全港的主要走私品,相比之下,奶粉只能算渣。

  

  2013年,香港環保署被曝:當地每年「洋垃圾」進出口差額50萬噸。

  當即遭到民眾強烈質疑,其背後證明港人深知進口垃圾背後隱患。

  遺憾的是,在少數港商眼中,「洋垃圾」可比同胞的命值錢多了!

  

  從電子廢料到衣物、塑料製品,每年超過300萬噸垃圾裹挾著病菌、蟲卵甚至動物屍體被裝箱由港入粵。

  不能再利用的被大陸工人分解出塑料、銅、鋁、水銀等原料。

  廣東省貴嶼鎮就是其中典型。

  

  這個距離香港僅252公里的小鎮一度靠分解電子垃圾帶動全鎮經濟。

  通過火烤、酸液腐蝕電路的土辦法,工人從垃圾中提取黃金、白銀、純銅。

  儘管一噸收入達2萬元,但環境代價極其沉重。

  滿河酸液讓全鎮籠罩在作嘔氣味中,長期接觸化學製品更導致大量工人終身殘疾,甚至患上絕症:

  

  與不可利用的垃圾不同,「可再利用」貨物不會就地拆解。

  除味后的「洋垃圾」立馬變成寶貝,被冠以「古著」「舊貨」「孤品」「二手奢侈品」之名掛上網購平台,受到瘋狂追捧。

  除味清洗中不少「消毒劑」本身就含有化學物質,接觸后,輕者引起皮膚不適,重則致癌。

  

  導致悲劇的正是來自香港的「洋垃圾」。

  

  慶幸的是,從2012年至今,在大陸嚴管下,2469家電子拆解作坊遭到取締,3245套排氣煙囪和集氣罩被拆除,貴嶼鎮環境逐漸恢復。

  今年6月,有港媒採訪后承認:

  大陸「療毒」方式有效,全鎮兒童平均血鉛含量也降至原先一半,值得香港學習。

  

  原來,「洋垃圾」圍城下的陸港兩地,沒有一方是贏家。

  

  夜色深了,維多利亞港燈火閃亮,正當人們安然睡去,一艘貨輪滿載「洋垃圾」遙望尖沙咀。

  

  

  第二天清早,船上的「洋垃圾」將作為「古著」被掛上網店。

  

  最後,出現在你我身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6: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