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師徒問答4 - 從粽子說開去

[複製鏈接]

13

主題

40

帖子

15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徒:今天是端午節,市場上居然有粽子賣。師傅嘗嘗。俄國人問我,我很自豪地告訴他們這個食品的來歷。兩千年多前的偉大詩人,他們很佩服的。兩千多年啊,他們的祖先還在樹上呢!
師:我們開化得比其他民族早,這確認值得我們驕傲。但就像果子,先熟的先爛,也是一個規律啊。
徒:我讀過屈原的詩歌,即使以現代的價值觀來衡量,絕大部分也是正面的積極的啊。
師:不錯!楚辭的文學價值非常之高。藝術上的美堪與西方大師相提並論。因此有很多以《九歌》為題材的美術作品。另外其強烈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也值得肯定。《天問》中對自然哲學問題的窮究其理的精神,至今也不失其價值。屈原的政治外交才幹也屬不俗。
徒:「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中的這一句中體現的人文關懷,我以為做為貴族詩人,殊為難得。
師:這個還值得商榷。縱觀流傳下來的屈子所有作品,對下層人的關懷只此一句。考察上下文的語境,原意是哀人生之多艱。那個時代,還沒有草民和貴族都是平等權利的人這個概念。我們也無法要求屈原有什麼現代民主思想。
徒: 那麼「循繩墨而不頗」是一種法制的思想吧?
師: 牽強。「依前聖以節中」,「湯禹儼而祗敬」,這個「繩墨」無非是三皇五帝堯舜周公那一套。中國歷史上政治家總是把這個史前時期當成政治清明的榜樣。為師個 人以為,這是個錯覺。如果說那個時代社會矛盾不尖銳,安居樂業的話,也一定是因為生產力水平低下,自然資源沒有充分開發,死亡率高,人口稀少,人均資源比較多的緣故。我估計那時黃河都可能是清的。上游植被還沒有被破壞嘛!資源不夠用了,戰爭、改朝換代、社會矛盾自然就來了。歷史上戰亂頻仍之地,都是中原、 黃淮這些被過度開發,人煙稠密的地區。而像成都平原、嶺南等人均耕地比較多的地方,戰亂就少。這是個學術問題,人均資源貧乏度和社會不穩定程度應該是正相 關的。為師只能定性地提出個假說,應該有學者根據統計資料用現代理論來研究。
徒: 那麼當今社會穩定度比二十年前有所下降,是由於人均資源越來越少造成的嗎?
師: 人均資源有絕對和相對之分。最近二十年由於生產力水平提高速度超過了人口增長速度,所以絕對人均資源是在提高。這是三十年來社會穩定的基礎。但是人的需求 比那時可要提高很多了,三十年前你會為300平米的別墅、3.0排量的汽車而努力嗎?這個需求的放大是社會穩定的敵人。要穩定,還是要壓制這種過分的需 求。在這裡,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提供了足夠的工具:「一簞食,一瓢飲,回也不改其樂」的心態,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的生活方式,是當今社會需要的。美國 人的那種「汽車輪子上的國家」不是我們的未來道路。
徒: 我們怎麼從粽子談到美國去了?還是說屈原,我讀《史記-屈原列傳》,還是被他的氣節所打動。
師: 是的,是中國人都要被打動的。這就是我們的價值觀。俄國人稱之為ментаритет。為師以為在形成中國人性 格方面,屈原起了很大的作用,司馬遷的作用更大。是他在記載,他在評價嘛!他是漢朝的史官,則前代的秦就是負面力量。然後用這個基調來評價戰國的歷史。現 在看來,其思維方式有簡單化的缺點。凡事絕對化,黑白二分法,非黑即白,非忠即奸,非好即壞。這種思維簡單倒是簡單,但失於剛硬,不柔軟。難以應付比它復 雜得多的現實世界。用這種思維方法看問題,屈原是好的,則鄭袖、子蘭、靳尚等等反對派就是壞的,他們之間政見不同,所以只能有鬥爭,不能有妥協和合作。政 治是這樣的嗎?顯然不是!林彪和江青也有鬥爭,劉少奇和林彪也有合作嘛!
        古書一直教導我們的所謂「氣節」,用現代心理學來看,往往是一種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固執偏執、不會妥協的心理活動,「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 未悔」!有時還有些被迫害妄想,「眾女嫉余之娥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在古書中把這個性格特徵做為正面因素來記載甚至歌頌的。中國歷代知識分子的性格特 征是:清高、固執、苦悶、絕望。至於命運也往往是退隱、腰斬、凌遲、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衣被詞人,非一代也」!這裡司馬遷也起了大於屈原的作用。 帶著個人的是非觀去記錄歷史,我認為是《史記》的一大硬傷。影響了兩千年。
徒: 師傅對事情的肯定給人印象不深,可是否定往往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師: 為師的思想只是代表個人。凡是還是要自己深入思考,才是自己的。
徒: 還是吃粽子吧,粽子總不需否定。
師: 至於粽子,更別提了。直接說明我們祖先沒有任何科學精神!倒是楚地的「巫」文化的發揚光大。汨羅江里有龍嗎?幾千年來誰見過?甚至是屍體,見過嗎?如果是 鱷魚,那麼鱷魚吃粽子嗎?吃了粽子就不 啦?雜食動物?如果不是瀏陽河,而是萊茵河,傳說水裡有龍的話,早就捕捉,解剖,做成標本,編入百科全書了。
徒: 連粽子都要否定?
師: 不是。只是評價一下這個傳說而已。粽子作為一種美味食品,只能肯定。我們有個傳統,就是拜祖師爺。以前的醬菜坊都拜顏真卿,因為「顏魯公」與「鹽滷」諧音。
徒: 但是粽子總是好吃的。師傅嘗嘗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14: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