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明亡后,他為何能做到「留髮也留頭」?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鳥兒不早起 發表於 2014-11-28 08: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朱之瑜是「明末中國五大學者」之一,在當世與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顏元齊名。明亡后,「五大學者」為了「全節之志」,或隱居,或出家,或被迫剃髮,而朱之瑜卻是唯一堂而皇之地保留漢民族衣冠的人。

  朱之瑜為什麼能夠做到「留髮也留頭」?

  因為他走上了流亡之路,他選擇的流亡國家就是日本。

  對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自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以來,日本施行長達200餘年的鎖國政策、明朝滅亡之前,那裡已經「三四十年不留一唐人」。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為何會接納中國流亡學者?這個朱之瑜有何「神通」,他到底何許人也?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院李蘇平所著《朱之瑜評傳》,是迄今為止對朱之瑜生平事迹描述最完整的傳記。他生於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本是大明皇族,但因家道中落,本人又為人正直、誠懇,不肯趨炎附勢、阿諛奉迎,所以仕途坎坷。四十歲時他下定決心不去作官。崇禎十七年,朱之瑜四十五歲時,國難降臨,李自成攻陷北京,清軍入關。朱之瑜臨危出山,輔佐南明。南明滅,朱之瑜流亡。

  朱之瑜的流亡歷盡坎坷。現在中國人去人日本,應該是件很簡單的事。但以當時的運輸能力,天上不能飛,海上船帆又經不起大風浪。所以東渡日本,僅就航行而言也費盡周折。朱之瑜一生五次出海,三渡日本,兩次「未遂」,海上漂泊了十餘年,差一點做了海洋孤魂野鬼。

  第一次赴日,是向日本「乞師復仇」。他從中國浙江舟山群島出發,想借日本兵馬,反清復明。而此時日本德川幕府堅持實行海禁,不許外人停留,朱之瑜到了日本近海后不能登陸,只得原路返回。

  第二次赴日,是想聯合日本,配合鄭成功,收服中原。但依然不能靠岸,朱之瑜經由日本到越南(安南)。此刻,他反清復明的根據地舟山被清兵攻陷。有家不能回。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又遭安南供役之難,被安南國羈押。安南國王欲留下他希望他臣服,他誓死不拜。

  最後一次東渡日本,朱之瑜的想法已經產生變化,不是求救兵,而是求避難。衡量當時的局勢,朱之瑜認定復國已無望,與其做亡國奴,不如遠走高飛。於是,以「魯仲連不帝秦」的精神,東渡日本,準備在此終了一生。

  朱之瑜為何明知日本政府鎖國政策,卻三番五次來到此求助?

  這一切都與朱之瑜在日本的政界學界「知己」有關。

  《朱之瑜評傳》稱朱為「傳播中華文化於異邦的導師」,「傳中華之道脈,激東滴之儒流」。這位明末貢生,一生與大明官場無緣,但對日本政界、學界卻產生了很大影響,獲得了高度認知。朱之瑜來日本前,就有神交已久的知己安東守約。安東守約是日本著名學者,在日本政界學界頗具盛名。在安東守約的宣傳下,德川家康的孫子、政治家德川光國也對朱之瑜產生仰慕之情。

  最後,也正是因為這些神交奔走呼號,日本政府特批,破40年來幕府之國禁,讓朱之瑜在長崎租屋定居下來,就此結束了十多年的海上漂泊生活。

  無疑,除了看本國政界學界有頭臉人的面子,日本幕府還看中了朱之瑜的才學。朱之瑜雖然也是儒門弟子,但他的學問講究 「實理實學、學以致用 」,認為 「學問之道,貴在實行,聖賢之學,俱在踐履」。這與日本的「實言實行」的「實用主義」文化傳統一拍即合。

  所以,到了日本之後,朱之瑜受到德川光國的厚重禮遇。德川光國的做派頗似中國春秋時代的「孟嘗君」,在日本以禮賢下士著稱。他認為朱之瑜年高德重(時年61 歲),不敢直接稱名稱字,要他取一名號以稱呼。朱之瑜就以故鄉「舜水」為號,意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國故土之情。

  在德川光國的推介下,日本政界學界名流紛紛向「舜水先生」拜師,「朱舜水」這個名字就此在日本叫響——東海幡然認故國,誰人不知「朱舜水」!

  大明最後一個學者倖存日本,對中國來說,延續了一個「正宗學種」,保留了「文明反思」的血脈。朱之瑜定居日本后,總結了明亡的歷史教訓,寫下了著名的《中原陽九述略》。認為明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政治腐敗,二是學術虛偽。

  「中國之有逆虜之難,貽羞萬世,固逆虜之負恩,亦中國士大夫之自取也。語日:『木必朽而後蛀生之。』未有不朽之木,蛀能生之者也」。

  而對日本來說,明學者投奔此地意義更為深遠。

  德川光國不是慈善家而是政治家,他所做的一切是為日本的未來。留下朱之瑜師之,不僅是將中國殘存的最後一點有價值的學問留在日本,而且還為日本的政治前景找到出路。

  朱之瑜留日後,德川光國設置彰考館,聘請 「舜水先生」 指導,由 「舜水先生」 門生安積覺任主編,與安東守約、山鹿素行一道共撰編《大日本史》,該史以「尊王一統」之說貫穿始終,暗喻東方文明的中心國,已從中國轉移日本。

  後來,山鹿素行還依據此書,寫出《中朝事實》,所謂「中朝」,原指中國,現指日本。認定日本正在取代中國,成為東方世界的中心。此說後來被明治維新的先驅者吉田松陰繼承,推動了明治維新的成功。

  「舜水先生」在日本安度晚年,活得很高壽——享年82歲。逝后得到日本政府厚葬、民間追祭,德川光國派人整理了他的遺稿、刊行《舜水先生文集》全28卷。東京大學農學院內立有「朱舜水先生終焉之地」石碑,沿存至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00: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