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澤林視點:內心升起的不適感

作者:fastest  於 2019-10-4 10:2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中國的國慶日表明:中國更加自信地走自己的路。專欄作者澤林(Frank Sieren)認為,我們之所以有一種不安的感覺,也與我們自己有關。
Peking Parade 70 Jahre Volksrepublik China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除了舞蹈表演,揮舞著旗幟的退伍軍人以及代表中國各省的許多五顏六色的車輛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還聚集了15000名士兵,580輛坦克,無人駕駛飛機,洲際彈道導彈和戰鬥機-這是中國為建國70周年舉行的該國歷史上最大的閱兵式。

國家和黨的領導人習近平在講話中說,沒有人能"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無論如何,他同時希望"在和平發展道路上"並在開放政策之下"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西方對中國的恐懼

在西方,強調第一部分要比第二部分更多,因為它更能映證我們根深蒂固的恐懼。習近平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意味著我們正在失去全球影響力。同樣的事情發生在1980年代,當時日本成為了一個新的經濟巨人。如今,題目諸如《致命中國》(由特朗普的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撰寫)之類的書籍熱銷。當時美國的暢銷書是《與日本的戰爭》。Peking Parade 70 Jahre Volksrepublik China (Reuters/J. Lee)


但是,今天中國的力量更大。因為與日本不同,中國擁有最大的增長市場和有利的生產條件。我們迫切需要經濟增長和購買力。

不幸的是,中國崛起於西方動蕩時期。兩個最古老的民主國家-美國和英國使用保護主義口號和衝動的強權政治,使西方及其價值觀喪失了國際聲譽和吸引力。

北京政府可能對此既感到滿意又感到憂慮。這不是他們的錯。儘管如此,西方對改變的恐懼還是需要一個名字--那就是中國。西方國家對世界市場擁有無法企及的領導地位的時代已經過去,因此其對全球價值觀的制空權也就此終結China Peking 70 Jahre (picture-alliance/dpa/M. Yongmin)


審查空前,卻沒什麼人感到受壓迫

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中國的崛起意味著有更多根據自己的想法生活的空間,儘管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絕大多數中國留學生返回了家園。他們不理解我們的警告。

對於這個規模如此龐大的國家來說,中共在政治和軍事上變得越來越國際化和自信的事實不足為奇。重要、而且仍然顯而易見的是,他們仍在追求和平崛起。無論如何,他們希望對世界經濟產生更大的影響。不僅出於權力,而且出於必要。

Frank Sieren *PROVISORISCH* (picture-alliance/dpa/M. Tirl)

作者Frank Sieren

中國需要保持增長。與美國或俄羅斯相反,近幾十年來北京已被證明是和平、有遠見和務實的。在該國內部,經濟獲得了更多的自由,但是大部分公民社會都受到嚴密控制。自習近平於2013年掌權以來,安全機構得到了加強。評論家和持不同政見者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危險。在中國,審查制度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動用這麼多技術和人力。

但是,如果大多數人感到被壓迫和剝削,中國的崛起之路將是行不通的。顯然,中國人願意妥協,以獲得更多的安全和秩序。從長遠來看,他們必須自己確定這是否是正確的方法。無論如何,該國在未來幾年將不得不應對巨大挑戰。遲早,北京甚至不得不在大陸也要習慣於像香港這樣的抗議活動。

規模決定未來

沒有人可以展望未來。但是,從所有目前的跡象來看,在未來幾十年中,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會比中國更能決定我們的未來-德國和歐洲的未來。我們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數百年來首次由一個非西方國家確定方向。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學習更多,做出妥協。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技巧,才能令人信服地將我們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價值觀(例如個人自由,法律和社會制度,宗教自由和新聞自由)帶入新的世界秩序。沒有什麼是順理成章、自動而成的,一切都會受到中國人的質疑。


體制之戰?Bundeskanzlerin Merkel in China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

但是我們如何能設法在遊戲的全球規則上保持儘可能多的影響?我們需要學習與各種參與者分享共同利益,並在戰術上結成聯盟,與中國人,有時與美國人,有時與俄羅斯人。如果中國為氣候變化而戰,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與中國合作。如果美國代表言論自由權,我們應該與美國人合作。最近人們經常預言的所謂體制之戰,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已毫無意義。

不幸的是,世界變得更加複雜。有一個強大的盟國已經不夠了。不變的價值觀共同體的時代結束了。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將來,更多的事情將在全球範圍內決定,並且由大多數人作出決定。在涉及全球多數時,中國自然扮演著中心角色。

專欄作家澤林(Frank Sieren)在北京居住了二十多年。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4: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