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潘宗光:國際視野下的當代佛教(3)

作者:chico  於 2014-7-17 06: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書刊摘錄|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佛教也好, 道教也好


第三個題目叫:佛教與科學。

因為很多人,可能認為東方的哲學思想,佛教也好,道教也好,是幾千年來比較迷信的,跟西方科學沒有關係的,不科學的。很多老人家拜佛求佛,不科學的。但是這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據我的個人了解,所有的宗教當中,最科學化的還是佛教。今年三月份,由佛教協會、學誠大和尚他們安排,第二屆佛教論壇在無錫,在台北舉行。很奇怪,本來是無錫跟香港舉辦的。後來因為台灣的環境改得很快,要照顧海峽兩岸的關係,那麼香港就把舉辦權轉給台灣了。國內跟台灣舉辦,加強海峽兩岸戰略交流嘛,所以結果是無錫跟台北。香港沒有關係,因為香港已經回歸了嘛。所以我們也希望無錫跟台北一起來舉辦。在無錫開幕,在台北結幕,是不是?在這個論壇當中,有幾個環節,其中一個環節是「佛教跟科學的關係」。所以你知道,佛教跟科學很獨立,很重要的這個題目,我們探討。因為我是學科學的,所以對這個問題比較關注。首先引用那個最重要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也這樣講的——不是我這樣講的,是他講的。如果世界上有一種——他講英文,不是講中文——如果世界上有一種宗教,能夠解答現在科學上提出來的很多問題、疑問,他說,這肯定是佛教。推崇佛教很厲害,愛因斯坦。那現在想想,整個佛教的緣起,緣起本身是不是科學的?如果緣起本身是科學的,整個佛教是科學的,就這樣。


  佛教最強調兩點,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三法印的兩條。先說世事無常,經常的改變,沒有停下來的,如夢幻泡影一樣。每件事、每個人、每個現象,都是無我的,無我不等於沒有我的存在,而是沒有固定不變的事情存在,是經常改變的,跟周圍環境有很大關係的。那麼,這兩點有沒有科學的證明呢?


    那我講科學,不知道你們對科學了解得多少,但是沒有問題。那科學的境界,我們講三個層面。


  第一,平常我們觸摸到的東西,跟最微小、最微觀的世界,微觀甚至宏觀,宏觀,整個宇宙。


  在微觀世界裡面,科學用quantum mechanics——量子力學來了解整個運作的,在quantum mechanics裡面,有兩個最基本的原理。一個叫物質的二重性,就是一體一元。怎麼說呢?就是微小、微小的東西裡面,根本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它可能是佔有空間的一點,可能是完全不佔空間的能量,是一個波動。它是一個波動的能量還是一點,不知道,隨時改變的,不定的,無常的。


  第二個原理,測不準定理。這個更重要了,Principle of Uncertainty,這是講什麼東西呢?就是說,在我們量得,比如說量得我跟法師的距離多少,可以量得出來的,很準確量得出來的,我在這裡占的空間可以量出來的。但是Principle,就是說,微小微小的地方根本沒有方法可以量得出來的。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無論用什麼方法量得,用光線,用什麼東西,光線本身就是一個緣,可以影響這個點的位置的。點在這裡,用光線點下去,要看他,要看這個光線,等等,這個線本身就會改變這個點周圍的環境,改變他的緣,這個緣改變了,這個點就改變了,所以沒有辦法量得這個點在哪裡。這個是因緣的問題了。所以說還有能量,E=MC2,跟質量是互相改變的。


  從這個角度出發,科學是說這個微小微小的地方根本沒有法子找出這個東西在哪裡,是什麼東西,任何量得的方法加一個緣,改變了這個東西;第二,這個東西本身是占空間的一點還是不佔空間的能量也不知道,這個是改變的,無常的,也因為它跟周邊的環境有影響,這個時候可能是一點,另外的時候可能是能量,因為跟周邊的環境互相影響,不能獨立存在的,你看這個是無我的。這裡看整個科學雖用不同的語言講出來,其實也是講無我、無常這個概念。


  就宏觀來講,微觀、宏觀、整個大宇宙,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有萬有引力等等,比如說我跟法師的距離是可以量得出來的。但是假如兩個相差得很遠很遠,地球和火星,地球和冥王星,距離很遠很遠,怎麼量得出來呢?譬如說,愛因斯坦講,假如我們坐飛船,從這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這兩個星球距離多少?改變的,一定是改變的。要看你飛行的速度,當飛行接近光速,速度越快,兩個星球的距離是縮小的,這兩個地方的距離經常在改變的,不定下來的,等於無我了。根據不同環境改變這個事實。所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世間沒有一件事,一個個體能夠獨立存在,周邊的條件、環境改變它的。這跟我們因緣觀完全一樣,也是無常、無我的。所以你看,整個科學,無論在微觀世界也好,宏觀世界也好,用不同的方法說明佛教無常、無我的理論是正確的,很科學化的。

 

  再多講一點,現在我們這個杯子,看起來很硬的東西,現在都分析出來了,每一個東西都是由分子組成的。水,是水的分子,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組成的,很多很多,每個分子獨立存在的,很多分子組成一塊,才看到是水。分開來,每個分子是完全獨立的。所以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所以,很實實在在一個實體,看到;分子也看到。分子是什麼組成的?原子組成的。大家知道,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但我們再分析,原子裡面,有兩個部分:原子核,電子。原子核是中子、質子組成的,這樣慢慢分析出來,到某個程度,電子就分析出來,變成最微小微小的夸克,叫微子。中子再分析出來,變成很小很小的粒子,變成一種很小的粒子了,它已經小得不能再小了,不存在的,是空的,是無的,看不見它在哪裡的,是一種能量。所以你看是很奇怪,看著很實實在在的東西,其實它組成的成分是空的,是不存在的。這個是科學的觀點。所以每件事它本身是空的,色就是空,他最基本的分子、原子本身是不存在的,是空的。


  所以,緣起性空。緣起,要讓事情發生,因緣產生果;結果,色,是空的。如果說它空,也不行,如果完全沒有,也不可能;完全沒有,為什麼有物質呢?所以在空當中看起來沒有,其實很多微小的能量存在,只有不同的能量,透過某種緣分,聚在一塊,才產生了電子、原子,變成這個整個物質世界了。但如果完全是空的,根本就沒有物質存在,本身裡面有很多很微小微小的東西,看不出來,找不出來,但他們是存在的,通過某個外界條件組合起來,產生現象。所以《道德經》也說,我們傳統的《易經》也是這樣講的,整個世界本身是無極,變成太極,太極就是很多能量在了,突然間變化出來了。太極的一,一產生二,二產生陰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空產生萬物。所以,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只有這個空是性空,不是真的空,本身有能量存在的,由性空慢慢產生色,性空變成緣起,物質產生。所以你看整個科學和佛教是完全配合起來很好的,只是我們不太了解,希望你們現在了解一點好嗎?(掌聲)。


  你看,實實在在,我們太陽系,太陽是中心,有地球、火星、月亮等等,如果比喻來講,將太陽和恆星、慧星組合,所佔的空間,跟整個太陽系的空間比較,很微小很微小的,所有恆星、慧星所佔的空間,是整個太陽系空間的10的10次方之一,你看多小,10的10次方,都很大很大了,一部分。看來太陽很大,但比較整個太空,很微小,假如太空人,離開太陽系很遠很遠,看我們太陽系,根本看不到太陽看不到月亮,看到只是空間,什麼也沒有,因為我們太微小了,你以如果你看,有些人離開太陽系,很遠很遠的看我們太陽系,根本就沒有地球,沒有太陽存在,因為它占的比例實在太小了,好像一杯水,一個很微小的塵埃在裡面,你看不到的。最小的原子核加電子,佔多少空間,10的10次方之一,很微小很微小的,原子核、電子,占的空間,看來是空的了,所以沒有物質是原子組成的,看的很硬的東西其實都是空的,絕大部分是空的,看來不是空的,其實是空的。所以你看,空與不空很微妙,這個關係很奇怪,本來是空,看來不是空,所以空就是色,色就是空,所以很多方法解釋出來。


  所以緣起性空,妙有真空,這個有不是真正的有,是妙有,是空的,所以物質變成最微小的能量,不存在,就是空。色就是空,它是不存在的,性空緣起了,是空,但是不是真的空,有點東西存在,透過某個環境條件組合起來,就變出東西來了,所以真空就妙有,微子、粒子透過某種環境條件組合起來變成物質——空就是色,這個就是無常、無我。


  比如這個講座,本身沒有這個講座的,昨天我來拜訪法師、大和尚,他們問我有沒有機會來這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說沒有時間,今天我要離開了,他們問我什麼時候離開,我說1點鐘,他們說,還有一個早上嘛。(笑)我說好啊,有這個緣份,這個因是學誠大和尚的慈悲心,要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緣,什麼緣呢?我還有點時間,大家也在這裡,安排好了這個地方,才有這個講座。這個因緣配合起來,才有這個講座。假如大和尚沒有提出來,沒有這個因,就沒有這個講座;假如我離開北京不是1點鐘,是10點鐘,也不能成事的。所以很多條件配合起來,才有這個講座。至於我講的好不好,是緣;我認為我講得不好,也是可能;你們認為不好,也是可能;你們說我講的好,他可能說我講的不好,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所以這個講座也是這樣,是因緣配合起來的,現在看來也不錯呀。


  假如我們現在在外面拍了一個照片,10年後拍的照片,100百年之後拍的照片,1千年之後,這房屋可能跟現在不一樣了,可能不存在了,照片變的很快,一下子看到這個照片,現在這房屋,變得很快的,速度的問題。速度是比較的,時間是比較的,相對的。所以我們看這個房屋變的很慢,看不到,只要我們拍照片,照片放在一起,就看到這個房子變化很快的,永遠都在變。


  佛教相信我們有六道輪迴,種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我們要投胎,輪迴,那麼輪迴到哪裡?佛教說,兩個層次,當然有三個層次,兩個層次就是投胎、輪迴,最高層次就不叫輪迴了,這個是超乎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輪迴的上三道,天道,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不用解釋你們完全了解,種善因、到善道,種惡因,到惡道,那麼簡單。但是不是存在的?到現在為止,我們只有看到人跟畜生,看不到天,看不到阿修羅,看不到餓鬼,看不到地獄,是不是存在,我不知道,但起碼我們在,我們人在這個世間裡面,很多六道的存在。比如說現在有些人,他們生活很好,很有錢,很快樂,無憂無慮的,那麼,他的生活跟天的生活有什麼分別呢?有些人很有錢,但是心不安樂自在,經常鬥爭,那麼,他的生活狀態跟阿修羅沒有什麼分別。有些,我跟你,有喜怒哀樂,一般人的生活;有些人,好像美國黑奴,他們的生活不是人的生活,跟牛、跟馬沒有分別,他們生活是畜生的生活。有些人思想比較愚蠢一點,好像豬一樣的想法,他的心態跟畜生一樣。有些人慾望很強,經常要爭取,永不滿足的,擁有多少還是不滿足,那他的心態和生活跟餓鬼就沒有分別;有些很痛苦,比如說南京大屠殺就是很痛苦,他的生活跟地獄沒有分別。所以我們就會看到我們人世間,清清楚楚,六道的存在。

  我們的一個心態,經常很開心,開心這一刻就是天道了。有些很憤怒,是阿修羅的心態。有些突然間很辛苦,很愚蠢,畜生道的心態。貪念,是餓鬼;痛苦,地獄。我們的思想經常在六道打滾的。譬如說我們做人,可以從一個普通人,只要我們努力爭取做好事,可以變得富有一點,快樂一點,所以我們從人輪迴到天,這輪迴經常改變的。輪迴的意思就是改變,從一個層次轉變到另一個層次,就是一個輪迴。人經常在輪迴當中存在。我們現在很快樂,下一刻很痛苦,就像從天輪迴到地獄一樣,所以人經常在輪迴當中存在,這個是看得到的。有些看不到,我們離開世界以後再輪迴,看不到,但是推論出去是存在的。
  佛教相信輪迴,但我們只能看到畜生、人,究竟佛、菩薩、天、阿修羅、地獄、餓鬼存在嗎?不知道。單就科學的理論,我們這個空間是三維的空間,但這個世界是不是這麼簡單?可不可能有另外一個三度空間?我們不知道。其實是存在著的。另一個空間有佛、菩薩在這邊;另一個空間有其他眾生在,也說不定。可否有七度空間?我們不知道。我們的科學在三維空間中看,但根據科學理論,七維空間、五維空間是可以的。


  所以可不可以有另外的空間來容納這些不得見的存在?你看現在這個世界上就有不同空間的。你看海底,深海裡面有生物的世界,裡面的魚蝦蟹,它們在深海裡面生活,這是它們的三維空間。如果問問它們知不知道有陸地,走獸的空間,它肯定不知道,也不相信有存在的。「這是我們的空間嗎?這裡生活怎麼這樣?」它們根本不能想象有另外一個空間。比如說內陸裡面,走獸它們的空間與海的空間不一樣。如果問問它,它根本不能想象有深海空間的存在。這兩個空間同時存在,但相互不了解,是不是這樣?我們人這麼聰明,這麼高的科技,可以到天,可以到深海,所以我們知道兩個空間存在,我們可以在它們中間走來走去。佛也可以這樣吧、菩薩也可以這樣吧。他們通過他們的能力可以穿梭不同的空間,好象我們人一樣。但是我們人就生存在我們現在這個空間,可能天、阿修羅存在另外空間也說不定,但是佛能周遊各個空間,也說不定。所以這個想法跟科學不違背的,是不是?


  有本書我看寫得很好,美國一個心理學專家,醫生,叫Brian L.Weiss,Many Lives, Many Masters.他寫本書出來,開始講得清清楚楚,這些是實實在在的案例,不是他創造出來的故事。裡面講什麼東西呢,他說經常看很多病人,病人不只一般的身體的病,是心裡的病,心裡不安。比如說一個病人,這個女士很怕水,不知為什麼,看到水就很怕,好象餓鬼看到水就很怕的。她找醫生希望找出為什麼她怕水,根本找不出原因。這醫生結果用催眠的方法,催眠以後,在催眠狀態下希望她講出她心底下的話出來,結果催眠、催眠、催眠,催眠很長的時間,突然間這個女士說出,原來她過去,前世再前世,被水淹死的,淹死時她當時很痛苦,心裡很痛苦,那個痛苦的種子跟著她留下來,在她心底上留下這個痛苦的種子,所以她下一世對水很恐懼,就這個原因。後來這個醫生髮現了,告訴她不用怕,這是你過去的可怕的經驗,現在已經完全不是這樣了,幫助她改善過來了。這個案例是其中一個案例,還有其他很多案例。他說他應該將這些故事寫出來。這本書叫Many Lives,Many Masters.。這本書也翻譯成不同的語言,有中文版叫《前世今生》,有沒有看過?有看過噢。這書不錯的。


  還有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就是說投胎以後,他能告訴我們他投胎在什麼地方,怎麼找他,這個小孩可以講出很多很多他根本不知道的事情出來的,就是很多前世。這是證明輪迴存在,但是全部不是正面證明,是其他證明。


  既然有投胎,等於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過去、現在、未來,那麼我怎麼看過去,就是說我現在生活怎麼樣,好或不好的,去反引,我前世做得好與不好;將來怎麼樣,看現在怎麼樣,現在做善事、做好事,將來保證比較好的。現在做壞事,將來保證不好,所以將來好與不好就是現在做的結果。所以這個心態對人生來講,過去發生很多事情,好比前世了,過去的。發生很多事情,我們要得出經驗,檢討、鼓勵自己,錯的不要再做,好的就再做,這就是經驗。將來怎麼樣,將來發生很多事情,是現在種下的因的果,將來怎麼樣,我們要有勇氣接受它,不要埋怨,不要怨天尤人。將來產生的事情,是現在自己種下來的因的果,如果希望好的果,好的未來,好的明天,就要好好掌握現在,為未來做更多的準備,種善因結善緣,這是最好的保證。以這種心態看人生,過去的就是經驗;現在掌握目前、活在當下,做好現在應該做的事情,種善因,廣結善緣;將來發生什麼事情,要承擔,要有這個勇氣(承擔)這個因結下的果,用這個態度看人生就比較積極。


  最後呢,時間差不多了,我想說佛教與人生觀。


  我強調幾點,我認識了有很多的人,尤其西方,認為佛教是迷信的,拜偶像,不科學的,是消極的,其實剛剛相反,佛教並不是迷信,很科學的。我剛才也講過科學了,清清楚楚講了佛教跟科學的關係,既然不是迷信,我們拜佛不是求神,求佛,是求佛菩薩幫助我們,給我們信心,為自己種善因、結善緣,求佛,求菩薩沒有用的,因為自己不做,他們幫助不了我。只有我們自己幫助自己,他們的加持幫助我們做得更好,但如果自己不做,佛菩薩幫助不了我,只要自己肯做,那佛菩薩就可以透過他們的慈悲心,可以加持,幫助我們做得更好,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來做,所以說不是迷信的。更重要的是十分積極的,佛在強調提升我們的智慧和慈悲心來自度度他,幫助自己和他人,比如四大菩薩的精神。

    我們肯定要發個願做這件事,這個願付之行動,用智慧跟慈悲來支持這個行動。所以我們經常用四大菩薩的精神去做事,我講一講為什麼佛教是積極的。我講的是不是佛教的思想,是佛教的應用版。佛陀成佛以後,他出來講佛,轉法輪,給最初的僧團的比丘講四聖諦。

    苦集滅道,當然,很深入的講那個苦,講怎麼擺脫苦,生老病死的苦。但是如果我對普通大眾這樣講,很多人不知道、不認同,所以我就這樣改了一下,實際上苦集滅道是四個階段,苦集滅道。苦,比如說我們每個人經常會碰到很多煩惱,很多問題,你的煩惱、他的煩惱、我的煩惱、我的問題,這是苦;有些人採取一個態度:「哎呀,怨天尤人,上天對我不公平」,埋怨這個埋怨那個,沒有用。

    佛陀說最重要的是苦集,第二步,什麼是集呢?原因。所以一部分說你這個發生的問題,苦惱、煩惱,已經發生,是存在的,不能逃避,一部分人就有勇氣接受、認同這個問題的存在,接受它、認同它,第一步。第二步,集,就是我們要透過我們自己的能力,要找出它的根源在哪裡,要找出它的因,要找出它的緣,因為每件事情的發生,我剛才說它的發生時因緣配合產生這個事情。煩惱也是個果嘛,我要盡我的能力找出為什麼產生這個煩惱,它因在哪裡?它緣在哪裡?只要我找出這個因跟緣,那麼根據這個因跟緣的了解,我可決定煩惱可不可以避免,煩惱可不可以取消,或者這樣取消部分的煩惱,所以第三部分是滅。消滅這個煩惱,可能全部消滅,可能消滅一部分,我們定了一個目標,第三部分等於說我們定了一個可行性目標。第四部分,苦集滅道,道是方法啦,我們根據我們定的目標,制定這個方法達到這個目標。所以你看,做人的態度是苦集滅道,一就是對發生的問題,我們積極採取一個正面積極的態度,要認同它、接收它;第二找出這個問題的根源在哪裡,為什麼發生這件事;第三根據我們的了解制定一個目標;第四找出最理想的方法。因為當你理解原因以後,也找出對治原因的方法來處理它,解決。

    所以苦集滅道是做人的四個程序,整個佛教的精神在第二步,集。因為你看,一個人,一個很普通的人,他看一個問題可能看很表面的原因,不能深入,很主觀看這個問題,這樣就算來解決這個問題,問題還是存在的。智慧越高的人,了解的不只一邊的看法,他更深入地了解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只要他找出深入的原因,解決深入的原因,絕大部分的問題就解決了。佛菩薩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裡,所以根本沒有煩惱,所以佛菩薩就沒有煩惱,因為他知道真的原因在哪裡。我們整個佛教的教導是提升,幫助提升我們的機會,只要問題一產生,我對問題的了解更深入,解決問題更方便,煩惱越來越少,所以整個佛教精神在幫助我們提升智慧來達到第二階段,集,苦集滅道,然後才有方法來解決,所以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怎麼樣提升智慧,就要靠修行了。在修行過程中也要提升慈悲心,所以你看佛陀出來講經,十分積極的。說有問題不要放棄,不要埋怨,自己去找根源在哪裡,定下一個目標,是不是很積極啊?完全不是消極的。很多人不明白,認為佛教是消極的,根本不了解佛教。


  有一個案例。有一次和跟星雲大師談話,他告訴我一個案例,他說,有一個太太,跟他說:「唉!我的丈夫在外面有另外一個女人。」她很煩惱,不知道怎麼辦好,離婚又覺得不願意,怎麼辦?星雲大師說:「這是苦啊,如果你停留在苦,就永遠走不出去。你問問自己,為什麼丈夫會這樣?本來是一對好好的夫婦,夫妻,為什麼突然丈夫離開你?肯定有原因的。你可不可以想想為什麼這樣?」叫她找出原因。找出這個「集」,這個太太不埋怨了,靜下來,想了想。「啊,可能我過去打麻將,跟朋友打麻將,沉迷打麻將,沒有好好的照顧我的丈夫。他回來了,沒有一頓好飯給他吃,沒有家的溫暖給他,這樣很自然的,他要找外面的溫暖。這樣子就是原因了。」星雲大師說:「既然這樣,那很簡單,你想最終目的是什麼樣?發願讓丈夫回到你的身邊,這是你的『滅』,你的目標了。方法怎麼樣呢?很簡單,改善、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了。放棄打麻將,家務做得好好的,丈夫回來了,弄很好的菜給他吃,給他溫暖,這就是手段了。」結果怎麼樣?她丈夫回到她身邊了。如果她永遠停留在苦這個階段,埋怨、埋怨、埋怨,不找出原因,結果不一樣。


  所以佛教是很積極的。佛教的積極性是在於:第一,我們明白已經發生的事實不能改變。我一定要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有勇氣接受他。更重要的是,我們盡我們的能力,改變不能接受的未來,而事情尚未發生,不能接受的,盡量改變它,改善這個緣,改善一切。我們最大的問題是生老病死這個問題。死,每個人不能逃避,但是怎麼樣看待死這件事,怎麼安自己的心,是最大的問題。怎麼改善自己不怕死,生生投胎,投胎更好(的地方)。種善因、結善緣,這是最好的保障。佛教,我相信不是消極的,是非常積極。不是迷信的,是科學的。佛在教導我們修我們的心,通過修心增長我們的智慧跟慈悲心,學四大菩薩的精神,發大願付諸行動,以智慧跟慈悲支持我們的行動,所以智慧和慈悲作為基礎,精進努力地行動,達到我們的願,也是目標,所以這第三點是四大菩薩的精神。


    既然這樣,我們做任何事情,只要心安理得,好像莊子說「內不化」這個境界。心永遠安樂自在的,不怕,半夜敲門也不驚,心無掛礙,沒有掛礙的事情,當然沒有恐懼了,沒有恐懼,也沒有顛倒夢想,這個是心經講的。這樣我們肯定會建立和諧社會,人間凈土就在我面前了,不要跑到很遠的東方、西方,我們就是在凈土裡面生活,主要看我們的心怎麼看。


  最後再介紹的幾本書。在我退休之前,我做18年校長,在退休之前兩三個月,很多朋友問我:「校長你可不可以用簡單的兩三句話總結你18年的感受?」這難度很高啊,怎麼用兩三句話能總結18年的感受呢?我想了一段時間,結果用了「感恩」兩個字,用「感恩」兩個字總結我的感受。

    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我覺得,校領導也好,無論有多少很好的意見和政策,如果沒有老師同學認同、支持、推動,是不成功的。所以學校的成功肯定是所有的人投入的成功,所以成功都要感恩他們。從這個事情可以推廣到任何事情。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周邊的人、周邊的助緣,十分重要。這個助緣要感恩,這樣人生才快樂自在。所以用感恩兩個字,這樣很多朋友說,為什麼不講過去的經驗,從小到大,從教育、信佛、出來做事。寫出來寫一本書,叫《感恩這一刻》,因為沒有想到在這裡做講座,所以沒有帶過來,只有一本送給大和尚。

    這本書本來是在香港出版,但現在剛剛在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用簡體字出版,剛剛上個月出版的,有興趣的書店應該可以買到,去看看。在佛教方面我對心經有點體會,其實我對心經了解很膚淺的,但是為什麼寫書呢?就是我的皈依師是柏林禪寺的凈慧大和尚,凈慧法師,星雲大師他也是我的好師父。他們說,現在在佛教界,希望多點你這樣的人,科學的大學校,講智慧,講佛,比較好一點。他鼓勵我多寫書推出來,我說我沒有能力寫,他說沒有問題只要寫就可以了。所以結果我將我對心經的體會寫了本書,叫《心經的生活體會》,書店也應該有賣的。好了,感謝你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1: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