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5 郵輪行(10) 義大利西西里巴拉莫皇宮-大教堂-舊城區

[複製鏈接]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12 16: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13 01:13 編輯


新哥特式教堂
帕斯卡萊·薩魯洛(pasquale sarullo)繪製油畫, 仿拉斐爾風格.
帕斯誇萊·薩魯洛是一位19世紀方濟會修士、神父和畫家, 來自義大利巴勒莫附近的奇米納. 他以其宗教藝術作品而聞名, 作品靈感經常受到拉斐爾等古典和文藝復興大師的影響. 薩魯洛師從西西里傑出的藝術家, 後來在羅馬師從純粹主義運動的領軍人物托馬索·米納爾迪, 該運動旨在復興早期文藝復興藝術的精神純粹性. 新哥特式教堂與薩魯洛的作品 雖然沒有直接提及薩魯洛「模仿拉斐爾」所繪製的巴勒莫某座新哥特式教堂, 但眾所周知, 1886-1893, 他為巴勒莫聖方濟各德阿西西教堂創作了一組壁畫. 這些作品在二戰轟炸中慘遭摧毀. 他的風格融合了古典主義和純粹主義傳統, 帶神秘的虔誠色彩—因此, 他可能將拉斐爾的作品改編用於神聖的場合.
代表作品
《良言聖母》Our Lady of Good Counsel: 這幅虔誠的聖像畫是他最著名的畫作之一, 在國際上廣為流傳並與神奇傳說和對聖母瑪利亞的虔誠敬仰息息相關.
-
供奉《良言聖母》原畫的教堂位於羅馬東南約30英里的小鎮熱納扎諾. 早在公元五世紀, 熱納扎諾的居民就對聖母瑪利亞懷有崇敬之心. 當教皇西斯篤三世(432-440)呼籲捐款修復羅馬聖母大殿時, 信徒們慷慨解囊. 不久之後, 他們在熱納扎諾建造了一座供奉良言聖母的教堂. 1356, 這座教堂被委託給奧古斯丁修會的神父們管理.

這幅壁畫是一幅濕壁畫, 繪製在一層薄薄的灰泥上, 薄如蛋殼, 易碎.
-
《天主聖三圖》、《榮耀聖方濟各》和《耶穌聖心》: 這些作品均有文獻記載, 反映了他對基督教聖像畫的關注.
https://olgc-church.org/news/feast-of-our-lady-of-good-counsel






木質天花板
17世紀



義大利巴勒莫皇宮皮薩塔 Pisan Tower
正面最右端塔樓
-
諾曼宮殿框架內的比薩塔
比薩塔如今大部分併入巴勒莫皇宮, 位於歷史中心名為加爾卡的區域. 整座宮殿都位於這一區域, 其特點是東北部有一片寬闊的相鄰區域, 沒有建築物. 最初, 這片區域的平面高度均勻, 被稱為「宮殿平面」. 然而, 如今它的高度呈現出不同的變化, 從宮殿(議會廣場)向歷史中心(勝利廣場)逐漸降低. 宮殿後方還有一片額外的開放區域, 其高度低於街道和相鄰的獨立廣場, 是古代城牆堡壘的所在地.....
義大利巴勒莫皇宮比薩塔結構安全評估.
巴勒莫大學工程系

...區分不同建築年代的砌體類型(諾曼時期、西班牙總督轄區時期以及天文台的近代砌體)...
-
巴勒莫皇宮歷史年表
起源: 建於一座布匿建築之上; 公元9世紀, 阿拉伯人將其加固作為軍事要塞, 被稱為「Qsar」.
諾曼時代: 1130, 羅傑二世將其改建為皇家住所. 1132, 帕拉蒂尼禮拜堂增建, 展示了阿拉伯-諾曼-拜占庭藝術.
中世紀衰落: 1250年腓特烈二世去世后, 這座宮殿在安茹王朝和阿拉貢王朝時期被廢棄.
西班牙總督時期: 16世紀, 隨著新翼和庭院(例如馬克達庭院和噴泉庭院)的出現, 宮殿得以復興.
-
現代用途: 自1946年以來, 它一直是西西里地區議會的所在地.
-
「布匿結構」 Punic structure 可以指布匿文明的多個方面, 尤其是迦太基人—西地中海腓尼基定居者的後裔—的文明. 以下根據上下文對其含義進行分析:
建築結構
布匿的民居建築具有與希臘和羅馬風格截然不同的獨特特徵:
以庭院為中心的住宅: 大多數布匿房屋圍繞著一個中央庭院建造.
長長的入口: 人們通常需要穿過狹窄的傾斜走廊, 而不是直接進入庭院.
帶排水系統的平屋頂: 由於氣候和城市規劃的需要, 這種屋頂很常見.
城市布局: 定居點通常由同心圓狀的住宅街區組成, 矩形單元以網格狀排列.
-
地中海郵輪的另一站, 馬爾他, 有一些布匿墓葬詳盡介紹; 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墓地及國家考古博物館.
https://www.mdpi.com/2571-9408/6/8/306




錫拉庫薩的朱庇特神廟 The Temple of Jupiter in Syracuse
埃托雷·德·瑪麗亞-伯格勒 Ettore de Maria-Bergler 1850-1938
布面油畫



埃里切山巨牆
約1890
米歇爾·科爾特賈尼 1857-1919
米歇爾·科爾特賈尼(1857 巴勒莫, 1928 突尼西亞)是一位義大利畫家, 主要創作其家鄉西西里島及之後的突尼西亞的海景畫, 以及女性肖像和風俗畫.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hele_Cortegiani



祈禱中的女人
約1890
安娜·瑪麗亞卡里奧拉托 (1860-1920)



拜占庭晚禱
桑蒂斯 1859-1924
這件作品在巴勒莫沙龍榮獲銀牌, 並於 1886 年被翁貝托國王買下.
朱塞佩·德·桑克蒂斯—相當成功但質量有限
一位相當成功的那不勒斯畫家. 他的作品曾在沙龍展出, 有些還獲獎. 他後來在美術學院教授蝕刻和雕版. 話雖如此, 他的作品在網際網路搜索中出現的質量參差不齊. 在我看來, 他的女人肖像畫是他最好的作品, 而街景畫則是他最差的作品.
https://artcontrarian.blogspot.c ... rly-successful.html















巴勒莫位於西西里島西北部, 羅馬時期被稱為帕諾穆斯(Panormus), 名稱源自希臘語, 意為「完整的港口」, 公元前20年成為羅馬殖民地, 名為奧古斯塔·帕諾米塔諾魯姆(Colonia Augusta Panormitanorum), 關於羅馬帝國時期的記載不多, 這座城市在韋斯帕薌和哈德良統治時期都曾接收過軍事殖民者, 古城可能位於港口附近, 但無法追溯其地形: 所有古代遺跡均已消失, 或被現代建築覆蓋, 巴勒莫目前唯一可見的古代遺跡是皇宮附近一座圓形劇場的一些殘跡, 在遺址發現了大量的銘文、雕塑碎片和其他古代文物, 並保存在巴勒莫博物館, 在勝利廣場(Piazza della Vittoria)還發現了重要的馬賽克, 在泰拉奇納, 人們發現了一塊公元前一世紀墓碑, 由西西里島羅馬公民(Cives Romani) Panhormi qui negotiantur(意為「在西西里島帕諾爾穆斯從事貿易的羅馬公民」)立下.
https://www.romanports.org/en/the-ports/93-panormus.html




喬瓦尼·帕拉圖奇(Giovanni Palatucci, 1909 - 1945)
一位義大利警官,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他在 1939-1944 拯救了阜姆(現克羅埃西亞里耶卡)的數千名猶太人, 使他們免於被驅逐到納粹滅絕營. 2013, 由普里莫·列維中心領導的一個歷史學家研究小組審查了近 700 份文件, 得出結論: 帕拉圖奇遵守了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和德國關於猶太人的命令, 導致阜姆及其周邊地區 570 名猶太人中的大多數被驅逐, 其中 412 人被驅逐到奧斯維辛, 這一比例高於任何義大利城市. 此事目前是學術界爭論的話題. 由義大利猶太社區聯盟、米蘭當代猶太文獻中心、義大利內政部和紐約普里莫·列維中心推薦的一個國家歷史學家委員會正在對這些文件進行全面審查.
https://www.anpspesarourbino.it/2021--giovanni-palatucci.html  義大利國家警察協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iovanni_Palatucci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13 01:13 | 只看該作者

大教堂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14 18:11 編輯


大教堂
巴勒莫大教堂是西西里島最大的諾曼式教堂, 由瓜爾蒂耶羅·奧法米利奧(Gualtiero Offamilio)於1184年建造. 由於幾個世紀以來的多次改建, 原建築僅存少量殘骸但足以展現其輝煌的氣勢. 教堂內珍藏著眾多令人矚目的藝術珍品, 包括聖羅莎莉亞的瓮、彼得羅·諾維利(Pietro Novelli)、安東尼奧·曼諾(Antonio Manno)和朱塞佩·委拉斯開茲(Giuseppe Velasquez)的畫作, 以及一座建於1466的木製聖壇. 巴勒莫大教堂自2015年起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並被列入「阿拉伯-諾曼式巴勒莫及切法盧和蒙雷阿萊主教座堂」行程.
-
巴勒莫大教堂建於1184, 其建築風格豐富多樣, 歷史悠久, 融合了諾曼式、哥特式和伊斯蘭式等多種文化元素.
起源與建造
巴勒莫大教堂, 又稱巴勒莫主教堂, 建於1184, 由盎格魯-諾曼人時期的巴勒莫大主教兼國王威廉二世的侍從沃爾特·奧法米爾主持. 大教堂建於一座早期拜占庭式長方形教堂遺址上, 在阿拉伯人征服西西里島期間被改建為清真寺. 其歷史積澱反映了幾個世紀以來塑造該地區的多元文化影響.
建築特色
該大教堂以其建築的多樣性而聞名, 最初的設計採用長方形教堂式並設三個後殿, 多年來經過多次修改. 最重大的翻修發生在18世紀, 賦予了如今的新古典主義外觀, 包括新增的宏偉穹頂和各種裝飾元素.
維基百科
歷史意義
巴勒莫大教堂曾是皇室加冕和安葬的場所, 安葬著多位著名人物, 包括亨利六世皇帝和腓特烈二世, 以及西西里島第一位國王羅傑二世. 寶庫珍藏著重要的文物, 包括來自阿拉貢的康斯坦絲墓文物.
歷史熱點
文化影響
大教堂不僅是宗教聖地, 也是西西里島悠久歷史和文化遺產的象徵. 自2015年以來, 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並被列入「阿拉伯-諾曼風格巴勒莫及切法盧和蒙雷阿萊大教堂」行程的一部分. 這一稱號凸顯了其作為一座紀念碑的重要性, 它反映了西西里島歷史上獨特的多元文化交融.
-AI/維基百科
https://www.theworldofsicily.com ... /palermo-cathedra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lermo_Cathedral

後殿採用阿拉伯設計
拱門上方是13世紀精美雕帶和山牆飾, 帶伊斯蘭風格裝飾. 中間是上帝浮雕, 他舉起雙手祈福. 兩側是大天使加百列和聖母瑪利亞. 上方是兩位正在演奏樂器的飛翔天使. 人物造型頂部飾螺旋狀的哥特式窗飾, 下方是基督教聖徒登基的雕帶. 人物上方飾有螺旋狀的哥特式窗飾. 下方是基督教聖徒登基的雕帶. 精緻的入口門兩側各有兩根科林斯式圓柱, 上方是旋轉拱門. 頂部是拜占庭風格的馬賽克, 四周環繞大理石框架. 珍貴的木門由胡桃木製成, 上面有28塊精雕細琢的裝飾板. 一定要繞到大教堂的後殿看看正面. 它提醒人們阿拉伯人曾經統治過西西里島, 也是大教堂最美麗的部分之一, 建築改動最少. 後殿中隨處可見豐富的摩爾式裝飾—重複的尖拱、圓形的矮牆垛口, 以及用黑色熔岩和石灰石製成的幾何圓形浮雕.
https://www.thegeographicalcure. ... limbing-the-rooftop
這位作者在地中海旅遊論壇非常活躍, 內容相當系統, 看來是下了功夫.
-
歡迎來到我的旅行和文化博客「地理療法」. 我叫萊斯利, 一位終生旅行者和文化愛好者. 我相信暫時的地理療法具有有益且神奇的效果, 多年來我一直在逃避現實生活, 尋求治療.


大主教宮(巴勒莫教廷)
大教堂
教會
聖克里斯蒂娜·拉維泰爾
聖母升天長廊
奧斯門地下墓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g-UDBBvqo  巴勒莫卡普齊納地下墓穴(Catacombe dei Cappuccini)
pekaras
969 位訂閱者
58,628 次瀏覽, 2023
在巴勒莫卡普齊納修道院的地下墓穴深處, 埋葬著一千多具木乃伊: 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收藏地之一. 它們或安放在壁龕或敞開或封閉的棺材中, 或懸掛在牆壁上.



大教堂外的聖羅莎莉亞遊行花車 The processional float of Santa Rosalia
https://www.wondersofsicily.com/palermo-cathedral.htm



加泰羅尼亞哥特式門廊由安東尼諾·甘巴拉 (1453) 設計








巴勒莫大教堂的科林斯式柱頭裝飾, 堪稱西西里島多元文化歷史如何巧妙融合併豐富古典建築元素的典範.
科林斯式柱頭 The Corinthian capital: 古典優雅與西西里風情的交融.
科林斯式柱頭以其華麗的莨苕葉 acanthus leaves 和捲軸 scrolls 紋飾聞名, 其起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 在巴勒莫大教堂, 這些柱頭不僅僅是裝飾品, 更是這座島嶼豐富歷史的象徵.
風格融合: 這些柱頭通常融合了古典科林斯式圖案、阿拉伯-諾曼風格和拜占庭風格, 反映了大教堂從清真寺到基督教長方形教堂的演變.
材料與工藝: 許多柱頭採用當地石灰石 limestone 或大理石雕刻而成, 展現了將伊斯蘭幾何的精準性與西方自然主義形式相結合的精湛工藝.
位置: 你會發現科林斯式柱頭裝飾著門廊、室內小教堂和迴廊拱廊, 每個柱頭都講述著征服、變革和傳承的故事.
建築背景
巴勒莫大教堂建於1185, 融合了諾曼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新古典主義等多種風格, 歷經數個世紀的演變. 科林斯式柱頭是這幅豐富畫卷的一部分, 通常與尖拱和摩爾式城垛並列.
大教堂從清真寺到基督教長方形教堂-這種建築模式遍布中南美前殖民地. 絕大多數金銀器皿被送入熔爐, 造就了一項世界之最-西班牙/葡萄牙主要皇宮實金裝潢.







斐迪南三世
虔誠而快樂的奧古斯都
右側墓誌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13 23:06 | 只看該作者

巴勒莫大教堂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14 21:44 編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巴勒莫
阿拉伯-諾曼時期的巴勒莫及切法盧和蒙雷阿萊主教座堂(義大利) —新入選(2015)   
阿拉伯-諾曼時期的巴勒莫及切法盧和蒙雷阿萊主教座堂位於西西里島北部海岸, 包含九座可追溯至諾曼西西里王國時期(1130-1194) 民用和宗教建築: 兩座宮殿、三座教堂、一座主教座堂、一座橋樑, 以及切法盧和蒙雷阿萊主教座堂. 這些建築共同構成了島上西方、伊斯蘭和拜占庭文化融合的典範, 催生了全新空間、結構和裝飾理念. 它們也見證了不同血統和宗教(穆斯林、拜占庭、拉丁、猶太、倫巴第和法國) 人民的和諧共存.
Palazzo dei Normanni(諾曼王宮)
Cappella Palatina(諾曼王宮帕拉丁禮拜堂)
聖喬凡尼德利埃雷米蒂教堂
聖瑪利亞阿米拉格里奧教堂(也稱為馬爾托拉納教堂)
聖卡達多教堂
巴勒莫大教堂
齊薩宮(拉齊薩)
古巴宮(La Cuba)
諾曼大教堂
切法盧: 大教堂(Duomo)
蒙雷阿萊: 大教堂

中央殿
兩側有寬闊的拱頂, 由諾曼式柱支撐並倚靠在柱子上, 筒形拱頂就位於柱子上. 1952, 加吉尼安護民官殿(1781-1801大規模修復期間被拆除)的部分雕像被放置在柱子附近. 在中央殿入口處的柱子上, 有兩個聖水缽 holy water stoups, 左側由G. Spatafora和A. Ferraro 1535製作, 右側是Domenico Gagini(19世紀)的作品.
https://www.lasiciliainrete.it/en/interni-cattedrale-di-palermo/









十字架祭壇
祭壇內有一尊十四世紀的十字架, 由十八世紀的瑪瑙石十字架支撐. 十字架底部是加斯帕雷·塞爾波塔(Gaspare Serpotta)創作的聖母瑪利亞和抹大拉的瑪利亞雕像(700年). 祭壇上有九幅高浮雕, 由法齊奧和文森佐·加吉尼(Vincenzo Gagini)創作, 描繪了耶穌受難的場景.






聖奧古斯丁
聖塞巴斯蒂安
聖薩米阿努斯
阿米阿努斯·馬塞利努斯 Ammianus Marcellinus 出生於安條克希臘貴族家庭, 曾在皇帝尤利安和約維安的麾下參與對抗波斯人的軍事行動. 軍旅生涯結束后定居羅馬並出版了《大事記》. 這部作品是塔西佗 Tacitus 歷史的續篇, 詳細記錄了從涅爾瓦登基到瓦倫斯去世的羅馬帝國歷史. 他自稱「Graecus」, 意為希臘人. 他的母語不詳, 但可能講希臘語和拉丁語. 現存的關於他的歷史書籍涵蓋了公元353-378. 他經常以自己的希臘教育和傳統為榮, 但這並沒有阻止他對拉丁作家表現出同樣熱情的敬仰, 以及對羅馬的強烈愛國忠誠.
https://romanempiretimes.com/amm ... orians-of-all-time/


長老座 Presbyter
穹頂之下是文森佐·戈爾戈內(Vincenzo Gorgone)建造的主教祭壇. 兩側是加泰羅尼亞哥特式(1466)的木製座位. 左側的燭台和主教寶座來自諾曼教堂. 上方的盆地和唱詩班席的拱頂上, 懸掛著馬里亞諾·羅西(Mariano Rossi)1802-1803繪製的兩幅壁畫:《諾曼人驅逐撒拉遜人》和《聖母升天與四大美德》. 長老座的後殿由一個半圓形盆地封閉, 盆地內安放著F.皮尼斯特里(F. Pinistri)1794建造的祭壇, 上方是復活基督的雕像. 這尊雕像最初發現於加吉尼安護民官邸, 該護民官邸在1781-1801大修期間被拆除, 其他古代護民官邸的雕像則安放在長老座邸牆壁上的壁龕中.






聖勞倫斯(卒於258年, 羅馬[義大利]; 瞻禮日8月10日)是羅馬最受尊敬的殉道者之一, 因其基督教的英勇事迹而受到人們的紀念. 他是窮人、廚師、喜劇演員、執事和消防員的守護神.
勞倫斯是羅馬教會侍奉教皇西克斯圖斯二世的七位執事之一, 教皇西克斯圖斯二世的殉道比勞倫斯早幾天. 在羅馬皇帝瓦萊里安的迫害期間, 他們被處決, 瓦萊里安下令處死所有主教、執事和神父. 傳說勞倫斯在被捕前將教會的財富捐給了窮人和病人. 皇帝聽說勞倫斯的慷慨舉動后, 提出只要他交出教會的珍寶就饒他一命. 作為回應, 勞倫斯召集了羅馬所有窮人、飢餓者、寡婦和孤兒, 將他們獻給瓦萊里安, 並告訴他: 「這些都是教會的珍寶.」 儘管勞倫斯很可能被斬首, 但米蘭的聖安布羅斯和拉丁詩人普魯登修斯等人記載, 他是被烤架烤死的, 並曾對拷問他的人說: 「我這面已經烤熟了; 把我翻過來, 吃吧.」 因此, 聖勞倫斯的畫像通常描繪的是他手捧烤架的形象. 據報道勞倫斯死後, 羅馬各地許多人皈依了基督教, 其中包括幾位目睹他被處決的元老院議員.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Saint-Lawrence


聖方濟各·阿西西(生於 1181/82, 斯波萊托公國 duchy of Spoleto 阿西西 [義大利] — 卒於 1226, 阿西西; 封聖 canonized 於 1228年7月16日; 慶日10月4日)是方濟各會小方濟各修會 (Ordo Fratrum Minorum)、聖克萊爾婦女修會(貧窮克萊爾; 與聖方濟各·阿西西同為修會)和平信徒第三修會的創始人. 他還是 13 世紀初福音貧窮運動的領袖, 他的福音熱情、對貧窮的奉獻、慈善事業和個人魅力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追隨者. 方濟各對人性耶穌的虔誠以及追隨耶穌榜樣的願望反映並強化了中世紀精神的重要發展. 可憐的小人物(Poverello) 是羅馬天主教歷史上最受尊崇的宗教人物之一, 他和錫耶納的聖凱瑟琳並列為義大利守護神. 1979, 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將他尊為生態守護神, 他也被尊崇為動物守護神.
早年生活與事業
方濟各是布商皮埃特羅·迪·貝爾納多內與皮卡夫人的兒子, 皮卡夫人可能來自法國. 方濟各出生時父親正在法國出差, 母親給他取名為喬瓦尼. 然而回國后, 皮埃特羅將嬰兒的名字改為弗朗西斯科, 原因可能是他對法國的興趣, 也可能是他妻子的背景. 方濟各在聖喬治教堂附近的學校學習了拉丁語讀寫, 並掌握了一些法語和文學知識, 尤其喜歡普羅旺斯的游吟詩人文化. 他喜歡講法語(儘管他並非完美無缺), 甚至嘗試用法語唱歌. 他年輕時很可能沒有嚴重的道德缺陷, 他對生活的熱愛和世俗精神使他成為城裡年輕人公認的領袖. 1202年, 他參加了阿西西和佩魯賈之間的戰爭, 被囚禁了近一年, 獲釋后病重. 康復后, 他試圖在1205年末加入真蒂萊伯爵領導的教皇軍隊, 在普利亞對抗皇帝腓特烈二世. 旅途中看到了一個幻象或夢境, 指引他返回阿西西, 等待新的騎士稱號. 回國后, 他致力於獨處和祈禱, 以便了解上帝對他的旨意. 方濟各放棄了世俗的物質和家庭關係, 過上了清貧的生活. 他修葺了聖達米安諾教堂, 翻修了一座獻給聖彼得使徒的小教堂, 之後又修復了如今位於阿西西下方平原的著名的天使聖母小教堂(聖瑪利亞天使教堂), 即波齊翁科拉教堂. 1208 年 2 月 24 日, 聖馬提亞節那天, 他在彌撒中聆聽了《馬太福音》(10:7、9-11)中關於基督向使徒們傳教的敘述: 「你們走的時候, 要傳揚: 『天國近了!』……不要帶金子.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Saint-Francis-of-Assis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3RA5ps1uYU  聖方濟各·阿西西的勵志人生
在歷史/神話中見你
233萬訂閱者
32,216 次觀看, 2024
聖方濟各·阿西西出生於1181, 他是一位富有而虛榮的年輕人, 渴望成為一名騎士並獲得榮耀. 在經歷了苦難之後, 他的人生發生了改變, 最終放棄了財富, 擁抱了貧窮. 在異象的啟發下, 他創立了方濟各會, 宣揚謙遜、愛他人和尊重自然. 時至今日, 方濟各仍然是和平與環保的象徵, 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14 18:06 | 只看該作者

聖克里斯蒂娜堂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15 16:19 編輯


聖克里斯蒂娜教堂祭壇上方的畫布描繪了聖人的榮耀
聖克里斯蒂娜光榮頌
1803
朱塞佩·貝拉斯科
巴勒莫
貝拉斯科創作的《聖克里斯蒂娜光榮頌》畫作修復后重新安置
由修復專家麗塔·阿涅洛和朱迪塔·埃爾米奧負責, 修復範圍涵蓋畫作本身、鍍金木畫框以及聖克里斯蒂娜教堂的石膏畫框. 修復工作, 尤其是畫布修復, 不僅去除了一層變質且泛黃的薄膜, 這層薄膜遮蔽了畫家技藝所展現的鮮艷色彩, 還去除了大量與原畫不符且可追溯至先前修復的修飾. 在尊重可識別性和可逆性原則同時, 恢復了人物衣飾和解剖元素的精細畫面.


https://www.cattedrale.palermo.i ... -after-restoration/
https://www.lasiciliainrete.it/en/interni-cattedrale-di-palermo/  
巴勒莫大教堂內部
得來全不費工夫, 意外碰到大教堂內部分布圖-簡介, 囊括全部祭壇(主/側)和帝王墓等, 共28處.


墓穴
薩爾瓦多·S.R.E. 帕帕拉多
帕諾爾米蒂都主教區大主教


聖水缽




費迪南三世, 奧古斯都費迪南之子
斐迪南三世(費迪南·埃內斯特; 1608 -1657)是奧地利大公, 自1625起擔任匈牙利和克羅埃西亞國王, 1627起擔任波希米亞國王, 1637起直至逝世擔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斐迪南在三十年戰爭的最後十年初登基, 推行寬容的政策, 以擺脫其父的舊有君權神授觀念, 因為他希望儘快結束戰爭. 在軍事失敗和權力衰落的背景下, 斐迪南被迫在許多方面放棄其哈布斯堡王朝前任的政治立場, 從而開啟了漫長的通往遲遲未決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道路. 儘管戰後他作為皇帝的權威有所削弱, 但他在波希米亞、匈牙利和奧地利的地位比1618年之前的前任們更為強大. 斐迪南是第一位被認可為音樂作曲家的哈布斯堡君主.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erdinand_III,_Holy_Roman_Emperor



聖母無染原罪小堂, 祭壇上供奉十八世紀聖母無染原罪的仿像.


創世記 12-24
欽定本
12 耶和華曾對亞伯蘭說: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 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2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 我必賜福給你, 叫你的名為大, 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3 為你祝福的, 我必賜福與他; 那咒詛你的, 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4 於是亞伯蘭照著耶和華所吩咐他的去了. 羅得也和他同去. 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 年七十五歲......
https://www.biblegateway.com/pas ... -24&version=KJV

當地主教

聖彼得和聖薩加莎教堂
西西里的阿加莎是一位基督教聖徒, 她的紀念日是2月5日. 薩加莎出生於羅馬西西里行省卡塔尼亞, 約公元251年殉道. 她是彌撒經書中以名字紀念的幾位處女殉道者之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15 16: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16 00:02 編輯


病人自由聖母小堂. 內有弗朗切斯科·勞拉納 (Francesco Laurana) 1469 創作的聖母像. 1576, 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授予這座祭壇對煉獄靈魂的赦免權, 聖母像因此被命名為「地獄自由聖母」. 祭壇兩側的兩根大理石壁柱來自古代加吉尼安護民官.



約翰·保羅二世1982訪問
若望·保祿二世
第264任天主教教皇
任職開始 1978年10月16日-任職結束 2005年12月2日
世俗名號 卡羅爾·沃伊蒂瓦
-
梵蒂岡城—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將於周六前往西西里首府巴勒莫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 島上的教會人士希望教皇在此期間能公開支持他們打擊黑手黨的戰爭. 約翰·保羅二世此次訪問巴勒莫, 是他第33次訪問義大利, 也是教皇首次訪問這座西西里首府. 就在三個月前, 黑手黨殺手槍殺了巴勒莫市長卡洛·阿爾貝托·達拉·基耶薩將軍及其年輕的新娘.
https://www.vatican.va/content/v ... vanni-paolo-ii.html
https://www.upi.com/Archives/198 ... ital/5179406443600/


聖母升天祭壇





保拉聖方濟各小堂. 這是第七座小堂. 巴洛克風格祭壇上方, 矗立著GB·拉古薩創作的聖方濟各雕像. 兩側左側是焦阿基諾·維塔利安的慈善雕像, 右側是GB·拉古薩創作的懺悔雕像.





聖物小堂. 第六小堂收藏著巴勒莫聖人的骨灰瓮, 包括: 巴勒莫第一位守護神聖克里斯蒂娜骨灰瓮、十七世紀巴勒莫守護神聖寧法骨灰瓮、聖科斯瑪墓碑(19世紀)以及巴勒莫第一任主教聖馬米利亞諾的骨灰瓮.

右側過道
皇家陵墓禮拜堂. 第一禮拜堂內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之父亨利六世(1197年在位)石棺, 其後是其妻子康斯坦絲·德·阿爾塔維拉(1198在位)石棺. 第二禮拜堂內藏腓特烈二世(1222年在位)石棺, 以及阿拉貢的彼得二世和一位女性的遺體. 後方是羅傑二世(1154)石棺. 左牆內嵌阿拉貢的威廉(1338)墓穴.


++

紫蘇
林子里有好幾種, 有的雙面綠色葉片, 有的背面紫色, 有圓滑和鋸齒狀邊緣的. 中國和義大利菜譜中均有記載, 後者特別點到與薄荷是親戚, 適量搭配, 相得益彰. 以前背過經典中醫藥書籍簡寫版, 如基本方劑與簡單加減. 沒用過薄荷類和劇毒藥. 近日見到過一盤英文錄象; "美籍華人億萬富翁"(10 位人物), 其中一位就是靠劇毒藥發了百億美元大財-雲杉鹼(特定腫瘤, 選擇性不佳, 毒副反應觸目驚心).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clinm/article/PIIS2589-5370(21)00410-7/fulltext
研究背景
本研究之前的證據
在已用盡標準治療方案的患者中, 針對未設陽性對照藥物的抗癌藥物進行隨機臨床試驗存在爭議. 除了單一隨機臨床試驗之外, 從未量化評估過這些來自未設陽性對照藥物的隨機臨床試驗患者的抗癌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研究的附加價值
在本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中, 我們發現, 已用盡標準治療方案並參與一項隨機臨床試驗(對照組未設任何抗癌藥物)的晚期癌症患者在隨機分配到實驗組后, 總體上受益於實驗治療, 疾病進展風險降低了42%, 死亡風險降低了18%. 然而, 這些獲益有限, 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分別延長了2.1個月和0.5個月. 各組間所有Ⅲ級、Ⅲ級、Ⅳ級和Ⅴ級不良事件的絕對過量分別為+13.9%、10.2%和+0.5%, 療效與嚴重毒性過量之間存在弱相關性(所有 R² < 0.2).



法國獵犬, 兩位是親兄弟, 抓耗子能手. 細節待考, 主人祖籍法國.
法國獵犬性格平和、坦率、溫柔、冷靜且溫順. 充滿熱情的獵手, 與其他犬類友好相處, 是各種情況下的理想伴侶. 它不僅是優秀的指示犬, 還擁有尋回獵物的天賦. 法國獵犬在其祖國法國被稱為「法國獵犬」(Epagneul FranÃais). 它體型中等, 優雅、肌肉發達, 比例適中. 其均衡的體格為其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和韌性. 它天性聰慧, 熱情和勤奮是其基因. 它非常容易訓練.
-
散步中偶爾會遇到一些攻擊性較強的狗, 一般來說有幾種原因: 特定種屬; 成長發育期未接受適當訓練 (如有些收容所領回來的); 主人有問題......
https://headoverheelsfordogs.com/french-spaniel
https://www.akc.org/dog-breeds/french-spanie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15 22:1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16 19:04 編輯


通往屋頂



啊, 你分享了一段拉丁文詩—優美動聽!以下是這句詩的解析和解讀:
拉丁文:
Nostra caput recini, recumque corona / Panormus hic solet augustas condecorare coma.
字面翻譯:
「我們的頭斜倚著, 而巴勒莫人習慣用一頂王冠來裝飾我們莊嚴的秀髮.」
詩意解讀:
「在巴勒莫, 我們習慣用一頂王冠來裝飾我們高貴的秀髮, 而我們的頭則安息著.」
註釋:
「Nostra caput recini」指的是斜倚或休息的頭部—可能用於儀式或和平的場合.
「recumque corona」指的是斜倚者佩戴的王冠—可能象徵著榮譽或安息.
「Panormus」是西西里城市巴勒莫的古稱.
「augustas condecorare coma」 意為裝飾莊嚴或受人尊敬的頭髮—很可能是尊嚴或高貴的隱喻.
這可能是墓誌銘、頌詞或禮儀詩的一部分.




亞歷山德羅·盧阿爾迪閣下
巴勒莫總主教, 樞機主教
曾任: 宗座倫巴第神學院院長(1894-1904)
聖秩
祝聖: 1880年10月30日
傳記
盧阿爾迪出生於義大利米蘭: 他進入米蘭神學院, 並在羅馬聖托馬斯·阿奎那神學院繼續深造, 獲得神學、哲學和教會法博士學位. 1880年被祝聖. 1884-1890在米蘭總教區從事牧靈工作. 之後, 他擔任米蘭神學院的教員, 直至1894. 1899, 他被任命為教皇樞密大臣.
主教
1904, 教皇庇護十世任命他為巴勒莫大主教. 1907 在樞機主教會議上被任命為聖安德烈和格雷戈里奧·阿爾蒙特·切利奧的樞機主教. 他參加了 1914 年選舉教皇本篤十五世的秘密會議和1922 選舉教皇庇護十一世的秘密會議.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essandro_Lualdi








巴勒莫的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古典中學是義大利歷史最悠久、最負盛名的古典中學之一, 其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 以下詳細介紹該校的背景和課程設置:
歷史概述
該校由耶穌會士於1549年創立, 名為「聖父學院」(Collegio dei Padri), 首任校長是尼古拉·德·拉諾伊(P. Nicola De Lanoy). 1588, 該校遷至巴勒莫大教堂附近的卡薩羅(Cassaro, 現為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大道Corso Vittorio Emanuele), 更名為「馬西莫學院」(Collegio Massimo), 這是一所提供各級免費教育的頂級學府. 1767年耶穌會士被驅逐后, 該校於1779年由國王費迪南四世重新開放並改建為皇家學院(Reale Accademia), 開設神學、法學、醫學和哲學等專業. 1865年義大利統一后, 根據皇家法令, 該校正式更名為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古典中學. 它是義大利第四古老的古典中學.








歇了一陣子, 常規啤酒小吃. 義大利街頭小吃黃油和乳酪味道較重.




D.O.M. Caroko v hassiaco saxonico afrkano prvand molvcen
您似乎引用的是一段紀念查理五世皇帝的拉丁文銘文. 您提供的短語「D O M Caroko v hassiaco saxonico afrkano prvand molvcen」似乎是義大利巴勒莫查理五世雕像上一段較長的拉丁文題詞的部分或程式化版本.
以下是它可能指代的內容:
拉丁文 獻給查理五世
完整的銘文包括授予查理五世的頭銜和榮譽, 例如:
D.O.M. – 獻給至善至大的上帝
Charles V – 查理五世,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Hassiaco、撒克遜、日耳曼、西班牙、法國、非洲、土耳其、墨西哥、秘魯、摩鹿加 – 這些是地理和民族描述, 慶祝他在以下地區的統治或勝利:
黑森
查理五世(1500生於佛蘭德斯根特(今比利時), 1558卒於西班牙尤斯特聖赫羅尼莫教堂) 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19-1556)、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 1516-1556) 和奧地利大公(查理一世; 1519-1521). 他繼承了西班牙和哈布斯堡王朝帝國, 其疆域橫跨歐洲, 從西班牙和荷蘭延伸至奧地利和那不勒斯王國, 並延伸至西班牙屬美洲. 他竭力維護帝國的統一, 抵禦日益壯大的新教勢力、奧斯曼帝國和法國的壓力, 甚至教皇的敵意. 最終, 他屈服了, 放棄了對荷蘭和西班牙的主權, 將皇位傳給了兒子腓力二世, 並將皇帝的頭銜傳給了弟弟斐迪南一世, 並隱居修道院.
-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神聖羅馬帝國統治者和元首. 公元800年, 查理曼大帝被教皇利奧三世封為「羅馬人的皇帝」, 成為第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者. 最後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是弗朗西斯二世, 他在1806年拿破崙戰爭期間解散了神聖羅馬帝國.
稱號的由來
西羅馬帝國在5世紀和6世紀解體, 留下東羅馬帝國(后被稱為拜占庭帝國)作為羅馬帝國的唯一繼承國. 在西羅馬帝國的舊領土上建立了幾個日耳曼王國, 並見證了羅馬天主教的迫害之後, 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領導下於6世紀收復了西歐部分地區, 但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里, 拜占庭帝國在那裡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為了尋求對羅馬的支持和保護, 教皇斯蒂芬二世聯繫了丕平三世, 後者是墨洛溫王朝最後一位國王希爾德里克三世的宮廷總管. 丕平經教皇批准, 從希爾德里克手中奪取了法蘭克王位, 建立了加洛林王朝. 他承諾保護羅馬, 以換取教皇批准該王朝繼承法蘭克王位的權利.
公元768年, 丕平去世, 法蘭克王國按照慣例由他的兒子查理曼大帝和卡洛曼大帝瓜分. 771年卡洛曼大帝去世后, 查理曼大帝無視其兄長繼承人的權利, 接管了整個王國. 由於丕平依靠教皇的批准廢黜了墨洛溫王朝, 加洛林王朝在當時被稱為「蒙上帝恩賜」的統治者. 查理曼大帝率領軍隊取得了勝利, 包括應教皇阿德里安一世的請求遠征義大利尋求保護. 這場戰役最終使查理曼大帝奪取了倫巴第王朝的王位, 并吞並了義大利北部地區. 隨著查理曼大帝帶領法蘭克人登上顯赫地位, 一個新的社群開始形成, 由所有信奉羅馬教會所宣揚的正統信仰的人們組成. 君士坦丁堡的皇帝被認為無權統治這個基督教社群, 尤其是在公元797年, 一位名叫艾琳的女性成為東羅馬帝國的統治者之後. 公元799, 教皇利奧三世遭到襲擊, 逃往查理曼大帝的宮廷. 公元800, 查理曼大帝將他護送回羅馬, 並正式擔任他的保護者. 聖誕節當天, 教皇在聖彼得大教堂為查理曼大帝加冕, 與會人員擁戴他為「羅馬人的皇帝」.
公元800年的神聖羅馬帝國
新的頭銜賦予查理曼大帝懲罰密謀反對利奧之人的合法權力, 賦予他與東羅馬皇帝同等的地位, 並認可他作為基督教世界的守護者. 關於查理曼大帝對這一新頭銜的接受程度, 至今仍存在爭議. 一方面, 他繼續遵循法蘭克人的統治規範, 例如在806年頒布法令, 規定在他死後, 他的王國應由他的三個兒子瓜分. 另一方面, 他進行了一場漫長的軍事和外交鬥爭, 並於812年獲得了拜占庭帝國的承認. 813年, 也就是查理曼大帝去世前幾個月, 他將皇位授予了他唯一在世的兒子路易一世. 查理曼大帝去世時控制的土地僅包括法蘭克王國和義大利北部, 其中包括羅馬公國. 如果不是他的三個兒子中有兩個先他而去, 這個王國很可能無法完整地保存下來.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Charles-V-Holy-Roman-emperor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Holy-Roman-emperor


最後的希望: 獨特 Unico 卷
漫畫《Last Hope: Volume Unico》是一部獨立的義大利恐怖漫畫, 由 Neith Archer 和 Stay Self 創作, DMAX 負責插畫. 它探討了恐懼與孤獨的主題, 在一個超現實、空虛的世界里, 希望成為了最後的救命稻草.








您分享的短語「D N philippo iii hispanet et sicil rfce don petro ciron dace ossvn/e pror」似乎是拉丁化的題詞或銘文, 可能來自歷史或教會文獻. 以下是它可能代表的含義:
可能的解釋
D. N. Philippo III Hispaniarum et Siciliae: 「Domino Nostro Philippo III, 西班牙和西西里國王. 這指的是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三世, 1598-1600在位.
RFCE: 可能是拉丁語短語 Regi Fidelissimo Catholico et Excellentissimo(「最虔誠、最天主教、最優秀的國王」) 縮寫.
Don Petro Ciron Dace Ossvn/e Pror: 這部分含義更為隱晦. 它可能指的是一位貴族或神職人員—也許是 Don Pedro Ciron, 「Dace Ossvn/e Pror」 是一個程式化或縮寫的頭銜或地點.
相關歷史文獻
有幾部獻給菲利普三世的歷史著作符合這種風格:
「Serenissimo Prince Philip III.」 (菲利普三世王子寧靜). 多米尼克·巴涅斯 (Dominicus Bañes) 著《法律與正義的裁決》
來自書目遺產虛擬圖書館的另一個版本
這些著作是獻給腓力三世的神學和法律論文, 通常用拉丁文寫成並充滿敬語和縮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16 17:04 | 只看該作者

巴勒莫聖卡達多教堂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16 22:48 編輯







巴勒莫聖卡達多教堂
位於巴勒莫市中心, 是普利亞大區一小塊土地. 它不僅是為了紀念塔蘭托的聖主教而建, 更因為它很可能是12世紀一位傑出人物—海軍大將馬約內·達·巴里—的宮殿的一部分. 事實上, 他的爵位與海洋無關; 相當於諾曼國王威廉一世的最高顧問。公元1160馬約內去世后, 國王將這座教堂先贈予西爾韋斯特羅·達·馬爾西科, 後者於1161將自己的女兒葬於此, 之後又贈予蒙雷阿萊教區. 如同幾乎所有古建築一樣, 這座教堂在幾個世紀中經歷了許多變遷, 但仍保留了其原有的阿拉伯-諾曼建築風格。聖卡達多教堂外觀呈立方體, 尖頂窗使其更加明亮, 頂部由三個紅色小穹頂組成, 與中殿相呼應, 穹頂高於兩側的側廊, 兩側由重複使用的柱子和柱頭隔開. 教堂內部空曠; 與科斯馬特式(cosmatesque)風格的華麗彩色大理石地板形成鮮明對比, 令人聯想到工程在邁奧內(Maione)去世后曾一度中斷. 但這絲毫沒有減損其魅力. 一連串的尖頂拱門通向白色大理石祭壇, 祭壇中央矗立著十字架並飾福音傳道者象徵, 營造出充滿靈性的氛圍. 教堂內部至今仍保留著第二任主人女兒瑪蒂爾達的墓碑. 外部除了圓形穹頂外, 環繞建築周邊的鏤空雕帶也體現了阿拉伯文化影響. 這座教堂於1937年捐贈給聖墓騎士團, 騎士團對其進行了精心修復並保證其向公眾開放參觀. 離開教堂時, 附近建於同一時期的馬托拉納教堂與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賦予聖卡達多教堂本質特徵的原始建築, 被巴洛克時期極其華麗的裝飾所掩蓋. 兩者並列, 體現了不同主殿設計理念.
科斯馬蒂風格: 科斯馬蒂家族的馬賽克傳承
科斯馬蒂風格以科斯馬蒂家族命名, 體現了一種獨特而精巧的幾何馬賽克藝術, 這種藝術在12-13世紀的義大利, 尤其是在羅馬蓬勃發展. 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被稱為「Opus Sectile」(切割工藝), 使用精準切割的彩色寶石和玻璃, 在教堂的地板、祭壇、講壇和建築細節上形成精緻交織的圖案. 科斯馬蒂技藝根植於拜占庭影響, 逐漸演變成中世紀義大利設計的一種著名表達, 在歐洲裝飾藝術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科斯馬蒂家族: 馬賽克工藝大師
科斯馬蒂家族是一個技藝精湛的家族, 也是這一風格的主要創新者. 創始人勞倫蒂斯師從希臘馬賽克藝術家, 精通技藝並通過將玻璃馬賽克與各種彩色大理石相結合, 發展出了一種獨特的技藝. 這項創新, 加上他兒子和後代的努力, 催生了「科斯馬特式」一詞, 意指他們標誌性風格作品. 這種風格與拜占庭風格截然不同, 融合了羅馬當地材料, 發展出了一種更加豐富多彩、更加複雜的美學風格. 科斯馬特家族傳承了四代, 湧現出眾多著名的工匠, 其中包括勞倫蒂烏斯的兒子雅各布斯(Jacobus)、盧卡(Luca)和德奧達圖斯(Deodatus). 他們的傳統延續至今, 委託製作的作品遍布羅馬內外的教堂和長方形教堂, 使科斯馬特式馬賽克成為義大利教會建築的標誌. 科斯馬特式馬賽克是回收材料的典範之作, 這些材料通常來自古羅馬遺址. 這些馬賽克以從柱子上切割下來的大型圓形「圓盤」為特色, 並輔以較小的幾何石塊和玻璃鑲嵌圖案. 主要的石材包括色彩豐富的大理石, 例如斑岩  porphyry (purple-red),  (紫紅色)、蛇紋石 serpentine(綠色)以及其他鮮艷的色調. 這些石材被鑲嵌在白色大理石或石灰石背景上, 形成令人驚嘆的對比.

https://www.oessh.va/content/ord ... aldo-a-palermo.html
https://encyclopedia.design/2024 ... tion-and-influence/



與磨磚對縫意思差不多.



阿拉伯-諾曼建築風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16 22:49 | 只看該作者

海軍上將聖母教堂-又稱馬托拉納教堂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17 17:32 編輯


海軍上將聖母教堂(義大利語: Santa Maria dell'Ammiraglio), 是希臘聖尼科洛教堂(阿爾巴尼亞語: Klisha e Shën Kollit së Arbëreshëvet)的教區所在地, 俯瞰貝里尼廣場, 毗鄰諾曼式聖卡達多教堂, 與巴洛克式聖卡特琳娜教堂隔街相望. 該教堂是義大利-阿爾巴尼亞天主教會阿爾巴尼亞平原教區副主教座堂. 教區涵蓋西西里島義大利-阿爾巴尼亞人(Arbëreshë)社群, 他們使用通用希臘語和阿爾巴尼亞語按照拜占庭禮儀主持禮拜儀式. 這座教堂見證了東方宗教和藝術文化在義大利的延續, 並進一步增強了其影響力. 自15世紀起, 阿爾巴尼亞流亡者在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對阿爾巴尼亞和巴爾幹地區的迫害壓力下, 紛紛逃亡至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 進一步增強了其影響力. 后一種影響在聖像畫、宗教儀式、教區語言以及巴勒莫省部分阿爾巴尼亞殖民地的傳統習俗中都留下了顯著的痕迹. 該團體隸屬於天主教會, 但其儀式和精神傳統與東方教會基本相同. 教堂風格多樣, 交相輝映, 這是因為在幾個世紀的傳承中, 它因藝術、建築和文化的多元品味而不斷豐富. 如今, 它已成為一座教堂歷史古迹並受到保護. 自2015, 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被稱為阿拉伯-諾曼巴勒莫, 以及切法盧和蒙雷阿萊主教座堂.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 ... a_dell%27Ammiraglio
https://www.thegeographicalcure. ... artorana-in-palermo

==

亞歷山大聖凱瑟琳修道院
西西里巴洛克風格瑰寶之一, 位於歷史中心核心地帶, 貝里尼廣場, 毗鄰普雷托利亞噴泉以及著名的聖卡達多教堂和馬托拉納教堂.
歷史與建築
基礎: 建築群始建於1310年, 由本韋努塔·馬斯特朗傑洛(Benvenuta Mastrangelo)建造, 最初是一座多米尼加修道院. 目前的教堂建於1566-1596.
風格: 融合了文藝復興、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 簡潔的線性立面由科林斯式壁柱環繞.
內部: 教堂只有一個中殿, 裝飾華麗, 以彩色大理石、鍍金灰泥、壁畫和雕像點綴. 圓頂和拱頂上有菲利波·蘭達佐 (Filippo Randazzo) 和維托·德安娜 (Vito d'Anna) 等藝術家創作的壁畫, 描繪了聖凱瑟琳和多米尼加聖徒的生活場景.
巴勒莫聖卡特琳娜·德·亞歷山德里亞教堂
作為巴勒莫巴洛克式建築的典範之一, 聖卡特琳娜·德·亞歷山德里亞教堂的保護、修復和修繕工程於今日正式啟動. 項目由基礎設施和交通部資助, 總投資95萬歐元, 旨在保護和提升這座珍貴古迹的觀賞價值, 它是巴勒莫文化和精神的象徵.
城市遺產的修復
亞歷山德里亞聖卡特琳娜教堂是西西里巴洛克風格的標誌性典範, 得益於此次修復, 它將再次成為建築之美和宗教冥想的象徵, 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並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遺產.

現在院子里是一個遊客餐廳, 水泄不通.





https://palermo.gds.it/articoli/ ... -93b1-da63ef70164b/


側殿祭壇欄桿細節













聖凱瑟琳頭戴殉道者冠冕, 手握殉道者棕櫚葉; 身旁是她殉道時所用的輪子. 下方這處細節也展現了教堂內豐富的彩色裝飾—這些細節很容易在這些圖像中被忽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68
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8-17 17: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8-17 19:18 編輯











十字架堂















匈牙利聖瑪格麗特



以撒獻祭
創世記 Genesis 22:1-19
以撒獻祭
又稱「捆綁以撒」, 是創世記 22:1-19 中記載的重要聖經事件. 在這一敘事中, 上帝指示亞伯拉罕獻上他的兒子以撒, 也就是祂應許的繼承人. 亞伯拉罕遵從指示, 準備獻上以撒, 但上帝介入, 提供了一隻公羊作為替代. 這個故事展現了信心、順服和神性供應的主題, 並有多種解讀, 包括預示耶穌的獻祭. 一些學者認為, 最初的故事可能涉及一次完整的活人獻祭, 後來被修改為包含公羊.
聖經中心





, . · : ;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19: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