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第一件事就是儘快恢復鞍鋼生產

[複製鏈接]

8500

主題

8690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65467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23-6-6 21: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第一件事就是儘快恢復鞍鋼生產




1948年,新中國成立前,中國東北的鞍山市剛解放,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派幹部組建鞍山市委,鞍山市委成立后討論決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儘快恢復鞍鋼生產》。《鞍鋼》開始招工。廠里缺備件材料,工人們就想方設法到廢品堆里找。回收了上千種材料,撿回上萬個零備件。這些「寶貝」形成了聞名全國的「孟泰倉庫」。後來在修復一、三號高爐時,所有管道系統的零件都是「孟泰倉庫」提供的,沒有花一分錢。

1949年建國初期,新中國還不能生產無縫鋼管。當時只有上海,有一點鋼管改造設備,但因缺乏熱穿孔機械,不能用圓鋼生產無縫鋼管,因被美國等西方國家禁運封鎖制裁后又無法從國外進口毛管,只能採用進口或用過的舊無縫鋼管改製為其它規格的無縫鋼管。由於西方敵對國家對新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和禁運,靠從國外進口無縫鋼管來源中斷,而當時國內還不能生產,這對經濟的恢復和國防工業都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再加上又無外匯資金高價去採購。

新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是如何誕生的。《無縫鋼管》被譽為工業的「血管」,是國家工業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重要原材料,無論是製造飛機、輪船、火車、汽車、鍋爐,還是輸油、輸汽、輸水,或者是開發礦藏進行地質鑽探,哪兒都需要它,哪裡也離不開它。可以說,如果離開了無縫鋼管的話,很多如石油、化工、鋼鐵、機械、軍工、航空航天等工業發展都將無從談起。

毛主席說: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毛澤東黨中央和政務院就決定建設鞍鋼「三大工程」7號高爐、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這「三大工程」是新中國鋼鐵工業發展中的第一批重大工程,它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巨大的經濟意義。

1948年,鞍山解放,中共鞍山市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儘快恢復鞍鋼生產。據老工人趙永橋回憶,鞍鋼招工時他去報名,看見高爐下的野草長得一人多高,運輸車下的積水沒到了膝蓋。一個留用的日籍冶鍊專家斷言,「這裡只能種高粱,恢復重建至少需要20年。」趙永橋說:「當時大家都憋著一股勁,一定要儘快恢復生產。

廠里缺備件材料,工人就想方設法到廢品堆里找。後來當選為新中國第一代勞動模範的孟泰是「撿廢品」的行家,他知道日本人統治廠子的時候,工人懷著反抗情緒,常把配件器材偷偷扔到水坑和草叢裡,就帶領大家專門到這些地方發掘,幾個月的工夫,回收了上千種材料,撿回上萬個零備件。這些「寶貝」形成了聞名全國的「孟泰倉庫」。後來在修復一、三號高爐時,所有管道系統的零件都是「孟泰倉庫」提供的,沒有花一分錢。已故的鞍鋼製造部總工程師楊樹棠回憶說,在他從住處去辦公室的路上,看見衣著襤褸的工人群眾用肩挑、背扛、車送,把各種設備、器材從鐵東、鐵西、立山等處運到廠區,從早到晚,川流不息。

而回顧《無縫鋼管》誕生的過程是讓所有人都刻骨銘心的回憶。1949年建國初期,新中國還不能生產無縫鋼管。當時只有上海,有一點鋼管改造設備,但因缺乏熱穿孔機械,不能用圓鋼生產無縫鋼管,因被美國等西方國家禁運封鎖制裁后又無法從國外進口毛管,只能採用進口或用過的舊無縫鋼管改製為其它規格的無縫鋼管。由於西方敵對國家對新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和禁運,靠從國外進口無縫鋼管來源中斷,而當時國內還不能生產,這對經濟的恢復和國防工業都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再加上又無外匯資金高價去採購。

1952年8月至1953年5月,新中國派出40人赴前蘇聯第一烏拉爾新鋼管廠學習。在蘇聯專家協助下,新中國的科技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們克服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後來擔任過副廠長的劉鳳回憶起當年的學習歲月:「既學實際操作,又聽蘇聯工程技術人員上技術課。我們認真鑽研技術,不到一年,便能在師傅指導下上崗操作,成為鞍鋼無縫鋼管廠開工投產的技術骨幹。」回國后,劉鳳先是任廠長助理,后擔任副廠長統管生產技術工作。在工作中,劉鳳發現,穿孔機軋輥表面過於光滑,而其實軋輥入口表面粗糙些,才能實現管坯正常咬入。於是他提議對軋輥表面進行修整,為一次穿孔成功創造了條件。

1953年10月27日,幾乎所有的鞍鋼工人都提前來到了工廠,緊張又興奮。這一天,中國冶金史將掀開新的一頁。下午兩點半的時候,命令熱試軋的汽笛響了, 通紅的鋼坯從1200度的高溫加熱爐里吐出來, 穿孔機里剛剛露出火紅的鋼管頭時, 人們就歡呼著:「出來了!出來了!鋼管出來了!」所有在場的鞍鋼幹部工人職工們都為這新中國軋制無縫鋼管的歷史時刻,熱烈鼓掌, 歡呼祝賀。鞍鋼領導和工人們決定要把第一根無縫鋼管送去北京獻給毛主席。

每一個人緊張期待的心情, 這時候立刻變得像戰士們打了勝仗時那樣得意、歡笑。鋼管帶著火花又順利地通過了軋管機, 又是一陣掌聲和歡呼,一直把第一根鋼管完成到最後一個工序。這時,一位蘇聯專家向在場的工人握手祝賀說:「新中國從今天起就有了自己的無縫鋼管了!」 一個曾到蘇聯學習無縫鋼管的青年工人顧鳳富興奮地說:「他要馬上寫信向教給他技術的蘇聯老師報喜。」另一個工人說:「他回家去也要告訴鄉里的農民,他們和全國人民沒有白白地支援鞍鋼的建設。」

1952年10月27日,第一根管坯試軋,便軋出了無縫鋼管成品,這在國際無縫鋼管事業中也是奇迹。從此,新中國有了自己的工業用的血管。1953年12月26日,毛主席60歲生日那一天,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工人們從鞍鋼生產的第一根無縫鋼管上切下了長20厘米的一段,派專人送到北京。

毛主席給鞍鋼全體職工複信祝賀:「鞍鋼無縫鋼管廠、大型軋鋼廠和第七號高爐的提前完成建設工程並開始生產,是1953年我國重工業發展中的巨大事件。」1954年,《人民日報》上刊登了靳尚誼和傅植桂創作的油畫《把第一根無縫鋼管獻給毛主席》,油畫主人公是鉗工邵明祥,他在鋼管上刻下了一行字:「獻給敬愛的毛主席」。

鞍鋼無縫鋼管廠的投產,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無縫鋼管的歷史。從工廠破土動工,到第一根無縫鋼管問世,僅僅用了1年零3個月。投產後的第二年就先後試軋出了,鍋爐管、地質管、油管和不鏽鋼管。在二輥斜軋穿孔機上穿軋不鏽鋼管成功,是中國無縫鋼管生產史上一大盛事,這為中國以後的不鏽鋼管生產起了先導作用。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鞍鋼》在70餘年的砥礪奮進中見證了新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壯大,一代代鞍鋼人開拓創新、克難攻關,創造了一項項舉世矚目的世界第一、中國第一。

品牌鞍鋼《鞍鋼無縫鋼管廠》是新中國第一座無縫鋼管廠,1952年7月14日正式動工,1953年10月27日試軋成功。它是聞名全國的鞍鋼「三大工程」之一,被譽為新中國無縫鋼管的「搖籃」。

1953年10月27日,幾乎所有的工人都提前來到工廠,緊張又興奮。這一天,中國冶金史將掀開新的一頁。下午兩點半,命令熱試軋的汽笛響了,通紅的鋼坯從1200攝氏度的高溫加熱爐里吐出來,穿孔機里剛剛露出火紅的鋼管頭時,人們就歡呼著:「出來了!出來了!鋼管出來了!」所有在場的人們都為這軋制無縫鋼管的歷史時刻熱烈鼓掌,歡呼祝賀。新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誕生了。

鞍鋼無縫鋼管廠的投產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無縫鋼管的歷史。從工廠破土動工到第一根無縫鋼管問世,僅僅用了1年零3個月。投產後的第二年就先後試軋出了鍋爐管、地質管、油管和不鏽鋼管。在二輥斜軋穿孔機上穿軋不鏽鋼管成功是我國無縫鋼管生產史上一大盛事,這為我國以後的不鏽鋼管生產起了先導作用。

1953年12月26日,毛主席60歲生日那一天,毛澤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工人們從鞍鋼生產的第一根無縫鋼管上切下了長20厘米的一段,派專人送到北京。毛主席給鞍鋼全體職工複信祝賀:「鞍鋼無縫鋼管廠、大型軋鋼廠和第七號高爐的提前完成建設工程並開始生產,是1953年我國重工業發展中的巨大事件。」1954年,《人民日報》上刊登了靳尚誼和傅植桂創作的油畫《把第一根無縫鋼管獻給毛主席》,油畫主人公是鉗工邵明祥,他在鋼管上刻下了一行字「:獻給敬愛的毛主席」。

《把第一根無縫鋼管獻給毛主席》是現代畫家靳尚誼於1954年創作的一幅油畫。靳尚誼,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院繪畫系。1957年結業於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並留校在版畫系教授素描課;1962年調入油畫系第一畫室任教。原中央美院院長。現為中央美院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美協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並被中國美術館等機構和個人收藏。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8: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