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研討(10)
shen fuen
三易
相傳八千年前的伏羲創造了八經卦。後人又重之,而創造了六十四卦。因此每卦分上下兩卦,下卦為體,上卦為用。之後,夏代出了《連山》、商代出了《歸藏》、周代出了《周易》,並稱為三易。
《周禮·春官·太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四。」鄭玄在《易贊》中說:「《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賈公彥疏:「《連山易》,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下是名連山,雲氣出內(納)于山,故名易為《連山》。《歸藏易》以純坤為首,坤為地,故萬物莫不歸而藏於中,故名為《歸藏》也。」
石頭認為《連山易》既然是以四季六氣為旺衰,以六甲值符辨吉凶,以三元九運為歷理,那麼《黃帝內經》、風水學可能出自連山。《歸藏易》尊坤為首,以重萬物之所歸藏也。《氣墳》有「天氣歸、地氣藏、木氣生,火氣長、山氣止、金氣殺。」從十二辟卦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年二十四節氣的來由就是《歸藏易》。
宋代王堯臣等撰《崇文總目》卷一《易類》曰:「《歸藏》三卷,晉太尉參軍薛正(貞)注。隋世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經》、《齊母》、《本蓍》三篇,文多闕亂,不可詳解。」1993年3月湖北王家台15號秦墓出土了秦簡《歸藏》,其內容與傳本《歸藏》的《鄭母經》非常接近,可證《鄭母經》當屬《歸藏易》。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文王彙集修改了《歸藏易》六十四卦卦名,創造性地演繹了卦辭、爻辭(一說是周公),也就是這部《周易》。儒家尊之為《易經》。《易經》分為《上經》和《下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歸藏易》尊坤,《周易》尊乾、定乾九坤六。文王取卦象以修改並定卦名、寫卦辭,因六爻變位變時變象而寫爻辭、定人事之吉凶悔吝,此《周易》之用,人道之極也。
東漢鄭玄《易贊》、《易論》認為:「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此三易非那三易,鄭玄說的是《周易》的了不起的三個哲學思想。說明白點,易簡就是易卦有象,簡之而有卦名。變易就是卦象因位因時而變,述之而有爻辭、歸納之而有卦辭。不易就是人有生死,物有旺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陰陽五行、天地日月之道不變,則人事之吉凶悔吝可測也。測吉凶何須花大錢?看看周公怎麼測:
「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東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心有四佐,不和曰廢。地有五行,不通曰惡。天有四時,不時曰凶。天道曰祥,地道曰義,人道曰禮。知祥則壽,知義則立,知禮則行。禮義順祥曰吉。吉禮左還,順天以利本。武禮右還,順地以利兵。」《逸周書》卷三·武順解
所以易有象,象成字,字多義。一卦多象,一字多義,吉凶悔吝同出一卦就是易經的芳華。真所謂「簡易變易不易」也!《韓詩外傳》有這樣的記載:周公曾對其子伯禽說:「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故不用測。
《周易》之大象
《左傳·昭公二年》敘述晉平公派遣韓宣子出使魯國:「二年春,晉侯使韓宣子來聘,且告為政而來見,禮也。觀書於大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吾乃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
如果魯太史出示給韓宣子看的《易象》為晉王室之《周易》,韓宣子決不會如此大發感慨。因此,它一定是一部周公釋《易》之作。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周易》六十四卦的「大象」乃周公所作!
所以看卦象一定要根據「大象」。
有人要問「小象」是不是周公所作,或者是不是孔子所作?石頭只能『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