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啟6: 1-17>

[複製鏈接]

2571

主題

2591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3172
霞步思 發表於 2024-5-3 05: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霞步思 於 2024-5-3 05:56 編輯

【啟6: 1-17】【我看見羔羊揭開七印中第一印的時候,就聽見四活物中的一個活物,聲音如雷,說:』你來!『……。】在啟示錄第六章中,首先說到羔羊揭開七印中的第一印,這便拉開了七印、七號、七碗的序幕,也開始有一連串的災難、戰爭,和審判,這些似乎與末世有關。末世過去是被封住的,而【羔羊前來,從坐寶座的右手裡拿了書卷】,現在就要將封住的奧秘揭開了。約翰說:【我看見羔羊揭開七印中第一印的時候,就聽見四活物中的一個活物,聲音如雷,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拿著弓,並有冠冕賜給他。他便出來,勝了又要勝。】當約翰在異象中「看見羔羊揭開七印中第一印的時候」,約翰「就聽見四活物中的一個活物,聲音如雷,說:『你來!』」這活物的「聲音如雷」,實在是令人驚嚇,這顯示神要約翰引起關注。這「四活物中的一個活物」,就向異象中的騎馬的傳達命令說:「你來!」於是約翰說:「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拿著弓,並有冠冕賜給他。他便出來,勝了又要勝」。「有一匹白馬」,這不是真正的馬而是象徵,以顏色來作為象徵,「白」色代表軍事侵略,因用武力征服者大多數是騎白馬的。「騎在馬上的」,四個騎馬的都不是真人,乃是擬人化的各種表現。「拿著弓」卻沒有箭,表示箭已射出,勝利的根基已經奠定。「並有冠冕賜給他,他便出來,勝了又要勝」,這「冠冕」是神「賜給他」的,「勝了又要勝」,表明他的得勝乃是神的審判。【揭開第二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二個活物說:』你來!『就另有一匹馬出來,是紅的,有權柄給了那騎馬的,可以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又有一把大刀賜給他。】當耶穌基督「揭開第二印的時候」,約翰就「聽見第二個活物說:』你來!『就另有一匹馬出來,是紅的」,「紅」色是血的顏色,表示要流血。「有權柄給了那騎馬的」,表明一切的權柄都是神所賜的,「那騎馬的」是代表流血戰爭。「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戰爭的特點就是互相仇殺,借殺人以征服對方,所以世界沒有太平。「又有一把大刀賜給他」,這「大刀」就是戰爭所用的武器。

【揭開第三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三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黑馬;騎在馬上的,手裡拿著天平。我聽見在四活物中似乎有聲音說:』一錢銀子買一升麥子,一錢銀子買三升大麥;油和酒不可糟蹋。『】當耶穌基督「揭開第三印的時候」,約翰就「聽見第三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黑馬」,「黑」色代表飢荒,營養嚴重不足的人膚色往往會變黑。「騎在馬上的,手裡拿著天平」,「騎在馬上的」代表飢荒。「天平」是用來稱貴重物品的秤,五穀本來是用升斗計算的,但在飢荒時,糧食非常珍貴,必須使用「天平」來稱,表示糧食因短缺而顯珍貴。「一錢銀子」,相當於當時普通人一天的工資(太20:2)。「升」是一種量器,相當於每人每天的飯量大約是一升。在正常情況下,「一錢銀子」可夠買12天的糧食,但在糧食短缺時,只夠買一天的糧食。「油和酒不可糟蹋」,這個禁令是向黑馬騎士發的。因為「油和酒」均由糧食產生,既然缺乏食物,油和酒更顯稀有,所以「不可糟蹋」必須珍惜,這都表明人落在飢荒里。而此時的飢荒受到神的限制,還沒有到絕糧的地步,人的基本需要仍然可以滿足。【揭開第四印的時候,我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可以用刀劍、飢荒、瘟疫(或譯: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當主耶穌「揭開第四印的時候」,約翰就「聽見第四個活物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灰色馬」,「灰色」是指青灰色,是人將死之前的面色。所以「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陰府」指陰間,是人死後的靈魂拘留所,所有的死人都將被陰間暫時收留,等候大日的審判,當死亡和陰間不再有用處,就被扔在火湖裡(啟20:14)。但信徒的靈魂則在樂園裡享受安息,等候復活被提。「有權柄賜給他們」,這「權柄」指死亡的權柄,表明死亡的權柄也是神所賜的。因騎灰馬的有權柄就「用刀劍、飢荒、瘟疫(或譯:死亡)、野獸,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刀劍」指借戰爭殺人;「飢荒」指借飢餓殺人;「瘟疫」按原文是「死亡」,指借疾病殺人;「野獸」指借野獸殺人。「殺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說明被殺死的數目相當的多。這裡四騎士的異象,是象徵神對地上的審判,所以這四騎士並不是代表一些人物,而是代表每一匹馬毀滅的力量。而末后的大災難,其嚴重的程度和涉及的範圍,是空前絕後的,所以主耶穌說:【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太24:21)這四匹馬會在歷史結束之前走遍全地,災難會愈來愈頻繁,災情會愈來愈嚴重,末日還會有更嚴峻的大災難。主耶穌把最壞的情況告訴我們,就是要我們預先做好準備。

【揭開第五印的時候,我看見在祭壇底下,有為神的道、並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啊,禰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於是有白衣賜給他們各人;又有話對他們說,還要安息片時,等著一同作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也像他們被殺,滿足了數目。】當主耶穌「揭開第五印的時候」,約翰看見「在祭壇底下,有為神的道、並為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啊,禰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這「祭壇」是在天上。前四印帶出了地上的異象,第五印則帶出了天上的異象,後面的第六印也是帶出地上的異象。從這裡可以看到,啟示錄不斷地從天上談到地上,又從地上談到天上,而天上的情況會影響地上的情況。這些殉道者的靈魂「在祭壇底下」,表明他們已經將生命獻給神為祭,所以他們的靈魂是在神面前、與主同在。「有為神的道、並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說明他們殉道是為著神的話,也就是為著真理,以及為主的見證,也就是為著在人面前承認主。「大聲喊著說」,是指他們因不明白神計劃的安排,而有迫不及待之感。這些殉道者已經脫離了苦難,住在榮耀里,他們禱告「要等到幾時呢?」並不是在為自己求脫離苦難,而是求「聖潔真實的主」,趕快「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為他們伸冤。 「住在地上的人」,特別是指迫害信徒的世人。「於是有白衣賜給他們各人;又有話對他們說,還要安息片時,等著一同作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也像他們被殺,滿足了數目」。在世人看來,殉道者是卑賤、失敗的,但神卻用「白衣」宣告:他們是尊貴的得勝者。「還要安息片時」,就是要他們在安息中,等候神即將為他們伸冤。「滿足了數目」,表明在神永遠的計劃中還有許多被殺的殉道者。神的計劃既不加速、亦不耽延,而是要等到殉道者的數目滿足,然後才施行審判。而任何世代受苦的信徒都會發出與這些殉道者同樣的疑問,神在這裡說的話,也是對他們的回答和安慰。

【揭開第六印的時候,我又看見地大震動,日頭變黑像毛布,滿月變紅像血,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當主耶穌「揭開第六印的時候」,約翰「又看見地大震動,日頭變黑像毛布,滿月變紅像血,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這裡提到「天、地、日頭、月亮、星辰、山嶺、海島」七樣事物,代表整個宇宙都將發生劇烈的變化,這正是基督再來之前普世性的災難。主耶穌曾預言,在祂再來之前:【地要大大震動…又有可怕的異象和大神跡從天上顯現。】(路21:11)。「日頭變黑像毛布,滿月變紅像血」,可能是因為超級大地震,引起多處火山爆發,空中瀰漫火山灰所造成的現象。「天上的星辰墜落於地」,可能是隕石雨。「如同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樣」,無花果熟了以後會掉下來,但未熟的無花果不會自動掉下來,除非是「無花果樹被大風搖動」。「天就挪移,好像書卷被捲起來」,可能指大氣層劇烈變動、有如天在挪移,雲層滾動、好像捲起書卷。「山嶺海島都被挪移離開本位」,因大地震引起巨大的地貌變動。那時【地上的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和一切為奴的、自主的,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里,向山和岩石說:『倒在我們身上吧!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因為祂們忿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這裡列出的「君王、臣宰、將軍、富戶、壯士,和一切為奴的、自主的」,代表地上所有的人。他們的地位、成就、財富、力量、身份,在審判的日子裡完全沒有用處。「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里」,就是所有的人那時都想要靠大自然逃避神的追討。「向山和岩石說:『倒在我們身上吧!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這些人已經無處可躲,但仍然心腸剛硬,寧可在懼怕中被山岩壓死,也不願意麵對「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順服歸向神。整本聖經只有這裡提到了「羔羊的忿怒」是可怕的,世人若拒絕「羔羊」在十字架上的代贖,就要接受「羔羊」忿怒的審判。「因為祂們忿怒的大日到了」,「祂們」指神和羔羊,說明基督和神是在同等的地位。神和羔羊「忿怒的大日」,就是末日,那時神的忿怒震及全地,一切罪惡都將被追討,人完全沒有抵擋的餘地。而這些人在大難臨頭的時候問:「祂們忿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這個問題在啟示錄第七章得著答案,就是在末日審判的時候,只有重生得救、忠心得勝的聖徒,才能【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7:9)。但願我們都是這些聖徒中的一員,這樣我們就能「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阿們!

《聖經分卷分章註解》  網頁地址:www.biblestudy-xbs.com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4 16: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