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親歷文革前後三次不平常的高考 2

作者:chico  於 2012-2-1 02: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書刊摘錄|通用分類:流水日記|已有2評論

二、工農兵大學生

1969年1月,我響應黨的號召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到成佳公社 插隊落戶,當知青,成了地道的農民,那時宣傳「紮根農村一輩子」,我認為這輩子完了,看不到前途,非常悲觀。每天同農民一起參加集體勞動「掙工分」,大學 的事沒人提起,漸漸淡忘了。在1972年秋天,開始聽說有人被推薦上大學的消息,以後每年都聽說有人被推薦上大學的事。那段時間發生了一件讓我記憶深刻的 事,就是當時聞名全國的「白巻英雄」張鐵生上大學的事,1973年遼寧當知青的張鐵生被推薦,在參加理化考試時,交了白巻,在試卷背面寫了一封信,訴說了 交白巻的理由是搞生產而沒有時間學習,「四人幫」一夥對交「白卷」的行為讚不絕口,被錄取上了大學,當時我就感到可笑,不可思議,交白巻能上大學,這樣的 人能在大學能掌握知識么?國家靠這樣的人能富強么?推薦的是什麼樣的人?

後來慢慢知道了推薦上大學的政策。1971年召開全國教育工作會,規定大學招收新生不通過高考,大學新生直接從工人、農民和士兵中推薦產生,並要經過兩年以上勞動鍛煉,文化程度相當於初中畢業,年齡在25歲以下。

我 縣從1972年開始推薦工家兵學員,推薦過程是將縣的大學招生指標分配到公社,由大隊推薦到公社,最後綜合考查確定。全縣共16名,有3所高校在蒲江招 生,四川大學6名、四川師範學院7名、滬州醫學院3名。那批人中一些人我認識,象推薦到川師的有:我們班的鄧翠英,畢業后留在川師任教、高67級的秦光明 畢業后在眉山縣黨校任副校長、龍玉英畢業后在蒲江進修校;推薦到川大的有黃永金畢業后在鶴山中學任教、徐文全畢業後分別任邛崍和大邑農行行長;推薦到滬州 醫學院的有曹雲清,畢業后在蒲江中學當校醫。

73年,鄧小平復出工作,恢復考試選拔,在擴大了推薦面的工農兵學生中進行考試。四川省在我縣 試點,每個大隊推薦一人,高67級陳照恆、鶴山初中教師江桂言也被推薦參加了這次考試。考試在蒲江中學進行,約有200人參加,試題由四川師院按初中水平 命題,科目有語文、數學、政治、物理、化學、外語。考試不久,發生了「白卷英雄」張鐵生的事,「四人幫」一夥說這是大學招生的路線問題。非常明顯,這是 「四人幫」利用「白卷英雄」打擊鄧小平,由於張鐵生事件,考試作廢,大學錄取沒有以考試成績為依據,仍以推薦的方法。

後面的幾年有不少我認識的人也推薦上了大學,象郭瑞祥畢業后在成都光電研究所;王立龍畢業後任內江勞動局社會保險處處長;楊家學畢業後任蒲江黨校校長;李清蓉畢業后在蒲江中學外語教師;彭文君畢業后大塘初中任數學教師等。

1976年最後一年推薦大學生,出現一種新的方式叫「社來社去」(指公社推薦的學生,畢業后回到推薦他的人民公社)我們年級楊學明就是推薦到四川農學院的「社來社去」大學生,畢業后回到我縣是高級農技師。

從國家公布的數據知道,1970年到1976年,全國招收工農兵學員共7屆94萬人。

來源:網路文章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2-2-1 02:35
這批人都恨毛愛鄧。
回復 chico 2012-2-1 02:45
從那個苦難年代過來的我,十分理解他們的恨,也能欣賞他們的愛。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 09: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