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黎氣候會議:最後的機會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7-6-25 09: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於 財新《中國改革》 2015年第1、2期 出版日期 2015年01月15日

  近20年後,氣候大會再臨關鍵時刻。歐盟之外,中美首度聯合發力,2015年大會東道國亦展開渾身解數。如何實現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內的目標,巴黎被期待

  

  2014年7月10日,全球15個主要排放國家頂尖研究機構合作的「深度脫碳途徑項目(Deep Decarbonization Pathways Project,DDPP) 」中期報告《深度脫碳途徑》在法國巴黎展示。這是全球首個有關2050年低碳經濟實現途徑的合作項目。圖為法國氣候變化談判大使圖比亞娜 (Laurence Tubiana,左 )、法國外長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中)和西班牙可持續發展和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顧問特麗莎 ·里貝拉 (Teresa Ribera,右 )。CFP : JACQUES DEMARTHON

  財新《中國改革》2015年第1、2期

  

  出版日期 2015-01-15

  新常態 大邏輯

  2015中國經濟五條主線

  潛在增長率究竟幾何

  浙江:改革破解「生死結」

  教育改革的最大紅利是什麼

  走出新股「定價迷途」還須辟新路

  財新《中國改革》 記者 王玲

  和巴黎這座城市一樣,巴黎女人常帶優雅之美。第一次見面,圖比亞娜(Laurence Tubiana)正給人這種感覺:一頭銀色短髮,寬鬆的深色毛衣長裙,頸間不時現出和毛衣十分搭調的圓珠項鏈。如果在巴黎街頭偶遇,且非業內人士,恐怕難以猜出她是法國氣候變化談判大使,代表法國負責準備2015年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21次會議,簡稱COP21。

  在很多人眼裡,這是全球最後一次聯合起來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的機會。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令眾人失望而歸。那以後,從墨西哥美麗的濱海城市坎昆到內陸波蘭首都華沙,多屆氣候大會均未能達成一項新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減排協議。舊協議《京都議定書》即將到期,2020年之後的全球減排面臨無法律約束的風險。剛謝幕的2014年秘魯利馬氣候大會亦如預期,無令人激動的突破,最終文本在一些環保屆人士看來從「弱」走向「更弱」到「非常弱」。

  哥本哈根未竟的氣候使命,五年後,終奔巴黎而來。

  此時,氣候變化這一乍看環境領域的議題,已隨1995年第一屆談判起,愈發明顯地演變為環境、外交、政治、經濟等多維兼具的綜合性議題。獲多方關注的同時,內里亦充滿博弈,以致於半個月的會期常常不得不加時方可完成談判。往屆經驗顯示,東道國的角色很重要。

  因為開會的緣故,圖比亞娜比約定的時間晚到了一些。之後近一個小時的採訪里,就法國對2015年氣候變化大會的準備、面臨的挑戰和應對之道,她侃侃而談。問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問題——長期以來發達和發展中國家兩大陣營談判的主要糾結之一,她說還不到細談之時。不過,她也透露,正在爭取中國等「金磚國家」銀行的支持。

  綠色使命

  自2013年11月確定辦COP21以來,享譽全球的時尚和浪漫之都巴黎就多了一層綠色的使命。尤其哥本哈根后,歷屆氣候大會均未能拿出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后2020年全球減排協議,相反,其間個別國家,如澳大利亞、日本等被批出現減排倒退的現象,2015年的巴黎像最後一線生機般被期待。

  作為東道國,圖比亞娜介紹,法國本身對COP21的期待有四點:第一,通過大會制定出一份新的法律框架,有效期長達30年,取代2020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約束各國執行減排目標到2050年;第二,讓各國做出新的減排承諾和貢獻,包括為實現減排承諾所需調整(涉及融資和技術等);第三,希望各國攜手打造無排放的世界,到2050年全球減排50%,到本世紀末,排放達到零水平;第四,動員包括私營部門在內的更多力量參與零排放的目標。

  動員正是圖比亞娜的官方使命。2014年5月,63歲的圖比亞娜被任命為法國外長特別代表,負責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相關國際談判。外長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在一份聲明中明確稱,圖比亞娜的使命是動員各方力量,提出一項「積極議程」,證明遏制「氣候失常」不僅必須,還能為經濟增長、就業和提高生活質量帶來重大利好。

  身為歐美兩大名校的教授,圖比亞娜撰寫過百餘篇關於氣候和發展的文章、報告和書籍,被視為氣候變化領域公認的專家。面對這一使命,她深諳其中艱難:「一個重要的挑戰是,如何在實現環境目標——溫度升高控制在2℃以內的同時保證每個國家的發展。」

  她說,未來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是,各國的減排承諾匯總後可能不及將升溫控制在2℃內的目標,可能會上升3℃甚至4℃;

  二是,儘管各個國家有些貢獻,可能仍很難實現到2050年減排50%的目標。根據2013年華沙氣候大會達成的協議,各國將在2015年一季度、最晚到2015年夏天宣布自主減排目標(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簡稱INDC)。氣候大會共有約200個參與國,利馬大會前,除了歐盟、中國和美國,其他國家仍未宣布各自目標。

  為避免重蹈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的覆轍,法國正利用其全球第三大的外交網路籌備2015年的氣候大會,重點是加強溝通。據悉,法國發動駐各國的大使定期與所在國協調氣候變化的官員、機構和專家會晤,了解各國的進展和立場。

  圖比亞娜之下設有一個跨外交部、環境部、財政部等多部門的委員會,每三周開一次全體會議,此外,各部門的部長每兩三個月召開會議。和圖比亞娜一樣,法國總統保護地球特使余洛(Nicolas Hulot)也身負動員之任,這位法國知名媒體人希望動員政界、商界和民眾一起應對氣候變化。

  余洛表示,作為東道國,法國可以發揮協調作用,他正和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外長法比尤斯、圖比亞娜等一道與參會國溝通。不過,他也坦言,儘管理想狀態是與所有參會國做雙邊的溝通,但面對近200個國家,必須做出一些選擇。

  余洛將法國正在溝通的國家分為四類:已經做出承諾且比較積極的;比較反對或抵禦承諾,認為氣候變暖由富裕國家造成,也應由其解決的;已經做出承諾但現在已不在乎的;比較脆弱的國家。

  對於這四類國家,法國的做法是:團結並進一步支持第一類國家;與第二類國家進行對話;說服第三類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波蘭等重新參與;當第四類國家的代言人,避免其被邊緣化。

  中美歐之外

  按照余洛的分類,法國所在的歐盟28國、中國和美國應屬第一類,是需要團結的對象。

  長期以來,儘管面臨內部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分歧,歐盟被視為氣候變化談判的領導者。2014年10月底,歐盟率先宣布后2020年減排目標。歐盟理事會宣布,到2030年,歐盟將在1990年水平上至少減排40%,可再生能源比例至少增加至27%,能效至少提高27%。

  一個月不到,讓人意外的是,常被視為氣候談判中對手的中美首度聯合發布宣言,成為歐盟之後,第二批公布后2020減排目標的國家。2014年11月,借著北京APEC契機,《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達成。中國宣布,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並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美國稱,計劃到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至28%的全經濟範圍減排目標,並將努力減排28%。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又是全球排名一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美聯合宣言被認為意義重大,得到空前一致的高度評價。

  「中美聯合聲明的確是一個好消息,完全有利我們的會議結果,」與兩國氣候談判代表團均有深入交流的圖比亞娜亦如是表示,這不僅是一個雙邊聲明,更是對全球的承諾。聲明也被認為給利馬氣候大會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隨著2015年的迫近,在圖比亞娜的一大擔憂——各國宣布的減排目標匯總後可能總體仍不夠到來前,還有一個更大的不確定性:中美歐以外的國家何時宣布各自后2020目標?

  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圖比亞娜分析,印度可能2015年上半年公布,日本可能在2015年一季度公布,但澳大利亞得打個問號,「不知道」。

  2014年9月的紐約舉聯合國氣候峰會被視為向利馬氣候大會注入了動力,就在大會結束后不久,印度環境部長雅瓦德卡爾(Prakash Javadekar)表示,印度——全球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預計未來排放將超過中美——的溫室氣體排放將增加,所謂減排是發達國家的任務,它們需承擔歷史責任。對於利馬大會最終達成的協議,印度媒體的理解是,各國自主提交減排目標的截止日期是2015年10月,非6月。

  日本是全球第五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家,2013年波蘭氣候大會,即COP19期間,日本宣布了倒退的減排目標:從到2020年在1990年基礎上減排25%調整為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3.8%,招致一片批評。

  由於國內核電發展受限,時任日本氣候大會首席談判代表南弘(Hiroshi Minami)表示,日本此舉實乃不得已而為之。此番利馬氣候大會上,包括歐盟在內的多方催促日本儘早宣布自主減排目標。

  由於化石燃料使用增加,2013財年,日本二氧化碳排放近14億噸,為1990年有記錄以來最糟糕。

  儘管澳大利亞的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低於中印等排名前幾的國家,但其人均排放量遠高於身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印。氣候變化談判期間,全球多個非政府組織構成的氣候行動網路(CAN)忙著評選「化石獎」,得獎者均為對談判起負面作用者。利馬大會首日,澳大利亞即獲該獎,之後多次得獎。儘管澳大利亞宣布向綠色氣候基金(GCF)注資約1.7億美元,以幫助貧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最終它還是被授予「年度化石獎」。

  目前,澳大利亞尚未宣布后2020目標,其2020年前的目標是在2005水平上減排5%。

  「歐盟和中美的聲明會加快整個過程,這些國家可能會比我們預測的早宣布」,圖比亞娜表示,法國將會對這些國家施加壓力,讓他們儘早宣布目標。對於已經承諾的中國,她表示希望更多具體細節。

  除了自主減排目標,《中美氣候變化聯合宣言》開篇即非常明確提出,希望在2015年巴黎會議如期達成新協議,且一定要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這一原則近年來備受爭議。

  對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各自的任務,圖比亞娜的理解是:短期而言,減排責任更多在發達國家而不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需要考慮發展模式問題。

  作為歐盟一員,余洛表示,法國希望歐盟做出最遠大的承諾,發揮典範作用,如果巴黎氣候大會圓滿召開,歐盟願意提高減排40%的目標。

  談判不易

  氣候變化屆心照不宣的一個事實是鮮有不拖延的氣候大會。2015年的利馬也不例外。利馬氣候大會的一項任務主要是,明確各國自主減排所包含因素,為明年巴黎氣候大會做準備。儘管會前有多項利好營造良好的氣氛,但利馬大會還是拖延了32小時,最終達成一份40多頁的草案「利馬氣候行動呼籲」(Lima Call for Climate Action),作為寄望於巴黎氣候大會誕生的全球氣候協議的基礎。

  草案中涉及的總體目標、全球減排、適應和損失損害、融資、技術研發和轉移、能力建設、透明度、期限等,均沒有明確說法,而是有很多選項,可見各國分歧。

  如總體目標上,有要求未來幾年大幅減排,到2050年在2010年基礎上減排40%到70%,到本世紀末接近零排放;有要求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遲2020年封頂,到2050年至少減排50%;有要求發達國家顯示領導力,與歷史責任保持一致;有要求擁有最大能力且負有最大責任的國家顯示領導力;分歧多處,如定期溝通或更新減排目標上,不同意見可達十條。

  對於這種結果,中國似早已預料到。利馬大會前,中國氣候變化談判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接受財新專訪時透露,2014年文本會有很多括弧,反映各國立場、要求,「今年是大家往裡邊裝東西,先定下來一個框架,明年再一個一個地往外清東西,清到最後,達成共識,」巴黎大會前,各國需要通過談判消除分歧。

  對於巴黎大會前要解決的技術轉讓和融資問題,余洛指出其中難處,「有些技術屬於私營機構,國家無法強迫企業免費轉讓,企業也知道一些發展中國家沒有能力購買這些技術。」不過,他也表示,國家可以發揮的作用是提供低息的長期貸款,讓需求方有能力購買技術,長期而言,這會促進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對於資金問題,圖比亞娜稱,還不到細談之時。不過,她也透露,正在爭取中國等「金磚國家」銀行的支持。

  對利馬達成的2015年氣候協議草案文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當天表示歡迎之外,亦敦促締約國2015年2月對草案展開實質性討論。

  利馬談判中,兩大談判陣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可謂各有所得或所失:發展中國家堅持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如何適應氣候變化問題被寫入草案,發達國家首次將發展中國家拉上強制減排的軌道,而《京都議定書》之下只有發達國家才有此項任務。

  「2015年的工作中,最關鍵的就是如何與時俱進地定義『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李碩表示。

  此外,發展中國家要求發達國家兌現已有承諾的呼聲一直在。

  參加利馬大會前,解振華對媒體表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要求發達國家在2020年之前減排25%到40%,但發達國家並沒有做到,他們關於資金和技術的承諾也沒有做到。儘管利馬大會期間綠色氣候基金籌集到了100億美元的首筆資金,但距離發展中國家希望發達國家2020年前每年貢獻1000億美元的目標還遠,2020年後的資金安排仍不明確。發達國家履行承諾被視為2015年氣候變化談判的政治互信基礎。

  利馬會議結束后,法國很快發表聲明,外長法比尤斯稱,法國將同所有國家,尤其秘魯,一起籌備好2015巴黎氣候大會,但「這份協議還需要做很多細緻的工作」。

  后2020全球減排協議經久未決,而極端氣候並不等人,已在各大洲頻頻現身。面對2015年氣候談判的重任,李碩表示,需要法國這樣的大國來承擔。

  「利馬及之前氣候大會中非常明顯的一個經驗是,主席國在關鍵時刻彌合分歧的外交能力與技巧將決定談判的成敗。毋庸置疑,法國是國際關係中的大國,作為歐洲國家,它與中國、美國及非洲國家擁有良好的關係。同時,法國已經與秘魯建立了緊密的工作關係。」■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11: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