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王下16: 1-20>

[複製鏈接]

3366

主題

3386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2580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9-30 04: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下16: 1-20】【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十七年,猶大王約坦的兒子亞哈斯登基……。】在列王紀下第十六章中,專門記載了猶大王亞哈斯,就是記載了亞哈斯王所行的種種罪惡,他是一個離棄神的惡王。本章首先說到:【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十七年,猶大王約坦的兒子亞哈斯登基。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衛行耶和華他神眼中看為正的事,卻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的,又照著耶和華從以色列人面前趕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兒子經火,並在邱壇上、山岡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利瑪利的兒子比加十七年,猶大王約坦的兒子亞哈斯登基。他登基的時候年二十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這是指他單獨作王之年。亞哈斯是個惡王,他不但「不像他祖大衛行耶和華他神眼中看為正的事」,就是沒有像他的先祖一樣遵從神的律法,甚至他還做出了很多神明明規定以色列人不可以做的事情。他「卻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的」,就是拜金牛犢。「又照著耶和華從以色列人面前的趕出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就是行出外邦人拜偶像假神的事。「使他的兒子經火」,就是將自己的兒子焚燒獻給偶像為祭(利18:21),這在猶大國的歷史中是第一次提及,可見猶大已經全然敗壞。「並在邱壇上、山岡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就是效法迦南人的風俗敬拜巴力(王上14:23)。亞哈斯不但離棄了神的律法,而且還接納了迦南人這些異教的邪惡風俗。

【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利瑪利的兒子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圍困亞哈斯,卻不能勝他。當時亞蘭王利汛收回以拉他歸與亞蘭,將猶大人從以拉他趕出去。亞蘭人(有譯以東人的)就來到以拉他,住在那裡,直到今日。】「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利瑪利的兒子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是神借著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來攻擊亞哈斯。這「亞蘭王利汛」是亞蘭國最後的王,和以色列王比加上來「攻打耶路撒冷」,是因猶大國不願與它們結盟去攻擊亞述(15:37)。「圍困亞哈斯,卻不能勝他」,亞哈斯雖然力守耶路撒冷,但結果仍有不少猶太人被殺和被擄(代下28:5-8)。最後亞哈斯向亞述求救,亞述把亞蘭滅了,替猶大解圍。「當時亞蘭王利汛收回以拉他歸與亞蘭,將猶大人從以拉他趕出去」,「以拉他」是以東南部紅海亞喀巴灣的港口,這個出海口對猶大國的商業貿易非常重要。猶大在以東人背叛約蘭時失去了以拉他(8:20-22),後來被亞撒利雅收回(14:22),現在又被亞蘭奪去。「亞蘭人(有作「以東人」的)就來到以拉他,住在那裡,直到今日」。因為「以拉他」這個地方在以東,所以這裡說,是以東人趁著亞蘭王把猶大人趕走,就重新佔領了的「以拉他」。【亞哈斯差遣使者去見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說:『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亞哈斯將耶和華殿里和王宮府庫里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亞述王為禮物。亞述王應允了他,就上去攻打大馬士革,將城攻取,殺了利汛,把居民擄到吉珥。】「亞哈斯差遣使者去見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面對將要國家的危險,亞哈斯採取的策略是依附他認為強大的亞述,於是他差遣使者去求亞述王。「說:『我是你的僕人、你的兒子」,亞哈斯在這裡對亞述王自稱是「僕人」,自稱是「兒子」,完全放棄了自己一國之君的尊嚴,向亞述臣服。「現在亞蘭王和以色列王攻擊我,求你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亞哈斯依靠人而不信靠神。「亞哈斯將耶和華殿里和王宮府庫里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亞述王為禮物」。猶大為這次的求助付上了極大的代價,聖殿及國庫儲備一掃而空(12:18)才能湊足貢銀給亞述。「耶和華殿里」的金銀是諸王征服周邊國家后,作為勝利的紀念獻給神的禮物(撒下8:11-12),還有百姓所獻的禮物(12:4)。「王宮府庫里」的金銀可能就是百姓繳納的稅。「亞述王應允了他,就上去攻打大馬士革,將城攻取,殺了利汛,把居民擄到吉珥」。亞述王這一次攻破了亞蘭的首都大馬色,把居民擄到吉珥去,也就是滅了亞蘭國。

【亞哈斯王上大馬士革去迎接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在大馬士革看見一座壇,就照壇的規模樣式作法畫了圖樣,送到祭司烏利亞那裡。祭司烏利亞照著亞哈斯王從大馬士革送來的圖樣,在亞哈斯王沒有從大馬士革回來之先,建築一座壇。】「亞哈斯王上大馬色去迎接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這時猶大王亞哈斯,是以亞述王臣僕的身份,去「迎接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表示他的忠誠。亞哈斯「在大馬士革看見一座壇」,這是亞蘭人拜偶像假神的祭壇。「就照壇的規模樣式作法畫了圖樣,送到祭司烏利亞那裡」。亞哈斯將大馬士革的亞蘭神壇引進猶大,愚昧地要去敬拜「亞蘭王的神」(代下28:23)。他只記得亞蘭人打敗了猶大,卻忘了「亞蘭王的神」也沒有保護亞蘭被亞述所滅。「送到祭司烏利亞那裡」,祭司烏利亞是當時的大祭司。「祭司烏利亞照著亞哈斯王從大馬色送來的圖樣,在亞哈斯王沒有從大馬色回來之先,建築一座壇」。當時連祭司們也不敢反抗王權,之前亞撒利雅王要自己燒香時,祭司還反抗王權,不料沒過多久連祭司都不顧信仰與儀式了。【王從大馬士革回來看見壇,就近前來,在壇上獻祭;燒燔祭、素祭、澆奠祭,將平安祭牲的血灑在壇上,又將耶和華面前的銅壇從耶和華殿和新壇的中間搬到新壇的北邊。亞哈斯王吩咐祭司烏利亞說:『早晨的燔祭、晚上的素祭、王的燔祭、素祭,國內眾民的燔祭、素祭、奠祭都要燒在大壇上。燔祭牲和平安祭牲的血也要灑在這壇上。只是銅壇我要用以求問耶和華。』祭司烏利亞就照著亞哈斯王所吩咐的行了。】「王從大馬色回來看見壇,就近前來,在壇上獻祭」。「獻祭」在猶大國,不是君王可以做的(代下26;18)。「燒燔祭、素祭,澆奠祭,將平安祭牲的血灑在壇上」,這些都是祭司要作的事。「又將耶和華面前的銅壇,從耶和華殿和新壇的中間搬到新壇的北邊」,「耶和華面前的銅壇」就是耶和華殿前的銅燔祭壇(王上8:64)。「殿和新壇的中間」,銅壇本來是放在聖殿的正東面,即殿門前面。「搬到新壇的北邊」,就是將新壇取代了銅壇的地位。「亞哈斯王吩咐祭司烏利亞說:『早晨的燔祭、晚上的素祭、王的燔祭素祭、國內眾民的燔祭素祭奠祭,都要燒在大壇上」。這是王指明祭司、王和人民等三種獻祭。「大壇」是指新壇。「燔祭牲和平安祭牲的血也要灑在這壇上」,「灑血」為求潔凈,然而「這壇」是異教祭壇,故沒有功效。「只是銅壇我要用以求問耶和華」。這「求問」是模仿當時外邦人的占卜(結21:21)。因此亞哈斯並不是真心「求問耶和華」,只是在利用神,因他心中已完全背叛神!「祭司烏利亞就照著亞哈斯王所吩咐的行了」。不僅祭壇的製作,連獻祭的細節祭司都照王的吩咐而行,真的是悲哀。

【亞哈斯王打掉盆座四面鑲著的心子,把盆從座上挪下來,又將銅海從馱海的銅牛上搬下來,放在鋪石地;又因亞述王的緣故,將耶和華殿為安息日所蓋的廊子和王從外入殿的廊子挪移,圍繞耶和華的殿。】「亞哈斯王打掉盆座四面鑲著的心子」,「盆座」指洗濯用之銅海(王上7:23)的十個銅製底座(王上7:27);「心子」是指鑲板或鑲框(王上7:28)。「把盆從座上挪下來」,「打掉心子挪下盆座的目的,可能是需要珍貴金屬以彌補國庫耗竭之問題,也可能是要為下年度向亞述王的貢銀預作準備。「又將銅海從馱海的銅牛上搬下來,放在鋪石地」。將銅海平放在鋪石地上,目的就是要用到十二隻銅牛身上的銅。「又因亞述王的緣故」,亞哈斯現在又以亞述王的臣僕,為了對亞述王表敬意,特地「將耶和華殿為安息日所蓋的廊子和王從外入殿的廊子挪移,圍繞耶和華的殿」。亞哈斯肆意糟蹋破壞聖殿中的器具。聖殿是依照神的指示而設立的,聖殿里的每一擺設人不可以隨意更改,可亞哈斯將聖殿的銅壇更改了,因他心中已完全背叛神!【亞哈斯其餘所行的事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亞哈斯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里。他兒子希西家接續他作王。】亞哈斯像其它背離神的君王一樣,不得葬在王墓,只「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里」,而且留下了惡名!今天對我們來說,亞哈斯王是一個很大的警醒。為此,願我們今天都要除去心中一切的罪惡,並且無論在何種景況之下,或是在急難之時,都要到主的面前來尋求祂,信靠祂!阿們!

www.biblestudy-xbss.com  聖經分卷分章註解  霞步思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0 04: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