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政治結構與外交政策(下)

作者:長白山  於 2013-9-16 00:0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三、從遠東到中東:美國國力因反覆透支出現嚴重「腎虛」

早在美國崛起之初,歐洲就有了「將美利堅重新納入大英帝國」的考慮並得到共濟會的支持。1891年,在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全球最大鑽石巨頭戴爾比斯集團創始人塞西爾-羅茲支持下,在英國創立的「羅茲會社」,其確立的宗旨為:「將大英帝國統治擴展至全世界;完善大英帝國向外擴張的體系,由英國國民對所有可資生存的地方進行殖民……將美利堅重新納入大英帝國;統一整個帝國;在帝國議會實行殖地代表制度,將分散的帝國成員統一起來,從而奠定永無戰爭,符合人類福祉的世界。」【33】

二戰後歐洲人深刻反思了內部長期分裂導致其失去世界霸權的原因。感受最深的是丘吉爾。此前,他不理解張伯倫對希特勒德國綏靖政策的深意【34】,歐洲在「兄弟鬩牆」的兩次大戰中倒掉后,已至72歲高齡的丘吉爾決心為英國皇室挽狂瀾於既倒。1946年3月他發表 「鐵幕演說」,9月,又在蘇黎世重提雨果1849年提到的「歐洲合眾國」的概念,決心將破碎的歐洲整合為如美國那樣統一的國家聯合體。此後歐洲各國開始進行內部整合併在英國帶動下為恢復以歐洲為主導的世界體系而默默準備。蘇聯學者對丘吉爾的目的洞若觀火,B.T.特魯漢諾夫斯基寫道:「丘吉爾的計劃是打算恢復英國在世界上的領導作用,企圖把美國排擠到第二位。丘吉爾認為,為達到此目的,必須使美蘇發生衝突。因此丘吉爾加緊鼓動美國,在對蘇關係方面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35】

歐洲歷史學家湯因比更是號召歐洲人痛定思痛,用「五十到一百年」的歷史,推動歐洲「內部的一次大革命」,最終使歐洲得以「恢復原狀」【36】。但丘吉爾知道恢復歐洲世界霸權不能用與美國對抗而只能用附和的方式,他因此在鐵幕演說中說,「希望最終在英美兩國之間實現一種共同的公民身份」【37】,意即我們就是美國的公民,我們是你美國的堅定支持者,我們歐洲在後面跟著你美國干。歐洲人很快為美國捧出一個很不靠譜的「戰略家」,他就是被捧為「遏制戰略之父」的喬治·凱南。1946年2月22日,時任美國駐蘇聯使館代辦的凱南通過明碼電報(這顯然是在有意刺激蘇聯),向國務院發回長達5 542個英語單詞的電報,深入分析蘇聯內外政策,提出對付蘇聯的長期戰略。1947年7月7日,凱南化名「X」在當月出版的《外交》上發表《蘇聯行為的根源》一文,明確提出「遏制(containment)戰略」,此建議被美國政府所採納。這封電報被認為是導致美蘇冷戰的先聲。隨後英國人又為美國推出一個更不靠譜的麥卡錫【38】。凱南的頂層設計在前,麥卡錫咄咄威逼在後,1950年把美國推送到朝鮮,1964年又將美國趕到越南,由此美國元氣大挫。20世紀80年代,已入暮年的凱南對自己曾經提出的「遏制」戰略後悔不迭,他說:「這種軍事化不僅對我們的外交政策,而且對我們的整個社會都有嚴重影響。它造成我國國民經濟的畸型發展。」【39】

1953年正在經歷朝鮮戰爭的美國人發現了問題,他們推選出與羅斯福一樣具有民族主義情結的艾森豪威爾(總統任期:1953~1961年)上台,艾氏認識到美國已有「大權旁落」於「軍工複合體」的危險,他果斷地終止朝鮮戰爭並緩和與蘇聯的冷戰。他恢復羅斯福路線:再次聯手蘇聯,利用蘇伊士運河危機將英法趕出埃及。失去埃及,歐洲就失去了非洲,自此歐洲霸權徹底從世界範圍退出。

不幸的是,進入冷靜階段的美國外交恰遇不懂歷史且喜歡衝動的赫魯曉夫,而美利堅民族又同樣是一個情緒化民族。1962年赫魯曉夫挑起「古巴導彈危機」惹怒美國。美國人被華爾街煽起后便揮師來到越南戰場,其結果比朝鮮戰爭打得時間更長,敗得更慘,國力透支得更為嚴重。

與艾森豪威爾一樣,尼克松在任(1969~1974年)內也看出歐洲利用美蘇衝突削弱美國的意圖。為了恢復美利堅民族的元氣——這與華爾街國際資本利益也沒有太大的衝突,尼克松與中國握手並果斷地從越南撤軍。但就為了這一小小的要求,尼克松給華爾街以天大的補償。在尼克松之前,支撐華爾街金融力量主要是軍火集團。尼克松上任後放棄美元的金本位,讓美元與石油掛鉤。這樣美元就增加了另一支柱,這就是世界石油。尼克松看到了石油中潛藏著巨大的交換價值。他說:「美國只是部分地依靠進口石油和戰略礦物,而歐洲和日本則絕對地依靠海外來源。我們用的石油有一半是進口的,但是歐洲進口百分之八十五,日本進口百分之百。至於礦物,西歐進口百分之八十,日本進口百分之九十五。進口的小規模中斷只會給美國造成不便和煩惱,但卻可能在我們的工業化盟國中造成恐慌。因此,它們比我們甚至更有理由對於蘇聯向「西方所依靠的兩個大寶庫」推進感到關注。」【40】

一般來說,主權國家的不動產是國家貨幣價值的承擔者,在此之上的勞動產品價值是其貨幣增值的前提。美國曾主要以軍事工業生產提升美元的價值。與世界石油比,美國軍工這時畢竟還是國民勞動的產品。現在尼克松將美元直接與世界石油掛鉤,美元在軍工之外又多了世界石油這個新支柱。這樣美國金融集團便有了雙輪滾動出的利潤:軍事勝利既拉動了軍工又保證了國際石油以美元結算,美元結算造成美元堅挺;美元堅挺又有助於軍事持續勝利並反作用於美元的堅挺地位。但保證這一切的前提就是美國為控制世界富油區而必須進行持續不斷而且必須勝利的戰爭。石油美元使華爾街不再依靠美國的國民生產;而實體經濟不振的美國國民和沒有獨立財源的白宮卻離不開華爾街。可憐的美利堅民族與當年羅馬人一樣——用凱南的話形容——已「變成隨軍謀生的一大幫子流浪者,就象前幾個世紀在歐洲尾隨軍隊蹣跚的那些無業遊民那樣,指望在衣食相對富足的部隊後面撿點兒洋落兒」【41】。現在回頭來看,尼克松在挽救美國的同時卻又更深地傷害了美國:他使人民離勞動更遠,離戰場更近;為華爾街國際資本而不是為美利堅民族利益到世界各地打仗成了美國國家的「生產方式」和美國國民的「生存方式」。理解了尼克松讓美元脫離金本位轉為石油美元的背景,也就理解了為何尼克松之後美國外交及美蘇爭奪的重心日益向中東集中。

尼克松為華爾街國際資本完成了美元本位從黃金至石油的置換任務后便因「水門事件」而提前下台。接著,便是尼克松以巨大代價為美利堅民族換來的不到十年的休整期。後來的傑拉爾德·福特(1974~1977年)和吉米·卡特(1977~1981年)兩位總統,對蘇聯基本採取緩和政策。卡特與蘇聯緩和的同時也與中國建交。但與有意結束越戰的肯尼迪不幸遇上一個愛衝動和愛放狠話的赫魯曉夫並由此造成兩國關係迅速交惡的形勢相似,這時的美國雖有緩和的願望,卻陰差陽錯地遇上更不冷靜且話硬手狠的勃列日涅夫。勃氏對美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莽撞使卡特對蘇緩和政策受到激烈的批評。美國史學家孔華潤寫道,「勃列日涅夫認為,美國由於越南戰爭和水門事件醜聞而遭到削弱,而且由一位優柔寡斷和懵懂無知的總統領導著,此時此刻正是蘇聯加緊謀取優勢的大好機會」;卡特執政期間,「蘇聯強權無論在何處都能所向披靡。蘇聯政治局成員們躊躇滿志,認為不需要再出台什麼新方針了」【42】。當時蘇聯攻勢不知節制,差點將美國趕出印度洋。孔華潤說:「這件事想起來都讓人後怕。」【43】結果,卡特只幹了一屆,就為強勢的羅納德·里根(1981~1989年)所代替,里根政府的強勢外交政策扭轉了美國的頹勢。

現在回想起來,勃列日涅夫的對美政策確實打到美國的「七寸」即石油控制權上,也正因此造成了美國對蘇聯有史以來最直接也是最強烈的反彈,以至美國為擊垮蘇聯而放棄與蘇聯建立的戰後雅爾塔體系的歐洲部分。美國轉而扶持和聯手歐洲對付蘇聯。事情的切入口就是「波蘭事件」。與1956年的波匈事件中美國不介入的政策不同,1980年的波蘭事件中美國真正插手波蘭,利用天主教的力量,整體性地拉動東歐國家的反蘇情緒,最終促成蘇聯的逐漸「改革」和最終解體。勃氏反美不知輕重,硬將美國打出由美蘇共同支撐的歐洲雅爾塔體系,至使蘇聯繼而美國因獨木難支而坍塌。有鑒於此,2011年6月2日,美國防長蓋茨在赴新加坡參加香格里拉安全對話的專機上,稱「美國不想遏制中國發展」,並提醒中國「不要學習蘇聯」。【44】前半句話的有效性蓋茨本人無法保證,但後半句意在提醒中國外交不要重犯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那樣不給對手退縮留有餘地的失誤。

蘇聯解體后,歐洲和美國的日子特別好過。它不僅控制著中東石油,同時蘇聯解體也向美國和歐洲流失出相當的戰略資源和大量浮財。東歐再次成為歐洲的「奶牛」,為歐洲的復興提供「原始積累」,蘇聯讓出的戰略資產和財富也養肥了美國。老布希開啟海灣戰爭與蘇聯解體前後相隨,這兩件事為美國軍工、能源及建立其上的金融集團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利益,由此造成了從老布希(1989~1993年)至柯林頓(1993~2001年)的十年黃金時期,此間美國似乎成了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參照系。到了21世紀初,蘇聯解體給西方帶來的紅利因普京上台和歐元出現而大幅縮水,美國危機隨之加速擴大。小布希開啟的阿富汗戰爭與歐元的出台也前後相隨,這時的美國已感到了美元的危機。因為中東出現了以歐元結算石油交易的苗頭,2000年伊拉克宣布在「石油換食品」計劃中改用歐元結算【45】,這在勃列日涅夫之後再次觸動了美國的「七寸」,由此引發小布希利用「九一一」事件,揮師阿富汗繼而發動伊拉克戰爭。

將國家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不放在國內產品而是放在海外石油,這等於將美國的安全基點從本土移置中東,這樣,華爾街國際財團就將超負荷的國防任務強加於美利堅民族並使之自越南戰爭后再次透支了它的國力。2007~2009年間,美國國防支出佔美國聯邦財政總支出的20%左右,而同期軍費支出卻占國防支出96%左右【46】,國防支出基本沒有「浪費」,都用于軍費了。其間的關係是,國家財政依賴華爾街金融,華爾街金融依賴軍工和能源的擴張;軍工能源擴張又必須以對外戰爭拉動,戰爭勝利再返哺財政。戰爭成了國家財政增長的「推土機」,而成本越來越高的戰爭又進一步透支了國家財政。如此惡性循環,至使美國發生了迄今尚不見盡頭的危機,而危機又恰恰以戰爭的失敗或難以為繼為先導。美利堅民族有自己的貨幣即美元,卻沒有獨立支撐美元的民族產業,也沒有獨立的國家銀行。其造成的惡果是:美利堅民族因反覆透支導致「腎虛」,它只能按華爾街的旨意超負荷乾重活以從華爾街國際資本那裡乞討點財政補貼。

現在治癒美國「腎虛」重病的有效「藥方」是「邁開腿、管住嘴」,即對內加強民族產業,對外少搞侵略擴張。最近美國總統說要再工業化也即此意。美利堅民族若有自己的民族產業,就會有自己國家控制的銀行和國家獨立的財政來源,如此就可擺脫華爾街國際資本的控制,但這是華爾街不允許的。正因此,華爾街國際資本勢力不僅反對其他國家的民族主義,也反對美國的民族主義。前陣華爾街戰略理論家布熱津斯基說:「在民族主義主導的輿論氛圍中,美中兩國不可能合作。」【47】這話正確的解讀是:在民族主義主導的輿論氛圍中,美中兩國人民不可能與華爾街合作。華爾街國際資本若遇上以美利堅民族的利益為優先的總統,輕則就會立即將他推向「財政懸崖」;若再不懸崖勒馬,其下場不會比林肯、麥金萊、肯尼迪等更好【48】。

現在經常有人批評美國,其實美國人民與中國人民一樣也是一個勤勞勇敢有智慧的民族,他們已認識到目下的美國已不是美利堅民族的而是華爾街國際資本的牟利工具。白宮已不能代表而最多只能兼顧美利堅民族的利益:它在主權形式上是獨立的,但其核心部門比如金融、財政、外交等卻被代表國際資本的華爾街勢力所操縱。從外部說,美利堅民族已經變為一個壓迫其他民族的被(華爾街國際資本)壓迫民族;從內部說,與美國初期不同,這時美利堅民族已與華爾街國際資本的利益尖銳對立且不可調和了,目前美國人民的抗議聲浪日益向華爾街國際資本集中。

有人會問,難道美國華爾街會犧牲美國?這並不奇怪。如前所述,共濟會的目的就是要在資本權杖下實現超越民族國家的世界統一。他們也曾參與並支持民族國家的建立和衝突,但其目的並不是為了民族國家而是為了最終讓民族國家屈服於國際資本並由此消滅之——目前歐洲希臘、塞普勒斯等歐洲小國正在發生的金融危機只不過是這場歷史大劇的序曲。2013年4月22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說:「如果歐元區真有誠意克服曠日持久的歐債危機並重新贏得市場投資者的信任和信心,各成員國就必須為在歐盟憲法框架內向歐盟機構讓渡部分相關領域政策制定與執行的主權做好準備。」默克爾強調,歐盟各國不應只是在面對危機時才尋求團結,壓力緩解時便各行其是。在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歐盟最高機構需要在某些領域被賦予強有力的最終話語權,否則歐洲一體化建設將缺乏根基。【49】2002年8月11日,《美國年鑒》發表記者威廉·香農寫的題為《毀滅美國計劃大揭秘》文章直稱:「彼爾德伯格正在追求一個后自然主義時代,那時將沒有國家存在,而只有不同的地區,全世界共同擁有一種價值觀。也就是說,我們將擁有全球經濟、單一世界政府(這一政府是選擇而不選舉出來的)和共同的信仰。為了確保實現這幾個目標,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致力於更先進的技術方法,很少考慮大眾的想法。」【50】國家主權對目前的國際資本而言,只是它通向統治全球目標道路上必須利用同時又必須不斷離棄的台階。明乎此,也就不難理解華爾街不會在意美國,在將美利堅民族榨乾之前,它會準備好新的國家附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金融財團借其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傑出貢獻攜帶巨資大批重返歐洲——也可能還有一部分來中國「探路」。

2001年的「911事件」打擊的對象是世貿大廈和五角大樓而不是白宮,2011年美國人發動的是「佔領華爾街」而不是「佔領白宮」的運動。以往的人民運動都直接以政府為對象,今天第三世界和美國人民卻直接以華爾街國際資本為對象。與早期的工人砸機器行為不一樣,而與中國1919年的「五四運動」有些相似,這兩大事件的發起者和參與者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是較早覺悟的人群。這說明,第三世界人民和美利堅民族正在覺醒:不管這種覺醒是自為的還是自發的,他們都意識到了世界問題的要害不是白宮而是華爾街,不是美利堅民族和美國人民而是國際資本壟斷集團。值得注意的是,自「佔領」運動后,美國出現了更具破壞性且愈演愈烈的「槍擊案件」【51】和正在一些州涌動著的從聯邦中分離出去的情緒【52】:前者如果槍口一轉就意味著社會革命,革命的對象不會是白宮而一定是華爾街;後者則意味著美國的分裂,美國人民需要的不是依附於華爾街的而是代表其民族利益的獨立自主的國家。造成美國危機的原因是國際資本壟斷集團對美利堅民族的超負荷壓迫,若無非常手段化解,美國的前景是非常不妙的。

四、「戰略東移」還是「重返中東」:美國政治結構中的外交選擇

2010年1月12日,希拉里·柯林頓國務卿在夏威夷發表題為《亞洲的地區性架構:原則與重點》的演講,向世界正式宣布了美國外交「重返亞洲」的轉向【53】,2010年3月26日發生的「天安艦」事件為美國「戰略東移」的啟動提供契機。

但是,希拉里的「戰略東移」政策並不表明美國外交轉向符合美利堅民族利益的戰略收縮,恰恰相反,它是一項單純為華爾街國際資本牟利的外交選擇。這時的美國已不同於尼克松時期,它已更深地陷在「半殖民地」泥濘中不能自拔,因而我們研究這一時期的美國外交只要戴上「華爾街」視鏡,那些不符合美利堅民族利益卻還要大力推行的外交政策——比如希拉里作出的「戰略東移」選擇——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

19世紀中葉,英國打敗中國和印度致使中印巨額財富流向並拯救陷入危機的歐洲並由此造成所謂歐洲的「維多利亞時代」,20世紀末,蘇聯解體美國和歐洲再次釋放浮財造成了西方世界的狂歡盛宴。21世紀初西方世界再次陷入危機,美國的目標再次瞄向已很有「小康」氣象的中國。

 

2008年起,美國出現次貸危機的本質是其在中東由軍事失敗而導致的政治失控及隨之出現的伊朗、俄羅斯做出的減少美元結算石油的結果。美國經濟問題不是生產而是金融即美元問題。貨幣總要有物質支撐,對美元來說,因為美國自己已失去實體生產及相應的民族工業能力,如果失去中東從而失去石油支撐,它就得另尋一筆類似蘇聯解體而釋放出的巨量浮財以墊底。以美國白宮官僚買辦們以往的經驗,這筆浮財只可能來自中國——19世紀中葉清王朝和印度帝國被歐洲列強擊垮后釋放出的浮財曾挽救了歐洲的政治危機並在歐洲造成了一個「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 era,1837~1901年)。由此便有了希拉里「戰略東移」的政策。但希拉里也面臨著巨大風險,由於中東失控,歷史留給美元的時間非常有限,華爾街留給她兌現承諾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如果在短期內不能——當然最好以「茉莉花」手段——搞垮中國,那「戰略東移」就只能是希拉里的一場短暫的春夢。

「天安艦」事件前後,希拉里青睞的「茉莉花革命」在北非勢如破竹,可在東亞卻碰上中國這塊「硬骨頭」。美國在東海舉行了一連串軍演,希拉里也焦急且一廂情願地翹盼中國「一枝『茉莉』出牆來」。幾年下來,結果卻讓她氣急敗壞:除過了一陣嘴癮——其話語很有些失態【54】——外,希拉里一無所獲。中國挺了過來了,可美元卻撐不住了,隨之而來的是希拉里下台。希拉里下台意味著她極力推行的「戰略東移」沒有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規定的任務。不達標,自然就要走人,這樣的結局在美國歷屆政府中還不是最壞的。

了解了上述美國政治結構,也就清楚了美國「戰略東移」的本質從而可以預判美國今後外交走向。目前美國還沒有完全放棄「戰略東移」外交【55】,因為華爾街財閥們還指望中國發生他們希望的政治變化。但中共十八大后,他們也感到中國的發展離他們希望的前景日顯南轅北轍;其間中國顯示出的政治穩定性更讓他們沮喪。前國家安全顧問瓊斯在美國某智庫發表講話稱「轉向亞太」是奧巴馬最後悔的用詞,甚至傳出今年奧巴馬將叫停「轉向亞太」戰略【56】;也有人認為奧巴馬第二任外交將實行「戰略再平衡」政策。什麼叫「再平衡」,說白了就是不讓支撐美元的支柱失衡。如果近期來自中國的(蘇聯式)「浮財」無望,美國只能經過若干次搖擺后重返中東。最近美國跟塔利班的接觸以及美國國會軍事干預敘利亞的呼聲日高的現象。透露出美國外交再次向中東偏斜的徵兆。美國所謂「反恐」的目的只能是石油,至於誰執政並不重要。事實上,白宮目前咄咄逼人的表態解決不了美元疲軟問題。在中國和中東之間,如果中國不出現蘇聯式的內亂,美國若不重返中東,那華爾街又能讓它去哪兒呢?與小布希時期中東政策不同的只能是,今後美國的中東的政策將會回歸尼克松和老布希時期的多邊均勢並通過均勢控制中東各國的策略:誰當政就跟誰接觸,條件就是石油交易必須用美元結算。

《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57】。那麼,美國的求福天命何在呢?在節制。與身體保養同理,國力來自節制而非透支。目前擺在美國「戰略再平衡」前面的有兩種道路,一條是民族主義的道路,另一條是為華爾街國際資本利益服務的「官僚買辦」的道路。按前一條路,美國戰略應當繼續東移,退回到關島以東,再用發展民族工業的方式「強身健體」,這樣美國國力就可以休生養息、得到恢復並會再次以新的姿態步入世界。目前看這對美國而言是最不可能的選擇。剩下的就只能是為華爾街國際資本服務的「官僚買辦」道路,這條路的指向十分明確,那是就重返中東。沒有石油,美元大廈就會坍塌,這對目前的華爾街,甚至美國相當一部分買辦階級以至美國人的感情,都是不能接受的。

五、中國應對的戰略與策略

由此是否說明中國的壓力減輕或中國在應對美國「戰略東移」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呢?決不能這樣認為。這隻能說明國際資本(而非美利堅民族)對中國的攻擊有了難度而並不意味它放棄中國目標。它還在等待並積極促成中國國內出現蘇聯末期那種亂象。據美國《華盛頓郵報》2013年4月20日報道,一個白宮顧問團在一份秘密報告中警告奧巴馬總統,美國情報部門把太多精力投入到了軍事行動和無人機攻擊方面,報道建議美國應把情報注意力重新轉移到中國這樣的傳統威脅上。【58】

那麼,中國能否取得這場鬥爭的勝利呢?那要看條件。比較蘇聯解體和中國這些年成功的經驗分析,中國挫敗國際反華勢力圖謀的最關鍵因素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和人民軍隊對中國共產黨的絕對忠誠,黨的領導在中國集中表現為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以此黨的意志才能貫徹,「四項基本原則」才能得到確保。這是毛澤東等第一代領導人從殘酷的中國革命歷程中總結出來的治國經驗和思想遺產。堅持這條經驗,我們就能在當前的國際鬥爭中,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就能在激烈的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並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貫穿整個21世紀。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正確的政策制定取決於科學的方法。階級分析的方法仍然是分析當前國際力量對比的科學方法。了解美國的政治結構,就掌握了對美國進行階級分析的基礎。由此可知,中國和平發展的阻力並不是「佔領華爾街」的美國人民,也不是美利堅民族,而是華爾街國際金融壟斷財團。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面臨的是共同的敵人,美利堅民族的利益需求與中華民族的利益需要在當下也有相當程度的吻合。這樣看來,中國外交的對手並不是整個美國,而是佔美國人數很少一部分的華爾街國際財團中的反華勢力及其背叛美利堅民族和人民利益的美國少數官僚買辦勢力。什麼是策略?策略就是將朋友搞得多多的,將敵人搞得少少的。對手少了,我們的朋友和同盟軍就壯大了:我們的朋友不僅包括第三和第二世界,而且還包括第一世界國家中的被國際資本壓迫的人民和民族。如果我們不是用階級分析的方法而是用形而上學的方法把華爾街國際資本與美利堅民族特別是與美國人民混為一談,那我們就弄不清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如果不清楚敵人在哪裡,我們的戰略力量就不能進行合理的配置,我們的對外政策就容易出現過「左」或過右的失誤。如果我們能夠將美國人民、繼而將美利堅民族與代表當代世界最腐朽勢力的一小撮華爾街金融財團區分開來,將中國人民的目標與美國人民的目標結合起來,就可以同世界被壓迫人民和民族一道,推進世界範圍的社會主義事業。

 

 

註釋:

【33】轉引自宋鴻兵:《貨幣戰爭(2)》,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9年版,第226頁。

【34】參閱張文木:《張伯倫全球戰略的深層設計及其失敗》,載張文木:《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國家安全戰略》(中卷上),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53~271頁。

【35】[蘇聯] B.T.特魯漢諾夫斯基著,張德廣等譯:《丘吉爾的一生》,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403頁。

【36】參見[英]湯因比主編,鄭玉質、關儀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5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1161~1164頁。

【37】[英]湯因比主編,鄭玉質、關儀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大全》第5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4頁。

【38】約瑟夫-麥卡錫(Joseph Raymond McCarthy)是美國共和黨人,狂熱極端的反共分子。

【39】[美]喬治-凱南著,葵陽、南木、李活譯:《美國外交》(增訂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9年版,第136頁。

【40】尼克松著,常錚譯:《真正的戰爭》,新華出版社1980年版,第28~29頁。

【41】[美]喬治-凱南著,葵陽、南木、李活譯:《美國外交》(增訂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9年版,第142頁。

【42】參見孔華潤主編,王琛等譯:《劍橋美國對外關係史》(下),新華出版社2004年版,第433頁。

【43】參見孔華潤主編,王琛等譯:《劍橋美國對外關係史》(下),新華出版社2004年版,第430頁。

【44】《蓋茨聲稱美不會遏制中國發展 警告中國「別學蘇聯」》。

【45】《「石油美元」不再青睞美國》。

【46】世界經濟年鑒編輯委員會編:《世界經濟年鑒2010/2011》總第26卷,第191、194頁。

【47】《布熱津斯基:民族主義正在損害美中關係》。

【48】美國歷史上的林肯、麥金萊、肯尼迪這三位總統分別於1865年、1901年和1963年遇刺身亡。

【49】《默克爾:歐元區各國若想解決歐債危機 應為讓渡部分主權做好準備》。

【50】 [美]H.保羅-傑弗斯著,劉寧譯:《操縱世界的黑手:彼爾德伯格俱樂部陰謀》,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82頁。

【51】《可視化數據告訴你美國槍擊案到底多嚴重》。

【52】《美國巨變:66萬美國人「鬧獨立」》。

【53】希拉里-柯林頓:《亞洲的地區性架構:原則與重點》(Clinton:Outlines U.S. Principles and Priorities in Asia-Pacific,2010年1月12日)。

【54】 2011年5月13日,希拉里在接受《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採訪時主動談到中國,稱「他們試圖阻止歷史,這是『a fool's errand』(徒勞的)。他們辦不到,但他們要堅持儘可能長久」。原文:「they are trying to stop history, which is a fool's errand. They cannot do it. But they're going to hold it off as long as possible.」引自Close Hillary Clinton: Chinese System Is Doomed, Leaders on a 'Fool's Errand',By Jeffrey Goldberg。

【55】《美國防部長稱將繼續執行「戰略東移」》。

【56】《白宮前高官稱奧巴馬後悔「轉向亞太」》。

【57】《詩經-大雅-文王》,載袁愈榮譯,唐莫堯註:《詩經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52頁。

【58】《美報告建議:情報重點應轉向中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沁霈 2013-9-16 00:54
美國現在的很多政策確實被華爾街綁架了,但政府一直在試圖改正這個被動局面。如何更好地為社會大眾服務,依然是各屆政府的主要努力方向,這一點是很明顯的。因為這是他們的執政理念。
回復 粒子在 2013-9-16 03:03
學習,很有教益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8 08: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