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色受想行識---雜阿含2.41

作者:chico  於 2012-2-11 23: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經典摘錄|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我於此五受陰。五種如實知。色如實知。色集.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是受.想.行.識如實知。識集.識味.識患.識離如實知

云何色如實知。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色。如是色如實知。云何色集如實知。於色喜愛。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實知。云何色味如實知。謂色因緣生 喜樂。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實知。云何色患如實知。若色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實知。云何色離如實知。若於色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 是名色離。如是色離如實知

云何受如實知。有六受身。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實知。云何受集如實知。觸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實知。云何受味如實知。緣 六受生喜樂。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實知。云何受患如實知。若受無常.苦.變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實知。云何受離如實知。於受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 貪。是名受離。如是受離如實知

云何想如實知。謂六想身。云何為六。謂眼觸生想。耳.鼻.舌.身.意觸生想。是名想。如是想如實知。云何想集如實知。謂觸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實知。云何 想味如實知。想因緣生喜樂。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實知。云何想患如實知。謂想無常.苦.變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實知。云何想離如實知。若於想調伏欲 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想離。如是想離如實知

云何行如實知。謂六思身。眼觸生思。耳.鼻.舌.身.意觸生思。是名為行。如是行如實知。云何行集如實知。觸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實知。云何行味如實知。 謂行因緣生喜樂。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實知。云何行患如實知。若行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實知。云何行離如實知。若行調伏欲貪.斷欲貪. 越欲貪。是名行離。如是行離如實知

云何識如實知。謂六識身。眼識身。耳.鼻.舌.身.意識身。是名為識身。如是識身如實知。云何識集如實知。謂名色集。是名識集。如是識集如實知。云何識味 如實知。識因緣生喜樂。是名識味。如是識味如實知。云何識患如實知。若識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識患。如是識患如實知。云何識離如實知。謂於識調伏欲貪. 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識離。如是識離如實知

比丘。若沙門.婆羅門於色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知.如是見。離欲向。是名正向。若正向者。我說彼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沙門.婆羅門於色如實知. 如實見。於色生厭.離欲。不起諸漏。心得解脫。若心得解脫者。則為純一。純一者。則梵行立。梵行立者。離他自在。是名苦邊。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七 諸比丘!以何為色耶?諸比丘!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之色,名為色。依食之集而有色之集,依食之滅而有色之滅。此順色滅之道者,是八支聖道。謂正見……乃至……正定者是。
八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色,證知如是色集,證知如是色滅,證知如是順色滅之道,而向色之厭患、離欲、滅盡,則為善向 。善向者,則為入此法與律。
九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色……乃至……證知如是順色滅之道,於色厭患、離欲、滅盡,依不取而解脫者,則為善解脫。善解脫者,則為純一,若得純一者,則無以轉之可施設。

一〇 諸比丘!以何為受耶?諸比丘!是六受身。[謂:]眼觸所生受、耳觸所生受、鼻觸所生受、舌觸所生受、身觸所生受、意觸所生受是。諸比丘!此名為受,由觸之集而有受之集,由觸之滅而受之滅。此順受滅之道者,是八支聖道,謂:正見……乃至……正定是。
一一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受,證知如是集,證知如是受滅,證知如是順受滅之道,而向受之厭患、離欲、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者,則入此法與律。
一二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而證知如是受……乃至證知如是順受滅之道……乃至……則無以轉之可施設者。

一三~一五 諸比丘!以何為想耶?諸比丘!六想身是。[謂:]色想、聲想、香想、味想、所觸想、法想是,此名之為想。依觸之集而有想之集,由觸之滅而想之滅。此順想滅之道者,是八支聖道。謂:正見……乃至……正定……乃至則無以轉之可施設。
一六 諸比丘!以何為行耶?諸比丘!六思身是。[謂:]色思、聲思、香思、味思、所觸思、法思是,此名之為行。依觸之集而有行之集,依觸之滅而有行之滅。此順行滅之道者,是八支聖道,謂:正見……乃至……正定是。
一七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行,證知如是行之集,證知如是行之滅,證知如是順行滅之道,而向於行之厭患、離欲、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者則入此法與律。
一八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行,證知如是行之集,證知如是行之滅,證知如是順行滅之道,而對行之厭患、離欲、滅盡,由不取而解脫者,則為善解脫。善解脫者,則為純一,得純一者,則無以轉之可施設者。

一九 諸比丘!以何為識耶?諸比丘!六識身是。[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諸比丘!此名為識。依名色之集而有識之集。依名色之滅而有識之滅。此順識滅道者,是八支聖道。謂:正見……乃至……正定是。
二〇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識,證知如是識之集,證知如是識之滅、證知如是順識滅之道,而向識之厭患、離欲、滅盡者,則為善向。善向者,則入此法與律。
二一 諸比丘!諸沙門、婆羅門,證知如是識,證知如是識之集,證知如是識之滅,證知如是順識滅之道,而對識厭患、離欲、滅盡,不依取而解脫者,為善解脫。得善解脫者,則為純一,純一者,則無以轉之可施設。』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 10: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