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悅音海螺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 離》--作者:傳奇人物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連載)

[複製鏈接]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21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6-2-13 12:13 | 只看該作者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觀音大士!

《不離》第三章
痛苦
和快樂都是無常

作者: 晉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達吉堪布編譯


生而為人,應該追尋心靈之道。

若非如此,則浪費了寶貴的人身。

如同已抵達遍滿黃金的寶洲,

卻沒有拿任何財寶而雙手空空返回,

這是多麼可惜!


我們經常「自討苦吃」



佛法的殊勝言,就如天人的甘露能治癒一切病苦一樣,有緣者聽受並付諸實踐后,可以清凈自己的貪嗔痴煩惱。

我們每個人業感不同,故從中幻化的苦樂有天壤之別。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起同吃同住,感受也不盡相同——一個人晚上做夢吉祥,身體也安康,而另一個人卻可能噩夢連連,身體不適,心情糟糕得一塌糊塗。所以,不管是誰,哪怕關係再親密,都不可能是同一個感受。

那麼,這些千奇百怪的痛苦和快樂,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它並不是外境招致的,而是源於我們的心。

如果我們心中充滿慈悲和信心,今生一定會安樂;而若以無漏的智慧攝持,還將達到圓滿究竟的解脫。但假如經常生起惡念而造業,那麼等待自己的,無疑就只有猙獰的惡趣、難忍的苦痛。

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中也指出:「心為一切諸法之源,故名為普作王。」為什麼稱為「普作」呢?因為心既能作清凈的涅槃,也能作不清凈的輪迴。就是說,輪迴中的一切,是不清凈的顯現;涅槃和智慧,是清凈心的顯現。

若詳加觀察,我們會發現,外境中根本找不到真正實有的事物,所以,清凈和不清凈的根本,唯一就是自己的心。

既然心能顯現輪迴、涅槃等一切法,那麼,若將自己的心轉到善法方面,安樂將會指日可待;假如不能調伏自心,經常在煩惱的推動下為非作歹,未來也必定是自討「苦」吃。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22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6-2-22 22:46 | 只看該作者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觀音大士!


《不離》第三章 痛苦和快樂都是無常

作者: 晉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達吉堪布編譯



想過自己死後要去哪兒嗎

如今有些權富之人,身處在悅意的環境中,有許多人圍著他們歌功頌德,但即便如此,他們將來也會像普通人一樣,面臨恐怖的死魔,沒有絲毫自在。甚至不少人在活著的時候,就因福報窮盡而傾家蕩產,感受無常的諸般戲弄……

所以,人的苦樂是不定的。猶如煮飯時米粒在鍋里沉沉浮浮,我們的人生中,也會有時因善業而感受快樂,有時因惡業而飽嘗痛苦,苦樂就這樣一直形影不離、此起彼伏。

就我個人而言,自孩提時代起,便依止了善知識行持佛法,從這個角度看,我還是比較有福報、有善根的。但從另一個方面看,從小至今我身體就很差,經常遭受病魔的侵擾,還曾遭遇過無吃無穿等各種困境。雖然我自認為修行不錯,也經歷過不少難忍的苦行,但有時思維「死後會到什麼地方去」,這一點仍無法確定。

現在對我而言,吃穿已不成問題,名聞利養都相應得到了,所有弟子對我也特別恭敬,我本該感到安樂。但換個角度看,我又是個非常可憐的老人,因為腿腳不便,即使到大經堂,也無法獨立走過去。就算在一天當中,身體也幾乎沒有健康的時候……一兩年前我曾想過,麥彭仁波切是五十歲時患上重病,圓寂於六十七歲,於是我也發願六十七歲時往生。但後來以多種因緣,我的壽命又稍微延長了。

所以,以我為例,大家也應深入觀察,看自己一生中感受了怎樣的樂與苦?若是希望以後時時有樂,不再受苦,那應該怎麼做?這些事關前途命運的問題,也許你以前從未考慮過,但從現在起,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23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6-2-25 14:47 | 只看該作者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觀音大士!


《不離》第三章 痛苦和快樂都是無常

作者: 晉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達吉堪布編譯


「臨終彌留際,唯福能救護」

麥彭仁波切說過:「輪迴中的安樂,猶如閃電般短暫,絲毫也不可靠。」

現在我們擁有了寶貴的人身,又聽受了殊勝的佛法,此時不管是誰,都應好好利用這個機會修行,如此才能對死亡有一定的把握。就像華智仁波切所說:「永舍天靈蓋!」意思就是,我們通過精進修行,捨棄今生這個人身後,便不會再以業和煩惱流轉輪迴,永遠從苦海中獲得了解脫。

但非常可惜的是,不少人總以為自己離死亡很遠,對死期從來就沒想過,一輩子的時間都在汲汲經營名利,完全沒把解脫放在心上。他們平日放逸無度,卻不知無常會突然降臨,死亡的極大恐怖瞬間就會將其擊垮。

其實,死神將於何時何地出現,這是誰也無法預料的。當這一天到來時,就算關係密切的親友圍繞在身旁,聲嘶力竭地呼喚著我們的名字,撕心裂肺地痛哭流涕,甚至因悲傷過度而昏厥倒地,死神也會毫不留情。此時,哪怕心中再依依不捨,我們還是不得不離開人間,孤身一人走上凄凄慘慘的中陰路。

正如《入菩薩行論》所形容的:「臨終彌留際,眾親雖圍繞,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每個人在不久的將來,註定都會走上這條路——離開這個幻化無常的人間,離開自己最愛戀的親人。因此,對於今生的一切,我們沒必要過於執著,而應抓緊時間,為長久的安樂而修行正法,為死亡的到來做好充分準備!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24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6-4-15 22:11 | 只看該作者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觀音大士!


《不離》第三章 痛苦和快樂都是無常

作者: 晉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達吉堪布編譯



活著不是為了懷念過去

世間的一切,並非一成不變。

就拿身體來說,年輕時,我們的臉龐猶如白蓮花一樣白裡透紅,英俊可愛,但即便美若天仙,一旦人老珠黃,也會像一截乾枯的朽木,這時,自己看自己都 心生厭煩,只有在心裡默默懷念一去不復返的青春。

多少人願意欣賞老邁的身體呢?像我們這些上了六十歲的老年人,年輕人看了都會避之不及。但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健美挺拔的身體,也定會如我們一樣老朽。

無論何時何地,始終找不到沒有生老病死的特例。就算轉輪王和帝釋天到最後也會顯示無常,我們這個脆弱的肉身,難道不會日益衰敗嗎?

不僅身體是無常的,外在的世界也無一不是如此。高山平川、城市鄉村、大漠戈壁……這些形形色色的環境,既有賞心悅目的地方,也有危險兇惡的處所。但不管是什麼樣的,終究都會被無常摧毀,就像滄海可以化為桑田一般,改頭換面。

既然無論是外在的世界,還是我們自身,都沒有恆常不變的東西,那又何必對於現在所擁有的貪戀不舍呢?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苦樂雖不相同,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我們的快樂與痛苦,宛如天空中的閃電,全都是無常。可許多人不明白這一點,他們執著於虛幻不實的身體、財物等,並為此造下了各種惡業。直到臨終之際才猛然發現,原來苦苦追求的這一切,竟連一根毛都帶不走,而跟自己如影隨形、緊追不捨的,唯有這輩子所造的善業和惡業。

別認為青春永遠無敵

年輕人在長相、才華、財富等方面比較圓滿時,沒有必要驕傲。雖然,你與眼下很多人相比還過得去,但世間一定還有你不知道的、比你更優秀的人物讓你相形見絀。

年輕的時候,要懷有一顆謙虛樸實的心,對無常有著充分的準備,別以為萬法會恆常不變。

在我的一生中,曾看到很多地位顯赫的人,後來墮落到了極其可憐的地步。富裕的人一下貧窮,窮人轉眼變成富人,這個大地上的事物,變化真是太大了。

富貴無常猶如空中浮雲,地位無常宛如山頂的雲霧,美名無常如同空谷的回聲。當別人羨慕你的容貌、才華、智慧等時,請記住:這猶如在夢中讚歎我們一樣,沒有多大實義!

儘管這些東西對世人比較重要,但臨終時沒有一樣能帶得走,肯定全部留在人間。因此,對名聲、財富、地位等世間法,我們最好不要有強烈的貪執,否則,只會讓自己無休止地痛苦。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25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6-4-18 20:57 | 只看該作者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觀音大士!


《不離》第三章 痛苦和快樂都是無常

作者: 晉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達吉堪布編譯

如果我們臉上沒有污漬,
在鏡子中也照不出來

要知道,我們所感受的一切苦,都是往昔造惡的果報現前。但許多人並未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以至於遇到點滴違緣便怨天尤人,這種做法確實愚不可及。

如今許多人在遭受挫折時,要麼埋怨親友沒有本事,要麼抱怨環境沒提供足夠的機遇,卻不知苦樂的根源是自己。打個比方,如果我們的臉上沒有污漬,在鏡子中也照不出來;同樣,我們昔日若從未造過惡業,今生絕不會無緣無故感召痛苦。

當年我身染重病時,不少人以為是魔眾干擾,或是某些居士供養的信財不清凈所致。但我清楚地知道,這是自己以前的業力所感。

其實不僅是我,每一個眾生的痛苦,都跟往昔的業力有關。表面上看來,外境對我們的苦樂似乎有著直接影響,但實際上,它只是通過業力在起作用,傷害你的人也是被業力操控,身不由己。

在業力成熟之際,我們再有錢、再有勢,也無法驅走曾釀下的苦果;縱有天人的神變,在業力面前也無濟於事。若想將其徹底凈除,唯有通過懺悔才可以!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26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6-9-5 16:14 | 只看該作者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仁波切!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觀音大士!


不離
第四章

有佛心,事竟成
佛法的生命與核心,就是對慈悲心的培養。
慈心,是祈願眾生得到安樂;
悲心,是希望眾生遠離痛苦。
不管是什麼人,
都應開發這種對自己和他人有利的品質。
對所有人都要有慈悲心


不論何時何地,當我們習慣用慈悲心來對待所有人時,即便是本來欲製造違緣的仇敵,也會逐漸對我們心生歡喜。
若能對高低貴賤的人一視同仁,一心一意用慈悲心對待,就算我們有些過失,他們也會極力隱藏,並樂意將我們的美名傳遍世界。
倘若我們希望別人幫助自己,那就要先主動幫助別人。如果真心喜歡自己的人越來越多,反對的勢力便會日漸減弱。縱然有人本來不太贊同我們,但在我們善意的感召下,他們所說的有些語言,也會成為對我們的讚揚。
反之,假如自己到處樹敵,令人怨聲載道,那無論做什麼都很難成功。所以,若想得到眾人接受,最有力的法寶就是慈悲心。
像我們佛學院,剛成立時僅有幾個人,後來我以慈悲心善待很多人,與他們和睦相處,於是就有了二十多人、一百多人、一千多人……直至如今的八千多人。
對我來說,儘管自己沒有任何功德,但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並恭敬我,這個因緣是怎樣來的呢?就是因為我對下面這些堪布比較重視,經常講說一些悅耳的愛語,使他們比較愉快和感激,於是宣揚了各種關於我的溢美之詞。
有些人在受到眾人讚歎時,雖然內心很想盡量隱藏自己的功德,但如果別人,特別是與你關係密切的人,由衷地敬重你、喜愛你,那他們肯定四處讚頌。如此,你的功德就會被口口相傳到很遙遠的地方。
所以,若想贏得別人的好感,自己首先應具備功德,並要以慈悲心對待所有人,不能隨意輕視他們。


耍小聰明的人衰敗起來很快

生活中,無論說話還是做事,有些人總是有意無意地採取不誠實的態度,如此習慣之後,他所做的一切,在別人眼裡都變成了狡詐。暫時看來,他的事情也能成功,但其後必將走向衰敗。
這種人就像山上的水,剛開始是高高在上,但漸漸地就會越來越下降,再也沒有上升的機會。所以,以狡詐的行為來成辦事業,既虛偽又不可靠,最終也不會得到長遠的利益。
相比之下,有些人行為公正、誠實,經常以慈悲心來對待一切。即使有些人因嫉妒而傷害他,讓他暫時心裡生起一點厭煩,但究竟來講,他不但不會倒下,事業反而會越來越興盛。
愛耍小聰明的人,看似精明,實則愚笨。他們情不自禁只關心眼前的蠅頭小利,從沒想過自己的所作所為會讓很多事適得其反。而具有大智慧、大能力的人,眼光就比較深遠,一切都是為了長遠打算,這樣的人,他的今生來世必將成熟無止無盡的安樂。



別妄想依靠有權有勢的人

有些地位低下的人,特別喜歡有權有勢、腰纏萬貫的大人物,在他們面前畢恭畢敬、阿諛奉承,每當他們來的時候,就人前人後跑來跑去,點頭哈腰。
但實際上,恭敬承侍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也沒什麼太大意義。因為在世間利益方面,他們不會成全你什麼;在人格、智慧以及出世間法的修行方面,更不可能助你一臂之力。
就像一位貪心熾盛的老人妄圖追求年輕美貌的姑娘一樣,姑娘不但不高興,可能還會怒目相向。同樣,地位低下的人對所謂高貴的人心存期望,也根本不會如願以償。
還有些人,各種慾望層出不窮,始終期待著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白天晚上都在焦慮之中度過,致使生活中鮮少安樂。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命還有多長,卻總盤算著在這做一件大事,在那做一件大事……天天這樣打妄想,真是很可憐。
總之,這些行為都非常不如法,若靜下心來想想,就會發現它對自己不僅沒有任何實益,還讓人生虛度得很快。


忘恩之人享用不到任何功德

處於貧窮痛苦的時候,別人若對我做過幫助,日後當我財富勢力圓滿時,也不能忘記他。否則,即使自己的名聲、地位再高,實際上也是一個卑劣的小人。
現在有些人就是這樣,稍微有一點地位,就把以前的恩人忘得一乾二淨。他把有恩於己的人捨棄,結交上一個勢力比較大的,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又會故伎重演……所以,跟這種人打交道沒有任何意義。
交友,關鍵要看對方的品格,如果人格好一點,哪怕他與你關係一般,甚至對你可能還有點偏見,也絕不會做有損你的事情。而如果為了與你交好,甘願捨棄之前的舊友,那此人就很不可靠,總有一天,他也會這樣對待你。
甚至有些人對自己的上師也是如此,當他見到一個更有名望的上師,就把原來的上師捨棄了,這種忘恩之人極不穩重。
從前,有三位遠道而來的喇嘛向欽則仁波切求法,仁波切對他們說:「如果你們捨棄以前所有的上師,我就給你們傳法。」
當時,有兩個喇嘛覺得,他們以前的上師名望低下,而欽則仁波切聲名遠播,於是就同意了。但剩下那位喇嘛認為:「欽則仁波切雖是一位非凡的大德,但以前的上師對我恩德深厚,所以,我寧可不求法也不能捨棄上師。」
欽則仁波切見狀,就對那兩位喇嘛說:「你們這樣對待以前的上師,以後肯定也會這樣對我,所以你倆不是法器,不能聽我的法。另外那個喇嘛,則可以留下。」
後來,那個喇嘛在仁波切面前聞受了許多佛法,證悟了非常殊勝的境界。他的名字,就叫阿克沃熱。


越有錢有勢,
對周圍的人越要看得起

當自己的地位越來越高時,對下面的人越要有慈悲心,對上面的人也不能卑躬屈膝,應當做到不卑不亢。
在古代藏地,像松贊干布、赤松德贊、赤熱巴巾,都是以佛法護持國政的大國王、大法王,他們雖然地位高高在上,但行為上對所有眾生都慈悲對待,尤其對可憐的眾生更是如此。
有些人只要擁有了一定地位,就開始對下面的人疾言厲色,對上面的人則搖頭擺尾地巴結,以此想換取更多的世間財色。還有些人雖然得到了高位,但沒有為自他帶來什麼利益,比如有些高僧大德,對眾生和佛法沒做出任何貢獻,這種人就像黑暗中的裝飾品一樣,誰也看不見。
此外,作為有權勢的人,還應該賞罰分明,誰做得好,就應賜予相應的獎勵。如同在格薩爾王時代,利他心比較強的人,才會被選作大臣。
總之,與人人都和睦相處,並且具有慈悲心,對上者恭敬,對下者愛護,也不貪求自己的財利名聲,這種人可以當首領。


佔便宜就是顛倒因果

作為上層管理人員,無論上師還是高官,都必須具足世間和出世間的智慧,高瞻遠矚,善於取捨因果,處理問題不能有偏袒之心。尤其當自己經手一些財物時,千萬不能貪污。
要知道,佔便宜是一種顛倒因果的行為,哪怕你平時行為正直、生性慈悲,但若不重視這些因果,到頭來也終將毀了自己。
畢竟,損失財物只是暫時的痛苦,損壞名聲是一生的痛苦,損害因果則是生生世世的痛苦。所以,就算你沒有財富也沒關係,沒有名聲也無所謂,但千萬不要失壞了自己的因果正見。
愚笨的人總是貪著眼前小利,有智慧的人則會作長遠打算,追求自身功德的完善,才是一切幸福圓滿的因。所以,不管是什麼人,最好不要貪執財物,而應經常思維無常,取捨因果小心翼翼,這樣才能令自己越來越安樂!


愛說妄語,小心報應
現在許多人經常聲稱,自己於某某境界中,親見了上師、佛陀、本尊等。對於這種人,大家務必要認清其真面目,千萬別聽任他們信口開河。同時,也希望此等妄語之人,要警惕因果報應。
第一世敦珠仁波切駐錫喇榮溝時,當地曾有位叫阿切桑給的修行人。他時而將帽子戴在頭頂,聲稱自己生有肉髺;時而又自言能夠飛翔。可當他真從高高的房頂縱身躍下后,身體卻摔成了重傷。
有一次,他自稱擁有許多伏藏品,要求敦珠仁波切予以鑒定。敦珠仁波切看過之後,坦率地說:「這些並非真正的伏藏,你可能是著魔了。」
然而,阿切桑給並不相信這些話。他不僅堅持認為自己的「伏藏品」貨真價實,還誹謗敦珠仁波切是因為嫉妒才這樣說的。
之後,他又找另一位大成就者鑒定「伏藏品」的真偽,結果依然不被認可。
不過,他還是固執己見,最後來到蔣陽欽哲仁波切面前,要求再次予以鑒定。仁波切善巧地為那些偽伏藏作了簽字,同時要求他念誦一千萬遍蓮師心咒,說只有如此才可以顯示鑒定結果。
他按照要求將蓮師心咒念完之後,在境界中忽見一名出家人應聲墜地,自以為是的魔相也以此破滅。至此,他才幡然醒悟,並開始向真正修行人的方向轉變。
實際上,阿切桑給當時確已著魔,後來是依靠咒語的力量和蔣陽欽哲仁波切的殊勝加持,才得以遣除違緣、恢復正常的。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得知:凡夫所見的境界不一定真實可靠。有些人之所以晝夜都能見到佛菩薩的形象,不過是其風脈明點在外境上的顯現,絲毫也不值得歡喜和誇耀。
以後當我們也遇到這種情形時,千萬要牢記:切不可以自我吹噓之心,向他人宣稱自己親見了佛菩薩。因為,這相當於徹頭徹尾的大妄語!


喜歡熱鬧有極大的過失

縱觀古今,凡夫人往往不甘寂寞、樂於散亂,喜歡到喧嘩的場所打發時光。如果生活中有個什麼風吹草動,大家就趕緊聚在一起,興緻勃勃地議論紛紛。假如身邊有一點糾葛發生,人們更是興奮莫名——所謂的安分守己者,就躲在一旁隔岸觀火;而好事之徙,則以說三道四的形式為之推波助瀾。
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曾講了觀看熱鬧的過失。華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里,也講述了我們應時常安住一處的道理,並要求大家將身體安住於房屋中,心安住於身體里。
然而,如今的世間人莫說不看熱鬧,或者時常安住一處,就連平時講話,嗓門也是越來越大。其實,不管是什麼人,平日里都應當心性調柔、輕聲慢語,不要隨意高聲叫喊。
關於不要散亂,也許有人會質疑:「你們佛學院有那麼多僧眾,難道這不是散亂嗎?」
如此質問的人,實則不清楚散亂的內在根源是心,而人數之多寡,並非造成散亂的根本原因。如果心容易為外境牽染,即便你獨居深出,也會產生如是之過患。


無論貧富,都要有利他之心

一般而言,有些高僧大德害怕為名利所累,故決不貪計個人財物,常常以苦行僧的面目調化眾生;但也有一些大成就者,為了利益更多有情,不得不「沾染」世間名利。
當年,華智仁波切和貢珠·雲丹嘉措都是著名的成就者,並且私交甚篤。貢珠仁波切在石渠的弟子很多,起居坐卧如同眾星捧月一般,身邊的馬匹和財物也多得難以計數。
有一次兩人共處時,華智仁波切順對貢珠仁波切的聲名顯赫、財富廣積心生厭倦,便對身邊的人說:「貢珠·雲丹嘉措如今已聞名遐邇、財富豐饒,像我這樣的苦行僧再逗留於此,恐怕會大煞風景,我還是走吧。」
貢珠仁波切聽后,再三祈請他留下來。華智仁波切以開玩笑的方式說:「當初在西窮晉美土登南嘉面前聽聞佛法時,我倆不但衣不蔽體,而且房屋簡陋,時常遭受眾人的欺辱。當時為了果腹,我們還常結伴外出乞討、化緣,這些事不知你現在是否還記得?如今,你已成為著名的高僧,也不再需要我為你做什麼了,我呆在這裡還有什麼意義呢?」
聽聞此言,貢珠仁波切搖搖頭說:「你千萬別這樣想。有些事情,我根本就是迫於無奈而行之,絕非貪圖個人利益,若不是以此可饒益眾生……」聽完摯友的一番解釋,華智仁波切點頭表示理解。
想想這兩位震古鑠金的大德,一位以貧窮僧人的形象度眾,一位則以富裕僧人的面目饒益有情,但不管如何示現,他們都具有無私的境界,一心只為了利益眾生。相形之下,有些人內心深處只有自己,不擇手段地貪圖名聞利養,這又有什麼可值得世人敬仰呢?


任何時候都別抱怨他人
當遭遇怨敵傷害時,淺慧之人的嗔心會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就採取各種報復手段——當然,導致的後果也可想而知。
釋迦牟尼佛曾著重指出:所有痛苦與快樂,皆是源於自己以前的業力。如果把受苦的原因怪罪於外境與別人,而不知大、勵力懺悔業障,那隻會增上無邊煩惱。就像一個患了膽病的人,隨意享用油膩食物,結果加重了病情,這時候他只該責怪自己,而不應遷怒於食物,對它大生嗔心。
對外境生嗔,只會毀壞自己的今生後世。所以,包括自己在患病時,對病魔也不要嗔恨,否則會讓自己苦上加苦。
一切禍害的根本,就是我們自己的心,也可以說是往昔所造的罪業。若能通達這個道理,當苦難來臨時,就知道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便不會一味抱怨外境了。
若再進一步觀察,就會發現,所有痛苦的來源實際上是我執。只有從根本上斬斷了我執,才能讓痛苦蕩然無存。誠如寂天菩薩所說:「世間一切災害、恐怖和痛苦,皆從我執而生,既然如此,還留著我執這個大魔王做什麼呢?」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27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6-11-7 14:47 | 只看該作者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仁波切!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觀音大士!


不離

作者: 晉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達吉堪布編譯



第五章
一切
都還來得及
科學技術可以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
促進生活水平的提高;
佛教則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快樂,遣除內心世界的愚暗。
如果沒有佛教,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質的享受,
只會適得其反。
別再心猿意馬了



人生的所有痛苦,實際上都是從未調伏自心產生的。我們內心的分別念,就像只小猴子一樣蹦蹦跳跳,要想抓住它,必須用一根正念的繩子,否則,它一剎那也不會老實安分。
假如不願意對治分別念,它的力量有時候相當可怕。就像家中有個性格惡劣的妻子,整天大吵大鬧,家人的生活會一直陷於不安之中。同理,如果煩惱存在心中,我們永遠也不會有安樂。一個惡妻,不但會耗盡家財,家中男人也可能因她喪命。而我們心中的煩惱若沒有調伏,後果比家有惡妻更為可怕。
現在許多人希望自己健康無病,永遠青春年輕,其實這些意義並不大,若能調伏自己的心,其價值將遠遠超過世上的一切。華智仁波切也說:「調伏心、調伏心,用菩提心來調伏心,縱然身體和語言沒行持任何善法,實際上這也對自己和眾生有利。」
對一個普通人而言,不願接受痛苦、強烈地執著安樂,這種分別念一直不斷地湧現。而我們作為修行人,應當斷除這種心態,將一切苦樂轉為道用。比如,自己正在痛苦時,最好安住於空性當中,觀想代所有眾生受苦。如此修一次法,就可以積累千百萬劫的資糧,痛苦當下會轉為功德。
讓心不躁動的秘訣
每個人都有一些願望和目標,但一個願望實現了,還有更多的目標緊跟著,還想追求更多的安樂。
比如,我們佛學院的男眾經堂維修完了,還想再修大經堂;大經堂修繕完畢,還打算重修尼眾經堂,接著又要修建大幻化網壇城……只要我沒有死,總是不會滿足的,因為這些建築對大家的聞思修行有極大利益。
分別念就是這樣,一個願望達成了,接著又生起一個新的希求心。就像有些人,有了房子還想要院子,有了了院子還需要花園……在我執尚未斷盡之前,這種心始終沒完沒了。根登群佩大師也說:「乃至小螞蟻在內的所有眾生,都在為自己的利樂而奔波。」
但我們不管是希求善法,還是追求無意義的瑣事,到了最後,都應該觀察心的本性,斷除一切期望和疑慮的分別念,在無有任何執著的境界中安住,如此煩惱才會銷聲匿跡。
在此過程中,最初心若無法安住,可以在自己面前放一尊釋迦牟尼佛像,然後注視佛像的心間;如果時間久了產生昏沉,則可往上觀佛像的頂髻。如此觀修,很容易調伏這顆躁動的心,所有的分別念都會消失。
當年我在石渠求學時,有一天上師托嘎如意寶說:「如果我們沒有去調伏心,心的力量會非常兇猛可畏;但如果去調伏它,就會發現它只不過是一隻紙老虎。我們哪怕只用短短七天,好好地祈禱上師,認真調伏自己的心,心的狀況也會與從前有極大不同。」
我對上師的話深信不疑。其實只要肯下功夫,依靠殊勝的修法竅訣,調伏心並不困難。我們之所以一直做不到,只不過是沒在這方面痛下苦功而已。


對佛菩薩要有「貪心」

佛陀曾說,即使以散亂心看佛像,將來也會離苦得樂。甚至,哪怕以嗔恨心看佛像,此人雖然暫時會墮入惡趣,但由於他已與佛陀結上了緣,最終也會漸漸證得菩提。
佛像的功德如此之大,所以《親友書》中說,只要是佛像,不管它的材質如何、製作是否精緻,哪怕是泥塑木雕的,也應生起恭敬心。
釋迦牟尼佛當年還親口承諾:「在我涅槃之後,人們若造佛像,對其存有感恩心或信心,經常憶念,這跟佛陀在世沒什麼差別。」
所以,觀想具足相好的佛像,對今生和來世有重大的意義。(當然,觀想和修持佛陀的智慧身,如是功德更為殊勝。)
打個比方說,貪心極為強盛的人,見到一個絕世美女后,她的笑靨會時時刻刻浮現在腦海中。同樣,對諸佛菩薩若也有這樣的「貪心」,日日夜夜不斷地憶念,乃至我們獲得菩提果之間,佛菩薩都不會遠離,並時時以大悲心加持我們,帶來一切利樂的悉地。
要知道,不論祈禱哪一位聖尊,都會增長智慧。尤其若想得到加持,就應祈禱上師;想獲得悉地,就應祈禱本尊;要成就事業,就應祈禱空行母;要遣除違緣,就應祈禱護法神。
所以,若想成辦不同的利益,望大家經常作如是祈禱。


「念一百萬遍阿彌陀佛名號
就能往生極樂」


大家方便的時候,最好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我造過多少惡業?吃過多少苦頭?」其實,只要稍加觀察,就會發現痛苦從未遠離過自己。所以,若想不再受這些難忍之苦,我們務必要精進修行。
修行佛法,實際上並不像有人認為的那樣高不可攀。譬如說,最下等的人也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比較簡單吧!只要對阿彌陀佛有堅定的信心,一心一意發願往生,然後依教奉行,不造五無間罪和舍法罪,那麼定會如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親口承諾的:我們命終后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以前有一個喇嘛對外宣稱:「色達堪布(指法王如意寶本人)說念一百萬遍阿彌陀佛名號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完全是妄語,往生極樂世界豈會如此容易!」
此人可能不太熟悉教理。我所說的,實際上是以《阿彌陀經》為依據,並非從分別念中杜撰出來的。所謂「一百萬遍名號」的界限,是我的根本上師托嘎如意寶、觀音上師、多額單比尼瑪活佛等曾明確授記:「將來你若讓有緣人念一百萬遍阿彌陀佛名號(此處是指藏語佛號,漢語『南無阿彌陀佛』則需六百萬遍),他們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個人的品行再怎樣卑劣,也不會拿這個來欺誑世人。所以,有佛陀與上師的教言為證,希望大家好好發願念佛,毫不猶豫地選擇對今生來世最有利的事,珍惜當下的每一剎那!
僅僅念誦一遍《普賢行願品》,
也能遣除任何邪惡的損害
當今時代,任何人修法都不可能沒有違緣,即便是接近登地的聖者,也會遭受種種困苦和挫折。
然而,只要值遇磨難時不退失信心,堅定地祈禱上師三寶,不為外境所束縛,就一定會得到強大的加持和庇護,從而迅速得到解脫。
實際上,修行人的內心一旦具足正念,什麼東西也傷害不了他。魔王波旬當年在佛陀面前,就親口承認過這一點。
說到底,魔障並不具備從實質上毀壞一個三寶弟子的能力,因此,只要我們信念堅定,哪怕僅僅念誦一遍《普賢行願品》,也能遣除任何邪惡的損害。這是釋迦牟尼佛宣說的珍貴教言。


罵了人,請馬上念
「嗡班匝薩堹吽」


現在,不少人喜歡給別人取綽號,叫什麼大鼻子、小眼睛、小個子、大胖子……甚至還有更不堪入耳的。其實,如果你經常叫人「大胖子」,那自己五百世可能會轉生為大胖子,一不小心就造下了令自己後悔的惡業。
我的根本上師托嘎如意寶,常講給別人取號的果報,並引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中的公案說:一個人曾用十八種動物頭的綽號辱罵他人,結果就轉生成了有十八個動物頭的怪物。
其實,口業是最容易造的,所以智者從不隨便多言。他們常以聖者的教言,觀察自己說話的時機、環境、輕重,然後才說些有必要的話語。
我們平時也一定要謹小慎微,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隨意對人惡言相向。假如自己因業力現前,控制不住罵了人,也應馬上念「嗡班匝薩堹吽」至少一千遍,乃至十萬遍。以此咒力的不可思議加持,可以懺凈任何可怕的業障。


菩提心可遣除一切負能量
生起菩提心和受持菩提心,是極為甚深的心靈之道。
我從很小開始,就以學習和修持佛法為主,並有幸跟隨一百三十多位了不起的上師修學,也有機緣為成千上萬的人宣講佛法。
從我自身經驗來看,在所有的佛教法門中,菩提心的教授極為甚深。且不說實際修持菩提心的利益,僅僅是聽聞這個法門,也會播下解脫的種子。
若能以菩提心攝持自己的生活與修行,將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利益,不僅能帶來健康、長壽、富足,同時,還可遣除自己乃至整個社會的種種負能量。


不要讓自己成為慾望的奴隸
世間上的任何妙欲,從中可以享受的快樂十分微薄,但隨之而來的痛苦卻無窮無盡。可遺憾的是,許多人好像並不清楚妙欲的眾多過患,對此毫不在意,日日夜夜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許多人在年輕時代,花費大量精力追求一些不必要的妙欲,自以為人生還特別漫長。但事實上,人的一生相當短暫,老人們對此就深有感觸。
我們從一歲到十幾歲,都是貪玩的孩童時期,這段時間如夢般恍恍惚惚就過了;十幾歲到四十來歲,可以算是人生的鼎盛時期,但也轉眼即逝,並且在此期間經常遭遇家庭、工作的各種違緣,抽不出時間修持善法;到了五六十歲以上,身體大不如以前了,儘管也想行善斷惡,但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住眼前的時光,不要肆意揮霍寶貴的人生。尤其當妙欲勾住了我們的心時,應通過各種方法了知其本性,不要讓自己再成為它任意擺布的奴隸了!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28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6-11-29 19:00 | 只看該作者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仁波切!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觀音大士!


不離

作者: 晉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達吉堪布編譯


不離
第六章
眾生
皆苦,能斷為大
如果我們生病或者遭受一些莫名的危害,
此時千萬不要心生嗔恨,要明白:
這是修自他相換的良機,
是一個逆增上緣!
怎樣斷除貪戀一個人的痛苦


當你對一個人生起強烈愛意,心變得極不自在時,用什麼方法可以平息由此而生的諸多煩惱呢?
下面,我們來學習麥彭仁波切的一個教言,看看一個貪慾熾盛的老密咒士,是怎樣通過觀修大圓滿,將貪慾融入美妙的道用中的。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名叫「蓮花地」的地方,盛開著各色爭奇鬥豔的鮮花,這裡居住著一個老密咒士,他的貪慾就像烈火般熊熊燃燒,故其名為「貪慾火燃」。
一天,老密咒士遇到一位美女,他的魂當場就像被勾走了一樣,只見他衝到美女面前,卑微地趴在她的腳下,乞求她跟自己一起生活。
美女見這密咒士又老又丑,不但不願搭理他,還一腳踢到他的頭上,狠狠罵道:「給我滾!」然後,跑到旁邊一位叫「青春快樂」的年輕人面前,與他接吻、擁抱……
老密咒士的願望得不到滿足,還白白遭受了一番侮辱。看到美女與年輕人整天卿卿我我,他的貪慾比以前更強了,以至於茶飯不思、夜不成眠,口中不停地發出嘆息……
旁人以為老密咒士生病了,便為他找來了不少名醫。有的醫生認為,他的病是由風引起,還有的認為是由火或者魔引起的,並都做了相應治療。但這些方法不但沒有見效,反而讓他的病日益嚴重。
老密咒士天天呼喊著那個美女的名字,身體每況愈下,後來竟然瘋了。其間,好心的人們還迎請了眾多上師為他灌頂加持,但還是無濟於事。
後來,一位文殊菩薩化現的十六歲月亮童子,嘴裡散發出悅意的妙香,來到了他的面前,對他說:「老人家啊,您到底得了什麼病呢?」
一見到月亮童子,老密咒士生起一絲歡喜心,心智也稍稍恢復了一點。他摸著童子的手說:「我看見一個美女后,當下就生起了難以控制的慾念。每當見她跟別人在一起,對別人流露出愛戀的眼神,我總是私下期盼:那個人是我該多好!因為反反覆復想這事,不知不覺就變成了這樣。」
月亮童子說:「老人家啊,您真該好好想想!您對她生起愛慕心,真的就像飛蛾撲火一樣。要知道,女人的青春如同蓮花一樣短暫,有朝一日,這個美女人老珠黃、滿臉皺紋,您還願像現在這樣愛她嗎?您既不顧自己白髮蒼蒼的現狀,也不明白她的嬌軀是無常的本性,真是已經著魔了。請不要再對她執著,斷了這種貪心吧!」
聽到這番話,老人簌簌流下了眼淚:「月亮童子啊,雖然你講得有道理,但也改變不了我的心意。你如果悲憫我,就請把她帶到我身邊吧。除此之外,哪怕擁有全世界的財富,也無法讓我滿足。在這世上,只有她才能讓我快樂。
月亮童子繼續勸老人:「對於毫無意義的事情,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有何必要呢?以前您沒見到她時,心很清凈,但自從看見她,就一反常態,您的心已經被魔眾的貪心箭射中了,真是非常可憐。若人人都像您這樣,甚至對天女也心生傾慕而失望絕食,那就實在太愚笨了!」
「對於始終不能達成的願望,或根本無法得到的東西,您不應該太強求。否則,只會給身心帶來劇烈的痛苦,不但今生中煩惱迭起,而且把來世也摧毀無餘了。」
「本來您是一位威風凜凜的密咒士,可以降伏外面的邪魔,為世人所敬重。但現在當自己的心魔顯現時,卻無力對治,這是非常可笑的。」
「您屢屢執著她的花容月貌,認為她長得國色天香,這也只是您的分別念而已。」
老人喃喃道:「你說得很對,但我還是忘不掉她,就像有個樁子插在心坎中一樣,對她的愛實在放不下。」
月亮童子告訴他:「老人家,請聽聽我的肺腑之言:您說您的心愛著她,那現在,我給您講一個故事,裡面有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用『心』來斷除自己的貪心。」
「在阿賴耶的大地上,有個叫分別念的孩子正在哭泣,路人問他:『你為什麼哭啊?』」
「孩子說:『我看見了一個美女了,想要她。』」
「這個好心的路人就安慰他:『你別哭了,其實並不是美女引誘了你,而是你的心散到了外境上,把自己緊緊纏縛。』」
「心本來猶如虛空,不存在任何痛苦,但你偏偏要貪著外境,這就像在虛空里打疙瘩一樣,人為地製造了各種煩惱。」
「求不得苦是源於自己的心,貪執美女也是如此。孩子,如果你能使自己的心坦然安住,那誰也無力傷害和引誘你。反之,假如你的心緊緊地執著外境而不願放下,那就像被關在監獄中一樣,恆常承受各種苦痛。」
「所以,請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就會發現它本如虛空,根本不存在任何能貪之念,如此,貪心就像陽光下的黑暗,自然消於法界中了。」
「這種令心自然安住的竅訣,您必須要了知,並運用它來斷除自己的貪心。總之,在您生起貪心時,若能立即觀它的本性,貪心當下就會消失。」
聽完此話,老密咒士一下生起了綿綿不斷的安樂,貪心徹底根除了。他感激不盡地說:「月亮童子,你真是一位利樂的引路人,非常可惜這麼晚才遇見你!以前我雖也聽說過『萬法唯心造』,但只是停留在文字上,從未對此實修過,以至於在無意義的貪慾中,白白耗費了大半生。」
「我以前修的法,沒能調伏自心,反令煩惱越來越增上,貪心越來越熾盛。與我相似的密咒士也有很多,對這些自以為在行持密法的人,我希望你依靠善巧方便,好好也給他們宣說殊勝教言。」
「你對我恩重如山,現在,我已了知『依止貪慾來希求解脫』是痴心妄想。雖然我已經老了,但貪慾對我的危害還是非常大。今天遇見了你,令我在功德上增添了一道彩虹,所以,你是我真正的大恩上師!」說著,老人一邊熱淚盈眶,一邊對月亮童子恭敬頂禮。
月亮童子繼續開示:「我再給您傳授一個教言:日後見到美女生貪心時,要明白這實際上是輪迴的粘合劑。若想把貪心轉為道用首先應將一切萬法的顯現觀為自己的心。了知美女是自心的顯現,再將心觀為空性,此時虛空中的彩虹還會不會捆住虛空呢?肯定不會。然後再觀察能貪和所貪,就會發現外境和自心沒有差別,貪心和外境根本無法束縛自己。」
「一旦明白此理,看不看美女都沒有差別,就像夢中踩在火上而毫髮無損一樣,這時您所見的一切全能轉為道用,不像一般的世間人,見到美女就生貪心,註定會感受無量痛苦。」
「若能將此貪心轉為道用,與美女相見甚至進一步接觸,都是可以的。當然,自己必須要有相應的境界才行。就像狂風對小小燈火是一種違緣,但對森林大火反而是很好的助緣,當風越來越大時,森林裡的火也越來越旺。因些,我們應根據自己智慧身體的實際狀況人,享用與之想適應的竅訣美食。(往昔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中,有些行持無取無舍的行為,顯現為獵人、屠夫、妓女的形象,但這一切並不會染污他們絲毫。不過,聖者的這些超用行為,不是一般人可隨意效仿的,所以,初學者最好守持凈戒,不要胡思亂想為佳。)」
最後,月亮童子對老密咒士諄諄告誡:「聽了我的這番教言,以密宗為借口的很多修行人,可能害怕將來會墮入地獄。但願他們依此甚深方便教言,在儘快時間內得到解脫!」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29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6-11-29 19:02 | 只看該作者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仁波切!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觀音大士!


不離

作者: 晉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達吉堪布編譯

人生真是一場夢嗎
許多人常說「人生如夢」,那麼,這句話真的成立嗎?我們周圍發生的一切明明如此真實,給我們帶來的苦樂也那麼明顯,為什麼偏偏說它是一場夢呢?
對一般人而言,醒與夢完全是兩個概念:醒是真的,夢是假的。沒人會把夢境執為實有,但人人卻把醒時的一切當真,並以此引生了千般執著、萬般苦惱。倘若醒時也如夢境般無實,那我們現在的一切執著就沒了意義,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下面,我們根據麥彭仁波切的竅訣,以擬人的方式,通過醒和夢之間的幾番辯論,來觀察這二者的真相。
立   論
狡猾的醒者首先發言:「你夢境是虛假的!」
正直的夢者說:「不僅我是,實際上你也是!」
第一回合
醒者:「我肯定不是,例如我吃肉可以充饑,身體被火燒會痛,這些感受都真實存在。」
夢者:「你的說法不成立。我在夢中吃肉也同樣飽腹,被火燒也同樣疼痛,感受跟你一模一樣。」
第二回合
醒者:「你昨晚夢境中的顯現,到白天醒后一點都不存在了,所以你是假的。」
夢者:「同樣,你今天感受的一切,到明天以後也沒有了,因而你也不是真的。」
第三回合
醒者:「雖然這些在明天都不在了,但今天的一切,是我親身所感,它應該真實。」
夢者:「如果說親身感受就是真實,那我在夢中經歷的,也是親身感受,跟你又有什麼差別呢?」
第四回合
醒者:「我醒時的顯現長久穩固,比如我家裡的擺設每天都不變,所以一定是真實的,而你夢境很快就消失了,故只是一種幻象。」
夢者:「夢中的顯現也不全是短暫的,也有長久的時候。比如西根活佛在一天晚上的光明夢境中,於清凈剎土享受了二十一年的生活。所以,我也有漫長的夢境,不能以時間長短來斷定真假。」
第五回合
醒者:「夢境中可以自由地穿越岩石,在空中自由地飛翔,但在現實生活中,你有這種能耐嗎?還不承認自己虛假嗎?」
夢者:「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只要具足因緣,你醒時也能做到這一切。像蓮花生大士,在幾個國王面前,就示現過入火不焚、入水不沉;米拉日巴尊者顯示神變時,也曾在山岩中無礙地穿行,在空中自在地飛翔;嘎單巴德幼年時,噶陀寺有十萬比丘,每天中午他們都外出應供,下午再飛回自己的茅棚……」
「因此,只要因緣湊齊了,在醒時也可以顯現這些奇迹。反之,假如因緣不具足,不要說醒時,就連夢中也不能穿山越水、自在飛行。」
第六回合
醒者:「不,夢中不需要因緣,也能顯現這些奇迹。你躺在床上睡了就做夢,這要什麼因緣呢?你不是隨便做夢嗎?」
夢者:「假如不需要因緣,那你為什麼不能每天晚上都夢到這些?一個法之所以不出現,就是由於因緣不具足,既然夢中的這一切不需要因緣,那它理應恆時出現啊!」
第七回合
醒者:「大夢境中,已故的友人可以重逢,不曾有的兒子也可以出生,這在醒時根本不可能發生,所以你肯定虛假的,這一點不容置疑。」
夢者:「為什麼跟你不一致就是假的呢?夢中的事和醒時的事,應該公平對待,不能以你醒時的經驗為準繩,就簡單武斷地確定我是假的。」
「在你面前,某人可能已經死了,但在我眼裡,他仍活得好好的,我們可以相遇;夢中生兒子的話,對你來說不可能,但對我來說卻可以發生。不能因為你的境界中沒有,就認為它是假的。」
第八回合
醒者:「夢中享用的美味佳肴,並不能解除第二天醒來的飢餓,所以,你的夢肯定是假的。」
夢者:「同理,醒時住在富麗堂皇的宮殿中,也不能遣除夢中狂風暴雨的襲擊,所以,你也不一定真實存在。」
第九回合
醒者:「你晚上做的夢,其實是一種迷亂的顯現。」
夢者:「如果夢中的一切是迷亂,那你醒時所遇到的也是!如上例證也適用於此。」
第十回合
醒者:「晚上做夢后,醒來只要回想一下,即可了知夢為虛假。但在做夢時,卻根本不知醒時的顯現是虛假。」
夢者:「那又怎樣?難道就因為和你醒時所知不同,便說我夢中所見不對嗎?如果說夢境在醒時不存在,便認定我是虛假,那你醒時的顯現在夢中也不存在,憑什麼咬定你就是真實呢?」
「總之,如果是真,雙方都是真;如果是假,雙方都是假,我們二者沒有任何差別。」


這個戲劇形式的教言,只不過簡略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當然,對有智慧的人而言,依此教言,足以證悟一切諸法的本性。
通過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醒者和夢者確實沒有差別。也就是說,若以實相觀察,二者皆非實有;但不經觀察的話,又都有各自的顯現,真則都真,假則都假。
明白了這一點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理應隨時隨地觀修萬法如夢,對一切不要特別執著。當我們對別人生貪心或嗔心時,馬上意識到這跟夢中嗔敵貪親一樣;當自己成功或失敗時,也知道這就如同夢中的成敗一樣……
若以此慢慢斷除執著,不但各種痛苦會離你遠去,最終還可以認清一切諸法的真相,證悟三世如來的果位!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30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7-6-2 23:18 | 只看該作者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仁波切!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觀音大士!


不離

作者: 晉美彭措法王口述
索達吉堪布編譯


不離
第七章
正見的力量
凡夫人在修行過程中,倘若各方面享受
過於優越,則不易生起出離心;
如果太苦了,無食果腹、無衣蔽體,又
會身不安,身不安則道不隆。
所以,大乘經論中講:不墮兩邊,應行
中道。
人生最可靠的是信心和正見

作為一個人,對自己的前途務必要好好思索。為了使現在、將來圓滿幸福,每個人均應抓緊時間做有益於自己的事情。
當然,在我看來,對眾生今生來世最有幫助的,莫過於殊勝的佛法。而在佛法中,有兩個要點必不可少:
第一、   清凈的見解,尤其是相信因果的正見。如果沒有它,就得不到善趣的安樂。
第二、  無垢的信心,即對三寶有永不退轉的信心,這是今生和來世一切圓滿的根本。
那麼,對三寶的信心和因果不虛的正見,對每個人有多重要呢?佛陀告訴我們,若具足了這二者,就一定不會墮入惡趣,並且所希求的一切功德皆可依此而成就。
因此,信心和正見是我們最究竟的朋友,除此以外,像財產、地位、名聲等,並不是永久可靠的依賴,因為當自己奔赴中陰時,這些一點都帶不走。
我們的生命,猶如黎明時的星星般眨眼即逝。作為一個老人,我比較容易有這種感悟,而年輕人,也別以為未來還很長,不要盲目地有這種自信。今後應該有什麼打算,每個人都需要想一想。


再小的善業,
也可換來無量安樂

不管國王還是乞丐,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一個眾生死亡之後,均會隨自己所造的善惡業而流轉,因此,為了今生利益而造諸多惡業,是相當不明智的行為。
無論是什麼身份的人,誰都希望得到快樂,而不願意感受痛苦。因此,為了日後的長久安樂,在今生短暫的時光里,趁選擇權還掌握在自己手中時,我們應該修持正法。
麥彭仁波切講過:今生是因,來世是果,既然如此,那現在為什麼不多造善業呢?就像農民種莊稼,若想在秋天收穫,就必須在春天好好播種耕耘。
我曾再三講過,哪怕造一個小小的善業,將來也可獲得無量安樂。比如每日念一遍《普緊行願品》,花的時間雖然很短,但依此功德,未來定能斷除惡趣的根本,獲得無量勝妙的安樂。
又比如,佛經中講,就算聽到講法之前的海螺聲,也不會墮入三惡趣,更何況是親自聽聞佛法了?
因此,我們不要以為一些小善微不足道。假如一味地貪執閃電般的今生享樂,對將來從來不做任何準備,年老時一定後悔莫及。
我們的心居住在身體中,就像小鳥暫停在大樹上一樣,相聚的時間非常短暫。尤其是作為老年人,頭髮正在一根根被風霜染白,走路也不能像往昔一樣挺直,這說明小鳥就要離開大樹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趁現在心識的小鳥和身體這棵大樹正聚合在一起的難得因緣,好好精進修持!


「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

對因果要有一定的信解,這是佛教徒最起碼的條件。倘若對因果沒有信心,哪怕修再甚深的法,也不會有什麼成效。
大家首先應明白,果報是眾生的業所感召的。而業又有善、有惡,有定業、有不定業,有今生受的、有來世受的,來世中又有下一世受的、有好多世之後受的。所以,眾生的業感,在時間、果報上各不相同。
現在有些人認為:「我今天造一個善業,馬上就要成熟善報;今天造一個惡業,很快就會受到惡報。」這是不了解因果的緣故,若真正了解的話,當知「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
還有些人說:「我一生念佛、參禪,造了許多布施等善業,但心裡仍是煩惱不斷,家庭不和順,生意又不好,不知三寶的加持哪裡去了?因果是虛妄的吧!」
這是很大的邪見。要知道,就算是釋迦牟尼佛,也從沒講過造業是即造即成熟,而是說「百劫不毀滅」——就算經過了一百個大劫,業果也不會消失毀滅。
或許又有人問:「佛陀在世時,許多人修行能立即證果,善惡也是現世現報。而如今,眾生修行不能如此,業報也不會很快成熟,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佛陀住世時是果法期,眾生的根基比較利,修行后馬上就會證果,尤其是證小乘聖果非常快;而現在是末法期,眾生的根基明顯大不如前,業報成熟也沒有那麼快了。
但即便如此,業力的本性也不會改變,正所謂「縱經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只要我們現在好好修行,遲早有一天,定會證得相應的果位。


「世間的瑣事,若去希求,
就沒有一個完結之時」

在輪迴中,眾生希求無常的世間法,而不願追求解脫,以至於始終陷在苦海中頭出頭沒,就像水中冒出的氣泡一樣。
其實,世間法猶如閃電般剎那無常,希求這些始終不會有一個結局。正如無垢光尊者所說:「世間上的瑣事,若去希求,就沒有一個完結之時。何時放下,何時才會了。」
無始以來,我們在世間法方面花費了無數精力,結果卻是徒勞無益。所以,現在該是讓心好好休息的時候了。
有些人對世間的一切非常執著,儘管自己腰纏萬貫,但對需要幫助的眾生,卻絲毫也不願伸出援手。其實,世間的有漏財富,品格卑劣的人也能得到,所以當我們擁有一點點錢財時,千萬不要有傲慢心。
上師托嘎如意寶曾講過,有一次,多聞天子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不可一世地去拜訪貢嘎天子,結果發現,貢嘎天子的財富遠遠超過了自己。於是,他的傲慢當下就蕩然無存了。
既然多聞天子的財富都沒什麼了不起,我們的財富又有什麼可驕傲的呢?
因此,我們應當觀察萬法無常,以如幻如夢來對待一切,看世間法就如同看熒屏上的影像,如是久而久之,對人事物的強烈執著會慢慢褪盡,一切功德也就自然具足了。


平時一定不能攀緣太多

為了使人生有長足進步,我們平時一定不能攀緣太多。假如身體做各種世間雜務,口中言說許多閑言碎語,心裡不斷生起層出不窮的分別念,這會給自己帶來極大的違緣。
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應當捨棄無意義的事情,修持具有無量功德並能調伏自心的佛法。假如依靠善知識的竅訣,真正精進地修行,哪怕是僅修一個月,也會得到明顯的受用。
有些人本來有許許多多的修行機會,但他卻經常找一些借口延誤,從而把絕好的緣分都斷絕了。
還有些人雖然修行多年,但內心整天在煩惱中虛度時光,煩惱賊已將他的善法全部偷走了。他們始終得不到修行的驗相,這並不是三寶沒有加持,而是自己的業力深重,或是精進不夠。
因此,散亂心和煩惱惡念,我們最好不要去依止,而應將其徹底捨棄,否則永遠不會安寧。
當然,我們若想在短時間內成就,這也不太可能。但緣起的真理是不會欺惑的,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斷地精進,依靠無欺的緣起力,一定會得到某種相應的功德,今生來世的一切都吉祥,不會出現任何違緣!


對惡劣的人必須要清理

如今,值得信賴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當我們做重大事情時,不要隨便宣揚,應以秘密的方式去做,這樣就不容易遇到違緣。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具備猛厲的行為和懷柔的能力,對自方慈悲,對敵人勇敢,並能辨別他人的行為是好是壞。
從歷史上看,許多眾生的慘烈痛苦,有時就是一兩個人的惡行造成的。所以,對於這種惡人,尤其是十惡不赦的人,必須要立即捨棄,不然就會毀壞國家和團體。
包括在佛教中,對於性情極其惡劣的眾生,若以柔和的方式無法度化,那在慈悲心的前提下,佛菩薩必須示現威猛的行為加以降伏,這也符合世間的正規。
在許多君主教言中也講過:對於不願悔改的惡人,除了砍殺身體外,其他的懲治手段如捆縛、鞭打等,都允許使用。假如國王判一個人死刑,作為上師理應勸諫,但國王若以其他方式來制裁,這時上師也不必勸阻。
可見,為了國家的安全、眾生的安樂,對惡劣之人採取嚴厲的行為,有時候也是需要的。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20: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