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拿馬運河—跨洋航行 Panama Canal - Ocean to Ocean

[複製鏈接]

81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0-19 1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0-20 21:06 編輯



巴拿馬運河—跨洋航行
珊瑚公主號 - 2025年10月28日
從加州聖佩德羅(洛杉磯)出發. 在為期16晚的巴拿馬運河-大洋對大洋(洛杉磯至勞德代爾堡)航行中, 將停靠包括出發港在內的9個目的地. 將於11月13日返回.
這次航程太長, 當家的不願在兩頭兒停留過長. 不過還可以彌補, 加州沿岸游有些航次囊括大多數主要城鎮, 再加兩頭兒的大城市, 估計兩個星期功德圓滿. 大概過了一遍洛杉磯旅遊景點和博物館, 發現影城博物館 the Academy Museum 已經脫胎換骨(2021年遷入新址, 買的辦公樓), 內容非常精彩. 尤其是奧斯卡金像獎評選流程, 網上有全套獲獎影片詳細專業影評, 從劇本構思到導演錦上添花, 相得益彰(還有些主要鏡頭片花).
https://www.academymuseum.org/en ... demy-awards-history
https://oscars.academymuseum.org/timelines/all/dune-wins
https://gangwaze.com/cruise-line ... 025-10-28/16-night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yD7hrbhFE  沙丘 (2021) || 蒂莫西·柴勒梅德、麗貝卡·弗格森、奧斯卡·伊薩克、喬什·布羅 || 影評與事實
電影院
1.81K 訂閱者
300 次觀看 2025
免責聲明: 本視頻僅供教育和娛樂.
導演: 丹尼斯·維倫紐瓦
編劇: 喬恩·斯派茨、丹尼斯·維倫紐瓦、埃里克·羅斯
改編自弗蘭克·赫伯特的小說《沙丘》
製片人: 瑪麗·帕倫特、丹尼斯·維倫紐瓦、凱爾·博伊特、小喬·卡拉喬羅
主演:
蒂莫西·柴勒梅德
麗貝卡·弗格森
奧斯卡·伊薩克
喬什·布洛林
斯特蘭·斯卡斯加德
戴夫·巴蒂斯塔
贊達亞
大衛·達斯馬齊連
莎朗·鄧肯-布魯斯特
夏洛特·蘭普林
傑森·莫瑪
哈維爾·巴登
《沙丘》(2021) 是一部史詩級科幻電影, 改編自弗蘭克·赫伯特1965開創性小說. 故事背景設定在遙遠的未來, 講述了天才年輕貴族保羅·亞崔迪斯和他的家人捲入沙漠星球阿拉基斯的致命衝突的故事. 阿拉基斯是銀河系最寶貴的資源—香料混合物的唯一產地. 影片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 融合了恢弘的視覺效果、政治陰謀和精神深度, 打造出一部恢弘電影奇觀. 憑藉星光熠熠的演員陣容、令人嘆為觀止的世界觀構建以及漢斯·季默的強勁配樂,《沙丘》獲得了評論界的一致好評, 並獲得了多項奧斯卡獎, 鞏固了其作為現代科幻巨作的地位.
-
第94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 《沙丘》Sci-fi epic Dune (2021)  - 保羅·蘭伯特、特里斯坦·邁爾斯、布萊恩·康納和格爾德·內夫澤. 圖片來源: Michael Baker / A.M.P.A.S. 版權所有: ©A.M.P.A.S.
《沙丘》斬獲六項大獎     -博物館這部分圖片不能複製

好萊塢標誌, 約1924年. 瑪格麗特·赫里克圖書館提供
好萊塢: 猶太創始人與電影之都的誕生
關於展覽
講述了20世紀初洛杉磯電影製作的起源故事, 重點介紹了以猶太為主的電影製作人的影響, 正是他們建立了美國電影製片廠體系, 將洛杉磯轉變為全球電影中心. 這個沉浸式展廳展現了洛杉磯沿電影產業發展時間線演變的地貌, 鼓勵人們進一步探索這座城市的地標建築. 展覽聚焦好萊塢製片廠體系的猶太創始人, 強調美國電影產業的誕生—以及對美國夢的描繪—本質上是一個移民故事. 通過探索洛杉磯主要電影製片廠和獨立電影製作的起源, 展覽講述了富有影響力的獨創性故事, 並加深了人們對電影史的理解. 「好萊塢之地」由副策展人達拉·賈菲 (Dara Jaffe) 策劃, 研究助理喬蘇·洛佩茲 (Josue Lopez) 協助, 是學院博物館首個常設展覽. 作家兼影評人尼爾·加布勒 (Neal Gabler) 自展覽籌備以來一直擔任顧問. 展覽開幕後顧問小組成員: 艾薇·巴斯基 (Ivy Barsky), 首都猶太博物館; 貝絲·基恩 (Beth Kean), 洛杉磯大屠殺博物館; 安妮·波蘭 (Annie Polland), 移民公寓博物館; 阿維娃·羅森塔爾 (Aviva Rosenthal), 博物館行政人員; 吉爾·薩維特 (Jill Savitt), 國家公民權利和人權中心; 以及莎莉·韋伯 (Shari Werb), 國會圖書館.
-
好萊塢製片廠系統猶太創始人包括:
阿道夫·朱克(派拉蒙影業 Paramount Pictures)
威廉·福克斯(福克斯電影公司 Fox Film Corporation)
路易斯·B·梅耶(米高梅 Metro-Goldwyn-Mayer)
塞繆爾·高德溫(高溫影業 Goldwyn Pictures)
卡爾·萊默爾(環球影業 Universal Pictures)
哈利·華納、阿爾伯特·華納、薩姆·華納和傑克·華納(華納兄弟 Warner Bros.)
大衛·薩諾夫(雷電華電影公司 RKO Pictures)
這些人中, 許多人是來自東歐的猶太移民, 他們在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建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將洛杉磯打造成了全球電影中心.   -AI
-
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 或稱「五大」電影公司, 各自擁有獨特專長和優勢, 從而塑造了其行業地位. 以下是它們之間的比較分析:
好萊塢五大電影公司及其專長
電影公司專長/重點領域
迪士尼在家庭娛樂、動畫以及漫威、星球大戰、皮克斯等系列電影中佔據主導地位.
環球影業以動作大片、恐怖片(布倫屋影業)和主題公園協同效應而聞名。
索尼影業提供多元化片單, 包括蜘蛛俠電影、經典劇情片和動漫(通過 Crunchyroll).
派拉蒙在經典系列電影(《碟中諜》和《變形金剛》) 方面實力雄厚, 並通過 Paramount+ 提供流媒體服務.
華納兄弟在超級英雄電影(DC)、奇幻電影(《哈利·波特》) 以及 HBO 經典電視/電影方面表現出色.
主要區別
所有權與協同效應: 迪士尼和環球影業利用各自的主題公園進行電影交叉推廣. 華納兄弟則與 HBO 和 Max 合作進行流媒體播放.
類型聚焦: 環球影業偏愛恐怖片和驚悚片, 而迪士尼則專註於家庭題材和動畫內容.
特許經營權: 迪士尼憑藉漫威、星球大戰和皮克斯佔據領先地位. 華納兄弟則憑藉 DC 和魔法世界等系列電影與迪士尼抗衡.
這些影業公司合計控制著美國 80% 至 85% 的票房收入, 使其成為全球娛樂業的主導力量.
您想深入了解某個影業公司的發展歷程或其頂級特許經營權嗎?
-
2024年美國票房收入
約為87億美元, 低於2023的90億美元. 這一下降歸因於2023年演員和編劇罷工導致上映檔期減少. 儘管經濟低迷但今年第一季度出現反彈, 國內票房比2023年全年票房低20%. 第一季度主要上映影片數量減少, 但首映票房超過2000萬美元的電影數量有所增加, 表明復甦趨勢. 今年票房最高的影片包括《頭腦特工隊2》、《死侍與金剛狼》、《海洋奇緣2》和《魔法壞女巫》等. 迪士尼以22億美元票房收入領先所有電影公司, 展現了疫情後市場的強勁表現.
https://www.academymuseum.org/en/exhibitions/hollywoodland
https://www.youtube.com/@TheAcademy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Oscars
-
看來博物館非開放時間網站關閉, 不過前邊連接的 YouTube 站點錄像內容豐富多彩.


大白鯊 Jaws
關於展覽
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體驗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大白鯊》(1975). 「大白鯊: 展覽」是學院博物館首次舉辦如此規模的展覽, 專註於一部電影, 也是環球影業奧斯卡獲獎影片《大白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展覽. 展覽旨在慶祝影片上映50周年, 並通過原始展品、幕後揭秘和互動環節, 逐一重現《大白鯊》的精彩場景. 展覽將直接開放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安培林壁爐檔案館、NBC環球檔案館及收藏館等機構的藏品, 深入探討影片的製作歷史及其持久影響. 由奧斯卡獎得主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大白鯊》成為首部暑期大片, 徹底改變了電影行業. 這部改編自彼得·本奇利小說的懸疑冒險片, 圍繞著三個主角—布羅迪、胡珀和昆特—展開, 他們獵捕一條威脅海濱小鎮艾米蒂島的大白鯊.《大白鯊》的巨大成功掩蓋了其初衷的不確定性:一條史無前例的機械鯊魚帶來的製作挑戰, 激發了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能力. 五十多年過去了, 這部備受喜愛的經典之作, 也是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之一, 其演員和工作人員的堅韌不拔依然清晰可見.
「大白鯊: 展覽」由高級展覽策展人珍妮·何、助理策展人艾米麗·勞貝爾·羅德里格斯以及策展助理亞歷山德拉·詹姆斯·薩利奇斯共同策劃.
https://www.academymuseum.org/en/exhibitions/jaws

81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97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0-20 17:13 | 只看該作者

蓋蒂中心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0-21 16:10 編輯


保護和了解世界藝術和文化遺產
蓋蒂總部設在洛杉磯, 與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開展工作, 同時通過線上以及在蓋蒂中心和蓋蒂別墅現場與公眾分享藝術、知識和資源.
我們的歷史
如今, 保羅·蓋蒂基金會是全球最大致力於視覺藝術的文化慈善機構之一. 我們的工作持續推進世界藝術遺產的展示、保護和詮釋​​. 蓋蒂基金會由商人兼藝術收藏家保羅·蓋蒂 J. Paul Getty (1892-1976)創立. 蓋蒂先生將藝術視為社會文明的推動力, 他的遺贈促成了基金會的成立. 秉承蓋蒂先生的願景, 基金會的早期領導者致力於建立一個服務於藝術界各個領域的機構, 包括研究、展覽、保護、出版、資助和教育. 基金會在太平洋帕利塞德建造了蓋蒂別墅, 在布倫特伍德建造了蓋蒂中心, 擴充了博物館藏品並成立了蓋蒂保護研究所、蓋蒂研究所和蓋蒂基金會, 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稱的蓋蒂組織.
館藏超過 125,000 件(精品如雲)
通過開放內容平台提供 150,000 張免費藝術圖片
蓋蒂中心位於加州洛杉磯世界知名文化勝地, 以其令人驚嘆的建築、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收藏和嘆為觀止的城市景觀而聞名. 以下是它的獨特之處:
藝術收藏: 從中世紀到現代傑作, 包括梵高、倫勃朗和莫奈作品.
建築: 該中心由理查德·邁耶設計, 以石灰華石材打造的時尚現代主義建築為特色.
花園: 由藝術家羅伯特·歐文設計的中央花園, 宛如一座栩栩如生的雕塑, 擁有溪流、迷宮般的樹籬和四季盛開的鮮花.
景觀: 蓋蒂中心坐落在聖莫尼卡山脈, 可欣賞洛杉磯全景.     -AI
-
受美國股市連續兩年強勁回報提振, 美國頂級慈善家的財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雄厚. 據《福布斯》估計, 截至2024年底, 美國排名前25位的慈善家終生捐贈總額增至2410億美元, 比去年高出300億美元. 儘管如此, 捐贈總額增長14%的同時, 他們的財富總額卻增長了18.5%. 這25位捐贈最多的人的財富總額目前為1.6萬億美元, 高於一年前的1.35萬億美元. 換個角度來看, 這些慈善家們一生中捐出了其總資產的15%, 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但卻是自2021年《福布斯》開始追蹤頂級捐贈者以來, 所佔比例最小的一次.
https://www.getty.edu/visit/center/
https://www.forbes.com/sites/for ... ilanthropists-2025/
https://www.geni.com/people/J-Paul-Getty/6000000004547976455 保羅·蓋蒂墓誌銘
老讓·保羅·蓋蒂 (1892 - 1976)
出生日期: 1892年12月15日
出生地: 美國明尼蘇達州亨內平縣明尼阿波利斯
逝世: 1976年6月6日 (83)
英國英格蘭薩里郡吉爾福德薩頓廣場(心力衰竭)
安葬地: 美國加州洛杉磯縣洛杉磯
直系親屬:
喬治·F·蓋蒂和莎拉·凱瑟琳·蓋蒂之子
與艾琳·格拉迪斯·阿什比、菲尼·蓋蒂、安·蓋蒂和泰迪·蓋蒂·加斯頓都曾有過婚姻的人, 即保羅·蓋蒂. 他曾五次結婚, 也離過婚.  -AI  
埃爾西·瑪麗·貝索恩的前伴侶
保拉·埃克斯特羅姆的父親; 喬治·富蘭克林·蓋蒂二世; 私下; 小約翰·保羅·蓋蒂私人及另外1人
格特魯德·洛伊絲·蓋蒂的兄弟
職業: 實業家、慈善家、作家
J·保羅·蓋蒂(J. Paul Getty, 1892-1976) 是一位出生於美國的英國石油實業家, 1942年創立了蓋蒂石油公司, 也是蓋蒂家族族長. 出生於明尼蘇達明尼阿波利斯市, 是石油先驅喬治·蓋蒂的兒子. 1957年, 《財富》雜誌將 J·保羅·蓋蒂評為美國最富有的人; 1966年, 吉尼斯世界紀錄將他評為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民, 身價估計為12億美元(2023年約為86億美元). 去世時身價超過60億美元(2023年約為250億美元). 1996年出版的一本書將他列為有史以來第67位最富有的美國人(基於他的財富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 蓋蒂以節儉著稱, 1973年他的孫子被綁架時, 他甚至與綁匪討價還價. 他育有五個孩子, 離過五次婚. 蓋蒂是一位狂熱的藝術品和古董收藏家. 他的藏品構成了洛杉磯保羅·蓋蒂博物館的基礎; 在他去世后, 超過6.61億美元的遺產留給了博物館. 他於1953年創立了保羅·蓋蒂信託基金. 該信託基金是全球最富有的藝術機構, 運營著保羅·蓋蒂博物館綜合體: 蓋蒂中心、蓋蒂別墅、蓋蒂基金會、蓋蒂研究所和蓋蒂保護研究所(近年來拍賣了不少文物(2億美元), 以支持基金會撒錢).
-
根據檔案記載, 洛杉磯早期為不毛之地, 採油業安身立命舉足輕重. 後邊再詳細介紹.
323 KB
2472 x 3000 像素
79.PB.72
瀉湖狩獵(正面 recto); 信架(背面 verso)
約1490-1495年
維托雷·卡帕喬(義大利人, 約1455/1465 - 1525/1526)
展出於蓋蒂中心博物館北館N204展廳
查看完整記錄詳情
這幅雙面畫板上的鉸鏈和插銷表明, 它曾被用作裝飾性百葉窗或櫥櫃門. 正面描繪了威尼斯鳥類獵人的場景, 背面則採用了錯視畫法(視覺欺騙 trompe-l'oeil). 當代觀眾從畫板正面觀看時, 會產生一種彷彿看到瀉湖 Lagoon 的錯覺, 這幅畫板昔日面貌的復原圖便可看出這一點. 畫中, 三人一組的划槳手和弓箭手站在淺底船上, 捕獵鸕鶿 cormorants —一種色澤烏黑的水鳥. 弓箭手們使用粘土彈丸而非箭, 以便擊暈鳥類, 避免損壞它們的羽毛. 右下角船上的弓箭手剛剛射出一顆懸在半空中的彈丸, 即將擊中前景中的那隻鳥. 畫作左下角的百合花與畫面其他部分的比例不符. 最近研究表明, 狩獵場景曾是一幅畫作的背景, 畫中兩位女子坐在陽台上俯瞰瀉湖, 這幅畫作現藏於威尼斯科雷爾博物館. 該畫作中, 一個花瓶插在欄桿上, 插著一根空莖, 與蓋蒂博物館畫作中的百合花相呼應. 兩幅畫作相同的木紋證實它們曾經是一塊畫. 這兩部分很可能在19世紀之前就被鋸開了.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REK

, . · : ;  (  ) -
路易十二時禱書葉 Leaf from the Hours of Louis XII
1498/1499
查看第一部分
讓·布爾迪雄(法國, 1457 - 1521)
目前未展出
查看完整記錄詳情
這幅激動人心的路易十二肖像畫, 原本是宮廷畫家讓·布爾迪雄為他繪製的一本奢華時禱書的開篇. 國王身著閱兵盔甲的形象可能是為了慶祝他1498年的新加冕, 並反映了新國王官方形象. 路易十二的畫像(從左到右)由幾位皇家聖徒代表: 聖米迦勒, 皇家騎士團守護神聖徒; 聖查理曼, 法國國王後裔; 法國聖路易, 國王同名者, 也是他登基的先祖; 以及聖丹尼斯, 法國王室守護神聖徒. 這幅畫像原本對應著一幅基督哀悼的圖畫, 該畫也收藏於蓋蒂博物館. 這些葉子組合成一幅引人注目的雙聯畫, 展現了布爾迪雄藝術巔峰時期的才華. 《路易十二時禱書》是當時法國最偉大手抄本之一. 該手抄本的原始細密畫僅有十七幅現存, 蓋蒂博物館收藏了其中四幅. 另外三幅分別是上文提到的對開頁、一幅描繪聖母獻於聖殿的圖畫, 以及一幅描繪拔示巴沐浴的圖畫.
蛋彩畫和金箔
葉: 24.3 × 15.7 厘米 (9 9/16 × 6 3/16 英寸)
法國圖爾(創作地點)
法國
藏品編號: Ms. 79a (2004.1)
藏品部分: 法國國王路易十二跪下祈禱, 聖彌額爾、聖查理曼、聖路易和聖丹尼斯陪同(Ms. 79a (2004.1), 正面)
銘文: LOYS XII DE CE NOM IL LEST FAIT EN LEAGE DE XXXVI ANS
(這句話似乎是一段程式化或古法法語銘文. 其含義如下:
「Louis XII de ce nom」: 意思是「這個名字的路易十二」, 這是正式稱呼他為第十二任國王路易的方式.
「Il est fait en league de XXXVI ans」: 大致翻譯為「他與36年的聯盟結盟」.
這可能指的是路易十二36歲時參與或組建了一個政治或軍事聯盟. 歷史上, 路易十二出生於1462並於1498年成為法國國王, 這意味著他登基時36歲. 所以, 這段銘文可能是為了紀念他崛起的權力, 或者紀念他在那個時代建立的重要聯盟. 如果你在紀念碑或硬幣上看到這段銘文, 它可能標誌著他人生中的關鍵時刻. 如果你想幫助解讀更多歷史銘文或符號, 請告訴我!)
部門: 手稿
分類: 彩繪手稿
對象類型: 單頁
15世紀末/16世紀初
法國國王路易十二 法國, 1462 - 1515
16世紀初
可能是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 英國, 1457 - 1509
- 1844
威廉·托馬斯·貝克福德 1760 - 1844
1844 - 1848
威廉·托馬斯·貝克福德遺產 1760 - 1844 (方山修道院, 英國)
由托馬斯·阿格紐父子公司代表湯頓勛爵於1848年購得.
1848 - 1869
亨利·拉布謝爾, 第一代湯頓男爵 1798 - 1869
以終身繼承權的形式贈予其第二任妻子瑪麗·瑪蒂爾達·喬治安娜·拉布謝爾, 1869.
來源:古斯塔夫·弗里德里希·瓦根英國藝術畫廊和收藏館 [...] (倫敦: 約翰·默里, 1857)
1869 - 1892
瑪麗·瑪蒂爾達·喬治安娜·拉布謝爾, 湯頓男爵夫人, 1823 - 1892
由亨利·拉布謝爾與前妻所生的女兒瑪麗·多蘿西·斯坦利繼承, 1892.
1892 - 1914
瑪麗·多蘿西·斯坦利, 1842 - 1920
由其兒子愛德華·亞瑟·維西·斯坦利繼承, 1914.
1914 - 1920
愛德華·亞瑟·維西·斯坦利, 1879 - 1941
[1920 年 7 月 14 日, 蘇富比威爾遜與霍奇拍賣行售出, 拍品編號 67, 由阿格紐轉交埃德蒙·斯坦利]羅斯柴爾德家族.]
1920 - 1934
埃德蒙·詹姆斯·德·羅斯柴爾德男爵, 奧地利人, 1845 - 1934
由其女兒亞歷山大·德·羅斯柴爾德於1934年繼承。
來源: 現藏於其圖書館.
1934 - 1965
米麗亞姆·卡羅琳·亞歷山大·德·羅斯柴爾德男爵, 法國人, 1884 - 1965
1965年, 該藏品作為其遺產的一部分, 其遺囑執行人為莫里斯·雷姆斯.
1965 -
米麗亞姆·卡羅琳·亞歷山大·德·羅斯柴爾德男爵遺產, 法國人, 1884 - 1965
1989 - 2004
私人收藏(法國巴黎)
由約恩·岡瑟博士出售保羅·蓋蒂博物館, 2004.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96G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97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0-21 16: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0-22 18:14 編輯



書桌(「馬扎林」辦公檯) Desk (bureau "Mazarin")
約1692-1700
藝術家/製作者不詳
展出於蓋蒂中心博物館南館S108展廳
這張精緻的小桌子並非用於實際使用, 而是設計為一件展品. 它幾乎整個桌面都覆蓋著一層色彩繽紛飾面, 由各種珍稀材料製成, 包括黃銅、玳瑁、銅、錫鑞 pewter、烏木、象牙、珍珠母貝和角質, 並被漆成紅色、藍色、橙色和綠色. 桌面上裝飾一系列精美物品, 包括斜倚人物、鳥類、動物、丘比特以及盛有水果和鮮花的花瓶. 桌腿由黃銅製成, 表面鍍銀, 抽屜上懸掛著鍍銀流蘇 tassels. 這張桌子是為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埃馬紐埃爾製作的. 他在1700左右流亡巴黎期間, 對法式傢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桌子頂部中央盾徽, 下方是選帝侯皇冠, 兩側是巴伐利亞立獅, 周圍環繞金羊毛勳章, 取代了早期的選帝侯盾徽. 這張桌子原來的鋼鑰匙保存了下來, 上面裝飾著馬克西米利安·埃馬紐埃爾的姓名首字母和選帝侯的皇冠. 蓋蒂博物館1987購入這張桌子時, 它已經丟失了它的「gradin」(桌面傢具), 這是一種帶有抽屜和小隔間的傢具, 放在桌面上, 用來存放書寫工具和材料. 它們在20世紀中期就散落了, 但一位藝術品經銷商在2008年認出了它, 博物館得以將它們重新組合在一起.
完整藝術品詳情
書桌
冷杉木 Fir, 飾以黃銅、銅、銀、烏木、骨、角(部分漆成藍色、綠色、橙色和紅色, 並覆以金箔)、珍珠母和玳瑁; 抽屜材質: 山毛櫸木 beech、橡木、胡桃木; 鍍銀青銅底座; 絲絨 silk velvet; 鋼鑰匙.
70.5 × 88.9 × 50.8 厘米
法國巴黎(創作地)
法國
87.DA.77
標記:
器物頂部鐫刻未識別的紋章(后被替換), 下方為選帝侯王冠, 周圍環繞著頸圈和金羊毛勳章, 由戴王冠的獅子支撐.
雕塑與裝飾藝術
傢具
約1692-1700年
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伊曼紐爾, 巴伐利亞選帝侯, 德國, 1662-1726.
1854年前 - 1862年後
托馬斯·萊蘭上尉, 英國, 1811-1891(英格蘭諾森伯蘭郡哈格斯頓城堡).
- 1917年
威廉·康沃利斯·韋斯特, 英國, 1835-1917(威爾士登比郡魯辛城堡)
可能由其女兒瑪麗-特蕾莎·奧利維亞·康沃利斯·韋斯特繼承.
1917 - 1943
瑪麗-特蕾莎·奧利維亞·康沃利斯·韋斯特, 英國普萊森特郡王妃, 1873 - 1943(威爾士登比郡魯辛城堡)
其去世后, 在現場遺產拍賣中售出.
- 1978
David L. Style, 英國, 1913 - 2004
[售於佳士得, 沃特林伯里廣場, 梅德斯通, 肯特郡, 1978年6月1日, 拍品編號545]
1978 - 約1985
私人收藏(英國肯特郡梅德斯通沃特林伯里廣場附近)
約1985 - 1987
Indar Pasricha Fine Arts(英國倫敦)
[售於蘇富比, 摩納哥, 1987年6月21日, 拍品編號1097, 捐贈給保羅·蓋蒂博物館]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SM2
https://www.pewtersociety.org/about-pewter
錫鑞 Xí là/pewter 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金屬, 自羅馬時代以來就被用於英國的家居用品和其他物品的製作. 它是一種合金, 主要成分是錫並混合了少量其他金屬, 例如銅、鉛或銻, 以使其更加堅硬耐用. 羅馬人在5世紀離開后, 錫鑞的製作工藝很少, 直到12世紀才重新傳入, 可能是由西多會修士傳入的. 他們用錫鑞製作用於儀式的聖杯、聖盤和勺子, 錫鑞的多功能性很快就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可. 17和18世紀, 錫鑞已遍布家家戶戶. 水罐、盤子、紐扣、朝聖者徽章、啤酒杯、酒杯、墨水瓶、燭台和勺子只是錫鑞眾多用途中的一部分. 至今仍在製作錫器.
早期消費者保護
錫鑞成為一種至關重要的商品, 其合金質量需要嚴格控制. 因此, 作為一種早期的消費者保護形式, 愛德華四世國王於1474年授予倫敦錫鑞匠特許狀 charter, 賦予他們對全英格蘭錫鑞生產的合法控制權. 他們的同業公會 guild — 錫鑞匠同業公會(The Worshipful Company of Pewterers), 至今仍致力於通過其年度 Pewter Live 設計大賽推廣現代英國錫鑞工藝.

柜子
1580; 1850年代後期少量補充(裝飾?)
藝術家/製作者不詳
展出於蓋蒂中心博物館北館N101展廳
這件氣勢恢宏的雙層柜子上層由三扇門包圍. 中間一扇門上雕刻著一幅基於拉斐爾版畫的阿波羅像. 阿波羅周圍環繞著精緻的人物和面具、捲曲的樹葉和花朵以及渦卷紋飾. 兩扇外門採用拱形嵌板, 嵌黃色單色彩繪面板. 下層中央的門上也繪單色畫. 大膽雕刻的獅鷲獸從下層兩端探出頭來. 櫃頂部原有一塊描繪聖傑羅姆的彩繪面板. J. Paul Getty 1971年購得此櫃. 多年來, 人們一直認為它是19世紀贗品. 但最近的科學、視覺和檔案分析已證實, 這件櫥櫃是文藝復興晚期(也被稱為風格主義)傢具原作, 製作於1580年, 產於勃艮第, 勃艮第是16世紀法國傢具生產的重要中心之一. 櫥櫃的製作者尚未確定, 但很可能是當時最著名的勃艮第櫥櫃工匠于格·桑班 (Hugues Sambin). 這件櫥櫃可能以同時代人雅克一世·安德魯埃·杜·塞爾索 (Jacques I Androuet du Cerceau) 版畫為基礎, 後者以其傢具設計聞名. 即使兩位藝術家均未參與這件櫥櫃的創作, 但他們為類似櫥櫃和裝飾所做的設計幾乎肯定影響了創作者.
此圖片可免費下載, 並可根據蓋蒂開放內容計劃用於任何用途. 獲取常見問題解答.
圖片說明
...
藝術家/製作者不詳
胡桃木、橡木、油漆和鐵; 亞麻和絲綢襯裡
307.7 × 153.4 × 57.2 厘米 (121 1/8 × 60 3/8 × 22 1/2 英寸)
保羅·蓋蒂博物館, 洛杉磯, 71.DA.89
其他視圖 (3)
最高解析度 (2445 x 4000 像素)  
-約 8.6 MB, 切邊后 2.85 MB (估計稍後會被自動刪除, 混飯的地方附於電郵的原始專業圖片均會被自動清除: 25-50 MB, 有時從 2MB 開始).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RKD


馬賽克碗
公元前1世紀
藝術家/製作者不詳
展出於蓋蒂別墅214號展廳, 希臘和羅馬玻璃展
查看完整記錄詳情
淺碗, 碗壁向外展開, 由白色、藍色和黃色的方形玻璃片製成. 白色、藍色和透明玻璃組成的小螺旋圖案與單色玻璃交織在一起. 玻璃工匠在碗的邊緣貼上一根近乎透明的玻璃線, 上面帶扭曲圖案. 製作這隻碗的過程費時費力  laborious/suffering. 首先製作單色和彩色玻璃棒. 然後, 將這些玻璃棒拉伸並切成薄片. 將玻璃片放在一起, 在平板上形成一個圓圈, 加熱直至它們熔合. 然後將製成的圓盤放在模具上, 使其定型並在邊緣添加線圈. 最後對碗進行仔細拋光.
其他視圖 (6)
-
從這件開始均為在展文物
斯特羅加諾夫收藏 (義大利羅馬)
1914
喬治·桑喬治 (義大利), 1886 - 1965 (義大利羅馬)
1974 - 1988
埃爾溫·奧彭蘭德 (Erwin Oppenländer), 1901 - 1988年 (德國魏布林根)
1988年由其子格特·奧彭蘭德 (Gert Oppenländer) 繼承.
1988 - 2003
格特·奧彭蘭德 (Gert Oppenländer) (德國魏布林根)
2003年售予保羅·蓋蒂博物館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 ... 2-858f-f441f4f6011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97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0-22 17: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0-23 18:16 編輯


西克斯技法下的雅典酒杯 Skyphos 殘片
約公元前510-500
被認為出自忒修斯附近畫家(希臘, 雅典), 活躍於約公元前510-約公元前490), 被認為屬於蒼鷺畫派 Heron Class (希臘, 雅典), 活躍於公元前 520-480.
76.AE.127
蓋蒂別墅103展廳, 雅典花瓶展
一位技藝高超的飲酒者, 一邊用酒杯(漆成白色)飲酒, 一邊向左彎腰, 高高抬起一條腿, 彎曲露出臀部和陰莖. 他僅用左手和右腳撐地支撐身體. 暗示著一次醉酒後的挑戰, 或是在座談會上的挑釁. 這幅人物畫採用了所謂的「西克斯技法」, 以荷蘭學者揚·西克斯的名字命名. 這種裝飾方法在公元前六世紀後期的雅典曾短暫盛行, 其步驟是將花瓶漆成黑色, 然後用紅色、橙色或白色裝飾人物或圖案. 細節部分可以鏤空, 露出下方的黑色, 例如圖中所示的青年眼睛和肌肉. 花瓶邊緣下方有一條常春藤圖案的保留帶. 瓶身底線為紅色, 其下方還有第二條帶. 再往下, 在保留區域, 有三條細黑帶、一條黑紅相間的舌狀飾帶以及另外兩條細帶. 上下保留的裝飾邊緣上都噴灑了黑色光澤, 畫家不小心弄髒了一條黑色舌狀飾帶, 但保留了他的指紋. 瓶底保留了黑色環紋, 只留下了一個黑色環.
鳴謝: Lynda 和 Max Palevsky 捐贈
銘文: 雕像上方刻「胡說八道」字樣, ΟΣΔΣKΔ(「OSDSKD」).
這家博物館收藏了一批中國家庭照片, 從紅衛兵到女性上半身裸體像(老中青), 上傳可能會壞了規矩.
-
馬克斯·帕列夫斯基是一位傑出的美國藝術收藏家、風險投資家、慈善家和計算機技術先驅: 他也是英特爾公司聯合創始人兼董事: 他與妻子琳達·L·埃德爾斯坦·帕列夫斯基共同向芝加哥大學等機構捐贈了巨額款項, 他的慷慨解囊幫助芝加哥大學建設校園並支持其教育項目: 他們的捐贈也支持了各種博物館和文化機構, 這些機構通常會被授予「琳達和馬克斯·帕列夫斯基捐贈」的牌匾或致謝:  -AI
-
曾經在"財富"和紐約時報讀到過這位的名言: 這位矽谷主要創始人之一, 直言不諱, "蘋果不是高科技公司", 而蘋果總裁退避三舍, 禮貌有加, 答曰: "我們是設計公司".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T92
https://www.nytimes.com/1972/11/ ... bride-on-coast.html
https://exploreancientworlds.get ... cameo-glass-skyphos  Skyphos
浮雕玻璃酒杯 Cameo Glass Skyphos
公元前25-公元25
羅馬帝國
玻璃
10.5 × 17.6 × 10.6厘米(4 1/8 × 6 15/16 × 4 3/16英寸)
蓋蒂博物館
這款優雅羅馬玻璃酒杯名為 Skyphos, 呈深邃雙耳造型, 數百年來希臘人和羅馬人一直沿用至今. 大多數 Skyphoi (複數) 由陶瓷、青銅或銀製成, 但這件羅馬酒杯則由多層浮雕玻璃製成. 造型類似於浮雕石, 浮雕石具有不同顏色的天然層次. 大約在公元前25年至公元25年, 在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及其養子提比略統治時期, 浮雕玻璃酒杯盛行一時. 它們通常以深藍色為底, 淺浮雕上點綴著白色人物.

關於檔案
這是《紐約時報》印刷版檔案中一篇文章的數字化版本, 該檔案於1996年開始在線出版之前. 為了保留這些文章的原始面貌,《紐約時報》不會對其進行任何修改、編輯或更新. 數字化過程中偶爾會出現抄錄錯誤或其他問題; 我們將繼續努力改進這些存檔版本.
洛杉磯, 11月13日—威廉·埃德爾斯坦夫婦的女兒琳達·埃德爾斯坦小姐於上周五在此地與馬克斯·帕列夫斯基結婚. 帕列夫斯基是一位實業家, 也是參議員喬治·麥戈文總統競選的重要資金支持者. 拉比倫納德·比爾曼在利奧·比克神廟主持了婚禮. 新娘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並獲得南加州大學碩士學位. 新郎是已故布魯克海文居民伊薩多·帕列夫斯基夫婦的兒子, 畢業於芝加哥大學. 今年五月之前, 他曾擔任施樂公司董事兼董事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帕列夫斯基先生是周報《洛杉磯》出版人, 也是搖滾音樂雙月刊《滾石》董事會主席. 他之前的兩次婚姻都以離婚告終.

112KB

338KB (原件為 6MB, JPEG 文件通常大小為 3-7 MB).
全名: JPEG 聯合圖像專家組
壓縮方式: 有損壓縮—通過丟棄部分圖像數據來減小文件大小.
最適合: 照片以及帶有漸變和複雜色彩的真實圖像   -AI
-
意思與生物醫學中的信號轉換記錄意思差不多-模擬到數字 analog to digital. 先後向3位行家討教過, 答案從一言以蔽之到半個鐘頭的精湛概念. 兩位博士均出自貝爾實驗室長年修鍊, 其中一位鄰居有12個專利, 自立門戶衣食無憂.  
水壺 Ewer
瓷器約1662-1722; 底座約1700-1710
藝術家/製作者不詳
展出於蓋蒂中心博物館南館S105展廳
這件水壺是已知最早的法國瓷器裱裝範例之一, 1700年左右傳入歐洲. 儘管在中國, 它被認為是盛裝啤酒或奶茶的實用器皿(兩個故宮博物院均收藏不菲, 以前上傳過), 但其歐洲主人可能認為它純粹是裝飾品. 作品精緻的鎏金青銅手柄和其他底座由一位不知名的法國工匠製作, 被認為增強並突出了這件色彩鮮艷的瓷器的異域風情. 歐洲對中國瓷器的安裝 mounting (背襯、設置或支撐)習俗至少可以追溯到中世紀. 這些底座不僅彰顯了瓷器的精美, 也體現了其極其稀有的特性. 到十七世紀中期, 大量中國瓷器開始湧入歐洲, 它們繼續被鑲嵌在貴金屬或半貴金屬上, 以凸顯其獨特的色彩和圖案.
瓷器及鎏金銅托
45.7 × 35.2 × 13.7厘米(18 × 13 7/8 × 5 3/8英寸)
中國; 以及法國巴黎(創作地點)
中國(康熙)和法國
82.DI.3
-1915
愛德華·R·培根, 美國, 1848 - 1915(紐約州紐約市)
由其嫂子弗吉尼亞·P·培根繼承, 1915.
來源: 蓋茨, 約翰.《愛德華·R·培根收藏的中國藝術品目錄(包括瓷器、陶器、玉器、青銅器和掐絲琺琅)》(紐約: 弗吉尼亞·P·培根私人印刷, 1919), 第31頁, 編號65, 圖版12.
1915 - 1919
弗吉尼亞·P·培根美國人, 1853 - 1919(紐約州紐約市)
- 1981年
Gaston Bensimon French(法國巴黎)
[已售, Bensimon 收藏: 繪畫、傢具和藝術品、地毯和掛毯, 德魯奧酒店, 巴黎, 1981年11月18-19日, 拍品 103, 通過尼古拉工作室 Etude Couturier-Nicolay 出售給 J. Paul Getty 博物館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SGX

鳶尾花 Irises, 1889
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荷蘭, 1853-1890)
蓋蒂中心西館 W204展廳
1889年5月, 在經歷了多次自殘和住院治療后, 文森特·梵高選擇入住法國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 在那裡, 在他去世前的最後一年, 他創作了近130幅畫. 在第一個星期內, 他開始創作《鳶尾花》, 作品取材於精神病院花園自然風光. 這幅作品的構圖被裁剪成寬闊的鮮艷色彩區域, 巨大的鳶尾花溢出了邊緣, 這可能受到了日本木版畫裝飾圖案的影響. 這幅畫沒有現存的素描; 梵高本人認為這是一項研究. 他的弟弟提奧很快就認可了這幅畫的品質, 並於1889年9月將其提交給獨立沙龍, 並在給文森特的信中這樣描述這次展覽: 「(它)遠遠望去就令人目不轉睛. 這是一幅充滿空氣和生命力的美麗畫作.」 梵高的每一朵鳶尾花都獨一無二. 他仔細研究了它們的動態和形狀, 創造出了各種曲線輪廓 silhouettes (剪影, 並以波浪、扭曲和捲曲形線條為界. 這幅畫的第一位主人是法國藝術評論家奧克塔夫·米爾博, 也是梵高最早的支持者之一, 他寫道: 「他對花朵精緻本質的理解真是深刻!」
布面油畫
74.3 × 94.3 厘米(29 1/4 × 37 1/8 英寸)
94.9 × 114.9 × 11.4 厘米(37 3/8 × 45 1/4 × 4 1​​/2 英寸)
法國聖雷米
荷蘭
右下角簽名: 「Vincent」(下劃線)
90.PA.20
-
1889年的《鳶尾花》, 獨一無二/多重作品?
是的, 文森特·梵高的《鳶尾花》(1889) 有很多複製品和摹本. 以下是詳細情況:
原畫
標題: 鳶尾花
藝術家: 文森特·梵高
1889
藏品地點: 洛杉磯保羅·蓋蒂博物館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JNH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97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0-23 17:0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0-24 20:20 編輯


立式醬汁船 Sauceboat on stand
1762
讓-巴蒂斯特-弗朗索瓦·謝雷(法國人, 1728 - 1791 之後, 原作於1759)
現藏於蓋蒂中心博物館南館南廳
飾橄欖枝和葡萄藤, 表明其最初是用來盛放油和醋的. 帶把手的醬汁船可以從立式醬汁船中取出, 以便盛放或清洗. 18世紀, 人們遵循嚴格儀式, 即所謂的法式服務. 當用餐者入座時, 第一道菜已經擺放在餐桌上. 用餐期間, 菜肴始終保持在各自的位置, 客人則自行選擇觸手可及的菜肴. 每位用餐者至少會有一名服務員, 繞桌巡視, 從各個盤子中取餐. 這種做法需要大量盤子和餐盤. 湯、燉菜和帶醬汁菜肴的新烹飪趨勢也增加了對這種醬汁船等專用容器的需求.
銀質及鍍金銀
12.1 × 14.3 × 19.7 厘米, 903.42 克
法國巴黎(創作地)
71.DG.76
銘文: 醬汁盤上的紋章可能已被磨平. 底座下方有「B3772」下方的划痕銘文, 上方為「2902」 (代表重量 29 盎司和 2 便士重量 dwt.) 和「fr」 (?).
(掠過冗 Rǒng 長標記)
- 1903
白金漢公爵和錢多斯公爵(英國倫敦)
來源: 出處見 David-Weill 拍賣圖錄, 巴黎加列拉宮, 1971 年 11 月 24 日, 拍品編號 14; 可能指威廉·戈爾-蘭頓(William Gore-Langton, 1847-1902), 由第三代白金漢公爵和錢多斯(Chandos, 1823-1889) 特別剩餘繼承人繼承.
- 1913
約瑟夫·亨利·菲茨亨利(Joseph Henry Fitzhenry), 英國, 1836 - 1913(英國倫敦瑟洛廣場12號)
[已售出, J. H. 菲茨亨利編纂的《英國及外國銀器精選藏品目錄》, 佳士得倫敦, 1913年11月20日, 拍品編號214]
(在近幾個世紀歐洲主要銀匠公會大師級考核中(餐桌盛大件, 湯碗, 醬汁船) 將醬汁船列入, 其規模與難度僅次於"餐桌盛大件"(立體設置的眾多盤疊和裝飾品). 倫敦, 巴黎和柏林都市歷史檔案均有記載. 美國四大銀器中心都打造過盛大件, 不過被英國倫敦銀匠公會嗤之以鼻-粗製濫造; 未遵循歐洲傳統, 一家作坊一條龍製造. 倫敦為分工合作, 不同裝潢專精/工藝部件, 分門別類每種均達極致, 最後組合以錦上添花. 拍過兩次歐美和全美歷史銀器聯展.
-
加斯頓·本西蒙(Gaston Bensimon), 法國(巴黎)
1926 - 1952
大衛·大衛-威爾(David David-Weill), 法國/美國, 1871 - 1952(巴黎)
其去世後由其遺產信託持有, 1952.
1952 - 1971
大衛·大衛-威爾遺產, 法國/美國, 1871 - 1952(法國巴黎)
[已售, D. David-Weill 收藏(Deuxième Vente d'Orfèvrerie), 巴黎加列拉宮, 1971 年 11 月 24 日, 拍品 14, 售予 J. Paul Getty 博物館]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 ... ull-artwork-details
https://www.goldfellow.com/dwt-meaning  便士重量 Pennyweight
一盎司大約相當於18.2 便士重量
為什麼珠寶商要用便士重量來稱量黃金?
便士重量比盎司小得多. 由於許多黃金製品(例如珠寶)體積小且重量輕, 因此使用便士重量可以輕鬆計算不同克拉重量的貴金屬製品的重量, 並進行定價.

「銀器」(La Machine d'Argent) 或餐桌中心裝飾品(surtout de table)
1754
弗朗索瓦-托馬斯·熱爾曼(法國, 1726-1791)
展出於蓋蒂中心博物館南館南廳
這件獨特的銀質雕塑描繪了兩隻鳥、一隻兔子和各種蔬菜. 小兔子側卧, 兩側是獵物鳥: 一隻黃鵐 ortolan 和一隻長喙鷸 snipe. 一株莖葉修剪得參差不齊的花椰菜高高聳立在動物之上. 靜物畫中還包括一個洋蔥、一個蘿蔔、一個酸黃瓜 gherkin、一個松露 truffle 和一個羊肚菌 morel mushroom. 枝繁葉茂的植物從岩石地面的邊緣探出頭來, 令人聯想到樹林或林間空地的泥地. 「Machine d'Argent」(字面意思是「銀色機器」)一詞最初由讓-巴蒂斯特·烏德里(Jean-Baptiste Oudry)賦予這件雕塑以意義, 他是弗朗索瓦-托馬斯·熱爾曼(François-Thomas Germain)與其贊助人梅克倫堡公爵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希二世(Christian Ludwig II)之間的中間人. 在十八世紀, 「machine」(機器)一詞不僅指機械裝置, 還指藝術創新. 熱爾曼受委託創作一件裝飾性作品, 以襯托公爵收藏的一系列描繪珍稀動物和狩獵場景的畫作. 雕塑中的獵鳥和兔子象徵著狩獵的戰利品. 這些動物與根莖類蔬菜和蘑菇的搭配, 也暗示濃湯的食材. 「Machine d'Argent」採用秘制鑄造工藝, 歷時七個月才完成. 熱爾曼用死去的動物或蔬菜的模具鑄造了一些靜物元素, 然後將這些單獨的元素組裝到底座上. 豐富多樣的細節展示了 Germain 將銀轉化為自然界各種紋理的能力: 從兔子柔軟的皮毛和黃鵐的絨毛, 到花椰菜的多珠頭和洋蔥球光滑的蠟質皮.

21 × 36.8 × 23.2厘米, 5240克(8 1/4 × 14 1/2 × 9 1/8英寸, 168.4697盎司)
簽名: 下方鐫刻: 「F.T. GERMAIN. 雕塑家 ORFEVRE DU ROY FECIT. 1754 A PARIS」(F.T. GERMAIN. 雕塑家銀匠為國王製作. 1754, 巴黎)
2005.43
銘文: 底部刻德語重量「22 m[ark] / / 7L[o]th.」
壓印以下印記: 部分壓印的製造商標記, 由首字母縮寫「FTG」、一小塊羊毛和兩粒穀物組成, 下方是帶冠的鳶尾花; 帶冠的「O」(1754年7月20日至1755年7月12日期間使用的巴黎典獄長標記); 牛頭(1750年10月1日至1756年10月1日期間, 在更古老的朱利安·貝爾特(Julien Berthe)家族制下, 用於金製品的巴黎收費標記), 或者(可能性較小)馬頭(1750年10月1日至1756年10月1日期間, 在更古老的朱利安·貝爾特家族制下, 用於大型古銀製品的巴黎卸貨標記); 和一頭牛(1762年10月1日至1774年11月18日期間, 巴黎用於出口大型銀器的標記, 由讓-雅克·普雷沃斯特(Jean-Jacques Prévost)和朱利安·阿拉特爾(Julien Alaterre)先後經營.)
其他標題:《銀器》(已出版標題)
-
「22 m[ark] / / 7L[o]th」
您提到的單位—「馬克」—是歷史上德國使用的一種重量單位, 主要用於中世紀時期貴金屬和鑄幣計量.
什麼是馬克?
馬克(源自中古高地德語 Marc、march 或 brand)是中世紀的一種質量單位. 在歐洲部分地區, 它通常取代磅用於稱量白銀和黃金. 科隆馬克是其中一種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版本, 重量約為 234 克.
細分單位
1 馬克 = 8 盎司或 16 洛特.
這些細分單位用於測量少量貴金屬。
博物館示例
一個來自呂貝克(德國)的乳酪形黃銅砝碼, 年代為 1800-1818, 代表一個相當於 2 馬克或約 485 克的商業磅. 這個單位也影響了貨幣的命名—就像磅成為一種貨幣一樣, 馬克也成為了貨幣. 如果您在博物館標籤上看到「22 m[ark] // 7L[o]th」, 它可能意味著 22 馬克和 7 洛特, 這是貿易或鑄幣中使用的精確重量表示法.
您還需要幫助解讀更多歷史單位或博物館銘文嗎?
-
看來這家藝術基金會的運作與蓋茨基金會殊途同歸, 加州等地大亨協力打造. 不過據主流媒介, 有的大亨遺囑中修訂了許諾, 由後代自行打理基金會(股神等).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QTE

長擺鐘(régulateur)
約1680-1690年
錶殼歸屬於安德烈-查爾斯·布勒(法國人, 1642-1732, 1666年之前為大師), 機芯由安托萬·高德龍(法國人, 1675年為大師, 1699年為法學碩士, 約1707年去世)簽名.
展覽於蓋蒂中心博物館南館S103展廳
1657, 荷蘭人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發明了更精準的長擺 long-pendulum 鍾, 其他鐘表製造商也紛紛效仿, 並相應地調整了錶殼的設計. 在這個早期的例子中, 鐘擺和砝碼被封裝在一個長擺鐘中以保護其安全. 狹窄鐘體的中心凸起以容納鐘擺的擺動, 並設觀察孔, 方便觀察機芯運轉. 錶盤下方鐫刻著維吉爾的詩句—Solem audet dicere falsum(它敢於讓太陽說謊)—暗示了這種鐘的精準度及其展現太陽軌道不規則性的能力. 根據鑲嵌細工的圖案, 錶殼可歸為安德烈-查爾斯·布爾(Ébéniste André-Charles Boulle)作品. 路易十四的清單中還發現了一座設計相同、鑲嵌細工相似的鐘, 現藏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橡木, 飾以玳瑁、錫鑞、黃銅和烏木,飾以烏木線條和鎏金青銅底座
247.2 × 47.9 × 19.1 厘米 (97 5/16 × 18 7/8 × 7 1/2 英寸)
法國巴黎
簽名: 鐘面和機芯上鐫刻: 「Gaudron [AP]aris」
88.DB.16
銘文: 鐘面鐫刻: 「Solem Audet Dicere Falsum」(敢於直面太陽撒謊)
落地鍾
雕塑與裝飾藝術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SM7

靜物: 茶具  Still Life: Tea Set
約1781–1783
讓-艾蒂安·利奧塔爾 Jean-Étienne Liotard (瑞士, 1702 - 1789)
展出於蓋蒂中心, 南館S203展廳
讓-艾蒂安·利奧塔爾出生時, 中國瓷器和飲茶之風正風靡歐洲上流社會. 在他生命的最後二十年, 由於年齡增長、審美趣味的改變以及政治信仰的影響, 他擅長的粉彩 pastel 肖像畫訂單減少, 於是開始創作茶具和咖啡具靜物畫. 自1740年左右起, 他已開始在一些肖像畫中加入水果和瓷器靜物. 已知他創作的茶具和咖啡具靜物畫僅存五幅. 在這幅描繪茶歇場景的畫作中, 托盤上擺放著六個茶杯和茶碟、一個茶壺、一個糖罐、一個奶壺, 以及一個帶蓋的花瓶, 裡面或許裝著額外的茶葉. 一個盛放著茶杯和茶碟的大碗, 也可以用來傾倒冷茶和用過的茶葉. 到18世紀末利奧塔爾創作這幅畫作時, 飲茶已在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中都流行起來. 利奧塔爾將奢華的中國瓷器和銀器與廉價的彩繪錫制托盤(稱為tôle, 模仿亞洲漆器)形成對比. 藝術家通過結合這些透明、反光且圖案鮮艷的物品, 展現出強烈的視覺對比效果.
未裝框: 37.8 × 51.6 厘米
裝框后 [外部尺寸]: 53.3 × 67 × 5.4 厘米
瑞士
84.PA.57
- 1984年
安妮·杜南(日內瓦)
1984年售予J.保羅·蓋蒂博物館
粉彩藝術
粉彩是一種充滿活力和表現力的藝術媒介, 它融合了繪畫的即時性和油畫的豐富層次感. 無論您喜歡柔和夢幻的風景畫, 還是大膽生動的肖像畫, 粉彩都能為您提供無限的創作可能. 以下是一份快速入門指南:
粉彩類型
軟粉彩: 顏料豐富, 非常適合暈染和疊色. 適合創作富有表現力的繪畫效果.
硬粉彩: 不易碎, 非常適合繪製精細的細節和進行初步草圖.
油性粉彩: 質地柔滑, 色彩鮮艷, 不像軟粉彩那樣容易暈染, 適用於各種表面.
粉彩鉛筆: 非常適合進行精準的細節描繪, 通常與其他類型的粉彩結合使用.  -AI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RG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97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0-24 19:15 | 只看該作者

保羅·蓋蒂博物館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0-25 18:56 編輯


年輕女子木乃伊肖像
約公元170-200年
佚名藝術家/製作者
展出於蓋蒂別墅, 210號展廳, 羅馬埃及展區
這是一幅羅馬埃及時期的女性葬禮肖像, 用蛋彩畫(顏料懸浮於動物膠中)繪製在埃及本土的梧桐 sycomore fig 板上. 木板邊緣和底部可見一層灰色底漆. 人物面部特徵以大而厚重的眼睛為主, 由一系列精細的線條筆觸構成, 筆觸粗細不一, 從眉毛到睫毛, 再到臉頰、鼻子和下巴上的各種高光部分, 都運用了不同的筆觸. 頭部和頸部的精湛繪畫技巧與她長袍上大塊的粉色(茜草紅 madder)和粗黑(靛藍 indigo)條紋(羅馬公民身份的傳統標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粉色或淡紫色 lavender tunic 的長袍經常出現在女性葬禮肖像中, 通常被解釋為對精英階層所穿昂貴紫色長袍的象徵, 這些女性希望自己永遠與這種身份聯繫在一起. 某些染料, 例如此處使用的茜草紅, 顏色可能更偏粉色而非紫色, 這種顏料的亮粉色調異常鮮艷. 這位女子佩戴的珠寶包括一條編織 plaited 金鏈和一對垂墜式珍珠耳環, 每隻耳環由兩顆珍珠組成, 一顆位於耳環的固定處, 另一顆則懸掛在簡單的金墜上. 珍珠在埃及非常稀有, 因為它們只能從波斯進口, 因此這些寶石的尺寸和位置都顯著地表明了佩戴者的財富. 她的黑色頭髮在腦後挽成一個髮髻, 這​​種髮型在安東尼王朝時期(公元96-192)很流行, 有助於確定木板的年代; 髮際線和頭部輪廓外側的快速彎曲筆觸勾勒出了捲髮的輪廓. 碳14測年結果為公元前38-公元66年, 比這幅木板的歷史和風格年代(公元170-200)要早. 日期上的差異可能表明工作室重複使用了之前切割過的木板, 在這種情況下, 木板是由一塊完整的木頭製成的(而不是像通常那樣由幾段木頭拼接而成). 在羅馬統治下的埃及, 稀有且昂貴的材料的回收利用並不罕見, 因為木材在那裡非常珍貴.
木板蛋彩畫
34.9 × 21.3 厘米
埃及
文化: 羅馬-埃及
81.AP.29
以前上傳過幾次類似圖片, 不過這個博物館的段子非常精鍊.
-
還沒有找到洛杉磯城市/歷史博物館. 還有一個重量級博物館, 不過里根總統圖書館因為政府關門, 網站功能非常有限.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TXT


裝飾桌/邊桌 Console Table
約1670年
設計歸於約翰·保羅·肖爾 Johann Paul Schor(又名喬瓦尼·保羅·特德斯科 Giovanni Paolo Tedesco) (奧地利, 1615-1674)
展出於蓋蒂中心, 博物館東館, E102展廳
這張桌子沒有任何實際功能, 它被構思成一件雕塑作品, 很可能只是羅馬宮殿里的純粹裝飾品. 它由扭曲的月桂樹枝和漿果組成, 這些枝葉從岩石底座中生長出來. 一隻展翅飛翔、喙中銜著另一根月桂樹枝的鷹棲息在桌子中央, 巨大的捲曲貝殼構成了桌面. 學者們無法確定這些元素是否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 或者僅僅是因為其裝飾性而被選中. 1713年的一本羅馬指南提到阿爾蒂耶里宮的一個房間被裝飾成「一個人造洞穴, 由山巒和岩石構成. 裡面有一張用樹榦做成的床、一張桌子、一個噴泉……」蓋蒂博物館的這張桌子放在這樣的洞穴里也毫不違和.
石膏塗層和鍍金白楊木 Gessoed and gilt poplar
170 × 224.8 × 84.9 厘米
義大利拉齊奧大區羅馬
奧地利
86.DA.7
其他名稱: 邊桌
雕塑與裝飾藝術
初具雛形: 在裝飾藝術中尋找雕塑之美
2009年3月31日 - 7月5日
1947年 -
魯道夫·赫格茨韋勒(瑞士蘇黎世)
售予國際專利信託公司
- 1986年
國際專利信託公司(列支敦斯登瓦杜茲)
1986年售予J.保羅·蓋蒂博物館
沒見過這種純裝飾性邊桌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RQY

, . · : ;  (  ) -
教皇克萊門特八世(伊波利托·阿爾多布蘭迪尼)肖像
1600–1601
雅各布·利戈齊(義大利, 1547 - 1627)設計, 佛羅倫薩硬石鑲嵌工坊(義大利, 成立於1588)製作, 塔達(羅莫洛·迪·弗朗切斯科·費魯奇) (義大利, 1544 - 1621)製作完成.
展出於蓋蒂中心, 博物館東館, E101展廳
鑲嵌畫 Commesso 最能保存古代文化和記憶……它能夠抵禦水、風以及其他各種天災人禍和時間的侵蝕. 喬爾喬·瓦薩里如此描述鑲嵌藝術, 這是一種新近復興的用切割石塊製作圖像的古老技法. 他的評論表明, 托斯卡納大公費迪南多一世於1601年委託製作了這幅教皇克萊門特八世肖像, 以紀念這位教皇, 因為他推崇古代文化和學識. 馬賽克材質的堅固性和石材的光澤(人們認為這些石材本身就具有象徵意義)賦予了這幅圖像一種莊嚴的力量. 石材馬賽克圖像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已流行, 並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重新興起. 硬石和軟石鑲嵌作品在美第奇家族宮廷中備受推崇, 尤其受到費迪南多的喜愛. 他建立了一個宮廷工坊, 用於培訓當地工匠掌握這種技法. 這種材質的肖像作品極其罕見; 這幅作品是現存四件作品中僅有的兩件之一.
大理石、青金石 lapis lazuli、珍珠母、石灰石和方解石 calcite (部分覆蓋在彩繪紙或織物襯底上), 鑲嵌在黑色硅酸鹽石材上.
未裝框: 97 × 68 厘米
裝框后: 101.8 × 75.2 厘米, 57.1532 公斤
義大利托斯卡納佛羅倫薩
92.SE.67
雕塑與裝飾藝術
1600 - 1601
費迪南多一世·德·美第奇大公 1549 - 1609(義大利佛羅倫薩)
1601年11月, 送給喬瓦尼·巴爾迪, 費迪南多駐羅馬教皇克萊門特八世的大使.
來源: 費迪南多一世·德·美第奇致喬瓦尼·巴爾迪的信, 1601年10月10日, 引自 佐比 Zobi 1853, 第187-88頁.
1601 - 1612
喬瓦尼·巴爾迪 義大利人, 1534 - 1612(羅馬)
家族傳承, 1612年.
注: Fusco和Hess 1994年提出, 這幅肖像可能一直在巴爾迪家族內部傳承, 並在「其家族成員皮耶蘭托尼奧·迪·卡洛於1631與塞蒂米婭·科爾西尼結婚」時傳給了科爾西尼家族.
1612 -
喬瓦尼·巴爾迪家族 義大利人, 1534 - 1612
1853 - 1991
科爾西尼家族(義大利羅馬)
家族傳承, 售予Same Art Ltd.
來源: 佛羅倫薩大公印刷廠, 1853), 第184-88頁.
1991 - 1992
Same Art Ltd.(瑞士蘇黎世)
1992年售予J. Paul Getty博物館
沒見過石鑲嵌肖像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RS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297
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0-25 18: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0-27 13:37 編輯



床(波蘭式床)
約 1775–1780
佚名藝術家/製造商
目前未展出
18 世紀, 這樣的大床通常擺放在富裕贊助人宮殿或豪宅卧室的深壁龕中. 這些人經常在床上接待訪客或準備開始一天的活動. 這種傢具的尺寸和華麗程度給訪客留下深刻印象, 並彰顯主人地位. 那個時代的歐洲富人花費巨資購買奢華紡織品來裝飾房間. 雖然這件作品的華麗軟墊 upholstery、飾帶(流蘇、繩索和穗飾)和帷幔都是現代的, 但它們複製了 20 世紀初照片中記錄的原始華麗景象, 當時大部分歷史悠久的織物仍然保存完好. 博物館保存了這些原始織物和飾帶, 供學者研究. Lit à la polonaise 字面意思是「波蘭式床」, 但這種床型實際上是在法國發展起來的, 之所以得此名稱是因為其側面、頂篷 canopy 甚至四根柱子上的大帷幔的垂墜方式讓法國人聯想到波蘭服飾.
石膏、鍍金和彩繪胡桃木, 鍍金鐵; 現代絲綢軟墊和飾帶; 鴕鳥羽毛
302 × 179 × 226 厘米
法國巴黎
94.DA.72
雕塑與裝飾藝術
-
亞歷山大-埃德蒙·德塔列朗-佩里戈爾 Alexandre-Edmond de Talleyrand-Périgord, 第三代迪諾公爵, 法國人, 1813 - 1894
1890 年代
或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 第四代迪諾公爵, 法國人, 1843 - 1917 (巴黎旺多姆廣場)
來源: 蓋蒂研究所杜文兄弟檔案, 第 98 盒(第 30 頁), 編號 17969; 福爾斯 愛德華.《杜文兄弟回憶錄 Fowles, Edward. Memories of Duveen Brothers (倫敦:Times Books, 1976), 第 168 頁.
......
1929 - 1932
費爾南德·舒茨遺產(Fernand Schutz Estate), 法國人, 1929年去世(巴黎伏爾泰濱河路25號)
[售出, 藝術品及古玩……舒茨先生藏品, 巴黎德魯奧酒店, 1932年5月20日, 拍品68, 以20,000法郎售予鮑爾先生(M. Bauer)]
- 1983
私人收藏
[售出, 重要法國傢具和鐘錶, 倫敦蘇富比, 1983年7月8日, 拍品96, 以37,400英鎊售予芭芭拉·皮亞塞卡·約翰遜(Barbara Piasecka Johnson)]
1983 - 1992
芭芭拉·皮亞塞卡·約翰遜收藏(The Barbara Piasecka Johnson Collection), 1937 - 2013
[未售出, 重要法國傢具和鐘錶, 倫敦蘇富比, 1987年6月26日, 拍品76; 售出, 重要法國及歐洲大陸傢具、裝飾品、陶瓷和地毯, 紐約蘇富比, 1992年5月21日, 拍品88, 以484,000美元售予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
1994年通過巴黎蘇富比售予J·保羅·蓋蒂博物館.
博物館列入極品的六件文物之一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SNB

Arii Matamoe(皇家之終)
1892
保羅·高更(法國, 1848-1903)
展出於蓋蒂中心博物館西館W204展廳
我剛剛完成了一幅被砍下的卡納克人[太平洋島民]頭顱畫作, 它被精心擺放在一個白色墊子上, 置於我虛構的宮殿中, 由同樣是我虛構的女性守護著.
—保羅·高更
保羅·高更在寫給朋友丹尼爾·德·蒙弗雷德的信中, 以一種近乎漫不經心的語氣提到了這幅令人震驚的描繪被斬首人頭的畫作. 這幅畫是他1890年代初首次在波利尼西亞逗留期間創作的. 從高更抵達后不久塔希提國王波馬雷五世的去世, 到藝術家幾年前目睹的一場公開斷頭台處決. 這些真實事件可能都影響了這幅畫作的黑暗主題. 高更在畫布左上角添加了塔希提語「Arii」和「Matamoe」. 前者意為「貴族」; 後者意為「沉睡的眼睛」, 這個短語暗示著「死亡」. 人頭被莊重地擺放在華麗的室內(這種場景讓人聯想到統治者安詳地躺在靈柩中的正式儀式, 背景中悲傷的人物形象也印證了這一點. 然而,這個場景與波馬雷五世葬禮的實際記載並不相符, 因為他的屍體並沒有被斬首. 高更既擅長用畫筆記錄波利尼西亞的生活, 也同樣擅長用畫筆描繪他對波利尼西亞的幻想. 鮮艷的紅色、黃色和粉色與柔和的棕色和紫色並置, 營造出一種熱帶風情. 粗糙的麻布般的畫布也暗示著一種異域的「原始主義」. 在他以拼貼畫形式創作的《諾阿諾阿》一書中—這本書是他第一次塔希提之旅后開始創作的—他收錄了這幅畫的複製品, 並評論說他認為波馬雷的死象徵著由於歐洲殖民而導致的本土文化的喪失. 包括高更在內的象徵主義藝術家都偏愛描繪被斬首的頭顱以及與此相關的形象, 例如俄耳甫斯和施洗約翰. 但從更廣義的角度來看, 高更也自由地融合了東方和西方的意象. 他對死亡主題的痴迷貫穿於他所有的塔希提畫作中, 與其說是反映了某種精神信仰或他所看到的周遭景象, 不如說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對自身的認知. 高更認為自己是現代社會的受害者, 是一個殉道者, 正是這種想法促使他逃離現代文明, 尋求「原始」文化.
布面油畫
45.1 × 74.3 厘米
裝框后: 66.7 × 95.6 × 5.4 厘米
塔希提
法國
簽名: 左下角: 「P. Gauguin 92」
2008.5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9CGS

朱利安·德·拉·羅什努瓦肖像
1882年
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 (法國, 1832 - 1883)
目前未展出
愛德華·馬奈是19世紀法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同時也是他那個時代最具創新精神的粉彩畫家之一. 在這幅作品中, 他描繪了動物畫家朱利安·德·拉·羅什努瓦, 一位可能是前來拜訪馬奈工作室的老朋友. 鮭魚色和黑色的流暢筆觸賦予了人物蓄著鬍鬚的臉龐生動感, 而旋轉的背景壁紙則烘托出人物的內在活力. 馬奈現存的大部分粉彩作品都是朋友的肖像, 這解釋了它們所蘊含的親密氛圍以及對這種粉狀媒介的自如運用.
粉彩, 畫布
55.2 × 35 厘米
裝框: 75 × 59 厘米
法國
簽名: 右下角簽名「Manet」
2014.20
印象派是一個廣義的術語, 用於描述19世紀末, 尤其是 1867-1886 一群藝術家創作的作品. 這些藝術家擁有一些共同的創作理念和技法. 最初的印象派藝術家包括克勞德·莫奈、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卡米爾·畢沙羅、阿爾弗雷德·西斯萊、埃德加·德加和貝爾特·莫里索. 其他重要的印象派畫家, 包括古斯塔夫·卡耶博特、瑪麗·卡薩特、保羅·高更和喬治·修拉, 後來也加入了這個群體. 儘管這些藝術家在風格上存在差異, 但他們都對準確客觀地記錄當代生活以及光影和色彩的瞬時效果抱有共同的興趣. 這些關注點在21世紀看來可能相當平淡無奇 banal, 但在19世紀—當時人們偏愛歷史、聖經和寓言題材, 並且繪畫作品被要求具有高度精細度—它們卻是革命性的. 印象派幫助藝術擺脫了對題材的束縛, 轉而關注個人表達和創作過程本身.
成為印象派的藝術家們
後來被稱為印象派的藝術家們在19世紀60年代初相識於巴黎. 畢沙羅、莫奈以及藝術家保羅·塞尚和阿曼德·吉約曼在馬丁·弗朗索瓦·蘇伊斯創辦的非正式藝術學校—蘇伊斯學院學習期間結識. 1862, 莫奈加入了學院派畫家查爾斯·格萊爾畫室, 並與同學西斯萊、雷諾阿和弗雷德里克·巴齊耶成為摯友. 這兩個群體經常聚會, 討論他們對學院派教學的不滿, 他們認為學院派教學過於強調以文學或軼事色彩 anecdotal overtones 描繪歷史或神話題材. 他們也拒絕了學院派繪畫中傳統的想象或理想化的處理方式. 學生們都深受著名藝術家愛德華·馬奈的啟發, 而馬奈本人也追隨現實主義畫家古斯塔夫·庫爾貝 Gustave Courbet 的腳步, 客觀地描繪現代題材. 在馬奈的藝術中, 傳統題材被弱化, 取而代之的是他所處時代的事件和情境, 人們的注意力也轉移到藝術家對色彩、色調和紋理的運用本身. 題材成為藝術家巧妙地運用平面色彩和精心設計的筆觸進行構圖的載體, 而透視深度則被最小化, 以便觀者能夠關注畫面表面的圖案和關係, 而不是它所創造的虛幻三維空間. 大約1866, 畢沙羅和一些年輕藝術家在格爾布瓦咖啡館結識了馬奈和德加.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9K4H
https://www.britannica.com/art/Impressionism-ar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HOJOUE5ek  講座: 印象派與色彩中的現代世界
芝加哥藝術學院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5.15萬訂閱者
https://www.artic.edu/  
芝加哥藝術學院: 美國印象派收藏之最. 去過不少次芝加哥, 就是沒能抽出時間參觀. 芝加哥獨特/重要博物館和景點大概至少要看一個禮拜.
-
如果您想在芝加哥欣賞傑出的印象派藝術作品, 芝加哥藝術學院是您的不二之選. 這裡收藏著世界上最著名的印象派作品之一.
以下是其印象派藏品中的一些亮點:
克勞德·莫奈:《睡蓮》、《諾曼底列車抵達》、《麥垛》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兩姐妹》(露台上)
喬治·修拉:《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瑪麗·卡薩特:《孩子的沐浴》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巴黎街景; 雨天》
貝爾特·莫里索:《梳妝的女人》
溫斯洛·霍默:《鯡魚網》 --A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JJ3yYc7Ho  印象派藝術及其他
里克·史蒂夫的歐洲 Rick Steves' Europe
198萬訂閱者
46,032次觀看  2024年4月24日  #藝術史
《Rick Steves' Europe》第12季展示了歐洲的偉大藝術和建築.  © 2024 | 19世紀末, 革命性的藝術家們挑戰了傳統的審美觀念. 欣賞先鋒的印象派作品—莫奈的睡蓮、雷諾阿的仕女、德加的速寫以及羅丹的雕塑—它們捕捉到了那個時代的「生活樂趣」. 通過梵高無與倫比的藝術作品, 追溯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


盧弗西耶訥風景(秋季) Landscape at Louveciennes
1870
卡米耶·畢沙羅(法國, 1830 - 1903)
目前未展出
在離家僅幾百碼的地方, 卡米耶·畢沙羅描繪了一幅景象: 一群農民在樹木繁茂、綠蔭掩映的花園裡勞作, 旁邊是一排村舍. 前景中, 一位提著水桶的婦女停下來與一個肩背書包的小男孩交談. 灰濛濛的天空和落葉的樹木表明此時正是秋季. 畢沙羅與克勞德·莫奈和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一樣, 在戶外作畫並採用了一種新的繪畫技法: 用鬆散的筆觸分解畫面. 這種革命性的技法是印象派的基石, 它揭示了光線和運動如何影響人們對物體的感知. 畢沙羅將畫布變成了一個充滿紋理和動感的畫面; 筆觸的特點根據所描繪物體的紋理和形狀而變化. 例如, 他用稻草狀的筆觸描繪乾草堆, 用鋸齒狀的顏料點觸表現樹葉, 用寬闊平滑的筆觸描繪灰泥牆.
82.PA.73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RF5

散步
1870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Pierre-Auguste Renoir (法國, 1841 - 1919)
展出於蓋蒂中心, 西館, W204展廳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本人如何命名這幅畫已不得而知, 但《散步》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他所崇敬的早期藝術家的致敬. 雷諾阿前一個夏天曾與克勞德·莫奈一起在戶外寫生, 莫奈鼓勵他使用更明亮、更鮮艷的色彩並盡情發揮他那柔美細膩的筆觸. 在這幅畫中, 雷諾阿保留了古斯塔夫·庫爾貝的綠褐色調, 同時又從18世紀畫家(例如讓-安托萬·華托和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的感性、輕鬆的園林漫步場景中汲取靈感, 他曾在盧浮宮研究過這些畫家的作品. 與前輩們創作的那些充滿誘惑的畫面不同, 雷諾阿捕捉到的是一個偶然的瞬間—巴黎中產階級人士沉浸在大自然中, 可能是在某個當地公園裡, 而不是在畫室的背景下. 透過樹葉斑駁 dappled 的光影成為雷諾阿1870和80年代最傑出的印象派作品的標誌. 他使用稀薄的油性顏料, 畫面中的釉色相互融合, 營造出層次感.
89.PA.41
還得考證一下這位大亨聘用的歐洲藝術品經銷商, 其絕大多數印象派作品收藏均從未見過. 與其他美國主要博物館的相關收藏截然不同; 幾位黃金時代大亨聘用的歐洲藝術品經商僅限數人, 故宮廷傢具等制式和繪畫品味大同小異. 有的一幅繪畫多件原作, 抑或乾脆買斷數年作品-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牛仔褲大亨家族.
-
蓋蒂在歐洲的印象派繪畫藝術品經銷商
如果您正在尋找與蓋蒂博物館相關或專門經營印象派繪畫的歐洲藝術品經銷商, 以下是一些不錯的選擇:
蓋蒂博物館的印象派藏品
歐洲繪畫收藏包括馬奈、莫奈、德加、梵高和恩索爾等藝術家的作品. 然而, 蓋蒂博物館本身並不在歐洲經營藝術品經銷業務.
歐洲印象派繪畫藝術品經銷商
以下是一些在歐洲專門經營印象派和後印象派藝術的知名經銷商:
經銷商名稱 地點 特色
Richard Green Gallery        英國倫敦,        提供雷諾阿、德加、西斯萊等藝術家原作.
Leighton Fine Art        在線, 總部位於英國, 博物館級別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繪畫作品.
Gladwell & Patterson        倫敦和斯坦福, 專註於印象派、後印象派和當代藝術.
這些畫廊以經營高品質藝術品聞名, 並經常參與國際藝術博覽會. 如果您想購買或出售印象派作品, 它們是絕佳的起點.
您是否需要我們幫助聯繫這些經銷商或了解特定藝術家?  --AI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3RJJ

坐在桌旁的年輕義大利女子
1895–1900
保羅·塞尚(法國, 1839 - 1906)
這位年輕女子倚靠在鋪著布的桌子上, 手托著頭, 眼神中流露出一種難以捉摸的神情. 自文藝復興以來, 藝術家們常用這種姿勢來表現憂鬱. 這種姿勢, 加上她那令人難以捉摸的表情, 賦予了人物一種動人的情感和心理張力. 保羅·塞尚運用大膽而獨特的筆觸, 塑造了這位女子強烈的形體感以及她所處的空間. 正如一位二十世紀的畫家兼塞尚的崇拜者所觀察到的, 塞尚後期的作品, 例如《坐在桌旁的年輕義大利女子》, 「通過他對色彩的運用, 展現出一種巨大的體積感, 彷彿在呼吸、跳動、膨脹、收縮.」 雖然女子的形象栩栩如生, 但她身後和周圍的空間卻顯得矛盾甚至令人困惑. 牆壁究竟有多遠?桌布下的桌面是平的嗎?她是坐著還是站著?這些問題為原本穩定的構圖增添了張力和動感. 從1890年代直到他生命的盡頭, 塞尚創作了許多這類宏偉的人物習作, 通常以當地的工人或居民為模特.
布面油畫
99.PA.40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object/108FPZ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31 13: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