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為何來到佛門前 2

作者:chico  於 2011-11-25 00: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人生|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基督徒的一句話「佛教悲觀」,讓我對佛教產生了好奇心。從書櫃里扒出《金剛經》讀了起來。麻煩來了,經文所有的字,我都認識,可他們都不認識我。原文讀不懂,網上找金剛經的註釋看。這一看頭更大,「如是我聞」四個字,每個字都能給你講半天。雖然覺得不著邊際,但從說文解字的角度看,很有意思。特別是對 「一時」 的解釋,非常有哲學的味道。看了不下四五種註釋之後,多多少少有點那個意思了,至少找到了「中心思想」。此經討論的問題是 「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心,什麼是心,心在哪?這是個問題。總不能用大乘的「不可思議」,南傳的「無記」遮掩過去。楞嚴經「七處征心」,也沒有找到心在那裡。真明白心在那、作用如何,理論上就見道了。但這同親身證道還有十萬八千里。

學佛之人,本來應該是求健康,得健康;求財富,得財富。...... 求什麼,得什麼。大乘學人學佛數十年,得不到任何利益不說,反而福慧衰減。究其根本原因,大乘經典是給「善男子、善女人」讀的。佛法里人天乘,善的標準是《十善業道經》,「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嗔恚、邪見」。對照自己看看,那條做到了,那條犯的少了。當天天自查,日日遷善。不然是上欺諸佛菩薩,下欺法界眾生,中間自欺而已。不」善「之人讀大乘經典,除了增加一點知識以外,不會有其他益處。

從我讀到的東西看,斷身見、疑、戒禁取三種煩惱的初果聖人---須陀洹 ,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因為他們不再墮惡趣,決定正向於正覺。按大乘的說法,已斷見思煩惱中八十八品見惑的人才稱得上是「善男子,善女人」。學大乘的人里有幾個達到了這種善的境界?
「善男子、善女人」做不到,修學大乘只是消磨自己的生命而已。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17:34

返回頂部