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百法明門論簡義16-2》 民國唐大圓著 凈空法師講

[複製鏈接]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8-3-22 09: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18-3-22 09:33 編輯

唯識之學,在說明山河大地等一切法皆是假有,唯識之所變現。
這一句雖然說是唯識學的宗旨,也是大乘佛法的宗旨。大乘佛法就是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實狀況,真實狀況是一切法體是空寂的。但是這個空很不好懂,因為空是有不是無。《心經》上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個色是有啊!有就是空,空就是有,這個很難懂啊。我們世人觀念裡面,空當無講,空了就是什麼都沒有了,這個好懂。空就是有,這個難懂。

一切有形的都是屬於假有,而不是真有。為什麼說它是假有呢?唯識這門學問就跟我們研究這個道理,所有一切萬法性空相假有。假有從哪來的?這就是菩薩所要研究的,也就是三種智裡面的道種智。菩薩的智慧,一切萬法從哪來的?唯識所變。因此在唯識學家眼睛里不認為有萬法,他只認識一個識,識是能變,萬法是所變。宇宙之間有什麼?唯獨有識的存在。萬法是假有幻有,而不是真實的。這代表了大乘佛菩薩對宇宙人生的覺悟。

世人皆執山河大地一切萬法是實有,名之曰我。既有實我,則不信一切唯識所變。
"我"的定義要先說一說。我是指有自體,有自體的執著就叫我執。世間人執著自己的身心有自體,這是人我執;執著一切萬法有自體,這叫法我執。這是"我"的定義。比如這個粉筆有沒有我呢?沒有我。粉筆沒有自體,它是一粒一粒粉末粘在一塊集成這個相,碾碎了分開了這個相就沒有了。可見這個相是假相,因緣生法,沒有自體(無我)。本來無我為什麼執著有我呢?因為凡夫執著一切法都有實體,所以不承認唯識所變,因此對大乘佛法的教義很難接受,與他自己的觀念相違背,超出了他能理解的常識。

是故欲闡發唯識之學,當破我執。又當知我是假,識是真;迷我是病,是凡夫;破我是葯,是佛菩薩。
                    ┌─迷……凡夫 ──┐
     ┌─我  ┤            ├假
          │     └─破……佛菩薩─┘
  唯識┤
               └─識……………………….......真
從表裡頭可以看出來,唯識所說的就是一個我一個識。我是說一切萬法,包括人我與法我。執著有我,以為萬法有自體的,這是凡夫。曉得我是假的,不再執著身心是我,也不再以為一切萬法有個實體。知道自己的色身乃至一切萬法皆是因緣所生,許許多多的因素集合在一起現出這個幻象,這是佛菩薩。

什麼叫做真?什麼叫做假呢?在佛學的定義裡面凡是真的永遠不變,凡是變的都是假的。拿粉筆來說,我們寫一個字就少一點,再多寫幾個字就沒有了,它一直在變,變就是假的是幻有,真有是不變的。我們看看人身是真的是假的呢?如果是真的永遠不變,可是這個身體天天在變時時在變念念在變。人從生到老死不是到時候突然變的,剎那剎那在變,可見這個身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在《金剛經》裡面給我們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個相是真是相,統統是假相。這就叫做破我,對於我的真實面目看清楚了看明白了,從此以後不再執著了,這就叫佛菩薩。這樣說起來,佛菩薩跟凡夫不同之處,就在有沒有我執?有沒有法執?

學佛跟佛學不一樣,學佛是學做佛。佛是什麼意思呢?覺的意思,我們要學覺啊。佛學給諸位說,不覺,迷啊。這一邊是迷,那一邊是悟。把佛學當學問研究,依舊用的有漏慧,是佛學。學來學去還是凡夫,學來學去還是迷執。迷關打不破,執著離不開。那麼學佛,要學覺,覺就不迷啊,對本身不迷惑,對我們的環境也不迷惑,這就叫做佛菩薩,佛菩薩與凡夫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如果我們一天比一天清醒,一天比一天覺悟,這在道業上才能真正的打下基礎,佛法裡面講的受用,離苦得樂,你才能能真正辦得到,確實可以離苦,確實可以得樂。就是你要學佛才行。你要不學佛,苦離不開,樂得不到。如果我們諸位常常感覺自己很苦,怎麼解決呢?學佛就解決了,一切苦都可以遠離。《心經》裡面講,學佛的要領,幾時能夠無漏智現前了,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都沒有了,統統斷除了。這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要緊的就是在我們自己,是不是把這些道理都明白了,方法也都會了,然後再發心依教修行。底下總結說,我是假的,識是真的。再看下面。

又實我之執,可分為二:一曰人我,二曰法我。執終生之色身為實有者名人我,執大地等為實有者名法我。簡言之,所云我者,即是執一切法為實有是也。
這句話很重要。這就是我的定義,什麼叫做我呢?執一切法為實有。這就叫做我。

又它書或說人我名我,法我名法。如唯識三十頌首言由假說我法等。彼我即人我。法即法我是也。合作二表明之。
                                   ┌─ 我  ─────┐
                  ┌─三十頌 ┤                      │
                  │       └─ 法  ─────┼─┐
          唯識┤                                        │  │
                  │                        ┌─人我─┘  │
                  └─百法論……我┤                │
                                             └─法我───┘
                   我
                                人身之實有──┐
                   法          │
                              │  我
                   人我         │
                                萬事之實有──┘
                   法我

這一段的意思,從兩個表就說清楚了。在《唯識三十頌》裡面,說我說法,而在《百法明門論》裡面,說人我法我,實際上《三十頌》裡面講的我就是指的人我,《三十頌》裡面講的法,就是《百法》裡面講的法我,文字不同,意思是一樣的。

再說執著,凡是講我或者人我,指人身之實有,這是我執。法與法我,指萬事之實有,一切事物認為它是實在的,這個萬佛寺是實在的,這個講堂是實在的,這個學院是實在的,都是法執。諸位要曉得,一切事物莫非因緣成就,暫時現起的幻相。

唯識之宗旨,在說明一切法唯識;
一切法唯識,是整個唯識學的宗旨。唯識宗主要的經典,是六經十一論。而唯識的道理呢,通於一切經論。在整個佛法裡面,我們也可以按世間學術分科,有共同課目有專修課目。共同課目無論你學哪一種學科都是必修的。比如在大學裡面國文是共同課目,不管讀那個學科,都要學國文。在佛法裡面,唯識是教理的共同課目。懂得唯識的道理,大乘八宗小乘兩宗在理論上都能通達,可見這門學問的重要性。第二種共同科目是戒律,無論學那一宗都要學戒律,戒律是生活規範。第三種共同科目是凈土,諸佛菩薩究竟的歸屬,它也是共同課目。大乘佛法八宗裡面有三宗是共同科目,不管學哪一宗這三種一定要懂得,都應該修學。

說到這個地方。我也可以給諸位提示一點。佛法因時因地應機說法,它是活的。理論原則精神不能變,方式可以變。方式不能變,道就行不通了。尤其是大乘佛法,稱之為無礙法門。尤其說到最高的境界,事事無礙。如果守著一個方式不能變,那就處處都有障礙,怎麼能叫無礙法門呢?那就不是大乘佛法了。小乘佛法有障礙,權教菩薩有障礙,圓教沒有障礙。究竟圓滿的佛法,是圓融無礙的。世尊遺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時候,就改變了不少,適應中國人的思想生活方式,所以佛教才能在中國大大的弘揚,而且與中國固有的文化道統融合成一體,幾乎分不開,道理就在此地。我們再看看,天主教基督教回教傳到中國來,為什麼行不通呢?他守著那一套方式不能變更,所以他們的傳教徹底失敗。現在他們覺悟要改過了,曉得那一套不行。

從前農業社會,我們祖師把佛教的方式儀式改變了以後,流傳到今天一千多年,由農業社會進入到工業社會,今天再從工業社會進入到信息社會,我們還要死守農業社會那些老規矩,也行不通了。天主教的革命,是前些年他們舉行全世界的大公會議,把全世界各地方傳教的領袖集中在羅馬梵蒂岡,開了一次大會,這才門戶開放,學習研究各種宗教各種學問。我們佛教到哪天也能舉行一個世界的大公會議,重新制定一套傳教方式,才能夠為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歡喜接受,這才行啊。實際上我們比外教方便多了,因為佛教的理論說的透徹,是人人所樂意接受的,只是在方式上要改進。外教不但要改進方式,還要重新充實他們的理論,否則外面的人不能接受。他們的困難比我們多,我們只要方式上略略變化一點就夠了。但是這個事情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也得要大菩薩一代祖師才能夠重新為我們建立一個新的制度,守住老原則老方針,改變方式,佛法才能夠發揚光大。這些話希望你們同學們注意。老的這一代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精力去做,這個責任寄托在你們年輕人身上,同修們要格外努力。

而本論之方便,在以一切法無我說明一切法唯識之義。俗人迷識為假,迷我為實;佛悟我為假,悟識為實。故唯識之學是以悟破迷。
                                             ┌佛實
                ┌立宗…一切法唯識┤     悟
                │                          └俗假
      百法論┤
                │                           ┌佛假
                └破執…一切法有我┤               迷
                                             └俗實

經言萬法,即總括一切法,然彌勒菩薩恐世人難學,造瑜伽師地論,約為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猶恐眾生慧淺難入,更約為百法而造此論。

彌勒菩薩為了慈憫眾生,著《瑜伽師地論》一百卷,把一切法為歸納660法。這是唯識學的根本論典,要研究唯識非讀不可。六經裡面最重要的是《解深密經》《楞伽經》,論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這是經論裡面的大根大本,但是相當難讀,所以天親菩薩為了接引初機便利初學,再歸納為百法,論文只有五百多個字。

故此論雖僅談百法,而實包括一切法也。
這一百法是一切萬法歸納的綱領,每一條裡面都包含了無量義。不要以為一條就是一個,那就麻煩了。你要曉得它是萬法歸納的綱領。

本論開端先引佛言,是名以聖言量而造論。
造這個論根據什麼呢?根據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話。以經典做依據,這叫宗經論。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沙發
Djogchen 發表於 2018-3-22 22:00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似乎仍未踏入正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
Djogchen 發表於 2018-3-22 22:05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8-3-22 09:08 編輯

淨空法師把開場白用聖言量拋出來 這會對一般學佛者是一個從深入淺不可測的考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
Djogchen 發表於 2018-3-22 22:13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8-3-22 09:36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8-3-22 09:05
淨空法師把開場白用聖言量拋出來 這會對一般學佛者是一個從深入淺不可測的考驗 ...


即使佛陀的阿含經也從苦空無我以及四聖諦也是由苦開始而並非由無我開始

這是我個人的見解 未知樓主你有何高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5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8-3-23 01: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18-3-23 01:14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8-3-22 22:13
即使佛陀的阿含經也從苦空無我以及四聖諦也是由苦開始而並非由無我開始

這是我個人的見解 未知樓主你有 ...


我是學習的,沒什麼高見。不過世親菩薩造論,就是先引聖言量的。唐大圓居士的原文粗體字,也是這麼寫的。

如果你要說先把聖言量這個名詞要先介紹一下,也許是應該的。不過這個講座的學生已經不是剛入門的程度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6
Djogchen 發表於 2018-3-23 01: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8-3-22 12:37 編輯
問? 發表於 2018-3-22 12:12
我是學習的,沒什麼高見。不過世親菩薩造論,就是先引聖言量的。唐大圓居士的原文粗體字,也是這麼寫的。 ...


大概你不大明白我的意思

唯識學部份是直接到大乘的境界,好比"瑜伽師地論",但有部份是大乘兼小乘的,在",在講解的時候是否需要先歸納然後才演繹,?見仁見智,好比"因明入正理論"以及"百法明門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7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8-3-23 06:2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問? 於 2018-3-23 06:23 編輯
Djogchen 發表於 2018-3-23 01:33
大概你不大明白我的意思

唯識學部份是直接到大乘的境界,好比"瑜伽師地論",但有部份是大乘兼小乘的,在 ...


聽經最怕打岔,一打岔就聽不出弦外之音了。

我們先把自己的意見放下,耐心聽老法師講經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21: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