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證悟空性(三)

[複製鏈接]

88

主題

88

帖子

64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mshixiang 發表於 2017-11-16 02: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0.《仰兌》頁59:「本來本體清凈自性任運之光,具足身與智慧之明點明體,住於肉團寶內。」

  《靜忿生起略軌》:「無生法界佛凈土,無滅清凈明點中。」

  辨正:藏密認為:中脈的肉團寶(支打),內有都帝;都帝上方有右脈纏繞中脈三圈,都帝下方有左脈纏繞中脈三圈,因此,如來藏本具的光明、智慧、無漏功德無法顯現;都帝由三部分構成,中有種子字,上有月輪,下有日輪,如盒包圍,微開一縫;如開縫太大,人會瘋狂;如縫太密合,人則愚昧;其中的種子字就是本來清凈之如來藏,具足智慧五光、明點明體。因此,藉修脈氣明點方便,解開纏繞中脈的脈結,使氣入中脈,能開顯如來藏本具的光明、智慧、無漏功德,得到法身佛的證悟與解脫。再以得自母血的紅菩提(紅阿字),化為拙火,沿著中脈,猛烈燒臍、心、喉、頂四輪,分別得空、大空、勝空、最勝空等四空,燒至得自父精的頂輪白菩提(白杭字),融化白菩提,使降至頂喉心臍四輪,分別得初、勝、極、俱生歡喜等四喜,得到大樂報身佛的空樂無二;這是不經貪道,不修雙身法的脈氣明點修法,是藏密祖師從印度教學得脈氣明點法及完整的雙身法,取代釋迦牟尼佛的三乘正法,使正法在印度迅速滅絕,藏密四大派都誤執此法能即身成佛。

  釋迦牟尼佛成佛前,證得非想非非想定,經六年苦行,仍無法明心見性,最後放棄無意義的苦行,沐浴及食用乳糜以後,不苦不樂而坐在菩提樹下,初夜以手按地時明心開悟,夜後分又目睹明星而見性成佛。世尊即身成佛前,直至明心見性時所修,都與藏密傳授的脈氣、明點、雙身法門無關;乃至靈山會上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羅花獻佛,捨身為床座,請 佛為眾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迦葉悟入,所以心領神會而破顏微笑。 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於是以心傳心的禪宗開始在人間弘傳,藏密祖師號稱是最上乘法,他們修習從印度教學得的無上脈氣明點法及完整的雙身法,證得光明大手印、第四喜的樂空光明「報身佛」境界以後,卻仍參不透「世尊拈花,迦葉微笑」公案,仍舊不知付囑迦葉「涅槃妙心、實相無相」的真實義,因此諾那上師稱禪宗為「大密宗」。所以「最勝妙」而且「遠超過」顯教的密宗,其實連他們視為基本修證的顯教見道位的智慧都還沒有生起,都無法臆測顯宗見道的賢位菩薩般若智慧;他們如此的無智,都肇因藏密一向在意識的有為、有所得法上用心,希冀意識心轉成光明、四空、四喜、虹光、金剛練,想轉變意識成為真實常住的不壞心,因此無法與真心如來藏相應,也無法與離境界的般若本無所得法相應。世尊在《金剛經》明白開示:「若以色見我〔我是指真我實相心如來藏〕 ,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真心如來藏、法身如來〕。」末學敬勸密宗一切人,趕快離開密宗的意識境界法,回歸顯教中求證真正的如來藏,因為身中的明點……等法,都不是如來藏;在顯教中證得真正的如來藏以後,才能生起真正的般若智慧。

  11.《仰兌》頁57:【依六光修妥噶:肉團心〔知打內有五種光明,放出則為肉團心光〕光寶內,則顯現本來清凈之光明心要,具足五種清凈之明,即是本來依怙之不動光也。本來清寂自性任運,且住於遍滿大悲譬如瓶內之燈,其明體自光外顯,如窗孔道之白柔脈光,噶底〔梵穴至心臟〕水晶管相貫,而傳至遠通水光,從眼根出外界虛空,其虛空空寂如鏡,故有顯現之分位,而內界清凈光之本面,初出眉間顯出,現遍之青色光,由是次第增長,如虹霓之五色光輪,具細明點,其中顯現明點空光,視如池中投石,波紋蕩漾。此後顯現紅圓明點,其中能觀之心,即明體金剛練,如馬尾結,或如珍珠鬘,或如花鬘……。】

  辨正:縱使能夠修成眉間顯出的明體金剛煉,仍是意識心的所取境,亦是能觀之「意識心我」所觀所緣的「我所」,明體金剛煉是眼根緣虛空色、意根緣定境法塵后,由第八識出生、為意識心所了別的內相分影像,因此明體金剛煉是所觀之境,不是能觀之心;是因緣所生法,不是實相法,有生有滅故,是意識境界相故。複次,所觀的明體金剛煉,非即虛空顯、非離虛空顯,非即眼根顯,非離眼根顯,是自眼識、意識、意根久熏習力,而由第八識所現的內相分,在眠熟等五位中,即不現前;是常常斷滅之法,不是常住法,故是虛妄法。定中所現的所生色、出現的光明及見一切色像境界,不能有真實受用;譬如定中觀想所見的美女,不能娶為妻;定中觀想所現的珍寶,不能聚為財富;唯是內相分所成之法處所攝色爾,非有實質色身或光相之能為他人所見也。

  《大乘顯識經》云:【識界〔第八識〕亦爾,無色、無形、無光明顯現,以因緣故顯示種種功用殊異。……身之機關,以識之力作諸事業。 ……識在於身,如闇之體,視不可見、不可執持,如母懷子,不能自知是男是女……,識之自性,遍入諸處,不為諸處之所污染,六根、六境、五煩惱陰,識遍止之,不為其染。】佛於此經開示第八識本心體性:無色、無形、無光明顯現,六根六境五煩惱陰、十八界,識遍止之,不為其染。藏密開示其所謂的真實本心都是意識心境界:五色、具樂相、五光顯現之明體、可見、可覺受、住於肉團心「知打」內。佛的開示,與密宗有「第二佛」之稱的蓮華生「大士」,所開示之空性心迥然不同,蓮花生一向都落在意識心中,都在意識境界上用心,學佛人應該靜心思惟:是要依止具足了知八識的釋迦牟尼佛經典開示呢?還是依止只知六識的蓮華生的開示呢?又《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五祖弘忍告訴惠能大師云:「不識本心〔第八識〕,學法無益」,有智者,請深思、抉擇。

  12.《仰兌》頁61:【即此光明無垢,能顯身之所依,故為大圓鏡智;即彼無分別,故為平等性智;即彼不尋任運成就,故為成所作智;即彼無分別,故為平等性智;彼等本來性空,故為法界體性智。於彼明明朗朗,為所修,謂之道。此究竟時所顯一切,悉為光所顯,故為果。】

  辨正:大乘別教菩薩,隨善知識修習了義法及參禪知見,經過一番寒徹骨的參禪,一念慧相應,得「真見道」明心,般若正觀現在前時,找到萬法根源的「第八識如來藏」,證得法界體性智(根本無分別智、總相智),能以中道般若慧現觀第八識的空性「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並現起下品少分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能以慧眼隨時觀察:自己及一切眾生,都本有分明顯現的第八識;六根、六塵、六識,都以第八識為根源而出生,是虛妄所生法,由此斷三縛結,入不退轉位的第七住位,得菩薩初果,得此無生忍見地以後,亦不需如密宗的意識相應的境界相那樣的時時保任。從此入內門熏修,隨善知識修一切種智,並勤看話頭,一念慧相應,清楚眼見「非見聞覺知、亦不離見聞覺知」的佛性,入十住位,得菩薩二果,於煩惱現行已轉趨淡薄,現起下品多分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能現觀自己及一切眾生,其分明顯現的佛性──第八識如來藏的有性。繼續修學經十行、十迴向位,熏修別相智,達於「見道通達位」而登初地入地心,從此入修道位,並現起下品滿分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能永伏性障如阿羅漢,得初分道種智。於八地現起中品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斷煩惱障現行;最後身等覺菩薩坐金剛座,明心見道,頓現大圓鏡智,見性成佛時圓具上品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得成所作智,永無止境利樂眾生。故《八識規矩頌》云:「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

  從上述修道次第可知,四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成所作智)都以觸證第八識如來藏所得的「法界體性智」為根本,才能由下品、中品發起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成佛時才能四智圓明。這五智並不是一時就發起具足,也不可能未明心見道,就能夠從空樂明意識心發起五智。藏密祖師善於移花接木,將本質生滅虛妄的靈知心,冠上莊嚴的佛學名相,裝飾得富麗堂皇,誤導速求成佛的虔誠佛弟子,使可修可證的三乘妙法,被高推為無上的藏密和平地取代,慢慢地消滅三乘菩提,有智之佛子怎能不痛心疾首,而立刻回頭呢?

  13.《仰兌》頁87(貢噶上師命譯之噶馬第五代讓蔣多吉口訣):【希求三世諸佛之密意,須知法身大手印,名稱甚多,無非說自己之心。若不知自心體性,而能不起妄念,自雲我的心,我的心者,極其難也。當知盡其所顯,即是明體。生死涅槃一切法,無有能超過於此明體者;此為經律論三部精華,於彼若能受持,毫無可修,但當凝然,定於本明上而已矣。如此是大手印耶?非大手印耶?決無用疑。是好耶?是不好耶?亦不用管。彼妄念分別如雲堆聚,不可隨之,就此凝然之本明上而定,寬坦以住。從此無用修持,如是數數修習,於後時分中,認識妄念分別,任運通達,而離根依一切貪著,本然解脫於一剎那,拔除無餘習氣,即此名佛。以一剎那現差別智,此為大手印,最精要語;諸妙上師,已成就后之微妙口訣。此外更無有他,可斷言也。】

  辨正:阿羅漢滅盡五蘊、七轉識、十八界,入無餘依涅槃,住於涅槃本際──第八識,而不落入斷滅,這個涅槃本際,也是 佛所開示實相無相的涅槃妙心,實相離一切相,沒有光明相可得。第八識是一切法的依處,祂甚深微細,體性非斷非常(識體無始以來一類相續恆轉,故非斷;所藏種子生滅無常,故非常)、非有生滅非無生滅(識體從本不生不滅,所生七轉識種子不停流注生滅)、非有作用非無作用(識體恆顯示「無漏無為性」如無我性、清凈性,像美麗從花而顯,無有作用;但有「無漏無為及有漏有為性」於三界五蘊中運為,故非無作用),因此 佛於解深密經云:「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六祖惠能大師云:「惠能無技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恁么長。」斷百思想,使一念不生,是在修定,不是修慧。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觸證第八識,發起證空性的根本無分別智,現觀蘊、界、入及無量煩惱、功德都依第八識才能生、才能顯。第八識如來藏是法界因、為法界根源,離開第八識就無世間、出世間諸法可言。如密宗盡其所顯的明體、明點,其實就是:「一切最勝故的八識心王,和與此相應故的心所法,共同運作所顯現的內相分影像──法處所攝色」,只是如來藏所顯示出來的內相分,都一樣沒有真實體性,藏密執此等生滅無實的法,作為三世諸佛之密意,豈不三世佛怨?

  14.敦珠「法王」「開示」儀軌修持次第導引,從凡夫至成本尊之觀想次第:【(1)「加行」歸依(為外凡夫位)發菩提心(為內凡夫位)。(2)「正行」修本尊:觀空咒(阿羅漢位)、成本尊、召請融入、誦本尊咒上供下施(菩薩位之妙有)、收攝並定於如虛空性中平等住(菩薩位之真空)。出定轉成如幻本尊身,顯空如幻,行住坐卧,不離此想為要(知本來是佛)。(3)「後行」迴向偈、吉祥頌。】

  辨正:小乘人修道次第,是從斷我見一直到斷我執,最後斷除四住地煩惱,斷盡思惑,證阿羅漢果,得盡智,得無生智,即所謂「我身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後有,解脫,解脫知見知如真。」儀軌修持至誦觀空咒,欲憑不可思議的咒力加持,頓證阿羅漢果,而沒有正確斷我見、我執的觀行,是無法達成的。如葛印卡老師傳授內觀禪: 【「精勤覺知、徹知無常、保持平等心」,即觀察對身體所產生的苦(樂)受,不生起瞋厭(貪愛)的習氣反應,而保持平等心,則苦(樂)受會因生滅無常的體性,而漸漸分解、消失,如此不斷地精勤覺知,可拔除累積深藏的瞋(貪)種子,使煩惱漸趨淡薄。】觀察「內觀禪」其觀行,在「我所」的苦(樂)受上用心,雖能令人於歷緣對境時,暫伏瞋厭(貪愛)的習氣反應,但由於執能精勤覺知的「意識我」為實,終究無法斷我見。然較之藏密,仍更勝一籌,因藏密雙執「覺知心我」及「我所」的空樂明為實,不是只執覺知心我。

  「自己觀成本尊(守三昧耶戒成就的誓句尊,由第六意識觀成)、從種子字(三摩地尊,即第八識)放光至色究竟天,召請智慧尊(即第七識末那)融入自尊。」此理不成,藏密將第六七八識融入儀軌分別配合誓句尊、智慧尊、三摩地尊,然而以唯識種智觀之,六七八識是真妄心和合似一的運作,第七識末那不能離五蘊身而獨存,第七識性恆審思量,是處處作主,時時作主的思量心,恆執第八識見分為我,如何能另執於色究竟天的智慧尊為我呢?被召請融入的智慧尊,及種子字三摩地尊亦只是意識觀想所成,若色究竟天的智慧尊真能融入自身,真能「二真如融合成一真如」,使自心不再對所觀本尊起「非真實本尊」之分別,就違背《心經》:「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開示,因違教悖理故。

  『收攝並定於如虛空性中平等住』,如敦珠金剛上師傳授簡軌「收攝」之通則:【隨觀一切所顯,器收入情,情收入尊,身收入種子字,種子字次第融入那打(細如毛),那打無緣,定如虛空性中,平等住上。】修儀軌由妙有收攝入真空,這如虛空性中平等住的真空,不是二空(人我空、法我空)所顯的真如,這是自心現量所顯的定境幽閑法塵境界。由於「染污末那意」以無始虛妄熏習力故,恆執第八識見分為我,時時作主,處處作主,不肯令自我消失,不斷起作意、思心所令第八識不斷流注內六根、外五塵相分種子;末那不斷地藉五根觸外五塵,令第八識生五塵內相分、法塵種子及前六識起諸分別,染污末那意執前六識的分別為「我所有」,於中生起我見、我愛、我慢、我痴。事實上,七轉識從未接觸外五塵,七轉識一向只緣第八識所變現的六塵內相分,第八識所生的見分,執取第八識所生的相分,只是自心現量,那裡有真實的外境可取、可執呢?可知能入真空之心是妄,所入虛空性中平等住之定境幽閑法塵境界亦是妄,怎能與無定相、無智亦無得的般若空性心相應呢?

(待續)
摘自正國 藏密空性見之略評及殊勝如來藏之概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5: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