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奧巴馬的中國政策已瀕臨絕境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4-8-20 21: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察網    2014-08-19

  奧巴馬政府對中國的政策要麼是一招意圖不軌的拙劣騙術,要麼是一個自欺欺人的特殊案例。一方面,美國已經逐步建立起了一個完善的針對北京的遏制政策,另一方面卻在堅決否認這樣一個政策的存在。華盛頓一邊煞費苦心地加強並修正與日本、韓國和菲律賓之間的冷戰時期同盟關係,一邊與曾經和美國關係不穩定的越南、印度等國積極建立新安全夥伴關係。美國的所有招式有一個共同點:都牽涉到與一些國家的重大安全關係,這些國家要麼與中國敵對,要麼非常擔心中國在東亞勢力的增長。

  然而,美國領導人似乎不願面對他們正在實施的政策可能導致的後果。國務卿約翰•克里的所作所為就印證了這一切。在本月早些時候,他落實了在澳大利亞安排2500名海軍陸戰隊的計劃,為了讓中國人打消疑慮,他還表示,這一舉動並非以任何方式針對中國,華盛頓歡迎中國成為其安全事務上的「合作夥伴」。

  中國領導人對這一擔保同樣持懷疑態度。他們已經對美國官方的聲明有目共睹。聲明稱,華盛頓對北京和東京的釣魚島爭端以及中國與其領國間激烈的南中國海矛盾保持中立。然而在這兩個問題上,美國的行為都與自己聲明中的公正嚴明背道而馳。

  這裡的主要問題是,美國領導人究竟是認為自己很聰明地騙過了中國人呢?還是對自己的策略樂在其中呢?前一個解釋似乎更為合理,但美國的一些行為又表明後者可能是對的。至少有些決策人明顯認為,他們可以一邊編織著遏制中國勢力的大網,一邊與北京保持著每年獲利數千億美元的經濟關係。這就是所謂的「遏止加接觸」(congagement),這個詞10年前開始在外交政策中流行起來,看似精妙,實質上不過是,並且一直是一種扭捏作態的含糊之辭。

  美國領導人必須面對現實,不管現實有多麼難以接受。美國目前的政策不僅本質上互相矛盾,也無法長久地維持下去。考慮到西太平洋和東亞的戰略發展越發重要,華盛頓必須在接下來的日子採取一個更為清晰的策略。下面是三個相對態度鮮明的選項,每一個都有其優點和缺點。

  採取公開遏止政策

  採取這種方式會對華盛頓多年以來秘密實施的政策進行鞏固和加強。如果美國能成功地獲得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越南以及該地區其他重要的地緣政治國家的實質性支持,公開遏止的政策就很有可能將北京的勢力壓制幾十年。從本質上說,華盛頓就是要複製冷戰時期成功遏止擴張主義的蘇聯的政策。

  而美國政府當時之所以能實施這一策略,主要原因在於美國與前蘇聯並沒有太多經濟上的聯繫。這顯然與中美的雙邊關係不是一回事。中國不僅是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還握有1.3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公然的遏制政策將使這些關係面臨風險。

  還有一個問題是,在這個反中國的遏制政策中,大多數華盛頓潛在的合作夥伴也都與北京有著至關重要的經濟紐帶。再次證明,如今的國際環境與冷戰時期已不可同日而語。至少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美國的主要盟友很少與蘇聯有貿易及其它商業關係。即便在那段時期之後,這些盟友與蘇聯的經濟利益也沒有大到足以讓他們在重要的安全問題上公然違背華盛頓的意願。至少來說,要從與中國有重要經濟合作關係的國家那裡獲得支持,對中國實施長期強硬的遏制政策,這對美國領導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承認中國在東亞的顯赫地位

  理論上來說,與遏制政策相對立的政策對華盛頓而言也是一個選擇。然而,即使稍微的暗示一下默認中國在地區內的顯赫地位,都會激起關於「綏靖」的指責。而這個詞,總是讓人想起20世紀30年代末英法對德國納粹的姑息縱容。但如今,綏靖被認為是外交政策中的一種合法手段,因此,在處理中國問題上,不應該將其武斷地排除在外。

  關於這一政策的典型例子是,在19世紀90年代末的委內瑞拉邊界爭端之後,英國承認了美國在西半球的霸權地位。這一讓步被認為是非常成功的選擇:不僅結束了兩個大國間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爭端,同時還為二戰以及此後兩國之間建立起長期緊密的盟友關係奠定了基礎。如果華盛頓承認中國版的門羅主義,承認中國在東亞的地位,那麼也許會給雙方帶來類似的好處。

  然而,結果是遠遠不能確定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英國和美國都是自由主義、資本主義民主國家,擁有大量相似的文化歷史。而中國是一黨制國家,採取的是管理嚴格的國家資本主義。因此很難想象,讓兩個差異如此大的國家,為建立持久的政治和戰略夥伴關係去發展雙邊信任。美國可能會為了地緣政治利益來默許中國在地區內的地位,但是,日本和中國的其他領國會對這樣的中美共謀深感不滿,他們的反應可能產生難以預料的、甚至極為負面的影響。

  美國少干涉,讓這一地區均衡發展

  這一策略等於承認,美國在二戰後的戰略和經濟主導地位都是人為的,並且至少在25年前就開始衰落了。侵蝕著華盛頓利益的不僅僅是崛起的中國,還有其他越發繁榮強大的東亞國家。雖然,美國在該地區的勢力仍然強於其他任何國家,但是差距正在縮小,並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決策者們應該問問自己,一個遠在千里之外的國家要想繼續在東亞稱霸是否現實。更合理的做法是,美國逐步放棄在東亞扮演的霸權角色,鼓勵日本、印度尼西亞、印度、韓國和其他國家更加主動地去遏制中國越發強大的實力和偶爾激進的行為。

  反觀現在,美國領導人小心守護著美國的霸權地位,卻對這些國家產生了反激勵效果——他們繼續免費搭乘著華盛頓的安全便車。比如,日本長期在國防方面投資不足(只投入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雖然東京正面臨著與北京的領土爭端。這種情況可能導致美國捲入一場無關美國人利益的軍事衝突。美國領導人必須認清一個殘酷的現實:美國在東亞的盟友更像是被保護的聒噪小孩,而不是真正的盟友。

  但是,在地區內扶植一個獨立的平衡勢力同樣有缺點。美國必須放棄自己扮演了近70年的安全形色,以及這個角色所帶來的聲望和影響力。而且就算美國降低了在東亞的姿態,也不見得會產生我們想要的結果。雖然可能性很小,但這些東亞國家仍然可能會屈服並承認中國的地位,而不願下血本冒風險去遏制中國。還有一種可能是,該地區出現多個武裝精良的勢力,導致了極大的區域動蕩。沒有一個策略是零風險的。

  然而,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美國需要做出清晰的政策決定,即使這一決定會帶來痛苦。隨著中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華盛頓想繼續通過現在的政策,試圖魚和熊掌兼得只怕會越來越困難。遏制加接觸策略永遠只是一種短暫的逃避,無法成為長久之計,這一對策,所剩的時日已經不多了。

  原文鏈接:http://nationalinterest.org/feat ... doomed-11088?page=2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04: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