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首頁 查看評論


大陸資訊 - 近期主要看點
>> 本周熱點
>> 本月熱點
已有(24)人發表了評論
[ 正序查看留言 ]       [ 查看原文 ]
回復 舉報 [ 25樓 遊客 (99.101.x.x) ] 發表於 2021-3-31 09:08
1) 從長江上游調水過大(大於30%)會否對長江產生嚴重影響? 2) 從上游給黃河補水將加大對中下游的輸沙量。可能產生嚴重問題。 3) 如果能從重慶一帶引蓄洪水至鄭州併入黃河,不僅能克服上述兩點問題而且能夠徹底解決長江、黃河的旱澇洪水問題。這樣,對黃河下游補充的水不僅緩解了下游斷流和人口眾多的缺水問題,實際也為黃河上游省出了更多的水資源。難度在於這條引水路線在山區且要與漢江中上游交匯從而對南水北調中線水質帶來一定(季節性)的影響;此外如何高效地繞過或穿過秦嶺也是一個挑戰。 4)估計從重慶附近引水的工程量(路線短)和人口遷移都會少一些,因而應該仔細研究其可行性。首先在高精度地圖(精度兩米甚至一米)上進行計算機動態規劃模擬研究(投資很少)找出最優路線。
回復 舉報 [ 24樓 遊客 (99.101.x.x) ] 發表於 2021-3-31 04:22
1) 從長江上游調水過大(大於30%)會否對長江產生嚴重影響? 2) 從上游給黃河補水將加大中下游的輸沙量。可能產生嚴重問題。 3) 如果能從重慶一帶引畜洪水至鄭州併入黃河,不僅則能克服上述兩點問題而且能夠徹底解決長江、黃河的旱澇洪水問題。這樣,對黃河下游補充的水不僅緩解了下游斷流和人口眾多的缺水問題,實際也為黃河上游省出了更多的水資源。難度在於這條引水路線在山區且要與漢江中上游交匯從而對南水北調中線水質帶來一定(季節性)的影響;此外如何高校的繞過或穿越秦嶺。 4)估計從重慶一帶引水工程量(路線短)和人口遷移都會少一些,因而應該仔細研究其可行性。首先在高精度地圖(精度兩米)上進行計算機動態規劃模擬研究(投資很少)找出最優路線。
回復 舉報 [ 23樓 DKJohn ] 發表於 2021-3-30 11:17
應該沿著調水線路,在北方興建大量水庫,這樣可以在長江的豐水期多調水,枯水期不調水或少調水,對南北兩地都有好處。水庫能持續改善生態,否則調水進黃河,再流入大海有個屁用。
回復 舉報 [ 22樓 遊客 (206.176.x.x) ] 發表於 2021-3-30 10:38
想的美啊自然規律是不答應的上游和下游的水比例是1比10倍的關係.你上游來水是1下游就是10倍來水,反之就是缺水10倍.
回復 舉報 [ 21樓 遊客 (172.68.x.x) ] 發表於 2021-3-30 10:17
恐怕調水工程變成釣魚工程。
回復 舉報 [ 19樓 遊客 (172.68.x.x) ] 發表於 2021-3-30 05:57
美國的3萬億後果如何拭目以待。光打嘴炮沒用,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回復 舉報 [ 18樓 zjd713 ] 發表於 2021-3-30 03:59
幾十年前已開工,這是一個系列性工程,而不是一次性的工程,可能還需幾十年完成,就目標而言,已經不僅僅是南水北調,滿足西北或者說北方大城市工業、民用供水這麼簡單,工程可能延伸為對西部幾個大沙漠,沙地的再造工程,也就是不僅要防止沙化,可能要再造一個江南。。那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工程
回復 舉報 [ 17樓 遊客 (172.69.x.x) ] 發表於 2021-3-30 02:08
盼望早日動工· 祝福祖國繁榮壯觀!
回復 舉報 [ 16樓 遊客 (69.166.x.x) ] 發表於 2021-3-30 00:47
還是用老牟的方案好,把喜馬拉雅炸一個口子,引入印度洋暖濕氣流增加降雨,一舉解決北方缺水問題,隔壁變綠洲,放一百萬衛星攜帶鏡子在天上反射太陽光照明,節約照明用電,增加太陽能利用,總之人有多大膽地又多大產,人定勝天
回復 舉報 [ 14樓 遊客 (68.64.x.x) ] 發表於 2021-3-29 23:59
12樓,你一定要想好了,但歧視說武漢時,所有的武漢男性對準了你媽的死逼,一起重炮騎射。見一次射一次。干你媽的老逼。
回復 舉報 [ 13樓 遊客 (162.222.x.x) ] 發表於 2021-3-29 22:52
傻*呀人挪活樹挪死只是非常簡單的道理但這傻*事情幹啥呢花錢嗎
回復 舉報 [ 12樓 遊客 (173.183.x.x) ] 發表於 2021-3-29 22:24
是,計劃生育幹成了,還有餓死3000萬。最近的非洲豬瘟、武漢肺炎。
回復 舉報 [ 11樓 遊客 (47.157.x.x) ] 發表於 2021-3-29 22:18
只要是中國想乾的事沒有是幹不成的
回復 舉報 [ 10樓 遊客 (108.162.x.x) ] 發表於 2021-3-29 22:07
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中國南水北調,人類歷史上又一個造福百姓的世紀工程。
回復 舉報 [ 9樓 遊客 (108.162.x.x) ] 發表於 2021-3-29 22:04
「水資源從外區域調入並用於農業、生態、生活等之後,真正被「消耗」的水量很少,主要部分被土壤、植被系統蒸發蒸騰形成水汽,水汽增加會增加區域性降水(類似於小氣候改善),從而形成新的水資源;還有一部分會補充到地下水,地下水系統達到平衡后最終會補充到黃河。」——Makes sense!
回復 舉報 [ 8樓 北極天翁 ] 發表於 2021-3-29 21:40
比大禹治水和楊廣大運河更偉大。
回復 舉報 [ 6樓 遊客 (168.91.x.x) ] 發表於 2021-3-29 21:32
國家有富餘的基建能力,這種工程應該多上快上,既解決就業問題,又能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

提示:本頁有 3 條評論因可能與主題不符而被省略

12下一頁

關於本站 | 隱私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 刊登廣告 | 轉手機版 | APP下載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2 02:04

倍可親伺服器位於美國聖何塞、西雅圖和達拉斯頂級數據中心,為更好服務全球網友特統一使用京港台時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