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與其拼經驗,不如拼洞察

[複製鏈接]

105

主題

105

帖子

750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5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M65423 發表於 2019-11-26 19: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與其拼經驗,不如拼洞察
  你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
  「很多人說起來有10年工作經驗,但實際上他只是把1年的經驗重複使用了10年。」
  這講的就是經驗的質量。
  很多工作了八九年的人,簡歷上風光無限,又是大公司總監,又是團隊靈魂人物,但如果細究去問,答出來的東西往往都經不起推敲。這樣即使簡歷上寫著有8年經驗,10年經驗,實際上能力和一個剛畢業兩三年的人沒有區別。
  最近我好幾個獵頭朋友跑過來跟我吐槽,說現在面試的中高級管理者越來越水。
  比如有一個面試者工作了10年,簡歷上寫著過去一年帶領團隊創造了300%的增長業績。
  然而,就這一句話結束了。
  我朋友問他具體是什麼東西的業績,這個業績是屬於他領導的部門還是和其他部門合作的,是什麼樣的改革或契機讓他在短時間內創造如此顯著的增長,他在這個過程中具體起到了哪些作用……
  竟然,一個都答不上來。
  我這獵頭朋友著急啊,她找這個職位的人選找了大半年,但這位候選人半桶水的狀態又讓她隱隱擔心。
  後來她經過多方打聽終於知道,這個面試者確實是前公司里的一個總監領導,可能力很一般。雖然工作了近10年,但屬於渾水摸魚的類型。公司業績的增長更多是依靠其他團隊的配合,他只是參與了其中而已,並未有什麼突出貢獻。
  我們不能說這個人簡歷造假,但這種含糊不清的說辭在職場中很常見。
  如果碰到HR新人,這樣做或許可以矇混過關,可現在經濟大環境不好,所有公司對HR和獵頭的專業度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這個專業度,不僅是「找人方法」的專業度,更是對「業務理解」的專業度。比如我在面試HR的時候經常遇到的問題是:
  1、你做的這個項目遇到過什麼困難?
  2、其他人是怎麼想的,你又是怎麼想的?
  3、為什麼你的想法和其他人不同?
  4、為什麼你相信自己是對的?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對方是HR,說這個提問者是業務部門的老闆我都信。
  你再也不能把HR面試當做走過場的形式,也不要妄想拿著網上「如何給面試者留下好印象」的套路就矇混過關了。
  如今是拼真刀真槍的時代,沒點乾貨的人一定會被淘汰。「X年經驗」這種東西,只有參考意義,更重要的是你要對行業有洞察。
  經驗人人都有,只要時間呆的夠長就可以;洞察並非人人都有,它需要思考,打磨,推翻,重啟,實踐,論證,優化。。。。。。 每一步都是對自我知識的更新,得出的每一條結論都能切中行業的要害和頑疾。
  這種人才,最有價值。
  那如何培養自己對行業的洞察呢?回歸到工作的日常:
  a)從細微處總結洞察
  工作無小事,這是我的觀點。
  說沒有小事,是因為你要學會從任何小事中總結出大事。工作流程,做事方法,合作模式甚至溝通方式,每一件日常背後都能挖掘出值得思考的東西。
  這些不斷積累的總結,最後將匯總成這個行業的底層運行邏輯。越早看清楚的人,機會越多。
  比如一個簡單的跨部門合作,遇到其他部門不願意配合的情況,你可以用一系列問題來開啟連環思考:
  1、它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為什麼不願意配合?是我計劃不夠周密,還是時間安排有問題,或是資源分配上出現分歧?
  2、這個問題會造成哪些連鎖反應和影響?會不會影響項目的整體進度?會不會在之後的合作上出現裂痕?
  3、這個問題會牽涉到哪些人,他們各自的立場都是什麼?不願意配合是對我這個人有意見還是對整個事情有意見?
  4、如果我要解決這個問題,我需要得到哪些支持?是找大老闆直接求助?還是我過去和他們部門領導溝通?或者我甩手不管,等其他人出面幫我解決?
  我把這種思考方法,叫「從一個小點,擴散出一個宇宙」。你不是每一個問題都要回答好,但每一個問題都要先想到。
  這就是洞察。
  洞察是對所有信息的歸納、總結和提煉,從而找到背後最本質的原因。它不是對信息的照本宣科,而是對信息的多次理解和加工。
  表面上看「不願意配合」只是一個日常的工作矛盾,實際上可能是整個業務戰略方向上的分歧問題。
  解決它的方法,絕不是你偷偷發一封投訴郵件給大老闆然後去撕逼,而是大家坐下來詳細討論各種可能性,在大方向上先達到統一。
  這是我的親身經歷。
  培養自己的洞察力,最好就從身邊最簡單的事情開始總結起。把它們寫在隨身帶的小本子上,或者做個電子備忘錄。時間久了,你對這個行業的理解會越來越深刻,這才是你最寶貴的財富。
  以小見大,積跬步足以致千里。
  b)具備反方思維
  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有人跟自己唱反調的情況。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被情緒所左右,光顧著去吵架了,卻少有人冷靜下來思考。實際上,如果我們站在反對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往往會得出讓人驚喜的答案。
  比如我曾在一次會議中主張用高舉高打的方法推廣一個新產品,可對面的一個同事一直跟我唱反調。
  他認為把廣告費全花在電梯屏,地鐵站,APP開屏廣告上並不能產生直接的轉化效果,反而做一些垂直社區的內容植入會更精準有效。
  後來我們的解決方法是兩者并行。先做垂直社區的內容植入,小步快跑看看效果,然後再決定是否高舉高打趁勝追擊。
  這就是反方思維的運用,它是對自己不斷的查漏補缺。
  理解你的「反方」,從情緒中剝離出有道理的東西,然後結合你的思考提出新的觀點。
  這是另一種培養洞察能力的方法。
  我最喜歡用的一個問句就是:
  「我如果是別人,我會怎樣反駁自己的觀點?」
  百試百靈。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04: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