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們不能永遠活在飢餓記憶里(圖)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0-24 15: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是個肚滿腸肥的時代,許多人的肚滿腸肥,不僅來自於食物過剩,也來自於慾望不斷的蒸騰,有的人明明已經「飽」了,可還在不停地掠奪。

  

 
   沒有東西吃被餓著,那種體驗是極度令人心慌的,尤其是對於我們這個有著漫長且痛楚的飢餓記憶的民族,餓肚子是最難忘卻的噩夢。作家路遙的作品中有著深刻的「飢餓情結」,他的自傳體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裡》所描寫的飢餓體驗令人感同身受。同樣,作家楊顯惠所著《夾邊溝記事》,對飢餓更是有著觸目驚心的描寫。

  作為生於1970年代初農村的人,我趕上了飢餓的尾巴。我出生之前,大人們都在吃糠咽菜,我的父親經常帶他的兄弟們,去田野里四處搜索一切可以下腹的東西,比如槐樹葉。出生之後,狀況已有所改觀,我開始有記憶的時候,已經可以偶爾吃上一頓麥子做的煎餅,但鍋里的湯永遠是稀薄的,湯水裡有一個紗布包,包里有一個拳頭大的白米飯糰,那是給5歲以下孩子吃的,我永遠記得那個飯糰的香味。

  上初中的時候,糧食基本夠吃了,但因為珍惜糧食,家長做飯時,都習慣地從深藏在內室的米缸里,挖一瓢米之後再倒半瓢回去。也沒吃早餐的習慣,到了課間操的時間,我餓得前心貼後背,就挨個翻女同學的課桌,偷吃女同學帶的午飯。初中三年,沒少偷吃女同學的糧食,也沒少挨女同學的罵。

  現在已不存在缺糧食吃的問題了,這從一條被廣為傳播的新聞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國每年浪費糧食800萬噸,夠兩億人吃一年。這些糧食,應當不包括高檔飯店包房裡眾多沒吃多少就被倒掉的山珍海味吧。從高檔飯店,到普通飯館,再到家庭飯桌,每天都有吃不完的糧食、菜肴被倒掉,偶爾也覺得心疼,但沒辦法,吃不完怎麼辦?不倒掉怎麼辦?那種「吃多少、做多少」的用餐理念,在中國壓根就沒有市場,人們彷彿被餓怕了,就是要通過浪費,才能抵消骨子裡那長久的飢餓恐慌記憶。

  許多人請客吃飯愛面子,總是點超出全桌人食用範圍的飯菜,菜不夠吃對於請客的人來說,是個很尷尬的事情。一些留有飢餓記憶的人,完全採用報復性吃喝的方式,來滿足口欲腹欲,不顧日漸隆起的大肚腩,也不管因此持續增長的「三高」。我不忍心對這樣的人提出批評,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缺失,是一種無法遏制的心理補償。除非個人願意通過節食、素食來調節身體健康,誰願意對另外一個人愛吃愛喝提出意見呢?

  我們的飢餓記憶尤其明顯地體現在孩子身上。家長捧著飯碗追著孩子喂,直到把孩子喂出了厭食症,對於食物方面,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家長無不樂意滿足。我曾經對孩子說,「你這麼不愛吃飯,完全就是沒餓著的緣故,扔沙漠里餓上三天,給你根骨頭你都能把它生吞了」。類似的話,想必不少家長都說過,可又有幾個孩子相信家長們會這麼做?

  這是個肚滿腸肥的時代,許多人的肚滿腸肥,不僅來自於食物過剩,也來自於慾望不斷的蒸騰,有的人明明已經「飽」了,可還在不停地掠奪,比如「小官大貪」,這些官員會被餓到嗎?他們的薪資、補貼不夠用嗎?貪污了幾千萬、幾億為何還不知足?追根究底,還是與他們自身或者遺傳自先輩身上的飢餓記憶有關,他們是如此恐慌,哪怕腰纏萬貫,也總擔心有一天會挨飢受凍。

  上述這些話,由「飢餓24小時」的話題引起,想要參與這項活動,有必要理解我們的飢餓史,我們的飢餓心理。現在我們面臨的一個比較幸福的狀況是,參與這個活動,是「享受」飢餓,是出於公益的目的「體驗」飢餓,當你無法容忍的時候,完全可以終止,而非像以前那樣,無望地看著土地。

  有必要去體驗一下「飢餓24小時」,因為在大量的糧食被浪費掉的同時,還有不少人(包括兒童)因為飢餓而營養不良,體驗飢餓並有所行動,不僅可以幫助別人,更可以促自己內省——我們不能永遠生活在飢餓記憶里,該是真正走出飢餓陰影的時候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05: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